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婚嫁習俗
地方不同,各自的婚嫁習俗不同,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為你整理各地婚嫁習俗的相關內(nèi)容,希望大家喜歡!
北京的婚嫁習俗:
第一步:聘禮
男女雙方家長說媒、相親、訂婚后男方往女家送彩禮,表明聘定女方為妻。聘禮的一部分是具有象征意義的物品。(下聘禮要送女方茶葉、點心盒、酒、女方衣服錢)
第二步:陪嫁
女方在收到男方送來的聘禮后,在出嫁前某天下午將娘家陪送的嫁妝送往男家。有的人家陪嫁有相應還禮之意,原則上以男方聘禮增一倍還禮。(不過現(xiàn)在一般都是男方準備新房,女方的陪嫁一般都是新房的家具電器,實用性強)
第三步:娶親
吉期一到,喜轎執(zhí)事上門,娘家忙著打發(fā)上轎,夫家忙著迎娶進門,排場大又隆重,禮數(shù)也多?,F(xiàn)代婚禮雖然沒有古代的那些講究,而且也轎子換成了汽車,也有了專門的司儀和婚慶公司來辦理婚禮,但是整個娶親和婚禮的儀式還是一直被沿用了下來了!
第四步:洞房坐帳
新人拜過天地后,上炕抓蓋頭,夫婦才算正式見了面。拜堂后要“鬧新房”。新婚夫婦進行同吃子孫餑餑啊、喝交杯酒、撒床、上頭等一些儀式。其中貫穿著祝愿新人稱心如意,家道興旺發(fā)達的主題。(鬧新房、喝交杯酒這些習俗現(xiàn)在也變得越來越明面了,不用到洞房里鬧,婚宴的時候鬧得是最熱鬧的了!)
第五步:回門
洞房花燭夜后,第二天一早,新婚夫妻要一同祭拜神、佛和宗親三代,并拜見父母等長輩,定名分,認大小。
婚禮舉行后的第三天,通常新娘要回娘家與父兄親友行回見禮。這就是所謂“回門”,也叫“回酒”。一般是一大早娘家便派人趕著馬車來接新婦,新婦臨行前,向公婆叩頭,然后與新郎坐馬車到娘家會親。到娘家后,新婚夫婦要向家堂中的神、佛及宗親牌位行禮,然后給女方父母及長輩們行叩首禮。見完禮后,便擺開宴席,請新婚夫婦喝酒。飯后,新郎獨自回家,新娘則要到晚上才能回來。(雖然現(xiàn)在這年代已經(jīng)很少有媒人拉紅線,也沒有太多繁雜的講究,但是精簡了的傳統(tǒng)還是被流傳了下來。)
上海結婚習俗
上海舊式婚姻,男女雙方的結合,率多為媒的之言,父母之命。上海開埠后,已對此俗加以摒棄和改良,大多是由男女雙方,經(jīng)人介紹,在約定地點,互看人選。此謂之“相親”。也有男女雙方自己結識之后,約定地點,請雙方家長來識看一下,也稱之為“相親”。雙方相看滿意后,還要挽請德高望重者來作媒人正式說合,由于此媒人實際并不擔任介紹作用,故被稱作“現(xiàn)成媒人”,從中亦可見“婚嫁必得有三媒六證”之舊俗的影響。女家表示同意后,男家便要行“小禮”,俗稱“裁紅”,其中便要送上未來姑爺?shù)纳桨俗值?。再隔一段相當?shù)娜兆樱屑矣忠?ldquo;盤禮”,并宴請親友,藉此向親鄰告之婚事已定。
上海浦東風俗:
在浦東鄉(xiāng)下,這一“謁岳”儀式是放在女家擔嫁妝前一天的,準新郎挑了裝著公雞、青魚、豬腿、自鵝以及干果等禮品的“上盤頭”到女家去,女家招待準女婿以茶點,然后告訴他女家有多少嫁妝、需要多少普繩、單杠、落擔等,因為這是要男方準備好以后,第二天來把嫁妝接去,而不是由女家送去的。
