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愛情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愛情,不只是古今中外詩人、小說家、戲劇家所熱心描寫的重要題材之一,而且也是民間故事的重要內(nèi)容之一。那你知道關于愛情的民間故事有哪些嗎?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的關于愛情的民間故事,歡迎大家閱讀。
關于愛情的民間故事:項羽和虞姬的故事
虞姬嫁給項羽之后不久,陳勝、吳廣領導的秦末農(nóng)民起義開始了。項羽和叔叔項梁帶著八千子弟兵也樹起了義旗,項羽從此戎馬倥傯,開始了緊張的軍旅生活,南征北戰(zhàn),晝夜廝殺。作為妻子的虞姬,隨軍行動,項羽戰(zhàn)到哪里,她就跟到那里。
戰(zhàn)場的形勢瞬息萬變,先是陳勝、吳廣的義軍發(fā)展迅速,所向無敵,主力部隊都進入了關中,打到距秦國都城咸陽只有幾十里的地方。咸陽城兵臨城下,情況萬分危急;可不久秦軍在張酣帶領下反撲,迅速扭轉了戰(zhàn)局,吳廣在滎陽失敗,陳勝在陳縣被殺,項梁也在定陶戰(zhàn)死。
每當項羽在外苦戰(zhàn),虞姬就守在帳中等項羽回來,時刻掛念著前線的戰(zhàn)事,心里七上八下。有一天項羽回來,虞姬連忙把他迎入帳內(nèi),但見項羽形容疲憊,神色倉皇,精神狼狽,不像從前得勝回來雄赳赳、氣昂昂的大英雄氣概,便知道有些不好。
等到項羽坐定,喘息略平,便帶著笑臉,輕聲細語,小心翼翼地問起前方的戰(zhàn)事。當她聽到項梁戰(zhàn)死的消息時也不禁失色,悲傷萬分,可臉上又不敢現(xiàn)出驚慌的神色,怕惹起項羽的煩惱。她連忙命人擺上早已準備的酒肴,借著美酒,替項羽解悶消愁。這種時候她只能把悲傷的淚水偷偷咽下去。
就這樣,在項羽領兵出戰(zhàn)時,她給他鼓勵,寄予深情厚望,保佑平安歸來;在項羽凱旋歸營時,她以翩躚舞姿,千般柔情,萬般嫵媚,歡歌娛曲給他祝賀;在項羽遇到挫折的時候,她便以“勝敗乃兵家之常事”的話給他撫慰;甚至她還會穿了戰(zhàn)靴,披上繡甲,騎馬跟著項羽在陣上沖鋒,作他堅強的后盾。有了這一強大的精神支柱,項羽越戰(zhàn)越勇,所向披靡。
巨鹿之戰(zhàn),楚懷王派宋義和項羽帶一支大軍去援救陳余。俗話說,救兵如救火。然而主將宋義害怕秦國勢力,拖拖拉拉,逗留不前,項羽怒而殺死宋義,帶領軍隊渡河進軍。項羽破釜沉舟,揚言只準備三天的糧食,以向全軍表示此次作戰(zhàn)有死無生、誓死一拼。在巨鹿與秦軍的大戰(zhàn)中,項羽的人馬無不以一當十,奮勇廝殺,呼聲動天,殺聲震地,項羽大破秦軍。巨鹿之戰(zhàn)后,項羽已成為各路諸侯軍的領導者,成為諸侯上,凡是參加巨鹿之戰(zhàn)的諸侯軍無一不歸其麾下,甘心情愿聽從他的號令,一直隨他西征。接著他坑殺投降過來的20萬秦軍,帶領大軍浩浩蕩蕩地殺向咸陽。
