戰(zhàn)國四公子是哪幾個_戰(zhàn)國四公子是哪幾位
信陵君魏無忌、春申君黃歇、孟嘗君田文、平原君趙勝, 是為戰(zhàn)國四公子。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戰(zhàn)國四公子是哪幾個,希望對你有幫助!
一、信陵君
魏公子信陵君無忌,“魏昭王少子而魏安嫠王異母弟也 ”,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因此多歸公子。而列國也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地十余年。”但才高招忌,安嫠王“畏公子之賢能,不敢任公子以國政。”安嫠王即位十數(shù)年,齊楚相約攻魏。老臣唐睢西說秦昭王,秦發(fā)兵救魏。安嫠王昏庸無能,目光短淺,居然“以秦救之故,欲親秦而伐韓”。信陵君乃縱論天下形勢,諫阻魏王,指出秦乃虎狼之國,“非盡亡天下之國而臣海內(nèi),必不休矣”。韓為魏之屏障,韓存則“衛(wèi)、大梁、河外必安”,韓亡則魏危在旦夕。事實上,后來秦果于秦王政十七年亡韓,二十二年亡魏。作為一個出色的軍事家,信陵君可謂高瞻遠矚。
魏安嫠王二十年,秦昭王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王請救于魏。三晉本為一家,趙魏尤其唇齒相依。但魏王畏秦,令晉鄙將十萬大軍屯鄴,“名為救趙,實持兩端以觀望”。信陵君數(shù)勸魏王不得,乃竊符救趙。目光高遠,當機立斷,信陵君可謂不世之英雄。信陵君留趙十年,“秦聞公子在趙,日夜出兵東伐魏”。魏安嫠王三十年,信陵君返魏,將五國之兵破秦軍于河外,乘勝追擊至函谷關,“秦兵不敢出”。赫赫武功,名震天下。以秦之強,于公子在世之日,不敢復加兵謀魏。信陵君親韓救趙存魏,于三晉及天下其功可謂大矣,可惜功高震主,秦王又以反間計日毀公子于魏王。魏王本畏公子,遂“使人代公子將”。為免殺身之禍,信陵君“謝病不朝”,“飲醇酒,多近婦女”,四年后便“病酒而卒”。實令人扼腕嘆惜。四公子皆稱喜士,致食客數(shù)千,但唯有信陵君乃真正能下士者。每聞賢者,必卑躬往請,以誠相求,以禮相交。如大梁侯嬴、朱亥,邯鄲毛公、薛公。漢高祖少時即聞公子賢,即位后“每過大梁,常祠公子”。高祖十二年、十二月,為戰(zhàn)國王者及秦始皇置守冢十家。非王而獲守冢者獨信陵君一人。史記:為公子置守冢五家,世歲以四時奉祠公子。信陵君之賢,誠不虛也。
二、春申君
春申君黃歇,四公子中唯一非王室中人。然相楚考烈王二十五年,輔國持權,說一不二,自有其過人之能。黃歇初以博聞辨術事頃襄王,封左徒。二十一年,秦拔楚郢,“燒先王墓夷陵”。二十二年,復拔巫黔中郡。是時黃歇為楚使于秦,知秦王輕楚,恐秦舉兵滅楚,遂以滔滔辨才說秦昭王,指出“天下莫強于秦楚”,秦楚相爭猶如二虎相斗。蚌鶴相爭漁人得利,滅楚而致韓魏強盛實屬不智之舉。再者秦楚素來友好,韓魏于秦卻有累世之怨。故仇楚不如善楚,伐楚不如伐韓魏。昭王以為善,乃止將軍白起,“發(fā)使賂楚,約為與國”。頃襄王二十七年,太子完質(zhì)于秦,黃歇隨行。三十六年,頃襄王病,黃歇乃設計使太子逃歸楚。秋,頃襄王卒,太子完立,是為考烈王。元年,以黃歇為相,封春申君,從此榮寵不衰。