在浦東鄉(xiāng)下 (特別是奉賢一帶)男家去女家迎嫁妝,習俗上還有很多花頭的。隔夜,女家已把所有嫁妝放在客堂內(nèi),就像辦博覽會一般招徠四鄰參觀,以顯示自己的富有。這里亮妝尚未盡興,那里從男家出發(fā)來迎妝的一群拿著貼有“囍”字扁擔、羅筐的青年人(人數(shù)須成雙),已趕到了女家門口,并放響了迎妝鞭炮。
按照習俗,男家迎妝者此時一切行動都須聽女方父兄的指揮,如迎妝工具要放在固定的地方:杠棒和扁擔靠在場院柴堆旁,羅筐和籃子放在場院上。習俗是此時女家要表示“生氣”而不發(fā)妝,男家迎妝者則敲鑼放鞭炮不停地“催妝”。這樣便引來更多的觀看者,使男女家都感到滿足。如是約1~2個時辰后,新娘哥哥征得妹妹同意后開始發(fā)妝:先馬桶,再鋪蓋、衣裳箱子……,這時迎妝者站在門外,至多也只能踏進一只腳在門檻里接妝,以免“搶妝”之嫌。至于發(fā)妝先發(fā)馬桶,因為這在上海習俗中馬桶又叫“子孫桶”,舊時婦女生產(chǎn)都是在家進行,孩子便接生在馬桶中,故馬桶是預祝新婚后瓜瓞綿綿、子孫繁延的重要物事。嫁妝接到后,男家小伙們一路挑回去不能中途停歇,有的從女家出來時還須朝東或朝南方向跑,稱之“兜青龍”,習俗以為如此大吉大利。
天津婚嫁習俗
父母操心媒婆撮合
天津對于男婚女嫁,與其他各地沒有兩樣。舊時,男女在十七八歲就要結婚。彼時男女都是媒妁之言,家長作主父母包辦,沒有自由戀愛,不是婚姻自主。當自己子女大了,做父母的時常把孩子婚嫁的事放在心上,俗語說“給兒子說媳婦”,“給閨女找婆家”,這些事大多數(shù)都是由母親操持。男方的家長希望給獨生子娶個好媳婦,女方的家長希望給閨女找個好婆家,雙方的心情是一樣的。
在舊社會,男孩子到了十五六歲時,已經(jīng)受到相當?shù)?a href='http://www.rzpgrj.com/news/jiaoyu/' target='_blank'>教育了,財主家的孩子已經(jīng)進入中學,一般家庭的孩子也都進入工商界學生意或學徒去了。
他們的穿裝打扮,已像大人一樣,因為都受著封建禮教的約束,絕大多數(shù)都是規(guī)規(guī)矩矩,堂堂儀表。在舊社會,孩子要沒有文化水平,或者再不規(guī)矩,在街坊鄰居、遠近親友中就會造成不好輿論,他不但找不到工作,連媳婦也說不上。雖然有的家長有勢力,有門路,孩子出去做事不算困難,但是他的孩子總是離不開街坊里巷,說媳婦還是要仰仗著街坊鄰居。單說“說兒媳婦”這一件事,做父母的要費盡心血,求親托友找媒婆,想說個門當戶對、才貌相等的方才稱心如愿。但是無論怎么說,也是不能頭清眼亮地看到姑娘的本來面目。各家的父母都想為兒子娶一個孝順公婆、知道三從四德、賢惠美貌的媳婦,但這種愿望是被動的、徒勞的。倘若娶了一個丑陋無知或是嬌蠻成性的媳婦,不但不能組成美滿家庭,而且婆媳不和,夫婦不睦,勢必造成終身遺憾。所以當年說媳婦就如同請“神”一樣。女方家長為閨女擇婿也是如此。這是由于舊社會風氣不開,父母包辦的害處。這個問題窮富是一樣的,都得“碰運氣”。
