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國的英雄人物故事
三國時期出色的武將人物——他們的影響事實上已深入到中國社會源遠流長的武藝文化的方方面面。那你知道三國的英雄人物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三國的英雄人物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三國的英雄人物故事:袁紹游說得冀州
袁紹逃出京城后,被封為渤海郡守;積蓄力量已畢,起兵討伐董卓。董卓素習暴虐,膽大妄為,民怨很多,所以袁紹義旗一舉,天下諸侯紛紛響應。但其中也各存私心,想在討董的斗爭中撈些好處。
公孫瓚以討伐董卓為名,引兵進入冀州境內,想襲擊冀州,殺死冀州牧韓馥,吞并這塊地盤。而袁紹也久知冀州地方人稠,物產豐饒,早有占據(jù)之心。他看準公孫瓚的意圖,也派兵靠近冀州,進一步威嚇韓馥,增加其恐懼感。一面又尋找說客前去游說已經(jīng)六神無主的韓馥。
說客是陳留的高于和潁川的荀諶,他們來見過韓馥后,說:“公孫瓚引兵盛勢南來,不可阻擋;袁紹率軍東奔冀州,不知其意。在這種情況下,您的處境危險 的很吶!”韓馥是個膽小怕事、沒有主見的人,聽了他二人的話很著急,問該怎么對付。茍諶說:“公孫瓚兵足馬壯,袁紹是一世豪杰,恐怕隨便和其中哪一個 對陣也難相持幾天?,F(xiàn)在他們二人都想得冀州,如果您和他二人為敵,他們必定聯(lián)成盟軍,合力攻城??峙鲁瞧浦诹⒋芍痢H绻屛医o您出計策的話,您不該與 袁紹相抗。他是您的舊友,你們又合力討伐過董卓,何不把冀州讓給他呢?袁紹得了冀州,公孫瓚必不敢再與他相爭,這樣袁紹一定會厚待您的。戰(zhàn)則必敗,讓城則 既可保命,又可得讓賢之名。細想。”韓馥本是個窩囊廢,他以為說客是為自己著想呢,就不顧部下的反對,聽取了說客的計策,把冀州讓與了袁紹。袁紹不廢 一兵一卒,只用游說的功力便坐得冀州。
善于用兵的人,不用武力就可以使對手敗陣。袁紹就是利用了當時的形勢和韓馥的性格弱點,達到了 自己的目的,其中說客們的機智巧辯當然是起了重要作用。在戰(zhàn)爭頻繁的亂世,說客巧妙的言辭有時可以抵得千軍萬馬,其技巧是曉之以理,動之以情,循循而誘, 使被游說的感到自己所處的環(huán)境和所應采取的策略確實與說客所說的一致。從而做出有利于說客及其主人的決定。
三國的英雄人物故事:諸葛亮智激孫權
荊州失守后,劉備倉皇出逃,曹軍勢力大盛。在這生死存亡的危機關頭,諸葛亮獻上計策:聯(lián)吳抗曹,并且親赴東吳游說孫權。
孫權正兵 聚柴桑,對曹軍的進攻也感不安,但又怕與曹操作戰(zhàn)失敗,所以猶豫不決。諸葛亮見到孫權,看清他懼怕曹軍兵勢,所以激他說:“現(xiàn)在正值天下大亂,雄據(jù)江 東,劉備在漢南收拾民眾,與曹操共爭天下,逐鹿中原;現(xiàn)在,曹操已平復中原,又南下攻破荊州,威震四海。致使劉備英雄無用武之地,逃遁奔命。在這緊要 關頭也量力而行吧。若是您覺得吳越之眾足以與曹兵相抗,不如早與曹操斷絕來往;如果您認為不能抵擋曹軍凌厲的攻勢,何不棄甲罷兵,舊降曹操呢?現(xiàn)在您外表 上說服從曹操,內心中卻猶豫不決,事情危急而不果斷,只怕大禍就要臨頭了!”
