狄青和包拯的對比_關于狄青和包拯的傳說
狄青是北宋的名將,而包拯是一名清官,那狄青與包拯之間有什么故事,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狄青和包拯的對比,希望對你有幫助!
狄青和包拯的對比
關于狄青和包拯的故事其實就是包拯黑臉和狄青白臉的來歷,不過這個故事也只是一個傳說。傳說包公其實是文曲星,狄青則是武曲星。所以就有人問了。為什么文曲星長著一張臉,武曲星卻有一張白臉呢?北宋后期,天下霍亂,百姓處于水生火熱之中,于是天上的玉帝便派赤腳大仙下凡救世,赤腳大仙在凡間就是皇帝宋仁宗。宋仁宗一生下來便哭鬧不止。玉帝被赤腳大仙哭得心煩,便派文曲星和武曲星下凡。
只要是天上下來的神仙都要去南斗星君那里領一張臉譜下凡。那時候文曲星和武曲星來領臉譜的時候碰到南斗星君正在下棋,沒有理會他們。文曲星等得不耐煩于是隨手在南斗星君旁的臉譜帶里隨便抓了個臉譜,他拿著這個武士臉譜便匆匆趕去投胎了。投胎后的他便是包拯,包拯生下來,黑就像鍋底那么黑,父母很是嫌棄,于是把他丟到村口麻坑里。嫂子可憐他,便把他抱回家撫養(yǎng)了,所以包拯一直叫他的嫂子為“嫂娘”。
長大后的包公很爭氣,考中了狀元,雖然臉黑了點,但是為官清廉,斷案神奇,被人稱作“包青天”。
再說說武曲星狄青的命運,他耐心的等到南斗星君下完棋,才說明前來的用意。南斗星君打開臉譜帶,找了半天也沒有找到武士臉譜,于是就把文士臉譜拿給了武曲星。所以下凡后的武曲星長著一副清秀文弱書生的面孔。但是他喜歡舞槍弄刀。有一身好武藝,為國家征戰(zhàn)沙場,殺敵無數(shù)。
寇準和包拯對比
我們都有一個困惑,從小時候聽評書就開始萌生出的不解,其實在為官清廉和為民判案上寇準其實是做的非常好的,但是為什么他的知名度就是不高,在民間的熟知度上更是和包拯差的太遠太遠。
我們知道,類似《三俠五義》、包公案、包青天等這些在民間流傳了數(shù)百年的古老評書,明見戲劇,以及現(xiàn)在的影視作品,對包公的宣傳力度遠大于對寇準的宣傳,喜歡追逐大流,是人們的天性,包拯因為自身的功績的確在大部分官員之上,人們滿滿的就熟知起來。
歷史上寇準在抗擊遼國上做出了突出貢獻,包拯則是在處理朝中事物的時候有突出表現(xiàn),他敢于彈劾當朝大臣,為朝廷解除了很多內(nèi)憂,而寇準則是更多的從外患角度在位朝廷辦事,而行軍打仗不是一個人的功勞,所以寇準更多的是上升到了為國效命的程度。
相比包拯的直接效命于人民,為百姓辦實事上,包拯的影響力比寇準大出一截又變得那樣理所應當。包拯執(zhí)法嚴明,鐵面無私,敢于指出朝廷中不良的現(xiàn)象,使百姓生活安康,是百姓的得力助手。
雖然說寇準的政績和官職都要大于包拯,只能說是百姓不關注這些,畢竟攘外必先安內(nèi),百姓真正關心的是當官的能不能為自己謀取利益,能不能為自己辦實事。包拯正是扮演著這樣的角色。可能也應證了這樣一句話基層干得好,比高層更的民心。
在民間有各式各樣的文學形式來表現(xiàn)包拯的事跡,諸如《貍貓換太子》《鍘美案》等,無論是從輿論角度還是,在影響力上,包拯都有小小的優(yōu)勢,當然兩人都是為宋朝的政權穩(wěn)定,百姓安居樂業(yè)做出突出貢獻的人,也沒有必要分個誰高誰低。
包公的故事
有一個無賴,把一個普通老百姓告到包公那里,保證知道這位老農(nóng)是無辜的,就答應一定會幫老農(nóng)洗刷罪名,也會讓那個無賴得到應有的懲罰。
包拯告訴農(nóng)民,你照我說的做,回家以后把自己家中的牛殺了,你留一部分自己吃,其他部分你拿到市場上去賣,然后換一些錢自己用。
按照當時宋朝的法律在民間私自殺耕田用的牛市犯法的,是可以被告上朝廷的,但是在包拯的許可下,那名老農(nóng)就真的回家吧牛殺了。
第二天,包拯就得到有人控告農(nóng)民殺了牛的消息,包拯微微一笑,王朝馬漢,給我把這個舉報的人抓起來,人們都蒙了,說包公你怎么不去抓那個犯法的農(nóng)名啊,包拯說農(nóng)民殺牛是經(jīng)過我的允許的,倒是你,為什么把農(nóng)名家牛的舌頭割了。
這下告狀的人啞口無言,被這突如其來的問題弄得驚慌失措,只能把想要害老農(nóng)名的事件從實招來。
在場的人沒有不佩服包公斷案的,原來包拯用了一招引蛇出洞的妙計,他假裝不知道有人要害農(nóng)民,故意賣個破綻,讓這人一位自己的計謀得逞。包拯干脆將計就計,來個欲擒故縱,最后再來個甕中捉鱉,殺他個措手不及,還農(nóng)民一個公道,給不法分子應有的懲罰。
其實包拯在就到牛舌頭被割的報案后,就有了一些眉目,可以說策劃的著一些,就是等著被法分子自投羅網(wǎng)的,這一前一后的妙計足以見得包公斷案手段的高超。
狄青和包拯的對比_關于狄青和包拯的傳說
下一篇:狄青的面具_狄青為何要帶面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