舊社會婚姻不自主,就產(chǎn)生了媒婆。男女方的家長全是想通過媒婆這個渠道來完成子女的婚嫁大事。媒婆常串百家門,包括財主大戶,她們被認為是“三姑六婆”之一,是舊社會里的寄生蟲。各宅門的太太們都離不開她們,因為她們常出入各門各戶,誰家閨女、兒子的外表面貌怎樣,各家的身份財勢如何,她們心里都有底,看到某兩家合適,就走動雙方,鼓起如簧之舌,想方設法把這門親事撮合成。她們每說合成一樁婚姻,可以得到不少的謝禮。如果是門當戶對,雙方親家和睦,夫妻和美,并且連生貴子,這個媒婆更要“訛”上你了。逢年過節(jié)、生日滿月、大小喜壽事,也必來道喜拜壽,老的少的都得給她錢,這還不算,何時她走不了爬不動了才算完,還得管她叫媽媽。如果遇上不可靠的媒婆,只為賺錢,她兩頭瞞著,成親以后夫妻不和,公婆看不上,兒媳婦又厲害,成天打架吵嘴,把一個家庭鬧得烏煙瘴氣,這時媒婆就遠走高飛,永不登你的門了。所以說媒為生的媒婆,究竟是不可靠的。講究的家庭,為了鄭重對待兒女的婚嫁,常是經(jīng)“大賓”出頭撮合,大賓者,介紹人也。由親戚、朋友擔當“大賓”作媒,介紹成親,這個形式比較莊重。介紹人“大賓”與男女方都有交情,肯于出來撮合,是為了兩家結成秦晉之好,毫無圖利觀念,所以沒有什么隱瞞性,或者有的男女兩方的家長,也是親友,由大賓一說即合。
重慶結婚習俗
分享一:重慶城區(qū)結婚風俗
新娘是江蘇南通的,新郎是重慶大渡口區(qū)的,兩地的習俗有很大的不同。在新娘家,結婚前需要一個比較隆重的婚禮策劃,親戚朋友都要到場,男方要出8-10萬左右的彩禮、至少4件金銀首飾。女方家長、各位親戚都要出見面禮給男孩子。訂婚1-2年之后,才會正式結婚。而重慶只有4金,沒有彩禮一說,一般男方會給1-2萬給女方,少的幾千,不給也可以的,之后也不需要訂婚,直接就結婚了。另外結婚的新房是雙方出錢買的,如果男方?jīng)]有錢,女方多出一點也是無所謂。
分享二:重慶農(nóng)村的結婚風俗
結婚要結兩天,第一天是雜酒,第二天是正酒(農(nóng)村方言)。第一天就是男女雙方的親戚朋友都來吃晚飯,吃完晚飯后就聊聊家常什么的,其實也就是相互的聚一下。第二天一早男方的親戚朋友就抬著彩禮來女方,這也叫娶親了。彩禮就看各家的經(jīng)濟條件,到中午12點后女方就被男方娶走了,女方的所有親戚朋友也就跟著新娘隨親到男方去。新娘娶到家后男女雙方的親戚朋友就在一起吃晚飯,吃完晚飯后女方的親戚就回家,男方的親戚就在晚上幫鬧新房。
分享三:重慶土家族結婚風俗
重慶結婚風俗中,土家族衣飾特征獨居風格,具記載,土家族衣飾“俗尚檢樸”,“無一切奢侈之風”;“男女作苦與共,俗不尚衣冠”;土民“不尚衣飾”;“男女垂髻,短衣跣足,以布勒額,喜斑爛服色。” 可見土家族衣飾具有“尚檢樸”的總體特征。
哭嫁——土家姑娘的結婚喜慶之日是用哭聲迎來的。新娘在結婚前半個多月就哭起,有的要哭一月有余,至少三、五日。土家人還把能否唱哭嫁歌,作為衡量女子才智和賢德的標志??藜薷栌?ldquo;哭父母”、“哭哥嫂”、“哭伯叔”、“哭姐妹”、“哭媒人”、“哭梳頭”、“哭戴花”、“哭辭爹離娘”、“哭辭祖宗”、“哭上轎”等等。舊時的哭嫁,源于婦女婚姻之不自由,她們用哭嫁的歌聲,來控訴罪惡的婚姻制度。今天,婚姻自由了。土家族姑娘在結婚時也還要哭嫁,但現(xiàn)在的哭嫁僅是一種儀式罷了。
黑龍江結婚習俗
一、出發(fā)前準備
1、四彩禮:離娘肉(2根肋條),魚2條,大蔥4棵,粉條4把。
2、新房樓前樓后的大井用紅紙蓋上。
