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guān)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
中華傳統(tǒng)美德源遠流長,是中華傳統(tǒng)文化的靈魂。那你知道關(guān)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guān)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guān)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林則徐虎門銷煙
十八世紀后期開始的英國對中國的鴉片貿(mào)易,就像貪婪的魔鬼,帶給中國人的是無窮的災(zāi)難,帶走的卻是中國無盡的財富。
鴉片的毒煙在中國的大地上蔓延,讓無數(shù)的家庭家破人亡,讓無數(shù)士兵失去了揮動刀槍的力量,讓無數(shù)的官吏為籌煙款變本加厲地盤剝百姓,貪污受賄。白銀則像水一樣流到英國人的海船上。
朝廷的有識之士對煙害忍無可忍。湖廣總督林則徐力主禁煙,上書道光皇帝說:“不革除煙害,十年后國家將沒有可以籌集的餉銀,沒有可用之兵。”
道光皇帝感到了鴉片對滿清統(tǒng)治的威脅,同意了林則徐的禁煙主張,任命他為欽差大臣,赴廣州禁煙。
林則徐深知官場黑幕對禁煙的阻礙,先微服到廣州召見兩廣總督鄧 廷楨和水軍提督關(guān)天培,以求得他們的支持和幫助,了解廣東煙害,暗查與洋人勾結(jié)走私鴉片的官吏。
一切準(zhǔn)備停當(dāng)后,鄧 廷楨召集兩廣官員到總督府議事。待官員們到齊,鄧 廷楨突然起身高聲宣布:“欽差大臣林大人到!”
官員們一震,未等從驚愕中清醒過來,林則徐已在大堂肅然坐定。林則徐威嚴地掃視一眼堂下的官員,令官員們生出一種不可名狀的不寧和恐懼。
林則徐正氣凜然地說:“此次奉皇上之命到廣州禁煙,凡勾結(jié)洋人販賣鴉片者,一律嚴懲,自首者從輕處罰。”
堂下一片嘈雜,但無人站起招認。
林則徐冷笑一聲,驀然喝道:“伍紹榮、伊里布……!”
被點貪官頓時魂飛魄散,驚恐中哪里會想到林大人微服查訪,早掌握了他們助紂為虐勾結(jié)洋人情況。
關(guān)天培早已布下兵士,此時沖進大堂,將這些貪官污吏綁了起來。
肅清了內(nèi)奸,林則徐立即向英國商人下書,勒令他們繳出全部鴉片。
“這是對大英帝國的侮辱!”顛地在英國商館高叫著,他是最大的鴉片商人,“一箱鴉片都休想從我手里拿走。”
“可是我們的許多鴉片就在碼頭的倉庫里,林則徐已經(jīng)封鎖了港口。”一個英商說。
“那就把碼頭上的交 出去。其余的藏起來。”
顛地出面要將碼頭上的一千余箱鴉片上繳給中國政府,暗中卻聯(lián)合英商將兩萬余箱鴉片藏了起來。
林則徐對英商丟卒保車的伎倆嗤之以鼻,嚴令英商必須繳出全部鴉片,并傳訊抗拒繳煙的顛地。
顛地躲進英國商館,恰逢英國駐華商務(wù)監(jiān)督義律從澳門趕到廣州。
義律將顛地叫到商館的密室。“顛地先生,你必須離開這里。”義律說。
顛地懵懂地問:“到哪里去呢?”
“到海上,我們的軍艦上。向他們報告這里發(fā)生的一切,做好開戰(zhàn)的準(zhǔn)備。”
顛地明白了義律的用意。“怎么走呢?”他問。
義律詭異地一笑:“扮成中國人。”
午夜,顛地穿上中國人的長袍馬褂溜出了商館。
夜空無月,只有點點的星光。顛地隱身在黑暗中,感謝上帝給了他這樣好的時機逃脫。他臉上得意的笑容還沒有消失,兩雙大手驟然將他按倒在地下。鄧 廷楨早派兵將英國商館監(jiān)視起來了。
林則徐連夜審訊顛地。
“顛地先生,你想逃到你們英國人的軍艦上去是嗎?想通知他們準(zhǔn)備與中國開戰(zhàn)是嗎?”林則徐凜然怒斥顛地,“告訴你,中國的沿海炮臺早已嚴陣以待,只要英艦敢犯,必將葬身大海!”
