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有哪些
在最初的時候義和團運動的地點主要在山東地區(qū)流行,這個團體本身就帶有一些神秘性和封建性,許多人還認為和當時的白蓮教有關。義和團運動最終失敗與它自身的局限性有關。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有哪些,希望你喜歡。
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
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是這場運動最終不能成功的一大重要原因,而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也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明。首先在當時的條件下義和團運動雖然聲勢浩大,在全國各地也紛紛有人表示響應和支持,可是義和團卻始終沒有一個具體而統(tǒng)一的首要領導,在組織方面農(nóng)民運動本身就有的局限性,在義和團身上無限的被擴大了,這是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的一個方面。
另外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還體現(xiàn)在非常濃郁的迷信色彩上,這樣的封建思想是屬于落后的不合時宜的,也始終無法跟上時代的需要和步伐。除此之外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也包括義和團運動對外來文化的排斥,凡是國外的東西不論好壞一切都秉著毀壞消滅的原則,這樣的思想帶給義和團的只有落后和失敗。
其實歸根結底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主要還是在農(nóng)民起義的本質(zhì)上,以上這些方面最終注定了義和團運動始終是不能成功的。
義和團運動帶來的教訓
其實縱觀歷史各種起義活動并不少見,而義和團運動也算是符合了社會發(fā)展的需求,可是最后還是以失敗告終了,那么在義和團運動教訓中應該明白哪些呢?從義和團運動教訓中可以看出以農(nóng)民為主體的起義活動如果沒有先進的理論基礎是很難得到成功的。為什么會這么說呢?農(nóng)民和手工業(yè)者雖然占據(jù)的比例比較多,但是其實并不能說是生產(chǎn)力的代表,在這種情況下先進的理論就顯得十分重要了,而沒有這種理論基礎農(nóng)民起義很容易因為盲目性而失敗。
另外義和團運動的教訓還有一點就是農(nóng)民起義和政府是不能融合為一體的,因為最終目的的不同兩種勢力可以說是相對的,而義和團運動卻和清政府聯(lián)合起來,雖然短期內(nèi)沒發(fā)生什么弊端,但是這種聯(lián)合市不可能長期聯(lián)合的,最后也正是由于清政府圍剿和西方勢力的夾擊才導致了義和團的毀滅。義和團運動的教訓是十分深刻的,人們正是吸取了義和團運動的教訓,所以在之后的運動中才取得成功。
義和團運動要殺的一龍二虎三百羊人物介紹
一龍,指的是光緒皇帝;二虎,指的是當時主和的李鴻章和慶親王奕劻;三百羊,則是個虛指,指的是清廷所有主和的官員。
既然口號是“扶清滅洋”,那為何要殺掉大清朝的皇帝呢?可見其忠于的對象是慈禧和載漪,而不是整個國家。
可惜,義和團根本難成大事。不但難成大事,還引來了災難性的“八國聯(lián)軍進北京”。慈禧老佛爺只好化妝成農(nóng)婦,連夜逃出了北京城。之后,只好再次請出了李鴻章,與洋人議和,替她收拾殘局。并把屎盆子扣在了光緒頭上,由光緒帝發(fā)布了“罪己詔”。
等李鴻章把一切都收拾好了,洋人退兵后,慈禧這個“老寡婦”(張之洞語)又坐著火車歡天喜地地回到了北京城。
而在此之前,替慈禧背了幾十年黑鍋的李中堂,已經(jīng)在賢良寺吐血而亡了。
義和團運動與太平天國運動的比較
1、不同點:
(1)背景不同:太平天國運動發(fā)生在鴉片戰(zhàn)爭后國內(nèi)階級矛盾空前激化的背景下;義和團運動發(fā)生在19世紀末,民族危機嚴重的背景下。
(2)性質(zhì)不同:太平天國運動斗爭矛頭主要指向清政府,同時也反侵略;義和團運動是一次反帝斗爭。
(3)組織發(fā)展情況不同:太平天國運動有統(tǒng)一的領導組織,有斗爭綱領《天朝田畝制度》;義和團運動無統(tǒng)一組織領導和綱領。
(4)主張不同:太平天國主張絕對平均主義,后期曾要求學習西方資本主義;義和團運動一味盲目排外。
(5)斗爭時間不同:太平天國運動建立政權,持續(xù)了14年,斗爭時間長;義和團運動未建政權,斗爭時間短。
2、相同點:
(1)領導階級、運動主體、斗爭方式相同:都是農(nóng)民階級領導的以農(nóng)民群眾為主體、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的農(nóng)民運動。
(2)起義的組織形式相同:都是利用宗教結社形式來發(fā)動、組織群眾,都具有濃厚的迷信色彩。
(3)結果相同:都在中外反動勢力聯(lián)合鎮(zhèn)壓下失敗。
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有哪些相關文章:
5.義和團運動的介紹
義和團運動的局限性有哪些
上一篇:義和團運動的起源介紹
下一篇:義和團運動的意義有哪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