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_安陽古跡八大景有什么特色
安陽八大景指的是安陽境內(nèi)的八個景觀。那么你知道是哪八大景嗎?今天學習啦小編在這里為大家介紹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歡迎大家閱讀!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鹿苑春暉
鹿苑春暉在《彰德府志》記載的安陽八大景中,鹿苑春暉是名列榜首的。景點所在地就是現(xiàn)在的二旅社、市蔬菜公司、市實驗中學一帶。這里曾經(jīng)建有一座氣勢恢弘的大生禪寺,俗稱大生堂。
大生禪寺修建的具體年代已無從考證。史志記載,在明清時期,此寺香火旺盛,往來拜謁之人絡(luò)繹不絕。寺院坐北朝南,院內(nèi)大殿巍峨,古樹參天。在《彰德府志》鹿苑春暉圖上,可見禪寺內(nèi)古柏聳翠,形態(tài)各異。亭臺、石凳、石椅,玲瓏精致。在禪寺輝煌時期,文人騷客,游方僧侶都會匯集于此。春來踏青,夏來避暑,秋可賞月,冬可吟雪。“茶褐園林新柳色,鹿胎田地落梅香。”說的正是這處美景。
寺內(nèi)僧人圈養(yǎng)了大量鹿以示其善。因此,民間又把大生禪寺稱作鹿苑。寺前有一條寬闊的東西大道,大致相當于現(xiàn)在的人民大道了。道上騎馬的、走路的、挑擔的,熙熙攘攘。
夏云、秋月、冬雪之際,登上寺內(nèi)大殿舉目覽勝,眼底景致美不勝收。最美的是到了每年的陽春三月,院內(nèi)芳草萋萋,楊柳依依。晨色暮靄中,一抹柔柔的陽光從嫩嫩的樹梢上穿過,投射到地上的,影影綽綽。北面緩緩流淌的洹河旁,波青草綠,阡陌交織的田野里,麥翠花紅。此情此景,身在大殿之上登高遠眺,“尤覺太和元氣之充周于俯仰間,悉薈萃于此樓也。”鹿苑春暉也由此而來。
清乾隆十五年,乾隆皇帝在浩浩蕩蕩的陪駕隊伍簇擁下開始了他的江南之旅。隊伍一路南下,這一天,乾隆一行來到了彰德府。乾隆曾留下一首描寫鹿苑春暉大生堂的詩歌。想必這位喜好美景又信奉佛教的皇帝應(yīng)該是在這里駐足一游了。
到清朝后期,國勢漸趨衰微,曾經(jīng)繁華一時的大生禪寺也日漸荒蕪。文人雅士不再來這里品詩作賦,僧侶們也逐漸漫游他鄉(xiāng)。直至民國二十一年大生禪寺被拆,此處再難覓尋過往的盛況。
有的安陽人又把這一景叫鹿苑生輝。這個名字包含的內(nèi)容更多。無論春夏秋冬,只要有光線灑向大生禪寺,都可稱之為一景。但總覺少了鹿苑春暉的意境和韻味。
現(xiàn)在這一帶已成了一條商業(yè)街,道路兩側(cè)店鋪林立。在商家企盼日進斗金的時候可否知曉,他們腳下的土地曾是家鄉(xiāng)最美的一道風景,一群斬斷塵緣的出家之人曾在這里過著暮鼓晨鐘、青燈黃卷的生活。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鯨背觀瀾
從大生禪寺北行不遠便是洹河,也就是安陽老百姓說的安陽河。安陽八大景之一的鯨背觀瀾就位于此處。
在金元時期,洹河一帶就有著秀美的自然景色。到上世紀90年代,安陽市又對安陽河及兩岸進行了大規(guī)模治理和修繕。游園綠地,堤岸垂柳,儼然一座天然花園。
