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宋畫家李唐簡介
李唐畫家是南宋人。他本來是個落魄書生,只能廉價出賣自己的作品,在宋徽宗時代成為了官方畫家。下面是學習啦小編搜集整理的南宋畫家李唐簡介,希望對你有幫助。
南宋畫家李唐簡介
李唐原供奉宋徽宗的畫院,精于山水畫和人物畫,1127年金兵攻陷汴京,李唐顛沛流離,逃往臨安(今杭州),以賣畫度日。南宋恢復畫院後,李唐經(jīng)人舉薦,進入畫院,授成忠郎職務。
他畫的山水畫對南宋畫院有極大的影響,是南宋山水新畫風的標志。兼工人物,初似李公麟,后衣褶變?yōu)榉秸蹌庞?,并以畫牛著稱。李唐的畫風為劉松年、馬遠、夏圭、蕭照等師法,在南宋一代傳流很廣,對后世影響很大。存世作品有《萬壑松風》、《清溪漁隱》、《長夏江寺》、《煙寺松風》《采薇》等圖。《采薇圖》,絹本,淡設色,縱27.2厘米,橫90.5厘米?,F(xiàn)藏北京故宮博物院。畫商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避于首陽山采薇(俗名野豌豆),最后餓死的故事。借以頌揚民族氣節(jié),間接地表達了他反對民族投降屈服的立場,有的題跋也指出此畫是“為南渡降臣發(fā)”。
畫面采用截取式構(gòu)圖,圖繪半山之腰,蒼藤、古松之陰,伯夷與叔齊采摘薇蕨,其間正在休息對話的情景。兩位主人公畫得筆墨勁秀,衣紋簡勁爽利,神態(tài)生動,殷殷凄凄,若聲出絹素。樹石筆墨粗簡,墨色濕潤,已開馬遠、夏圭法門。畫中石壁上有“河陽李唐畫伯夷、叔齊”題款兩行。畫后有元人宋杞、明人翁允文、項元汴,清人永瑆、翁方綱、阮元、吳榮光等題記。
李唐《煙寺松風》掛軸。晚年所畫。80歲1147年已卯春月所畫。長200CM。寬75CM。畫心長110CM。畫心寬60CM。五云閣史柯九思題寺??戮潘?1290—1344年),元代。字敬仲,號丹丘生、五云閣吏,浙江臺州人。早年為仕途奔波,任奎章閣鑒書博士,后流寓吳中。晚年出家為道,以詩文書畫終老。有明代書法家王寵題字。王寵(1494--1533),中國明代書法家。字履仁、履吉,號雅宜山人,吳縣(今屬江蘇蘇州)人。為邑諸生,貢入太學。王寵博學多才,工篆刻,善山水、花鳥。思云題《煙寺松風》,思云原名:顧可求:顧福,字可求,長洲(今江蘇蘇州)人,號思云。是明代 文征明《(1470一1559年)是明代中期最著名的書畫家》的朋友。文征明選集中特地寫了思云的一身。 若真題跋,也稱其作品和作者:80能畫其神品,力挺健氣勢恢宏乃神品。現(xiàn)藏于江蘇鹽城。
南宋畫家李唐代表作品
李唐《采薇圖》
《采薇圖》卷,宋,李唐作,絹本,水墨淡設色,縱27.2cm,橫90.5cm。
這是一幅歷史題材的繪畫作品,是以殷末伯夷、叔齊“不食周粟”的故事為題而畫的。司馬遷所著之《史記》中即有“伯夷列傳”,伯夷和叔齊是殷的諸侯孤竹君(國在今河北盧龍南)的兩個兒子,孤竹君立其三子叔齊為繼承人。孤竹君死后,叔齊要把繼承權(quán)讓給哥哥伯夷,伯夷不肯接受,說這是父命,不可違背,最后逃跑了。叔齊見狀也離家出走。兄弟二人出走后先后投奔了西伯姬昌(即周文王),不久姬昌死,兒子姬發(fā)(即周武王)要出兵討伐紂王。伯夷、叔齊攔住姬發(fā)的馬頭諫阻,認為臣子造反討伐君王是大逆不道的。武王伐紂取得勝利后,伯夷、叔齊深以為恥,表示決心不吃從周朝土地上長出來的糧食,于是逃隱至首陽山(在山西永濟縣境),采食野菜充饑度日,最后雙雙餓死在山里,臨死前還作了一首采薇歌:“登彼西山兮,采其薇矣!以暴易暴兮,不知其非矣!神農(nóng)虞夏忽焉沒兮,我安適歸矣?于嗟徂兮,命之衰矣!”表示了堅決不屈服的志向。
李唐所畫的《采薇圖》,即著力刻劃了這兩個古代寧死不愿意失去氣節(jié)的人物。圖中描繪伯夷、叔齊對坐在懸崖峭壁間的一塊坡地上,伯夷雙手抱膝,目光炯然,顯得堅定沉著;叔齊則上身前傾,表示愿意相隨。伯夷、叔齊均面容清癯,身體瘦弱,肉體上由于生活在野外和以野菜充饑而受到極大的折磨,但是在精神上卻絲毫沒有被困苦壓倒。作者著墨不多,就把伯夷、叔齊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神態(tài)描繪得淋漓盡致,達到了很高的水平。
李唐采用這個歷史故事來表彰保持氣節(jié)的人,譴責投降變節(jié)的行為,在當時南宋與金國對峙的時候,可謂是“借古諷今”,用心良苦。
李唐萬壑松風圖介紹
李唐萬壑松風圖現(xiàn)被收藏于臺北故宮博物院。它是一幅畫在絲織物上的作品,縱約十九米,橫約十四米。在畫面的左上方作者署了名。作者畫它時還沒有南渡,時年五十多歲。李唐把他在北國看見的雄偉風光都訴諸于筆,這樣的磅礴之美在畫家南渡后的作品中基本看不到了。
往后的大多作品都是江南的秀美景致以及在畫中呈現(xiàn)出因為過于思念家鄉(xiāng)的淡淡憂愁。
在李唐萬壑松風圖中,畫面中上方是高聳的山峰,它的周邊還有白云圍繞,再往下就是參次不齊的小山峰。山壁都像是被刀削過一樣,冷硬堅挺,只有路上茂密的綠林給它添了幾分溫暖。
這幅畫很有層次感,這得益于山腰的白云與疏密相間的叢林,不僅減少了幾分因高山峭壁帶來的冷峻感,也多了幾分幽深的情調(diào)。在畫面上可以看到它也有一線瀑布垂下,形成了涓涓細流。遠景近景空間層次分明。
作者是全景構(gòu)圖,但是景物視點非常進,不是那種若隱若現(xiàn)的遠山圖。他用濃烈的墨筆表現(xiàn)出山的壯美,讓人不自覺沉服于大自然的氣勢之下。作者畫得雖然是全景圖,但沒有特別突出最大的山峰,相反讓大山峰與它周圍的小山峰、樹木、云霧構(gòu)成了整體。
李唐融合了眾名家的畫法,博采眾長,對于不同的山石質(zhì)感有不同的畫法,獨創(chuàng)了馬牙皴,對這種皴法的運用也直接影響到了后世,在現(xiàn)代也依然有人在學習。
南宋畫家李唐簡介相關(guān)文章:
1.北宋工筆人物畫
5.宋代繪畫是怎樣的
南宋畫家李唐簡介
下一篇:元代畫家倪瓚簡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