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揚傳統(tǒng)美德故事有哪些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是世代相傳并不斷調(diào)整和更新的思維方式、價值觀念、行為準則和風(fēng)俗習(xí)慣。那你知道弘揚傳統(tǒng)美德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弘揚傳統(tǒng)美德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弘揚傳統(tǒng)美德故事:程妻守鞋
詩曰:程鵬舉妻,相夫心堅,易鞋卅載,破鏡重圓。
元朝程鵬舉同他的妻子本來都是被張萬戶掠來的。后來強迫他們兩人結(jié)婚,妻子叫程鵬舉逃走,程鵬舉疑心她是來試探自己的志向,就去告訴張萬戶,張萬戶就把程鵬舉的妻子打了一頓。過了幾天,她又叫程鵬舉逃出去,程鵬舉越加疑心了,又去告訴張萬戶。張萬戶就發(fā)怒了,把她賣給了別人家。程鵬舉的妻子臨走的時候,把自己一只繡鞋,換了程鵬舉一只鞋子,并且對她的丈夫說:“將來我們拿了這只鞋子相見。”程鵬舉到了此時,才知道妻子的誠意,非常感動,于是就逃走了。程鵬舉的妻子把紡紗織布的錢積蓄下來,償還了被賣的身價銀子,就到庵里去做尼姑。過了三十幾年,程鵬舉雖然富貴了,但是不再娶妻。后來打聽到妻子在庵里做尼姑,就拿了她的一只繡鞋去迎接她回來,從此兩個人破鏡重圓,白頭偕老。
弘揚傳統(tǒng)美德故事:申國家規(guī)
詩曰:申國夫人,嚴于教子,事事循規(guī),必恭敬止。
宋朝的榮國公呂希哲,他的母親申國夫人教導(dǎo)兒子樣樣事情都要循規(guī)蹈矩。呂希哲只有十歲的時候,無論寒來暑往,整日站在他的母親身旁,母親不讓他坐他是不敢坐的,天天一定要衣冠整齊才能見長輩。平常在家里,不管天氣怎樣熱,在長輩身邊,也不準脫去頭巾和鞋,衣服必定要整齊,更不準到茶坊酒館里去,所以市井上不正當?shù)难哉Z,不正當?shù)穆曇簦瑓蜗U艿亩淅锊]有聽到過;不正經(jīng)的書本,呂希哲的眼睛里沒有看見過。因此后來呂希哲成就了有德行的、與眾不同的大人物。
弘揚傳統(tǒng)美德故事:天祥衣帶
詩曰:宋文天祥,涕泣勤王,惟義是盡,衣帶名揚。
南宋名臣文天祥,吉州廬陵(今江西吉安)人,原名云孫。在他降生的時候,文家屋頂上云霞籠罩,故選中貢士后,他以天祥為名,字宋瑞,又字履善。當他還在孩提時代的時候,在鄉(xiāng)賢祠里瞻仰歐陽修、胡銓等忠臣節(jié)義之士的牌位時,看到謚號中都有一個“忠”字,他感慨不已地說:“人如果不能以忠義的節(jié)操,身居廟堂之上為萬世所效法,就不是真正的大丈夫。 ”
文天祥二十歲那一年來到臨安,在集英殿參加進士考試。當時正值理宗當政時期,政局廢怠士氣難振。文天祥以“法天不息”為主題,寫出了上萬余言的策論。他有感于人心的不安與政局的動蕩,以深厚的社會責任感,表達了循從古范、忠義浩然的志節(jié)。這篇策論給了理宗至深的感動,他親自提名文天祥為殿試第一名。當時的考官、著名的學(xué)者王應(yīng)麟在奏章中說道:“文天祥的文章,'古誼若龜鑒,忠肝如鐵石’,我大宋朝廷能得到這樣的人才,實乃國家之福。 ”