春申君相楚二十余年,考烈王無子。趙人李國欲獻其妹于楚王,恐無子失寵,遂投春申君門下。春申君性好漁色,年近花甲,色心未衰,乃自取其妹。及有身,李園教其妹言于春申君:“楚王雖幸君,然王無子,百年后必立兄弟。君相楚日久,多失禮于王兄弟。異日恐有殺身之禍。不如進妾于王,一旦有子,則楚國盡為君之天下矣。”春申君“大然之”,乃進之楚王,欲效呂不韋故計。后果生男,立為太子,李園遂受重用。李園本非善人,得勢后更是野心勃勃,陰養(yǎng)死士,欲取春申君而代之。“螳螂捕蟬,黃雀在后”,春申君徒為他人做嫁衣裳,自己卻懵然不知。二十五年,考烈王病,春申君門下賢者朱英勸春申君:“楚王卒,李園必殺君以滅口。”可憐春申君一生玩弄權術陰謀,此時居然天真,以為李園“弱人也,仆人善之,且又何至此!”十七日后,考烈王卒,李園使死士刺春申君于棘門,“盡滅春申君之家”。
春申君初為左徒時,外無賓客之助,內(nèi)無王室之親,說秦以存魏國,設計而歸太子,獨賴其才而成大事,其智何其明也。及為相國,五年將兵救趙,八年北伐滅魯,復興楚國。以非王室宗親而相楚二十五年,言必聽、計必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名為相國實則楚王也。其文治武功、才能手段可見一斑。一世英雄,暮年竟滅族于豎子之手,可憐!可嘆!
三、孟嘗君
齊田文,父為田嬰,祖為齊威王。宣王為其親叔,緡王為其堂兄。田嬰封于薛,謚為靖郭君。田文代立,是為孟嘗君。孟嘗君少有遠謀,深明“君子之澤五世而斬”,勸田嬰舍家業(yè)而厚待賓客,由是“名聲聞于諸侯”。孟嘗君待客平等,“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且常施惠于賓客親戚,客以此多歸孟嘗君。秦昭王聞其賢,乃先使涇陽君為質(zhì)于齊,以求見孟嘗君,不得。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不得已而入秦。秦昭王始欲相之,后欲殺之。孟嘗君賴其客中能為雞鳴狗盜者之力,得脫此難。
后孟嘗君相齊,緡王惑于秦楚之毀,“以為孟嘗君名高其主而擅齊國之權”,遂廢孟嘗君。賴其客馮獾游說秦王和齊王而得復其位。及田甲劫緡王,緡王甚疑孟嘗君為主謀。孟嘗君不得自辨,遂逃。其舍人魏子等“自剄宮門以明孟嘗君”,緡王乃“復召孟嘗君”。孟嘗君所經(jīng)此三難,卒賴賓客之力而免,故世傳孟嘗君“好客自喜”,司馬遷以為“名不虛”。但其心胸狹隘,好為陰謀,故王安石于“雞鳴狗盜者出其門”頗有微詞,不為無因。
齊緡王二十五年,孟嘗君脫秦難,經(jīng)趙返齊。趙人聞其賢,出觀之,皆笑其身材矮小。孟嘗君聞之,“怒,客與俱者下,斫擊殺數(shù)百人,遂滅一縣以去”。氣量何其小哉!孟嘗君謝病歸養(yǎng)后,秦逃將呂禮相齊。孟嘗君恐失勢,乃行陰謀手段排擠呂禮,后又借刀于秦相魏冉,終將呂禮逼走。齊緡王三十八年,齊滅宋,欲廢孟嘗君。孟嘗君“恐,乃如魏”。“魏昭王以為相,西合于秦趙,與燕共伐破齊。齊緡王亡在莒,遂死焉”。孟嘗君為泄一已之憤,不思破六國之合,致使樂毅將六國之兵,下齊七十余城。