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禮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
中國傳統(tǒng)禮儀自產生之初到發(fā)展至現代,一直因其具有的普遍性、繼承性、差異性和時代性備受人們追捧。那你知道關于禮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于禮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禮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索敞嚴肅
【索敞嚴肅】
索敞講學。肅而有禮。己立立人。多士濟濟。
【原文】
北魏索敞、為中書博士。時魏尚武功。貴近子弟。不以講學為意。敞勤于誘導。肅而有禮。貴游皆嚴憚焉。多所成立。前后顯達。至尚書牧守者數十人。皆受業(yè)于敞。敞以喪服散于眾篇。遂選比為喪服要記。
許止凈謂世風日下。士氣囂張。為師者寧取其嚴。不取其寬。師不嚴、則道不尊。學者于自治之規(guī)矩準繩。尚瞀瞀不知。安望其克己復禮。為忠為孝乎。故治國必自端士風始。欲端士風。必自尊師道始。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北魏朝里有一個姓索單名一個敞字的人。在朝里做了中書博士的官。這時候的魏朝。一味的講究武力功勞。貴家的子弟們。都不留意去考究學問。索敞的教導人。是很勤謹的。循循善誘。既然很嚴肅。又很有禮節(jié)。因此貴家的子弟跟他游學的。都很懼怕他。所以能夠成名立功的人很多。前前后后都有顯達的人。官做到尚書太守的。竟有幾十個。都是曾經在索敞那兒受業(yè)過的。索敞又因為禮記里的喪服一部份。向來沒有專篇。都是散見在各篇的里面。他就一概選出來。再分了類。做成了一篇喪服要記。
關于禮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原平恭耕
【原平恭耕】
郭子原平。事死如生??秩寺闾?。束帶躬耕。
【原文】
南宋郭原平、稟至行。傭力養(yǎng)親。親歿既葬。墓前田數十畝。原平見耕者裸袒。褻其墓。乃貨家資。貴買其田宅。束帶垂泣。躬自耕墾。每出賣物。裁求半價。邑人共識。加價與之。彼此相讓。要使微賤。然后取直。
許止凈曰。詩云、維桑與梓。必恭敬止。況父母邱墓乎。束帶躬耕。此禮之出乎至性者。非矯也。賣物求半價。而人加價與之。何俗之醇耶。然盛德所感。無有頑民。亦理之必然也。
【白話解釋】
南北朝時候。長江以南的宋朝。有一個守禮的孝子。姓郭。名字叫做原平。生來就有一種至性。他家里非常窮苦。郭原平替人家做工。把得來的工錢、置辦物品、奉養(yǎng)他的父親母親。后來他的父親母親死了。安葬以后。墳面前有幾十畝的田。郭原平見那耕田的赤身露體。未免褻瀆了他父母的墳墓。就把家里的產業(yè)都出賣了。用很重的價值。把那個田地買了進來。束好了帶。流著眼淚。親自去耕種開墾。每每出去賣物。只討著一半的價值。城里的人都曉得他是郭原平了。就把他的討價。加倍給他。彼此大家辭讓著。終要使得略為賤一些兒。才收了價錢。
關于禮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石奮恭謹
【石奮恭謹】
石奮父子。敬謹持躬。忠孝慈悌。萬石家風。
【原文】
漢大中大夫石奮、無文字。極恭謹。四子皆以謹。官至二千石。因號萬石君。歸老于家。過宮門。必下車趨。見路馬。必式。子孫為吏來謁。必朝服見之。不名。子孫有過。為便坐。對案不食。諸子相責。肉袒謝罪。改之。乃許。
許止凈謂石家父子。以敬謹持躬。故事君則忠。事父則孝。教子則慈。治民則化。文王以小心翼翼而興周。武侯以一生謹慎而治蜀。至晉則競尚曠達。倮身相對。子呼父名。蔑視禮法。遂召五胡之亂矣。
【白話解釋】
漢朝有個大中大夫。名叫石奮。他雖然沒有什么文學。可是做人很恭敬謹慎。他有四個兒子。個個都因為謹慎。所以都做了吃俸祿二千石的官。因為了這個緣故。所以人家把石奮稱做萬石君。萬石君在朝廷里告了老?;氐搅思依镒≈?。但是偶然經過皇帝的宮門。必定跳下了車子快快的走著。看見了皇帝所用的馬。一定俯了頭、表示著敬禮。他的子孫有做了官來見他的。萬石君必定穿了朝服才見他們。也不再去叫他們的名字。子孫偶然有了過失。萬石君就便坐著。對了桌子不肯吃飯。等到兒子們大家互相責備。脫去了上身的衣服謝著罪。改過了。才答應他們。
猜你感興趣:
關于禮的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
下一篇:中華傳統(tǒng)美德禮儀故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