鯨背觀瀾的具體地點就是老安陽橋處。有人說五代時期就有了老安陽橋,還有一說老安陽橋是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中書左丞許有壬所修。石橋長40米,寬可并行4車。石橋兩翼的柱子上雕刻有形態(tài)各異的石獅,欄板鐫刻圖案。所雕獅子有的在嬉戲、有的在沉思,但都生動逼真,工藝精湛。
清乾隆《彰德府志》記述,“洹水繞城東北,上架石梁,若鯨之背……當夫春水秋濤,浪白波青,縈回于虹影之下。于斯時也,而感濟川而念切,或瞻鷗返而情遙。功施利濟蓋不獨逝者如斯。”站在石橋上俯瞰洹河,但見漩渦漣漪,浪濤起伏,波瀾壯闊。當年孔夫子曾站在大河之濱感嘆:“逝者如斯!”面對著這悠悠流水,許多觀者都禁不住發(fā)出懷古思今之幽情。鯨背觀瀾由此得名。
如此說來,這里就不僅僅是自然景觀層面上的視覺享受了,更深層次的是心靈的滌蕩,心情的松弛,心緒的放飛。
還有人把這一景稱為鯨背觀欄。是說橋兩側(cè)的石欄桿風姿迥異,欄桿上的石獅更是宛若活物。游人站在石橋上,既可賞水色之美,又可觀石雕之精。但無論從史書記載還是安陽人的認同來看,鯨背觀瀾才是正宗。
相傳明朝開國皇帝朱元璋在打天下時,有一次被敵人追得潰不成軍,一路逃至安陽河北岸。往前是翻滾的河水,后面是瘋狂的追兵。朱元璋心里暗叫“不好!”這時,河里掀起了巨大的浪花,一個龐然大物從河里一躍而起,橫跨在洹河兩岸。朱元璋定眼一看,是一條身長數(shù)丈的大鯨魚。他急忙從鯨背上向南逃去,躲過一劫。當上皇帝后的朱元璋對此念念不忘,命人修建鯨背狀石橋以示紀念。
到了清末年間,八國聯(lián)軍打到了北京城。慈禧太后帶著光緒皇帝和一幫大臣以“西狩”的名義跑到了西安。等到留守京城的官員簽訂完一系列喪權(quán)辱國的賣國條約后,以為天下太平的慈禧等人便打道回府了。這一次,他們就從安陽橋經(jīng)過。一行人也沒有閑情雅致來欣賞一下鯨背觀瀾的美景,一心向著紫禁城趕路。
1937年,日本侵略者發(fā)動了侵華戰(zhàn)爭,侵略者的戰(zhàn)車很快就開進了安陽。守城的國民黨軍隊節(jié)節(jié)敗退,他們炸毀了安陽橋以掐斷日軍道路,延緩時間。“鯨背”就此斷為兩半?,F(xiàn)存的安陽橋經(jīng)歷過多次大的翻修,據(jù)說在一些地方還保留著元代的一些石墩。
如今,幾乎再也沒有人會選擇到老安陽橋做一次旅游了。只有到了每年正月十六安陽橋廟會時,安陽人才會來到這里賞景。但此景已非彼景,唯有奔流了不知多少年的洹河水依舊滔滔東去。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柏門珠沼
出安陽市區(qū)往西20公里就到了水冶鎮(zhèn)。水冶鎮(zhèn)西有一泉名曰珍珠泉,這便是八景之一的柏門珠沼所在地。
珍珠泉四周地勢較高,泉水自池底細沙中裊裊上浮,串串簇簇,忽聚忽散,猶如萬斛珍珠,故名珍珠泉。泉邊新柳古槐交織,令人心曠神怡。池底冒出“珍珠”涌至水面,顆顆撕裂便化作片片漣漪。泉水處處噴涌如珠,每當暮色降臨,云影、星光與碧波交相輝映,猶如仙界。泉邊有一亭,亭邊有一古柏樹,獨干雙根,很像一扇拱形的小門,人可穿行其中,這就是“柏門”。據(jù)說,這棵柏樹是宋元時期栽種的,一劍刺出拔劍泉的韓琦也是宋朝人,大家不妨估算一下,這一景距今有多少年了。
