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憲的故事有哪些
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之一,是七十二賢中的一位,一生安貧樂道,不肯與世俗合流。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原憲的故事,希望對你有幫助。
原憲的故事
當(dāng)孔子在魯國任司寇時,原憲是他的家宰,也就是管家。而等到孔子去世,原憲就在魯國的一個小巷子住了下來,建的茅草屋有小又破卻安貧樂道,原憲在眾多古代經(jīng)典的文章中也多次出現(xiàn),有《莊子》、劉向的《新序》等,都是在以此贊揚他的安貧樂道。這些文章的所記載的故事是基本相似的,但描寫不同,大多開篇一句就是“原憲居魯”。然后就是對原憲那所破茅草屋的描寫,什么塞滿雜物,什么屋頂長草,什么蓬門破舊,什么桑條作軸,什么上漏下濕等等。
但故事的主要內(nèi)容是子貢來拜訪原憲時兩人的對話。子貢的富貴,與原憲的貧窮形成了鮮明的對比。但原憲不以為意,他認為這只是貧窮,不是生病,只有學(xué)習(xí)道理而不付諸行動的才是生病。他不想迎合世俗,不想結(jié)黨營私,不想為了獲取名利而學(xué)習(xí),不想追求富貴的生活。這一番話讓子貢羞愧地離開了,而原憲卻拄著拐杖,拖著破鞋,唱著歌慢慢回了家。
原憲桑樞的故事
原憲是孔子的弟子之一,字子思,生活清苦,以安貧樂道著稱。“原憲桑樞”也正是在夸贊他這一點,現(xiàn)在有時候也可以當(dāng)做成語使用。
“桑樞”是指用桑樹條來當(dāng)做門的轉(zhuǎn)軸,“樞”就是門軸的意思。無論哪一個版本,里面的原憲都居住在一個破舊的狹小的茅草屋里,最具體的描述是這樣:屋子里面已經(jīng)被雜物堵滿,茅草蓋著的屋頂都在長草了,蓬草編成的門也已經(jīng)破爛得不完整,是用桑樹條在做門軸。屋子很小,用一個甕當(dāng)做窗子隔出兩間房,用褐土涂墻來塞住上面的縫,下雨的時候屋子里上面漏雨,地上就變得很濕滑。
這樣的屋子竟然還能住人,而且是一位品德高尚的賢才,和《陋室銘》講述的頗為相似,但屋子破得多。而原憲住在里面,卻可以坐著邊彈琴邊唱歌,如此才稱得上上安貧樂道。據(jù)說有次,子貢前來拜訪,駕的是馬車,穿的是紅色內(nèi)衣素色外套,高貴華麗。原憲卻戴著破帽子,穿著破鞋子,就拄著根拐杖來開門。
子貢問他是生了什么病嗎,原憲回答說是:“沒有錢財?shù)慕凶鲐毟F,學(xué)習(xí)道理卻不付諸行動的叫做生病。如今的我只是貧窮,沒有生病。”借接著他又說:“迎合世俗地做事,結(jié)黨營私地交友,學(xué)習(xí)是為了贏得別人的贊賞,教育是為了炫耀自己,把仁義作為行惡事的掩護,追求馬車的華麗裝飾,這些我都不愿意去做。”
原憲甘貧的故事
原憲在孔子死后就在魯國的一個小巷子里蓋了一間破茅草屋住了下來,不以為苦,反以為樂。
原憲甘貧的這一點與一個人很像,就是顏回。顏回也是孔子的弟子,和原憲都是七十二賢之一,不過是之首,所以就是孔子最得意的門生。在《論語》里孔子贊揚顏回的文字很多,最出名的是“賢哉回也,一簞食,一瓢飲,在陋巷,人不堪其憂,回也不改其樂。賢哉回也!”一句。意思就是:顏回品德多高尚啊,一筐飯,一瓢水,住在一個破陋的小巷子里,別人都受不了這種貧苦,顏回卻從不改變自己一心向道的快樂。顏回品德多高尚啊!
安貧樂道是孔子思想中非常重要的一點,可以說是處世的最高境界。不過這四個字的重點不是“安貧”而是后兩個字“樂道”,它強調(diào)的是人要一心向道。而貧窮不貧窮無所謂,只要不是“不義而富且貴”就行,這是孔子十分厭惡和鄙夷的。而在貧窮中依然以向道為樂,自然更能夠體現(xiàn)出這個人向道之心,所以孔子才如此夸贊顏回。
原憲其實也是一生安貧樂道,本來出身就貧寒,性情又是潔身自好,不愿意與世俗同流合污,所以不為官不富貴。原憲唯一做過的就是孔子的家臣,據(jù)說當(dāng)時孔子曾經(jīng)想要給他九百斛的俸祿,可是他堅決推辭??上Э鬃硬恢砗笫?,否則原憲在其死后在魯國安貧樂道的事情也應(yīng)該會得到他的贊揚。
看了“原憲的故事”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