晉陽起兵是什么性質
戰(zhàn)爭的性質,實際上就是指的它作為政治上的屬性,政治決定性質。根據(jù)政治目的的不同,可以將戰(zhàn)爭性質劃分為正義的戰(zhàn)爭和非正義的戰(zhàn)爭,而正義的戰(zhàn)爭和非正義的戰(zhàn)爭又包括許多類型。那么參照戰(zhàn)爭性質的劃分,晉陽起兵的性質究竟是怎樣的,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晉陽起兵是什么性質,希望你喜歡。
晉陽起兵的性質
要弄清楚晉陽起兵的性質,就必須要深入了解晉陽起兵政治目的以及晉陽起兵的歷史背景。
晉陽起兵,又叫做李淵起兵,是隋朝末年,隋煬帝不斷施行暴政,從而導致國力衰竭、民不聊生,為了反抗隋煬帝以及隋朝的統(tǒng)治,各地農民不斷起義,唐國公李淵在公元617年,在現(xiàn)今的山西省太原市發(fā)動了戰(zhàn)爭,史稱晉陽起兵,這就是晉陽起兵的歷史背景。
要想弄清晉陽起兵的性質,就必須了解晉陽起兵的政治目的,李淵起兵的政治目的并不完全是為了改朝換代,自己做皇帝,而是出于多方面的考慮,一方面隋朝朝廷的衰弱,領導者的荒淫無道,一方面百姓生活十分疾苦,各地均自發(fā)組織了農民起義軍,但是各方均沒有足夠的能力去推翻隋朝廷,并且戰(zhàn)亂的爆發(fā)使得百姓生活更加艱苦,出于兩方面的考慮,李淵決定起兵,并為起兵做了充分的準備工作,雖然李淵起兵是背叛了朝廷,但卻是順應了歷史的發(fā)展,并且有著正義的政治目的,所以晉陽起兵的性質是一場正義的戰(zhàn)爭。
李淵晉陽起兵過程
首先,從李淵晉陽起兵過程的準備的來看,李淵起兵之處是做了多方面的準備的。在對外方面,李淵主動與突厥通信,表示出友好之意,并愿意在大事成功后與其分享成果,對待李密,李淵同樣采取了一系列的措施,讓其放松警惕之心。在對內方面,培養(yǎng)有才能之人,求才若渴,廣結人緣,擴充兵力。
其次,從李淵晉陽起兵過程的高潮來看,李淵制定了制敵措施,以“乘虛入關,號令天下”為戰(zhàn)略,以長安為晉陽起兵的攻擊地,直搗黃龍,以取得帝位為最終目標。晉陽起兵中,李淵隊三分,分為左、右、中三路實施進攻,李淵擔任整場戰(zhàn)爭的總指揮,長子李建成為左軍大都督,次子李世民為右軍大都督,四子李元吉為中軍大都督,由于朝廷的兵力大多派出去鎮(zhèn)壓農民軍隊,李淵的攻勢勢如破竹,接連取得勝利。
最后,從李淵晉陽起兵過程的結果來看,這是一場十分成功的戰(zhàn)爭,李淵占領了長安,宣布隋煬帝為太上皇,扶持其孫為隋恭帝,實為傀儡皇帝。
李淵晉陽起兵的時間
歷史上關于李淵起兵的具體時間,并沒有一個十分確切的說法,資料中的描述是公元617年6月。
李淵起兵是否經過謀劃呢,很顯然,李淵起兵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李淵決定起兵是有如下三個方面的原因的。
第一、隋煬帝的不信任,在命令李淵留守太原時,安排了王威、高君雅兩人一起留守太原,跟隨李淵,這兩人的存在就充分顯示了隋煬帝對李淵的不信任;
第二、各地農民紛紛起義,討伐荒淫無恥的隋煬帝和無可救藥的隋朝朝廷,在親身經歷了種種之后,李淵心生反意是一件在正常不過的事情;
第三、在公元617年2月,李淵的鷹揚府校尉劉武周發(fā)動兵變,背叛朝廷,自稱為王,這可以說是李淵決定起兵的導火索,也是李淵起兵的決定性因素。
李淵起兵的時間是617年6月,結束時間為617年11月,這場戰(zhàn)役僅持續(xù)了5個月。
晉陽起兵是什么性質相關文章:
1.李淵從哪里起兵
4.唐代歷史地圖
晉陽起兵是什么性質





上一篇:黃琪翔的軍事才能厲不厲害
下一篇:傅立葉和圣西門有什么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