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講了什么
子路,子路是其字,名字為仲由,是孔子的弟子,位列七十二賢,那么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講了什么?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你搜集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故事
孔子是一個儒學大家,不僅僅在教育學生的時候會因材施教,并且非常注重知識的實踐,對于一件未知的事情不僅僅聽別人如何說,還要自己親眼所見,親身做一下實驗,這樣得來的知識就比較的真實,即使是一件小事,自己如果有疑惑,也一定要堅持實驗一下,而不是人云亦云,也就是對于任何事情都有一個存疑。
《說苑》記載了這樣一件事情,孔子去周廟參觀,看到有欹器,問,這是什么?有人說,這是放在座右,作為勸諫的器皿??鬃诱f,我聽說過這樣的器皿,如果里面空了就會傾斜,如果里面的水適當就會比較中正,如果滿了就會傾倒。是這樣吧?回答說,是的。于是孔子讓子路取來水試一下,見到果然是這樣的,孔子長嘆一聲說,是啊,世界上哪里有滿了不不覆的道理呢?于是子路問,有能夠使得滿了而不覆的方法嗎?孔子說:“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暗,是謂損而不極。能習此道,惟至德者及之。”滿而不覆的情況只有那些德行非常好的人才可以做到。
通過這種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孔子對于一切學問是非常的謹慎的,對于自己存在疑問的事情一定要親身的驗證一下,可以說其治學相當?shù)膰乐?,同時也說明了一個道理,要想使事物永遠保持不覆,那么就需要積極的修行自己的德行,做到自己主動的走向相反的方向才可以,做到“高而能下,滿而能虛,富而能儉,貴而能卑,智而能愚,勇而能怯,辯而能訥,博而能淺,明而能暗。”
子路是個怎樣的人
子路是孔子的學生,其追隨孔子的時間也非常的長,甚至在孔子周游列國的時候辭官陪伴著孔子,可以說與孔子之間是亦師亦友的關(guān)系,甚至多次的頂撞孔子,發(fā)表自己與孔子的不同意見,孔子也非常重視子路的意見,多次因為子路改變了自己的計劃。當聽說衛(wèi)國發(fā)生了政變,子路趕去的時候,孔子說,子路死矣!可見其對子路的了解。
子路生于公元前542年,卒于公元前480年,比孔子小九歲,出身比較貧寒,早年就以為親負米而聞名,即使是在后來為官之后還是想念自己已經(jīng)去世的父母,孔子評價其“生事盡力,死事盡思。”
子路被孔子說服拜孔子為師,成為孔子的得意門生,孔子對其也因材施教取得了不錯的效果。但是孔子并沒有改變子路的本性,所以孔子說子路“由也升堂矣,未入于室也。”子路是直性子,對孔子有了看法也不會因為其是老師而不說出來,子路總是直言不諱的說出自己的不同意見,這些意見孔子也很看重,所以可以說兩人亦師亦友。
子路具有不錯的政治才能,自己也稱自己可以治理一個內(nèi)憂外患的萬乘之國,不僅僅可以使得民眾勇敢,而且還可以使得他們知道禮儀,子路曾經(jīng)在魯國做了很大的官,在蒲邑做邑宰的時候也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子路具有愛民如子的心情,在魯國做地方官的時候,民眾開鑿運河生活艱苦,子路拿出自己家里的糧食給他們吃,孔子聽說了派子貢去砸破了煮飯的鍋,子路急的跳腳。
后來子路在衛(wèi)國做蒲邑的邑宰,并且在聽說政變后著急的趕去,明知道去了之后可能會丟掉性命也在所不惜,可以說是“知其不可為而為之”。
子路,是一個豪爽的人,一個直言不諱的人,一個勇敢的人,一個有才干的人,但是這樣一個人卻死的有點不值得。
子路率爾而對曰什么意思
子路是一個性子比較急的人,是一個心里不放事情的人,非常的勇敢,也非常的自信,有人說子路勇猛有余但是智謀不足,這樣一個人對人對事總是非常的率直,做事情的時候往往不加以考慮,所以在子路問孔子聞斯行諸的時候孔子才建議其多聽一下父兄的意見才可以行事,可以說孔子對子路還是非常了解的。
史書中記載了關(guān)于子路的這樣一件事,子路不假思索的說,一個有一千輛戰(zhàn)車的大國,夾在兩個強國之間,經(jīng)常受到強國的攻擊,并且百姓又食不果腹,如果給我一個這樣的國家讓我去治理,那么我只需要用三年的功夫就能夠使得這個國家的人民勇敢善戰(zhàn),使得這個國家的人知道做人的道理。
從上面這則小故事我們可以看到,子路性子是非常莽直的,說其自信也好,說其不謙虛也罷,總而言之,子路的理想是有一個國家可以治理,從這里可以看出子路積極的入世精神,這是儒家積極進取的一種思想表現(xiàn),是儒家思想“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一種表現(xiàn)。子路表示自己不僅僅能夠治軍,還可以治民。從這里可以看到子路是非常的直率的一個人,對于自己的想法絲毫不加以掩飾,作為受到孔子器重的學生,我想子路一定是有著治理國家的能力的,所以說其這些語言是對自己的一個正確的判斷也是可以的。
猜你喜歡:
2.子貢與孔子的故事
4.子路的歷史典故
孔子使子路取水試之講了什么
下一篇:孔子弟子子路的理想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