3、接親人員佩戴嘉賓花,新郎新娘胸花、主婚人胸花暫時不戴。
4、接送親人員不算新郎新娘應為雙數(shù)(一般8人、10人、12人)。
5、接親車隊總數(shù)(錄像車除外)應為雙(一般6臺、8臺、10 臺)。
6、新郎由長輩、童男、童女等相關接親人員乘車出發(fā),一般來說,去時人員是單數(shù),回來則是雙數(shù)。
二、到娘家
1、敲門:新郎敲門喊媽開門、爸開門(娘家人在屋內(nèi)可難郎 一 下, 不給開門,但時間不宜過長)。
2、認親:新娘父母站在門口迎接男方接親人員,由新郎向岳父岳母介紹接親親屬(從長輩開始),雙方握手寒暄進屋落座,由新娘父母及娘家親屬招待男方接親人員吃點東西(俗稱;不空嘴或甜甜嘴)。
3、求婚:新郎向新娘單腿跪地獻花求婚并說幾句能打動新娘的浪漫話語,新娘可為難新郎一下,但時間不宜過長。
4、互戴胸花:新郎新娘互戴新郎新娘胸花,并合影留念。
5、新郎改口:新娘父母落座,新郎新娘面向父母站好,新郎正式改口叫爸叫媽并三鞠躬,新郎給爸爸點根喜煙,給媽媽撥塊喜糖,父母賞新郎改口錢(一般父母各一份,每份一千零一元,代表千里挑一的好女婿),父母對新郎新娘今后的生活說幾句叮嚀、囑托、祝福的話,新郎向岳父岳母保證待新娘,孝敬雙方父母,新郎新娘與父母合影留念。
6、吃面條:一碗面條兩個雞蛋,新郎新娘相互夾給對方吃。
7、換踩堂鞋:一般由新娘妹妹完成(沒有妹妹也可其他同輩或晚輩親屬代替),新郎將新娘抱上車,新鞋下面鋪一塊紅布,妹妹給新娘穿完鞋后把舊鞋收起新郎賞妹妹換鞋錢。
8、雙方親屬上喜車,娘家親屬先上車,男方親屬后上,不許空車。(四彩禮除離娘肉外,其他物品帶回一半)。
遼寧結婚習俗
遼寧漢族結婚習俗
一.“喜車”出發(fā)
新郎由長輩、童男、童女等相關接親人員乘車出發(fā),一般來說,去時人員是單數(shù),回來則是雙數(shù)。
二.“喜車”到達新娘家
(1)敲頭道門;
(2)進門后,向女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帶胸花
(3)敲二道門,此時新娘的同學和朋友可“堵門”逗趣;
(4)進二道門后,向新娘獻手捧花(也可擺出單膝跪地造型);
(5)互相佩帶胸花(一般雙方都將胸花佩帶至對方左側胸前);
(6)新郎、新娘吃“喜面”,(一碗面條、兩雙筷子、兩個荷包蛋);
(7)新郎、新娘與女方父母及親屬合影留念;
(8)抱起新娘上“喜車”,在“喜車”上,新郎給新娘穿“踩堂”鞋。
三.“喜車”返回新房
(1)“喜車”在前,新娘的父母、親屬、賓客按順序坐隨后車,沿另一條行車路線開往新房;
(2)新郎、新娘下“喜車”后,燃放禮賓花、踩響球等;
(3)新郎母親將新娘手中的鮮花或“喜盆”接過(俗稱聚寶盆);
(4)新娘向男方父、母鞠躬、改口、佩帶胸花;
(5)新郎、新娘在“喜車”前與男方父母合影;
(6)新郎、新娘在“喜車”前與雙方父母合影。
四.參觀新房
(1)進入新房后,新郎、新娘喝紅糖水;
(2)新娘坐在“喜床”上,俗稱“坐福”
(3)新郎、新娘在“喜床“上合影
(4)邀請雙方親屬、朋友參觀新房,并與新郎、新娘合影留念。
五.“喜車”抵達酒店
(1)新郎親朋在酒店門前迎候,再次放禮賓花、踩響球等;
(2)新郎、新娘在宴廳門前迎賓;
(3)主持人選擇吉時主持典禮。
六.拜席及四彩禮