秦滅亡后,項羽自立為西楚霸王。他分封各路有功的人,或為王,或為侯,虞姬也被封為美人。當時皇帝的內(nèi)宮分皇后、夫人、美人、良人、八子、七子、長使、少使八等,項羽自封為西楚霸王,名位上自然是低于皇帝,以“美人”封虞薇已經(jīng)是比較高的名號了。自此虞美人的名字傳揚開來。
項羽是一個性格暴躁的男子,卻也是個用情專一的人。他始終愛著虞美人,成為歷史上的一段佳話。劉邦進入咸陽后,項羽跟著進來,一把火燒了阿房宮,收集秦朝宮殿中的金銀財寶,全部運到他的根據(jù)地彭城,卻將阿房宮內(nèi)成百上千的美女盡數(shù)遣散,純粹就是為了討好虞美人。
劉邦和項羽作為起義軍的兩支展開了龍虎之爭。戰(zhàn)爭開始的時候,項羽占有絕對優(yōu)勢,后因他內(nèi)心仁弱,對敵人也講仁慈,漸漸地處于不利的地位。在楚漢相爭的第4年,項羽和劉邦的大將韓信在垓下展開激戰(zhàn),就是歷史上著名的“垓下之戰(zhàn)”。虞美人在帳篷中心驚肉跳,惴惴不安,苦苦地等著項羽的歸來。
項羽回來了,這一回他中了韓信的十面埋伏計,他雖然靠著一支畫戟,有鐘離昧、季布在左右奮力相幫,殺散一層又一層的漢兵,殺出一條血路,逃了出來,但自己的人馬,已丟了八成。他自起兵以來,像這樣的失敗,尚是破題兒第一回。
漢軍把項羽的營地圍得水泄不通,而且漢營中的韓信,還編出一曲楚歌,教軍士在楚營外四面唱和。其歌詞無句不哀,無字不慘,使那些殘敗的楚兵,無不懷念起遙遠的家鄉(xiāng),一時間斗志全無,一個個在夜色掩護下陸續(xù)逃散。楚霸王夜不能寐,心情煩悶地坐在軍帳中飲酒。當時,面對他寵幸的美人虞姬,面對多年伴他馳騁戰(zhàn)場的駿馬,楚霸王撫今追昔,感慨良多,心潮難平。
項羽知道自己的滅亡已經(jīng)無法避免,他的事業(yè)就要煙消云散,他沒有留戀,沒有悔恨,沒有嘆息。他惟一憂慮的是他所摯愛的、經(jīng)常陪伴他東征西討的虞美人的命運和前途。毫無疑問,在他死后,虞美人的命運將會十分悲慘,于是無限哀傷地唱出了“虞兮虞兮奈若何!”的千古悲歌。
那些未曾散去的親信和侍臣,在旁見了,個個情不自禁,大放悲聲。這時,營中更鼓敲了五下,項羽回頭對虞美人說:“天將明了,我當冒死沖出重圍,你將怎么樣!”這時的項羽,竟然說不出讓虞美人一起突圍的話。虞姬雖然得到項羽寵愛,與項羽難舍難分,但她也是最理解項羽的。
為了不使項羽為難,便對項羽說:“賤妾生隨大王,死亦隨大王,愿大王前途保重!”她一轉身,突然從項羽腰間拔出佩劍,向自己項上一橫,就這樣香消玉殞。項羽撫尸大哭一聲,命人就地掘坑掩埋了虞姬,跨上戰(zhàn)馬,殺出重圍。但終究沒有逃出漢兵的追擊,到了烏江邊無處可逃,自刎于江邊,這年項羽才31歲。
劉邦后來以禮埋葬了虞美人。后來,在虞姬血染的地方就長出了一種罕見的艷美花草,人們?yōu)榱思o念這位美麗多情又柔骨俠腸的虞姬,就把這種不知名的花叫做“虞美人”。這名稱就一直流傳到今天。
橋林民間傳說:項羽北征并未帶虞姬隨軍,后虞美人思夫心切由江北順江而上在行至“石磧鎮(zhèn)”(今橋林),驚聞“籍(項羽)兵敗烏江,寶馬贈亭長,頭臚送故人”,虞姬傷痛欲絕,拔劍自刎于石磧橋頭。后人感憐其與霸王之情誼改“石磧鎮(zhèn)”為“失姬鎮(zhèn)”。