珍珠泉由拔劍泉、馬蹄泉、臥龍泉三個泉組成。話說當年韓琦為解將士之渴,一劍刺出個拔劍泉。韓琦的戰(zhàn)馬看到將士爭相飲水,卻遲遲輪不到自己,心急如焚,就用前蹄刨地。不料蹄下也有泉水上涌,戰(zhàn)馬喜出望外,飲了個痛快。因此泉酷似馬蹄,所以老百姓就把它稱為馬蹄泉。韓琦所用寶劍為皇帝所賜,他出師抗擊西夏是代帝西征。在水冶飲水解渴,稍作停頓之后,大軍班師回京。當時,韓琦休息過的地方也冒出了股股泉水,當?shù)厝司桶阉Q為臥龍泉。
安陽人都相信柏樹能除魔祛病,保佑安康,每年的正月十六都有烤柏枝、祛百病的風俗。珍珠泉這株獨干雙根的柏樹更是被人們賦予了各種“神奇的功能”。據(jù)說用手摸一下“柏門”,便可強身長壽。每個到這里游覽的人,都會用手在“柏門”上來回撫摩,然后從門中穿過。時間一久,“柏門”已被磨得锃光瓦亮了。
現(xiàn)在,柏門珠沼處已建成了珍珠泉公園,彩梁畫柱,曲徑通幽,是安陽八大景中保留最為完整的一個。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漫水長虹
水冶鎮(zhèn)的東邊,在流經(jīng)這里的安陽河上,一座小橋橫跨東西,把水冶鎮(zhèn)與東邊的曲溝鎮(zhèn)固現(xiàn)村連接在了一起,這便是八景之一的漫水長虹。
早年間,這一帶商賈云集,歷來就有“銀水冶金彭城”的說法。安陽河在此由南而北緩緩向前。
這里是通行的要道,僅靠渡船已遠遠滿足不了人們的需要。于是,修建一座橋就成了當務(wù)之急。最初的時候,人們修建的石橋離水面高約丈余。然而每到夏季暴雨驟至,洶涌的洪水便從上游涌來,水面升高,石橋總是被水沖得殘缺不全。
一開始,每當橋被損壞以后,大家就會重新把它修繕一番,可是石橋“恒為水所沖嚙”。于是人們就“改置平橋”。石橋長約20米,寬3米,緊貼水面。夏秋時節(jié),洹水上漲,大水從橋上漫過,因此這橋就稱為了漫水橋,也叫固現(xiàn)橋。
橋的西岸有起伏的丘陵,上面樹木茂盛,灌木叢生,確有一番好景致。丘陵上建有一座普善庵,整日香煙繚繞。站在普善庵的圍墻外向下張望,就會看到“長橋宛如臥虹”。有水從橋上流過,就像一道彩虹若隱若現(xiàn)于水中一樣。
清朝光緒年間,總督李秉衡在彰德官員的陪同下到此游覽。望著漫水而過的石橋,水中清晰可辨的古寺、小丘、浮云的倒影,李秉衡雅興大發(fā),揮筆題寫了“漫水長虹”四個大字,后人建碑予以記載。由此,漫水長虹一景更是錦上添花,揚名天下。
關(guān)于漫水長虹名字的由來還有好多種說法。有人認為,此處洹河兩岸的土呈棕紅色,在艷陽高照時,紅土映入水中,呈現(xiàn)出一條如帶的長虹,所以稱之為漫水長虹。還有人說,河里的水汽升騰到橋面上,在太陽的照射下就會有彩虹出現(xiàn),與下面的漫水橋上下呼應(yīng),是為漫水長虹。不過從史料中“長橋宛若長虹”的記載來看,這長虹指的就是漫水橋。
采訪途中也曾多次路過此地,順著河谷向下望,那座曾令人疑為幻境的古老石橋靜靜地臥在滿是荒草的河灘上,河中的水早已不見昔日的奔涌浩蕩。橋面上還殘存有兩道深深的車轍,昔日的車水馬龍和人聲鼎沸似乎才剛剛走了不遠,仿佛你緊追幾步,就可以看見那時的繁華。遙想當年河水漫過的石橋,南來北往的商賈,亦真亦幻之間,不由得讓人無限惆悵。
如今每到雨季,洹河的水還會上漲,但“長虹漫水”的盛景已不再重現(xiàn),只能在想象中看著傳說中那道美麗的長虹。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韓陵秋霽