顛地顫抖著,不敢直視林則徐。
“回去告訴義律,天亮前不繳出全部鴉片,誰也不許離開商館!”
顛地狼狽地被押送回英國商館。義律聽完顛地帶回來的林則徐的口信,不相信林則徐真會動武,仍拒絕繳出鴉片。
義律捱到天亮,揉揉困乏的雙眼,打開了窗戶。一瞬間,他的眼睛因驚悸呆滯了。他無法相信商館的四周已站滿了中國的士兵。
更令義律和英商想不到的是,商館所有為英國人服務(wù)的中國人都跑光了。商館里的生活用品均需從外面運來,中國人走了,也就斷絕了商館里的水和糧食。
可義律還想抵抗下去。他教顛地再去見林則徐。
夜晚,顛地帶兩個年青的英商,抬著一只皮箱來拜見林則徐。
林則徐冷眼相譏:“顛地先生,是來繳鴉片的嗎?怎么就一箱?”
顛地沒有回答,嘴角含著詭譎的微笑打開了皮箱。里面裝著滿滿的銀元。
林則徐拍案而起。“蓋上你的皮箱,別骯了我的屋子。”他的雙眼似乎噴出了怒火,大喝一聲,“滾出去!”
顛地頹然回到商綰。義律望著饑喝難熬的英商們,再無計可施,只得同意繳出鴉片。
1839年6月3日清晨,廣州軍民像節(jié)日一樣涌向了虎門海灘。
海灘上早已挖好兩個15丈見方的銷煙池,池中灌滿了水。林則徐一聲令下,民夫們將鴉片扔入池水中,然后將生石灰倒入池里。頃刻,池中騰起白色的煙霧,像開鍋一樣翻滾起來。圍觀民眾放起了鞭炮,歡呼跳躍。在鞭炮和歡呼聲中,銷煙池開啟了通向大海的閘門,銷毀的鴉片被洶涌的池水咆哮著沖向大海,隨著波浪消失在大海的深處。
虎門銷煙的磅礴氣勢震驚了世界,就像巍峨的昆侖山挺起了中國人民的脊梁。它向世界展現(xiàn)了中華民族堅忍不拔、不屈不撓的民族精神,成為我國近代史反對外來侵略最光輝的篇章。
關(guān)于中華傳統(tǒng)美德故事:韓信恩報漂母
淮陰城下流淌著一條清洌的小河,河水中倒影著岸上婆娑的柳枝和韓信舞劍的雄姿。
這里很靜,沒有人圍看他的劍術(shù),他也不希望淮陰的人看懂他的劍術(shù)。劍為士者魂,以治國平天下為已任的人,是要耐得住寂寞的。
汗已沁透了前胸的布衫。他餓了,昨天晚飯的兩條小魚實在支撐不住晨曦中近一個時辰的劍術(shù)演練。他收起劍,拿起魚桿坐在河邊釣魚。他企求魚兒上鉤做他的早飯。他還要研讀兵書,沒有魚兒充饑,書上的字就會在他眼前跳躍,向他抗議餓讀對書的不敬。
霞云隨著朝陽的升騰在天空舒展,下游的不遠處又熱鬧起來了,是幾位老婆婆結(jié)伴來河邊漂洗棉絮。攪水聲、杵衣聲加雜著一陣陣爽朗的笑聲,使靜謐的河邊變得喧鬧和富有生氣。
但韓信的魚是釣不成了,魚兒早驚出了百步遠。他不惱,收起魚桿,轉(zhuǎn)而凝望著洗棉絮的婆婆。
他是那么小就失去了母親,在他剛懂得男兒立志為天下的道理時,父親又撒手塵寰。貧困無依,卻又要為了宏大的志向讀書擊劍,于是他想出了釣魚充饑的辦法。
饑餓可忍,親情難覓。韓信望著洗棉絮的婆婆,好像看到了母親,臉上露出粲然的笑,肚子似乎也不餓了。
富人一日三餐,窮人早晚兩頓。太陽從城頭升起一桿高時,洗棉絮的婆婆們收起衣服,拎著盛食物的籃子到柳蔭下吃早飯。這些婆婆每年都要來河邊漂洗棉絮,一洗就是幾十天,早飯便在河邊吃。
韓信依然望著婆婆們。他特別注意一個梳著高高的發(fā)髻,面龐清瘦的婆婆,很像他夢中的母親。
婆婆們也開始注意河邊這個總是望著她們笑的年輕人。
“哎,看那個小伙子總看著你。”一個婆婆對梳著高髻的婆婆說。
“是呀,怕是看上你了吧?”