【結束語】雖然項羽和虞姬的愛情是短暫的,但是他們的感情卻比相愛數(shù)十年的人還要深。虞姬為了項羽的事業(yè)以及未來甘愿奉獻出自己的生命,即使沒有突出重圍,但是這樣的無私更是體現(xiàn)出她對項羽深刻的愛。
關于愛情的民間故事: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故事
開元二十五年(737年),唐玄宗的寵妃武惠妃死了以后,玄宗整天郁郁寡歡,十分頹喪。后宮數(shù)千人中,又沒有一個中意的。最為貼心的高力士深知主上的心意,遂到外宮尋覓,在壽王府見王妃楊玉環(huán)花容月貌,蓋世無雙,立即稟報玄宗。
開元二十八年十月,玄宗派人把楊玉環(huán)接到臨潼溫泉宮。一見果然姿質(zhì)豐艷,而且能歌善舞,聰穎過人,尤善逢迎。玄宗愁懷頓開。他已不顧什么老公公娶兒媳婦了,禮義廉恥已不復存在,先將楊玉環(huán)度為女道士,賜號“太真”,收入后宮受用。其時唐玄宗56歲,楊玉環(huán)剛22歲。
唐玄宗娶壽王妃楊玉環(huán),在今人看來無疑是父奪子媳的丑聞。然而一位君臨天下的帝王想占有自己所愛的一切,本是易如反掌的事。只是由于帝王也要標榜“仁義道德”,多少得避些嫌疑。所以一直過了5年,在天寶四年(745年)的8月,才冊封楊太真為貴妃。
從此,玄宗把后宮其他妃嬪統(tǒng)統(tǒng)丟在一邊,天天守著楊貴妃,形影不離,百官宴會,朝廷大典,無不把貴妃帶在身邊。為了討好楊貴妃,玄宗專為貴妃制造錦繡的工匠,竟達七百人,還在驪山的華清池專為她開辟了溫泉浴場。貴妃生于四川,愛吃荔枝,為取悅貴妃,每年夏天玄宗不惜興師動眾派人從千里之外的四川涪州以驛馬晝夜不停地傳遞,運到長安時色味不變。
總之,自從得了楊貴妃,玄宗心中之愛,皆被貴妃占盡,正如《長恨歌》所云:“承歡侍宴無閑暇,春從春游夜專夜;金屋妝成嬌侍夜,玉樓宴罷醉如春。”玄宗對貴妃之所以如此癡迷,貴妃的傾城姿色固然是一原因。但更主要的,恐怕還有志趣上的情投意合。
玄宗是迷戀音樂的才子,他精通音律,造詣極高。而貴妃不但能歌善舞,而且對音樂的理解也有特殊的天賦。這顯然是她成為唐玄宗晚年知音的重要因素。玄宗在溫泉宮初次召見貴妃時,曾奏起他的得意作品《霓裳羽衣曲》,楊貴妃似乎有先天的感受,當即起舞,如仙女飄逸,極盡其美,使唐玄宗大為高興。
之后,玄宗常令貴妃跳《霓裳羽衣曲》,自己還親手操鼓,在一旁伴奏??梢哉f,玄宗與貴妃在一起盡歡,最經(jīng)常的形式,莫過于歌舞音樂了。不過,唐玄宗畢竟是個帝王,他可以獨占楊貴妃,但不會讓楊貴妃獨占自己。而貴妃涉世未深,一時妒起,難免要產(chǎn)生齟齬。有兩次曾惹得老皇帝發(fā)起火來,以忤逆之罪,立即把她趕回娘家。
但玄宗心中所愛,已非貴妃莫屬,所以每次又都是他授意把貴妃召回。當貴妃第二次被譴出宮后,哭得猶如淚人,而玄宗也是茶不思,飯不想,整日愁眉不展。高力士看透了玄宗的心思,遂請賜御膳與貴妃以示道歉。貴妃見高力士來,即傷心地剪下一綹青絲,托高力士奉上以表“忠誠”。玄宗見物思情,于是兩人又一次破鏡重圓。