理宗開慶初年(公元 1259年),大元軍隊出兵攻打宋朝,宦官董宋臣提議遷都。迫于權(quán)勢當朝群臣竟無人提出反對,而只有文天祥挺身而出仗義執(zhí)言,上書請求朝廷懲治董宋臣,以使上下團結(jié)一心。他的膽識與勇氣,傾朝之人都為之嘆服。
宋度宗時期,文天祥在湖南提刑的任上,拜見了故相江萬里。老宰相對文天祥的志節(jié)早有耳聞,因而心中有著許多對后生晚輩的托付與期許。真是“感傷猶記舊江山”,看到山河變化、國事衰微,老宰相內(nèi)心非常感傷,他說:“我已經(jīng)老了,眼見天時、人事將有翻天覆地的變化,內(nèi)心對大宋的江山社稷,有許多揮之不去的擔憂。我主持國政多年,見過多少宦海沉浮、人事興替,不難預(yù)見將來拯濟國家的重責,必然落在你的肩頭之上。你的責任是千鈞之重,任重而道遠啊! ”
德祐初年江上告急,朝廷號令天下起兵勤王,護衛(wèi)大宋國土。文天祥手捧詔書,忍不住淚如雨下。眼見“山河破碎風(fēng)飄絮”,文天祥號召各地豪杰之士起兵護國,短短時間就聚集了數(shù)萬人之多。文天祥的朋友觀察到時局的動蕩與成事的艱難,不禁憂心忡忡地說:“當今的現(xiàn)況,元軍勢不可擋,所向無敵。而您以萬余名未經(jīng)訓(xùn)練的烏合之眾,獨自面對虎狼一樣的元人大軍,這和驅(qū)趕群羊去搏擊猛虎有什么區(qū)別!您一向深謀遠慮,不會看不到局勢的嚴重性吧? ”
文天祥說:“我怎么可能看不到這一點?然而我大宋朝廷照顧養(yǎng)育天下臣民,達三百多年之久,沒有國哪有家!而今正值國家危難之時,朝廷在全國上下征集兵力,卻見不到一兵一卒入關(guān)響應(yīng)。每每想到這里,我內(nèi)心深處的沉痛與憂慮,一直都無法釋懷,所以才如此不自量力,犧牲自己而在所不惜。如果我們的義舉,能感得天下忠臣義士聞風(fēng)而起,共同為大宋社稷江山而獻身效力,那局面或許還能夠得以挽回。 ”
文天祥捐出自己的家產(chǎn)充當軍費,“時窮節(jié)乃見,一一垂丹青”,每每言及天下國家大事,他總是忍不住淚如雨下。他手拄幾案,無限感傷地說:“樂人之樂者憂人之憂,食人之食者死人之事。”眼見神州陸沉、國土淪喪,他決心用自己的生命,與國家的命運共同存亡,以至誠的忠義表達對大宋國土誓死的效忠。
面對軍事上敵強我弱的形勢,朝廷一心想要茍且求安,向元軍求和。然而文天祥上書極力地反對,他說:“朝廷面臨敵軍的進攻,持著姑息縱容的態(tài)度,而缺乏奮發(fā)自強、剛乾決斷的忠義之氣。”他請求朝廷懲治一意投降的求和派,以振大宋將士的士氣。當時所向披靡的元軍銳不可擋,他們揮戈南下,給予南宋王朝沉痛而又致命的一擊。朝廷任命文天祥為右丞相兼樞密使,派他前往皋亭山,與元丞相伯顏談判。然而,他卻被伯顏派兵拘捕了起來。誓死不降的文天祥,在被押送到元大都的路上,與同伴從鎮(zhèn)江逃了出來。他們好幾度落入了元人之手,但誰都不忍心加害于他。歷經(jīng)風(fēng)餐露宿種種艱困,避過圍追捕截重重障難,他們途經(jīng)揚州、通州等地,乘船回到了日夜思念的南宋故土。在長江航行之時,文天祥憑欄臨風(fēng),寫下了感人至深的詩篇《揚子江》:“幾日隨風(fēng)北海游,回從揚子大江頭。臣心一片磁針石,不指南方不肯休。 ”