出安陽市區(qū)向東北行6公里左右,便來到了安陽縣的韓陵山。安陽八景的韓陵秋霽就在這兒。這里曾是漢代大韓信的屯兵處。相傳韓信在此駐守期間,有一天到山腳下去,看見一白發(fā)老媼正在給人洗衣服。老媼滿臉的皺紋和縷縷白發(fā)讓韓信想起了自己的母親,于是就把她認作了義母。老人暴病而亡后,韓信將她葬于此地,故稱韓陵。
每到秋陽高懸的季節(jié),韓陵山便迎來了一年當中最迷人的時刻。登上小山的最高處極目遠眺,但見層林盡染,在秋陽映照之下,密疏有致的林葉忽而呈現(xiàn)出醉人的紅,忽而反射著耀眼的黃。山林間還有小溪潺潺淌過。身臨其中,“承平日久,塵氛蕩滌……幾忘古昔之喧囂者。”韓陵秋霽由此而來。
如此美景中卻發(fā)生過一場大戰(zhàn)。北魏末年,丞相高歡占據(jù)了鄴城。爾朱兆三兄弟從各地糾集兵力20余萬人準備和高歡決一死戰(zhàn)。當時,高歡人馬僅有3萬余人,如果硬拼必是以卵擊石。經(jīng)過精心策劃,高歡把爾朱氏兄弟引到了韓陵山,然后又從附近村落里找來大量的牛、驢,用這些牲畜堵住了爾朱氏軍隊的退路。一場惡戰(zhàn)在韓陵山展開了。最終,高歡以少勝多,大敗爾朱氏的軍隊。后東魏建都鄴城,高歡為宣揚自己的這次功績,大肆在韓陵山立碑建寺,并命才子溫子升撰寫碑文。
現(xiàn)在,人們都把韓陵山的寺院稱為定國寺,其實這是誤稱。長期研究安陽八大景的許作民考證,當時高歡同時在鄴城和韓陵山修建寺院,兩處的碑文均為溫子升所寫。鄴城的寺院叫定國寺,韓陵山的寺院叫韓陵山寺。后來鄴城定國寺被焚,寺院化為一片廢墟。但定國寺的名氣還很大,人們就把韓陵山的寺院說成了定國寺。這種說法大概從北宋年間就有了,一錯就錯了約1000年。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漳河晚渡
市區(qū)正北的安豐鄉(xiāng)豐樂鎮(zhèn),位于豫冀兩省的交界處,一條漳河橫貫東西,漳河晚渡說的就是這里。
漳河發(fā)源于太行山,向東蜿蜒曲折,水位變化頻繁。豐樂鎮(zhèn)在古代是南北御路官道,通往京城的必由之路,是漳河上重要的渡口。
漳河水位變化無常,水漲時,洶涌澎湃,猶若無羈之馬,吼聲如雷,令人生畏。水落時,平靜如鏡,狀似彩虹。待到傍晚日落西山之時,河面上霞光反射,水氣繚繞,幾葉小舟暮色晚渡,岸邊柳樹在風中搖曳,好似一幅天然畫卷?!墩玫赂尽酚涊d,漳河“為郡巨浸,南北車馬莫不于茲。……若夫夕陽在山,人影歷亂,反照入波。覺水逝云歸,神怡心曠,斯一郡之大觀也。”隨著南來北往的人流,漳河晚渡的名聲也逐漸傳遍大河兩岸,成為安陽八景之一。
在古代,漳河水勢浩大,洪水經(jīng)常會使漳河決堤泛濫成災(zāi)。河邊村落里的一些巫師巫婆就恐嚇村民,每年必須給河伯娶個媳婦才能免除水患。結(jié)果每年都會有一貧家女子被投入河中,弄得人心惶惶,村民四散逃離,田野荒蕪。西門豹為鄴令后,調(diào)查清楚根源之后,在河伯娶親之日,以女子不美為借口,將老巫婆投入了漳河,向河伯“請示”。連投三個巫婆不見回來,又要投人時,嚇得巫師巫婆們跪地求饒。從此迷信破除,生產(chǎn)恢復(fù),百姓安居樂業(yè)。
東漢建安年間,文壇上有名的“三曹”和“建安七子”也曾在這一帶以詩文會友。試想當年漳河曉月,舟船揚帆,一群桀驁不馴、風骨傲然的才子蕩舟漳河,推杯換盞之間,會吟出怎樣的千古佳句?