“莫瞎叫,”高髻婆婆說,“我的兒子和他一樣大。”
“他為什么不吃飯?我看到他在舞劍。舞劍的人怎能不吃早飯呢?”
“一定是沒有吃的。”高髻婆婆說著起身拎著食籃向韓信走去。
韓信望著漸漸走近的高髻婆婆,興奮得睜大眼睛。
高髻婆婆走到韓信面前。“孩子,為什么不吃早飯?”
“沒有。”
“母親呢?母親應(yīng)該給你準(zhǔn)備早飯。”
“死了。”
“父親呢?”
“也死了。”
高髻婆婆一震,隨后長嘆一氣,將食籃遞給韓信。“孩子,吃吧。”
韓信接過食籃,眼睛濕潤了。他覺得眼前的高髻婆婆就是他的母親。
吃完了籃中的食物,韓信小心翼翼地問高髻婆婆:“您明天還來嗎?”
高髻婆婆慈祥地說:“來,一定來。”
第二天,高髻婆婆果然來了,食籃里盛著足夠她和韓信倆人的食物。
就這樣一連數(shù)十天,高髻婆婆每天都拎著食物到河邊給韓信吃。
多少年來韓信第一次像個人一樣吃飽了飯。他感激地對高髻婆婆說:“您真像我逝去的母親,我將來一定報答您。”
高髻婆婆生氣了:“誰要你報答。我是可憐你啊!好男兒志在四方,可你連肚子都混不飽。我只希望你活得像個頂天立地的男人。”
高髻婆婆的話像一聲驚雷震撼了韓信。清洌的小河、靜謐的柳蔭再也留不住韓信的身心。第二天,他收拾起寶劍兵書投奔了漢王劉邦。
在輔佐劉邦與西楚霸王項羽爭奪天下的戰(zhàn)爭中,韓信立下赫赫戰(zhàn)功。戎馬倥傯,他不能忘懷的是高髻婆婆的飯菜和對他的教誨。
劉邦做了皇帝,韓信官封王侯,衣錦還鄉(xiāng)?;氐交搓幍漠?dāng)天,韓信便將高髻婆婆接到府上,扶她坐到上座,向她行跪禮,然后奉送上一千兩黃金。
“我不能收你這么重的禮物。”高髻婆婆說。
韓信謙恭地說:“在我最饑餓的時候,您給我吃的;在我最彷徨的時候,您教誨了我。是您使我有了今天啊!您不要我的報答,可我說出了口就要做到。您要我做一個好男兒,好男兒就要信守諾言,這也是您的教誨啊!”
漂母(后人對漂洗棉絮婆婆的尊稱)勻飯給韓信是件小而又小的事情,可在困境中的韓信眼里卻是情深似海的大事,使他在征戰(zhàn)中也沒有忘記報答漂母的恩情。“滴水之恩,涌泉相報”,這種知恩圖報的思想,真實地反映了中華民族明理誠信的品德。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