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荀子是誰
荀子是戰(zhàn)國時期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政治家,儒家代表人物之一。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歷史上荀子的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歷史上荀子的簡介
荀子(約前325—前238)名況,時人尊而號為“卿”,故又稱荀卿,漢代避宣帝諱而改稱孫卿,戰(zhàn)國末期趙國(今山西南部)人,先秦著名思想家。荀子早年游學于齊,學問博大,曾三次擔任當時齊國“稷下學宮”的“祭酒”(學宮之長)。約公元前264年,應秦昭王聘,西游入秦。后曾返回趙國,與臨武君義兵于趙孝成王前。后來荀子受楚春申君之用,為蘭陵(今山東蒼水縣蘭陵鎮(zhèn))令。晚年從事教學和著述。
荀子學識淵博,繼承了儒學并有所發(fā)展,還能吸收一些別家之長,故在儒學中自成一派。在人性問題,荀子主張性惡論,人性善是教化的結(jié)果。在天道觀方面,提出“制天命而用之”的人定勝天的思想。荀子對禮很重視,宣揚儒家的王道思想,認為“水能載舟亦能覆舟”。
荀子的小故事
荀子自幼聰慧,學問很好,有“神童”的美譽。
據(jù)說他曾到齊國稷下游學,在稷下學風的熏陶下勤奮學習研究。
后因戰(zhàn)事離齊去楚,被楚國春申君任為“蘭陵令”。在他晚年時期,許多學者都前往齊國講學,加上齊國以藏書豐富而出名,所以荀子又回到齊國。荀子知識淵博,很受齊王尊敬,被賜封為“列大夫”,又因年齡較大,三度被眾人推選擔任“祭酒”一職。
戰(zhàn)國末期,諸子百家的思想學說均已出現(xiàn),并趨于成熟,這使得荀子能廣集百家之長,為己所用。在他的思想體系里,不僅有儒家思想的枝葉,還有法家思想的萌芽,其中還間雜一些道家和陰陽家的思想。
荀子繼承了儒家“為政以德”的傳統(tǒng),宣揚儒家的王道思想,主張以德服人,反對用強力來壓人,認為治國就應當“平政愛民”。
他曾游經(jīng)秦國,拜見秦昭王,并對其宣揚自己的學說??上?,當時的秦昭王正在和范雎設(shè)計“遠交近攻”的陰謀,以求攻伐天下,對他的大道理一點興趣都沒有。荀子只好悻悻地去了趙國。
到了趙國,荀子見到了趙孝成王,得以和楚將臨武君辯論軍事問題。荀子認為決定戰(zhàn)爭勝負的不是權(quán)謀詭計、士卒兵刃,而是百姓的趨向;用兵的目的不是為了“爭奪”,而是為了“禁暴除害”。
如果戰(zhàn)爭得不到百姓的支持,那么,即使是齊國的“技擊”,魏國的“武卒”,秦國的“銳士”,也終歸要失敗。
最后,荀子說:“兵要在乎善附民。”認為爭取民心才是用兵之道的關(guān)鍵。這正與他“王道”思想的具體內(nèi)容即禮義和仁政相契合。
他還作了個比喻:君主就好比行駛在水中的“舟”,庶民就好比“水”,“水則載舟,水則覆舟”。即提醒君主,如果對庶民施以暴政,那便會遭到覆舟的危險。
荀子的歷史評價
荀子的文章論題鮮明,結(jié)構(gòu)嚴謹,說理透徹,有很強的邏輯性。語言豐富多彩,善于比喻,排比偶句很多,有他特有的風格,素有“諸子大成”的美稱。他的文章已有語錄體發(fā)展成為標題論文,標志著我國古代說理文趨于成熟。對后世說理文章有一定影響?!盾髯印分械奈迤藤x,開創(chuàng)了以賦為名的文學體裁;他采用當時民歌形式寫的《成相篇》,文字通俗易懂,運用說唱形式來表達自己的政治、學術(shù)思想,對后世也有一定影響。荀況不愧為我國古代一位偉大的思想家和杰出的文學家、教育家。此外,荀子還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之一。
歷史上荀子是誰相關(guān)文章:
1.荀子人物生平
2.歷史上的冉雍是誰
5.歷史上田單是誰
6.歷史上章炳麟是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