從此,玄宗與貴妃情愛彌篤,更加難分難舍。相傳,有一年在華清宮的長生殿,正值七月七日乞巧節(jié),唐玄宗和楊貴妃避開眾人在這里仰望牛郎織女二星,雙雙跪拜,發(fā)下誓言:“人壽難朝,但愿我們世世生生,永為夫妻!過了今生,還有來世!”。
詩人白居易為唐玄宗和楊貴妃的長生殿之約,寫下了永恒不朽的詩篇:“在天愿作比翼鳥,在地愿為連理枝。”的確,唐玄宗與楊貴妃的這種感情,在歷代帝后間是罕見的。封建帝王的任何婚姻,都要帶上封建政治的烙印。隨著楊玉環(huán)的受寵,楊妃的兄弟封侯拜相,三個姐妹也都封為國夫人,權勢顯赫,甲于天子。
特別是楊貴妃的堂兄楊國忠竟升為宰相,身兼四十余職,總攬朝政,無惡不作。大唐天下,成了楊家的樂園。這就造成了唐朝政治腐敗的局面,從而導致外戚禍國,也導致了楊貴妃的悲劇結局。天寶十四年(755年)十一月,邊鎮(zhèn)節(jié)度使安祿山和步將史思明率領15萬人馬,以討伐楊國忠為名直搗長安,“安史之亂”終于爆發(fā)了。
消息傳來,唐玄宗驚恐萬分,遂與楊國忠?guī)еF妃姐妹及一部分皇子皇孫和近侍、大臣悄悄打開北宮門,往西直奔蜀郡(今四川)而去。行至陜西興平之西馬嵬驛時,隨從護駕的禁軍忽然嘩變。他們首先殺死了楊國忠,又團團圍住唐玄宗所在的驛舍,要玄宗交出貴妃。此時,六神無主的唐玄宗,想起了他與貴妃之間十幾年的恩愛,又立過生死不離的山誓海盟,哪里舍得交出貴妃!
然而,面對這幫刀槍出鞘的軍士,玄宗深知大勢已去,已救不了自己的愛妃了。不過,他不忍讓貴妃慘遭士眾的屠虐。在與貴妃泣不成聲地抱頭痛哭一場后,他賜給貴妃三尺白綾,讓高力士把她帶走,縊死在一間佛堂前的梨樹上。其時,貴妃年僅38歲。
對于貴妃的死,唐玄宗傷心至極,“君王掩面救不得,回看血淚相如流”。此后,唐玄宗無論在逃跑途中還是在成都的一年多時間里,終日郁郁寡歡,情意綿綿地思念著貴妃楊玉環(huán)。長安光復后,玄宗回到京城。他處處觸景生情,依然深深地思念著貴妃,還特地叫人畫了一幅貴妃肖像掛于殿中,朝夕視之。
豈知,這場“至死不渝”的愛情,完全是葬送在他所釀成的政治悲劇之中。此時的唐玄宗,悔恨交加,終于在寶應元年(762年)的四月五日,懷著對貴妃的纏綿情意,郁悶而死。正如《長恨歌》中所言:“天長地久有時盡,此恨綿綿無絕期”。
唐玄宗后期由于寵愛楊貴妃造成腐敗的政治局面,導致了中國歷史上的又一次外戚禍國,應予以鞭撻。但是,唐玄宗和楊貴妃之間真摯而專一的愛情故事卻成了千古佳話,得到后來人們的普遍同情,這又是無可厚非的。
【結束語】能夠在后宮中博得獨寵的人是少之又少的,更何況這份寵愛獲得了十幾年都不曾改變。楊貴妃和唐玄宗的愛情雖然并不是有些人希望的,但卻也是歷史上感天動地的。
猜你感興趣:
5.愛情民間故事
關于愛情的民間故事有哪些
上一篇:跟愛情有關的民間故事
下一篇:民間故事短篇4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