然而好景不長,在元將李恒出其不意的猛烈進攻之下,文天祥兵敗而走。李恒窮追不舍地追到了方石嶺,文天祥妻子兒女不幸被元軍捕獲。就在局勢最為危急之時,部將時賞謊稱自己就是文天祥,從而分散了敵軍的注意力,使文天祥得以借機逃走。在元人的嚴刑拷打之下,時賞臨刑前始終奮罵不屈,最后慷慨捐軀。接二連三的沉痛的打擊,并沒有摧折文天祥忠勇保國的志節(jié),他從悲痛之中重新振作起來,收拾余兵出軍循州,進駐南嶺。然而不幸的是,軍中卻開始流行一種很嚴重的瘟疫,文天祥的愛子死于這場瘟疫之中。在五坡嶺他們遭受到了元將張弘范軍隊的致命突襲,文天祥寡不敵眾,不幸被俘。他被押送到了潮陽,受到張弘范的當庭審訊,在左右士卒威逼下拜的喝令聲中,文天祥威而不屈地肅立于大堂之上,他氣宇軒昂,志節(jié)凜然,目光赫赫震懾住了在場的所有的人,張弘范轉(zhuǎn)而以待客之禮來接待他。元軍攻破厓山的時候,他們歡歌達旦地大擺宴席以示慶賀。弘范乘興規(guī)勸文天祥說:“南宋亡國了,丞相您的忠孝之心也隨之仁至義盡。如果您能以效忠宋朝之心來奉事元朝,那宰相的位置除了您還會是誰的? ”
文天祥忍不住悲從中來,淚流滿面,他說:“眼睜睜看著國家滅亡而又無力救拔,為人臣子的人死有余罪,就是獻出生命都無以挽回,怎么可能茍且偷生、背叛主上呢?”弘范感佩他是一位真正的忠臣義士,就派人護送文天祥前往元朝的都城大都(今北京市)。文天祥連續(xù)八天八夜不吃不喝,試圖以死來抗爭。到了大都,他徹夜未眠,在舒適的住所中,他獨自一人靜靜地坐到通宵。不久之后,他就被移送到了兵馬司。元世祖忽必烈惜才愛才,對忠臣良相非常敬重。他深知在馬上打出來的天下,唯有任賢舉才,方得以保有江山的永固。王積翁進言說:“南宋朝廷的文武大臣,無論是才識還是氣宇,都沒有任何一個人能夠和文天祥相比。”于是忽必烈派他去勸降,文天祥說:“國家滅亡,為人臣子就是以死相報,都不足以報答朝廷,怎么能夠茍且求安呢!俗話說,亡國之大夫不可與圖存。如果還想在新朝謀得一官半職,就此背棄我謹持一生的忠義,那用這樣的無德之人,又有什么意義呢! ”
文天祥在大都被囚禁了三年之久,在獄中,他曾收到女兒柳娘的來信,得知妻子和兩個女兒都在宮中為奴,過著囚徒般的生活。文天祥深知女兒的來信是元廷的暗示:只要投降,家人即可團聚。然而,文天祥盡管心如刀割,卻不愿因妻子和女兒而喪失 氣節(jié)。他在寫給自己妹妹的信中說:“收柳女信,痛割腸胃。人誰無妻兒骨肉之情?但今日事到這里,于義當死,乃是命也。奈何?奈何……可令柳女、環(huán)女做好人,爹爹管不得,淚下哽咽。”獄中的生活很苦,可是文天祥強忍痛苦,寫出了不少詩篇。
元世祖忽必烈有意想要將他釋放,但卻遭到許多人的反對。他們認為,以文天祥那不可摧折的忠勇志節(jié),必然會繼續(xù)號令天下之士,轉(zhuǎn)戰(zhàn)于大江南北。必將成為元朝永遠的隱患,放了他,如同放虎歸山。
于是忽必烈親自提審,做最后的勸降,文天祥以外臣之禮長揖不跪。忽必烈許下承諾,只要他歸順元朝,就任命他為宰相,但是文天祥拒絕了。他說:“身為宋朝宰相,朝廷對我的深恩如同大海一樣地深廣,我誓死效忠的志節(jié)永生都不會改變,怎么可能會侍奉二主呢?”看到他的氣節(jié)無法動搖,忽必烈問道:“那你希望我們?nèi)绾翁幹媚? ”文天祥說:“賜我一死吧。生為宋臣,與國家共存共亡,我了無恨憾。”元世祖內(nèi)心復(fù)雜,默默無語,揮手派人把他帶了下去。
