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徽割圓術介紹_劉徽的著作是什么
劉徽是魏晉時期最有名的數(shù)學家,劉徽在數(shù)學上有著極高的成就,割圓術的發(fā)明就是他其中的一個成就。那劉徽還有哪些著作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劉徽割圓術介紹的相關內容,希望對你有幫助!
劉徽割圓術介紹
何為割圓術呢?劉徽是這樣形容的:“割之彌細,所失彌少,割之又割,以至于不可割,則與圓合體,而無所失矣。”通俗的說,不斷倍增圓內接正多邊形的邊數(shù)求出圓周率的方法。
牛頓發(fā)現(xiàn)了萬有引力定律,而劉徽發(fā)現(xiàn)割圓術的過程與牛頓有著異曲同工之妙。有一天,劉徽在偶然中看到了石匠在切割石頭,看著看著竟覺得十分有趣,就站在一邊,細細地觀察起來。劉徽看到,一塊方形的石頭,先由石匠切去了四個角,四角的石頭瞬間就有了八個角,然后再把這八個角切去,以此類推,石匠一直在把這些角一個一個地切去,直到無角可切為止。到最后,劉徽就發(fā)現(xiàn),本來呈現(xiàn)方形的石塊,早在不知不覺中變成了一個圓滑的柱子。石匠打磨石塊的事情,每天都在發(fā)生,但就是這樣的一件小事,讓劉徽瞬間茅塞頓開,看到了別人沒有看到的事情。劉徽就像石匠所做的那樣,把圓不斷分割,終于發(fā)明了“割圓術”。
劉徽的著作
劉徽生于250年左右,他一生醉心于數(shù)學,在數(shù)學的海洋中孜孜不覺,提出了許多重要的理論。他總結了自己的研究,寫下了《九章算術注》、《海島算經(jīng)》以及《九章重差圖》??上В甏眠h,劉徽的后兩部作品在宋代的時候就已經(jīng)失去了蹤跡,再也無處可尋。但是,劉徽子啊數(shù)學界至關重要的地位卻是無可動搖的。
《九章算術》大約著作于東漢之初,這部書提出了246個問題的解決方法。但是這些解決的方法相對來說都顯得比較原始,所以劉徽就專門對此做出了一定的補充說明。在這些說明中,可以十分清晰的看出劉徽在數(shù)學上的專研程度之深。他首先提出了十進小數(shù),以及將無理數(shù)的立方根與十進小數(shù)聯(lián)系在了一起。此外,他還對正負數(shù)做出了解釋,在幾何方面也有著巨大的貢獻。而《海島算經(jīng)》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測量學著作,全書一共有九個利用測量來計算高深廣遠的問題。因為第一題是有關于海島的計算,才有了這個書名。
劉徽著作海島算經(jīng)
劉徽是實至名歸的世界數(shù)學界的泰斗,他利用了各種優(yōu)秀的理念,使傳統(tǒng)數(shù)學得到了轉變,數(shù)學研究也步上了一個新的臺階。他留下的數(shù)學著作對數(shù)學界來說是珍寶一般的存在,《海島算經(jīng)》就是其中的一部。
263年,劉徽著作了《九章算術注》,而《海島算經(jīng)》就是其中的第十卷。直到唐朝時,《海島算經(jīng)》才開始單獨作為一部著作出現(xiàn)。這部書是中國最早的一部測量學著作,測量的都是與高和距離的問題。因此,有人說它是三角法的起源,但這其中并未涉及相關的理論和知識點。這部書一共有九個關于測量計算高遠深廣的問題,且都是采用表尺從不同的位置測望,然后取得這些測望值的差距,通過這些差距再來計算山高等距離問題。而在這些計算中,所運用的方法是籌算。因為這些問題中的第一個問題與海盜有關,所以這部書被取名為《海島算經(jīng)》。
這部書,在唐初時單獨成冊,后來又被收錄進了一部百科全書式的文獻集中。幸運的是,經(jīng)歷了千年的顛簸,這部書沒有消逝在時間的長河里,如今被妥善的保管著。遺憾的是,雖然這部書沒有失傳,但是卻沒能留存于國內,而是被保存于英國劍橋大學圖書館。
劉徽割圓術介紹_劉徽的著作是什么





上一篇:劉徽資料簡介_劉徽與圓周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