若非有田單出世,行反間計,排火牛陣,齊國幾乎宗廟無存。孟嘗君實為齊千古罪人。戰(zhàn)國時諸侯爭霸,目無周王,然名義上周室仍為共主,有類于近代軍閥割據(jù)。因此士只求一展胸中抱負,并無忠君愛國之念。魏張儀相秦,齊孫武事吳,衛(wèi)吳起事魏相楚,東周蘇秦事燕并佩六國相印,皆自然之事。故伍子胥去楚事吳,引兵伐楚,以報父兄之仇,時人未嘗稍有非議。但孟嘗君身為齊宗室嫡親,不思救國反為魏相,坐看齊幾乎滅國,實乃數(shù)典忘祖之輩。其后田單復齊,襄王立。“畏孟嘗君,與連和,復親薛公”。孟嘗君死后,諸子爭立,而齊魏共滅薛,孟嘗君遂絕嗣無后。
四、平原君
平原君趙勝,乃武靈王子、惠文王弟而孝成王叔也。趙之諸公子中,趙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孝成王七年,秦破趙長平軍,進兵圍邯鄲。趙使平原君請救于楚,賴客毛遂之力而定趙楚合縱。平原君返趙,楚魏救兵皆未至,而邯鄲危在旦夕。平原君聽李同之勸,盡散家財以饗士,得敢死之士三千人,卻秦兵三十里,已而魏楚軍至,邯鄲圍解。趙勝雖名列四公子,但名不副實。史書所言其“喜賓客”,其實“徒豪舉爾,不求士也”。為一美人而寒賓客之心,毛遂處其門下三年而不知其才,其好士不過爾爾。后信陵君留邯鄲,從賢者毛公、薛公游,平原君聞之,笑信陵君妄從博徒漿者游,致門下士“半去平原君而歸公子”??梢娖皆胶锰撁宰韵捕F皆m為趙相,其實才具平庸,目光短淺。孝成王四年,秦攻韓上黨,旦夕且下。上黨守將馮亭乃使使者告趙王:“韓不能守上黨。吏民皆安為趙,不欲為秦。有城市邑十七,愿再拜入之趙。”趙王大喜,召平陽君趙豹相商,趙豹以為不可,“圣人甚禍無故之利”。趙王向無自知之明,臉皮又極厚,居然說:“人懷吾德,何謂無故乎?”復召平原君問之。
平原君同樣愚蠢,既看不破此嫁禍之計,也未考慮后果。利令智昏之下勸趙王道:“發(fā)百萬之軍而攻,逾歲未得一城,今坐受城市邑十七,此大利,不可失也。”趙王乃使趙勝受地。秦以傾國之力攻韓而趙坐受其利,乃移兵攻趙。趙遂有長平之禍、邯鄲之圍。平原君雖不識大體,但所謂庸人有庸福。孟嘗君滅族,春申君滅族,信陵君才不得用抑郁而死。獨平原君歷相惠文王及孝成王,一生竟無大難。死后,“子孫代,竟與趙俱亡”。四公子中,以平原君結(jié)局最好,天妒英才,信不虛也。
戰(zhàn)國四公子中誰的門客最多
他們的門客都差不多的,沒有具體數(shù)據(jù)說明他們哪個門客更過。
據(jù)《史記》記載“孟嘗君舍業(yè)厚遇之,以故傾天下之士。食客數(shù)千人,無貴賤一與文等。"
平原君趙勝者,趙之諸公子也。諸子中勝最賢,喜賓客,賓客蓋至者數(shù)千人。
信陵君: 公子為人仁而下士,士無賢不肖,皆謙而禮交之,不敢以其富貴驕士。士以此方數(shù)千里爭往歸之,致食客三千人。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春申君客三千人,其上客皆躡珠履以見趙使
都是些大概的數(shù)目,實在難以比較,真要說的話,應該是信陵君,”當是時,諸侯以公子賢,多客,不敢加兵謀魏十余年"。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