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記有哪些人物故事
“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史記》作為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記述了那個動蕩年代的歷史。那你知道史記有哪些人物故事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史記的人物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史記的人物故事:武公、桓公的故事
衛(wèi)國的國君頃侯在位的時候,衛(wèi)人用重金賄賂周夷王,衛(wèi)君因而被封為了侯爵。頃侯的兒子僖侯去世以后,僖侯的兒子共伯余繼承了王位。僖侯生前很寵愛自己另一個兒子和,并賞給了他很多金銀財寶。共伯余繼位以后,和就用這些財寶來招納勇士,試圖推翻共伯余的統(tǒng)治。有一次,共伯余去祭奠他的父親,沒有帶很多隨從,和看準了這次機會,就乘機命令手下勇士去襲擊共伯余,余被迫跑進了僖侯的墓道里自殺身亡。國人就把余埋在了僖侯的墓旁,擁立和當(dāng)了君主,這就是衛(wèi)武公。武公繼位以后,修復(fù)了康叔時候的政令,積極發(fā)展農(nóng)業(yè)生產(chǎn),百姓生活得到了很大改善,武公也得到了大家一致?lián)泶?。后來,周幽王被犬戎殺死,武公親自率兵前往幫助周王室平定叛亂,然后又護衛(wèi)平王東遷,功勞很大。于是平王冊就封武公為公爵。
史記的人物故事:桓公遷國
鄭桓公友是周厲王的小兒子,周宣王的弟弟?;腹朔浅S焉疲瑹o論身份高低,他都會以禮相待,因此在百姓中聲望很高。周幽王時,桓公任司徒一職。由于幽王寵愛褒姒,朝政敗壞,有的諸侯就背叛了幽王,桓公為此感到非常憂慮,于是就向太史伯詢問說:“現(xiàn)在王室災(zāi)難深重,我怎么才能逃脫呢?”太史伯是當(dāng)時很有學(xué)問的人,回答說:“對您來說,現(xiàn)在只有洛水東、黃河南可以安居了。”桓公大惑不解地問:“為什么呢?”太史伯回答說:“那一帶鄰近虢國、鄶國。而虢國、鄶國的國君都昏庸無能而且喜好占小便宜,因此百姓都不順從他們。您是司徒,百姓都熱愛您,您如果真的請求住在那一帶,虢國、鄶國國君看到您現(xiàn)在在周王室地位很高,一定會分給您土地,到時候,虢國、鄶國的百姓就都是您的子民了。”桓公又問道:“我想到南邊的長江流域住,怎么樣啊?”太史回答說:“過去祝融替高辛氏掌管火,功勞很大,可是他的后代也就是現(xiàn)在楚國的王室在周朝卻沒有興盛起來,現(xiàn)在周王室逐漸地衰弱,楚國一定會慢慢地興盛起來。楚國如果真的興盛,對鄭國絕對沒有好處啊。”桓公說:“那我如果想住在西方,結(jié)果又會怎么樣呢?”太史伯回答說:“那里的百姓既貪婪又好利,所以我覺得你肯定在那里住不了很長時間。”桓公越聽越有興趣,便干脆問道:“那么先生您覺得周王室衰弱以后,哪一個國家會興盛呢?”太史伯思考了一會兒回答說:“應(yīng)該是齊、秦、晉、楚吧?齊國是伯夷的后代,伯夷曾輔助堯掌管儀制度。秦國是伯翳的后代,伯翳曾輔助舜使很多部落順服。至于楚國祖先,也都曾為天下人建立了功業(yè)。周武王戰(zhàn)勝紂王后,成王把唐封給叔虞,那里山川險阻,憑這些有德的后代與衰弱的周室并存,晉國也一定能興盛了。”桓公把太史伯的話銘記在心,并按照太史伯的意思把他的百姓遷移到了洛水東部。虢、鄶兩國國君果然向太史伯說的那樣,向他貢獻出十座城邑?;腹玫竭@些土地以后,他的國家最終安定下來。
史記的人物故事:晉文公伐鄭
晉公子重耳在外逃亡的時候曾路過鄭國,鄭文公認為他是個在外逃亡的人,沒有什么利用的價值,打心眼兒里瞧不起他,所以對他也沒有以禮相待。而文公的弟弟叔詹卻不這么認為,他對鄭文公說:“大王,重耳是個賢人,又與咱們同姓,受窮困經(jīng)過您這里,您不能對他這樣無禮啊。”文公卻滿不在乎地說:“這個年頭,兵荒馬亂的,諸侯中逃亡的公子路過此處多的是,怎么都能按禮節(jié)招待他們呢!”叔詹繼續(xù)說:“您如果不禮待他,那就殺死他。如果您不除掉他,他肯定會對您的無禮懷恨在心,將來有一天他返回國內(nèi)掌握了政權(quán),必將是我們鄭國的一大憂患啊。”文公這個人目光短淺,認為他是在多慮,因此并沒有聽從叔詹的意見。
后來重耳回到了國內(nèi)并且當(dāng)上了晉國的國君,他果真仍然記得當(dāng)年鄭文公對他的無理,于是便決心進行報復(fù)。公元前630年,晉秦聯(lián)軍包圍了鄭都,攻打當(dāng)年鄭君無禮的罪行。巧合的是,鄭文公出逃的兒子子蘭也在聯(lián)軍之中。子蘭在晉國時很得晉文公寵幸,因此他便暗中活動,想借機要求文公幫助自己回鄭國做太子。晉文公知道了叔詹當(dāng)年對晉文公說過的話,認為這個叔詹不是個平庸之輩,將來肯定會對自己造成威脅,于是便想得到叔詹并殺死他。鄭文公很害怕,也不敢對叔詹說,只是一個勁兒地在那里后悔當(dāng)初沒有聽取叔詹的話,不知道到底該怎么辦好。叔詹聽說后,就生氣地對鄭君說:“我曾對您說,要殺死重耳,您卻不聽從我的意見,現(xiàn)在晉國終于成為我國的憂患了吧。晉國之所以包圍鄭都就是因為我,如果我死了能免除鄭國的災(zāi)難,我即使死了也毫不怨恨。”于是叔詹就自殺身亡了。鄭人把叔詹的尸首送給晉文公,希望他能消消火,免除對鄭國的懲罰。但是晉文公仍不肯罷休,并放出話來說:“我一定要見到鄭君,將他污辱一番再走,以報當(dāng)年的羞辱之仇。”鄭人非常擔(dān)心,就派人私下對秦國說:“打敗了鄭國對晉國有好處,對秦國卻沒什么好處,你們最好還是回去吧。”秦軍知道自己確實得不到什么好處,于是就是撤軍了。
晉文公要把子蘭送到鄭國做太子,鄭國的大夫石癸比較贊成,認為這是個兩全其美的好辦法,于是就對各位大臣說:“現(xiàn)在文公的兒子沒有比子蘭更賢能的?,F(xiàn)在晉國包圍了鄭都,晉國替子蘭請求回鄭,如果我們歡迎子蘭做國君,這樣既解了國家的危險,又可以得到個賢能的國君,沒有比這個條件更好的了!”各位大臣也都隨聲附和,鄭國便答應(yīng)了晉國的要求,與晉國訂立盟約,立子蘭為太子。晉軍達到了既定目的,就撤軍回國了。
猜你感興趣:
史記有哪些人物故事
上一篇:史記中的古人故事
下一篇:史記有關(guān)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