現(xiàn)在漳河上的南北通道已被鐵路橋、公路橋所替代,但漳河晚渡處仍是風景如舊。只是少了盛時的車水馬龍,讓人徒留追憶。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善應(yīng)松濤
從市區(qū)向西南行25公里,就來到了安陽縣善應(yīng)鎮(zhèn),八景之一的善應(yīng)松濤便在此處。
歷史上善應(yīng)就是一民風醇厚、景色秀美之地。許有壬在一首《游善應(yīng) 浣溪沙》中這樣描寫善應(yīng)的美景,“崖上留題破紫煙,巖前瀹茗挹清泉,爛游三日酒如川。有水有山高士宅,無風無雨小春天,人間真見地行仙。”傳說南海觀音路過此地,看到這里峰巒疊翠,群泉爭涌,不禁感嘆惡有山,善應(yīng)水,善應(yīng)一名由此而來。
這一帶群山環(huán)抱,地下水十分豐富,河水清澈見底。近處有一牛頭山,小山玲瓏,蒼松翠柏。在半山腰上,一座紅墻綠瓦、金碧輝煌的寺廟掩映在一片片蔥翠之間,這便是南海古廟。有風從山中掠過,掀起松濤陣陣,蔚為壯觀。身在此間,猶如身入畫卷,令人目不暇接。連綿起伏的松濤中不時傳來天籟般的轟鳴,“如譜琴瑟,如吹笙竽,如咽寒泉,如喧飛瀑,令人仰聽。”耳畔仿佛有鸞鳳之音,又若秋之風攜帶著夏之雨極速駛來?;秀敝H,不覺身在林壑,而是進入了音樂的圣殿。觀松柏層林,聽濤聲嘩嘩,實乃人生一大快事。
人們對善應(yīng)松濤的理解也不盡相同。有的說是牛頭山上松柏茂密,夜深人靜之時,風來樹搖,其聲如濤。還有的說是山下潭深數(shù)米,潭中水草逶迤,隨水漂流,搖頭擺尾之狀,猶似松濤。其實,對美景的欣賞何嘗不是見智見仁呢?無論怎樣,各自品味,各自陶醉,只要感悟到美也就足夠了。
松林旁就是有名的小南海石窟。這里河道縱橫,碧波蕩漾。傳說觀音留戀這里的美景在此修行,世人修建了菩薩廟。因不是正宗的南海仙境,故稱為小南海。
善應(yīng)河段的航運曾經(jīng)非常發(fā)達。唐宋之際,善應(yīng)舟船如梭,風帆林立,由此地出產(chǎn)的煤炭、木材、糧食順著安陽河源源不斷地運往各地。這里風來樹搖,其聲如濤的美妙景象不知進入了多少人的眼睛里、腦海中。只是今日,山上的松樹已是蹤跡難覓,回蕩了千百年的濤聲,卻能穿越遙遠的時空,讓今人一再追思、向往。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之龍山積雪
龍山積雪景觀位于安陽縣的九龍山。
九龍山的來歷頗為神奇。古時候,一對戀人的姻緣受到了雙方家長的百般阻撓。姑娘懷孕后就被父母趕出了家門,流浪到了天喜鎮(zhèn)村。這時,姑娘感到口渴了,就到河邊飲水。過了不久,她就生下了九條小蛇。小蛇爬上山頭,長大后變成了九條龍,贍養(yǎng)老母。從此,這座山就被稱為九龍山。善男信女們建廟修寺,香火經(jīng)年不絕。其實,此山是因呈九龍環(huán)拱之勢而得名,但我們不是更愿意相信這個動人的傳說嗎?
九龍山上有一朝元洞廟,背陰處溝壑縱橫,深淺不一。每當冬雪飄來,長久不化。陽春三月還是白雪皚皚,一片隆冬景象。陽光灑在山坡上,褐色的山脊在未融的雪中顯露。霧靄升騰,整座小山縹緲玲瓏,“惜無高手畫師為之臨本耳。”詩人就寫出了“青石白雪相輝映,遙指景美在龍山”的詩句來贊美這一景色。
西晉著名的文學家左思曾寫出了轟動一時的《三都賦》,洛陽人競相傳抄,一時間洛陽為之紙貴。在其中的《魏都賦》一篇中,左思就寫到了龍山??梢娔菚r這里的景致是何等之美。
龍山積雪還有不同版本的描述。有人就認為積雪指的是山上顏色泛白的石頭,遠遠望去就像冬雪一般,所以才有了龍山積雪一說。但現(xiàn)在這里已被九龍山煤礦的煤矸石堆積掩蓋,此景的真容顏到底如何已無從知曉了。
猜你喜歡:
1.安陽的風景作文
5.河南周邊自駕游
河南安陽古跡八大景_安陽古跡八大景有什么特色
上一篇:河池值得一去的風景名勝
下一篇:張家界主要景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