《離騷》中表達詩人至死不渝的句子
屈原是中國戰(zhàn)國時期的楚國詩人、政治家,在他的文學作品《離騷》當中,有哪些詩句是表達詩人至死不渝的情感呢?如果你想知道,可別錯過了這篇文章哦!
答:①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②雖百死吾尤未變兮,豈余心之可懲。
作品介紹
《離騷》是戰(zhàn)國詩人屈原創(chuàng)作的文學作品。“離騷”,東漢王逸釋為:“離,別也;騷,愁也。”《離騷》以理想與現(xiàn)實的沖突為主線,以花草禽鳥的比興和瑰奇迷幻的“求女”神境作象征,借助于自傳性回憶中的情感激蕩,和復沓紛至、倏生倏滅的幻境交替展開全詩。作品傾訴了對楚國命運和人民生活的關心,“哀民生之多艱”,嘆奸佞之當?shù)?。主?ldquo;舉賢而授能”,“循繩墨而不頗”。提出“皇天無私阿”,對天命論進行批判。作品中大量的比喻和豐富的想像,表現(xiàn)出積極浪漫主義精神,并開創(chuàng)了中國文學上的“騷”體詩歌形式,對后世有深遠影響。有東漢王逸《楚辭章句》、南宋朱熹《楚辭集注》、清代戴震《屈原賦注》等注本。
【詩人信息】
屈原(前340一前278),名平,楚國人,楚王同姓貴族。早年深得懷王信任,官左徒和三閭大夫。由于貴族保守集團的反對,終遭失敗,被懷王疏遠,放逐漢北。當楚國首都郢被秦兵攻破時,他在彷徨苦悶、悲憤憂郁的心情中投汨羅江自沉。作品有《離騷》、《天問》、《九歌》、《九章》、《招魂》等篇,從不同的方面藝術地表達了他熱愛祖國的深切情懷。
創(chuàng)作背景
屈原學識豐富,“明于治亂,嫻于辭令”,具有遠大的理想,對內主張修明法度、任用賢才,對外主張聯(lián)齊抗秦。楚國貴族集團中的頑固派不斷打擊和排擠屈原,使他一生為之奮斗呼號的政治理想得不到實現(xiàn)。他就用詩歌傾吐自己的憂愁幽思、綿纏悱惻的情緒。
關于《離騷》的創(chuàng)作背景,爭論的焦點之一是它創(chuàng)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還是作于屈原被流放時?!妒酚?middot;屈原列傳》里說,年輕得志的屈原遭到同僚上官大夫靳尚的讒害,被楚懷王疏遠。他“憂愁幽思而作《離騷》”。而《史記·太史公自序》里說:“屈原放逐,著《離騷》。”《報任安書》里也說:“屈原放逐,乃賦《離騷》。”司馬遷對同一事件的表述明顯存在著矛盾。
由于可靠史料的缺乏,要解決這個問題,從《離騷》本身找證據(jù)是個好辦法。詩中有這樣的詩句:“何離心之可同兮,吾將遠逝以自疏。”“自疏”意味著主動的態(tài)度,不是“被放”。此外,也有人因為詩中有“濟沅湘以南征兮”一句,懷疑它是屈原被放逐之后所作,但這并不足信。因為《離騷》后半部分,全是寫詩人想像中的云游,“濟沅湘以南征兮”并非實有其事。
總之,《史記·屈原列傳》的說法是可信的,即《離騷》創(chuàng)作于屈原被楚懷王疏遠時,是屈原根據(jù)楚國的政治現(xiàn)實和自己的不平遭遇,“發(fā)憤以抒情”創(chuàng)作出的一首政治抒情詩;而《史記·太史公自序》《報任安書》是抒情性文字,行文時不太忠實于史實,也是有可能的。
近現(xiàn)代評價
梁啟超首推屈原為“中國文學家的老祖宗”。
魯迅《漢文學史綱要》:“較之于《詩》,則其言甚長,其思甚幻,其文甚麗,其旨甚明,憑心而言,不遵矩度……其影響于后來之文章,乃甚或在三百篇以上。”
郭沫若:“偉大的愛國詩人”,一顆閃耀在“群星麗天的時代”,“尤其是有異彩的一等明星”。
毛澤東:“屈原的名字對我們更為神圣。他不僅是古代的天才歌手,而且是一名偉大的愛國者,無私無畏,勇敢高尚。他的形象保留在每個中國人的腦海里。無論在國內國外,屈原都是一個不朽的形象。我們就是他生命長存的見證人。”
馮友蘭《中國哲學史新編》:繼吳起之后,在楚國主張變法的政治家就是屈原。他是在楚國推行“法治”的政治家,是一個黃老之學的傳播者。他在文學方面成就太大了,所以他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為他的文學成就所掩。其實他的文學作品也都是以他的政治主張和哲學思想為內容的。他的文學作品之所以偉大,正是因為它有這樣的內容。
聞一多評價屈原是“中國歷史上唯一有充分條件稱為人民詩人的人”。
胡喬木主編《中國大百科全書:文學》評價屈原為“中國浪漫主義文學的奠基人”。
張正明《楚文化史》:“老子學派的發(fā)展有兩個趨向:其一是發(fā)展為莊子哲學,其二是發(fā)展為稷下精氣說。稷下精氣說在南方的代表是屈子哲學。”
龔鵬程《中國文學史》評價屈原是“中國有史以來第一個偉大的愛國詩人”。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