孫權聽了心中不悅,說:“按你的說法,劉備為何不歸降曹 操呢?”諸葛亮繼續(xù)用激將法對孫權說:“田橫是齊國的壯士,他都能夠守義不降,何況劉備是漢室后裔呢?劉備是英雄豪杰,天下有識之士爭相歸附。如果他的大 事不濟,只能說是天意使然了,他怎么能夠投降曹操呢?”孫權一聽,果然憤憤然地說:“我決不能以東吳之地,十萬之眾受制于人。與曹操決戰(zhàn)就這么定了。”雖 然孫權決定與曹操決戰(zhàn),但對戰(zhàn)爭是否取勝沒有多大把握。他說:“劉備新敗之后,能否渡過這場大難呢?”諸葛亮說:“劉備雖然新敗,但戰(zhàn)士歸還者及關羽所率 水軍仍不下萬人。荊州劉琦的江夏士兵也不下萬人。曹軍遠來疲憊,而且不習水戰(zhàn)。荊州百姓歸附于曹操的也只不過出于威嚇而已。所以,如果你能派猛將領兵數(shù)萬 與劉備協(xié)同作戰(zhàn),擊敗曹軍是必然的事。曹軍如果安敗,必定北還,如此荊州與東吳的勢力強大起來,三足鼎立的局面便形成了。成敗之機,在于今日。希望您 早下決心。”孫權聽后稱善,派周瑜、程普、魯肅三人領兵三萬,與劉備開力破曹,果然大敗曹軍于赤壁。
激將法是謀士在游說時常用的方法。它通過語言或行動,觸傷敵方或已方將士的自尊心,進而引起他們的憤怒,怨恨或激情,誘導其按自己的意圖行事,達到一定的作戰(zhàn)目的。
劉備新敗之后窮困不堪的處境。決定了他必須求救于東吳,在孫、劉聯(lián)盟的條件下渡過難關;而孫權在曹軍強大的兵勢壓力下的猶豫心境,決定了孔明只能用激將法激起孫權稱雄一方、不受制于人的野心,從而達到結盟的目的。
三國的英雄人物故事:陸遜火燒蜀連營
劉備聞聽關羽被殺,悲憤交加,他不顧諸葛亮等人的苦 苦勸諫,親自率領70多萬大軍出川伐吳。蜀軍一路連戰(zhàn)皆勝、勢如破竹。東吳上下恐慌,孫權采用闞澤的建議,拜年輕小將陸遜為兵馬大都督。陸遜受命于危難之 際,沉著鎮(zhèn)定、巧用智謀,最后用火攻一舉擊潰了劉備大軍,從而改變了三國的局勢。這就是被毛澤東譽為以弱勝強典型戰(zhàn)例的“吳蜀彝陵之戰(zhàn)”。
面對劉備的強盛攻勢,陸遜采用了堅守不出、拖垮敵軍的戰(zhàn)術。他下令各處關防牢守隘口,不得出兵迎戰(zhàn)。這使得東吳一班急于出戰(zhàn)復仇的大為不滿,這些身 經(jīng)百戰(zhàn)的將領嘲笑陸遜的書生懦弱,無奈陸遜有尚方寶劍在手,他們不得不從。劉備派老弱兵士在關前辱罵搦戰(zhàn),后面隱藏重兵,想誘敵深入,然后圍而殲之。東吳 將領被罵得火冒三丈,都請命出戰(zhàn),陸遜看出其中有詐,仍不讓出戰(zhàn)。劉備無奈,只好率大隊人馬出走。東吳將領見到武裝齊備的蜀軍經(jīng)過,膽顫心驚,心中暗暗欽 佩陸遜的胸有成竹。
當時正是酷暑盛夏,遠道而來的蜀軍既累又熱,劉備久攻不下,只好傍山林下寨,待秋天再出擊。陸遜見蜀軍樹柵相連, 縱橫700里下營,正中下懷。如此宿營,首尾兼顧,的確堅固,但有一個致命的弱點,即最怕火攻。一旦火起,無法營救。陸遜正希望蜀軍如此,以便他大顯身 手。當時的魏主曹五及遠在成都看守大本營的諸葛亮都事先看到了這一點,諸葛亮前去通知已來不及,而曹石卻想等東吳大勝追擊時偷襲江東。
時機已到,陸遜卻并沒有立即出兵,而是首先進行了一次試兵,以驕敵志。他派末將淳于丹率5000兵馬攻擊敵營,這是東吳堅守以來的第一次出擊,結果大敗 而歸。劉備得勝,愈發(fā)輕視陸遜,不再警惕。第二天夜里,陸遜派主力來到時,蜀營已察覺先兆,劉備卻毫不介意:“昨夜已殺盡,他們還敢再來嗎?”陸遜首先在 大營前后縱火,火借風勢,蔓延開來,蜀兵大亂奔竄。陸遜的兵馬四出夾攻,蜀軍大敗,死傷無數(shù)。幸而從川中趕來的趙云搭救了劉備,逃往白帝城。經(jīng)此大劫,劉 備一病不起,最終死于白帝城。
火攻在軍事中經(jīng)常被應用?!秾O子兵法》中專門有“火攻篇”。它將火攻分為五種:“火人”、“火積”、“火輜”、“火庫”、“火隊”,并指出“火攻”必須具備一定的條件,同時“火攻”還須有兵馬的配合才能成功。
猜你感興趣:
2.三國的人物故事
三國的英雄人物故事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三國時的故事
下一篇:有關三國的故事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