在不得已的情況下,元世祖下詔對他施行了死刑,然而就在令下不久,他又傳下了一道詔諭,下令行斬立即中止,但為時已晚。臨刑之前文天祥坦然而又從容地說:“我大事已了,無所遺憾。”他面向南方,對著大宋國土遙遙而拜。
文天祥就義之后,人們在他的衣帶中發(fā)現(xiàn)了一首贊文,贊文說道:“孔曰成仁,孟曰取義,惟其義盡,所以仁至。讀圣賢書,所學(xué)何事,而今而后,庶幾無愧。”這就是說,孔子說的殺身成仁,孟子說的舍生取義,因為這個義氣能夠盡到極點,所以那個仁心,也就到了極點了,讀了圣賢人的書,究竟學(xué)了些什么事,我到了今天以后,才勉強可以說得沒有慚愧了。當時,他年僅四十八歲。
自古至今的志士豪杰,無論身處怎樣的風(fēng)云變幻之中,沒有任何力量能摧折動搖那不屈的仁義志節(jié)。所謂信大義于天下,浩然正氣時隔萬世,仍為人們永續(xù)傳揚。這是萬古不變的仁義,它深合天理之正,足以安天下之心。
在殷商衰微之際,周朝以德建國,取代了商朝。伯夷、叔齊以孤弱的體軀,試圖去抵擋來自八百諸侯的進攻,就是三尺兒童都知道這是不可能做到的事情,然而他們卻愿意堅守不移,至死而無悔??鬃淤澝浪麄兪?ldquo;求仁而得仁”,了無怨尤,這是何等的胸襟與氣魄!
“報恩唯有厲清忠”,南宋到了德祐年間氣數(shù)已盡,信國公文天祥作為一國的柱石,在國家民族的危亡之際,轉(zhuǎn)戰(zhàn)往還于大江南北之中,力圖收復(fù)失土。他忠孝兩全,守仁守義直到最后。朋友勸止不了他,弘范屈服不了他,索羅宰相也逼降不了他。縱使歷經(jīng)千辛萬苦,兵敗被執(zhí),卻始終摧折不了他忠勇不屈的意志。他的從容就義、他的視死如歸,正是緣于他“所欲有甚于生者”。文天祥在《正氣歌》中曾經(jīng)寫下過這樣的詩句:“是氣所磅礴,凜然萬古存。當其貫日月,生死安足論! ”他所躬身力行的道德節(jié)義,甚至超過了生命本身。他的一生,正是“仁、美、善”的典范,如同星辰般閃耀不絕。
在一首絕筆詩中,文天祥留下了這樣的詩句:“天荒地老英雄喪,國破家亡事業(yè)休。唯有一腔忠烈氣,碧空常共暮云愁。”在漫天云舒、水天空闊的時候,細看國事浮沉宛如濤生云滅,然而他的忠烈之氣,卻如同大宋在他心中享國永久般地長存于斯,壯哉!偉哉!
文天祥的逝世,意味著宋朝真正意義上的滅亡,因為大宋曾經(jīng)永存于他不屈的丹心之中。“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風(fēng)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 ”在他離世后的數(shù)百年間,每到民族危亡的時候,他的名字、他的詩句,總是為人傳唱;他的行誼和操守,成為了天下后世為人為臣,永生不息的楷模與典范,他是華夏民族忠勇不屈的精神象征,是萬代傳頌的正氣之歌。
哲人日已遠,典型在夙昔:這些圣哲人雖然離我們的時間久遠了,但是他們?yōu)槿颂幨碌牡浞对缤砼惆橹覀儭oL(fēng)檐展書讀,古道照顏色:風(fēng)檐是我們房屋屋檐下的一個角落,就在這一個角落里打開圣賢的教誨來看,內(nèi)心會感受到古人這一些好的風(fēng)范,就好像陽光一樣照在我們的臉上。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