(1)新郎、新娘,在“拜”席時按照先娘家席,后婆家席,先親屬,再領導、再同志、再鄰居,后同學、朋友之順序進行敬煙或獻花;
(2)敬娘家煙時,由新娘持煙,新郎點火,新娘要加以介紹。給婆家花敬煙時,新人角色互換;
河北結婚習俗
一、提親
即男家委托媒人到女方家提親,若女方同意議婚,則男家再去女家求婚,俗稱“說媒”。舊時重“門當戶對”和“以命相擇”,流傳著“門對門,戶對戶,豁拉口子對柵欄”的民謠。一般地說,男方托媒人去提親時,首先把自己的身份、土地、財產(chǎn)及自己子女情況做個全面的考慮,與女家的情況是否搭配,就是說雙方條件差不多。但也有媒人受人重禮,弄虛作假。女方父母若有意,就托人探聽男方情況,如果認為門戶相當,男女兩家就各辦庚貼。庚貼有用紅紙做的,上寫成婚子女的姓名、年庚、三代、籍貫、俗稱“四庚貼”,以后雙方交換。
二、問名
俗稱討八字。“八字”是根據(jù)每個人誕字的年、月、日、時,各用天干、地支的兩字相配,四項共有八個字,所以稱“八字”。迷信的人認為根據(jù)生辰八字可以推算出一個人的命運好壞,每個人都屬于五行中的某一種“命”,如金命、木命、水命、火命、土命等,凡五行相克者都不能成婚。
媒人先持男貼到女家,將女子的生辰八字,連同彩禮寫于男貼之背面,由媒人帶給男方,男方請命先生“合肖”,占卜吉兇,如男女年庚八字無“沖吉”,雙方父母同意,即可訂親。當然也有其他說道,如“女大一使不得”,“妻大二生一對”,“妻大三抱金磚”等。
三、換貼
男女雙方的婚事說定后,要舉行一次換貼,換貼的日期要選吉日進行。男女先遣媒人向女方議聘。男方將議訂聘金和新郎的庚貼放入小匣子內(nèi),并用紅布或紅綾將小匣包裹,連同彩禮(包括錢幣、衣物、食品),由媒人送到女方家。女家收下聘金、彩禮和男方的庚貼后,女方出將庚貼放入原匣內(nèi),連同回送的衣著嫁妝喜果等由媒人轉交男家,這一程序叫做換貼。
四、過大禮
這是男女兩家締結婚約后,男方將聘禮送往女家的禮儀。送過彩禮的婚約才算正式生效。舊時一般男家要給女家100—200塊現(xiàn)洋,衣料、手鐲、戒指等禮品。結婚前還要“抬食籮”(用三層長方形的木板成的架子),至少要送三架食籮,上面堆放著大米、掛面、饅頭、豬肉等,由數(shù)人送抬著到女家。
河南結婚風俗
1、在河南地區(qū),嫂子給將嫁的妹妹梳頭,這有兩種情況,一是梳成髻,即媳婦頭,意味著妹妹將成為人家的媳婦。一是還按閨女的發(fā)式梳,即梳長辮子,意即妹妹是待出閣的閨女,等到婆家后,再由婆家嫂子或者嬸子大娘挽成髻。給姑娘梳頭時有歌。在豫北長坦縣,其歌詞為:“前攏七,后攏八,婆家娘家一齊發(fā)。婆家發(fā)了二頃半,娘家發(fā)了二頃八,走到半路發(fā)莊嫁。”
2、訂婚要給訂禮,雙方家人吃飯。
3、準備結婚的前一個月,男方要帶上足夠的錢去給女方買衣服、首飾之類,衣服要買好幾套,在婚禮時候穿。
4、結婚的前幾天兩家人要在一起商量婚禮的細節(jié)。
5、婚禮當天新郎要早上去新娘家接新娘,越早福氣越多。
6、新娘有弟弟或者侄子“把轎門”,男方家要準備足夠的紅包給把轎門的,要是把轎門的不放行,新娘是不會“下轎”的。這個“把轎門的”還拿著新娘陪嫁的柜子箱子等的鑰匙,一串鑰匙要給一個紅包。
7、新娘進去新郎家之后,開始拜天地高堂、對拜等,完了之后 司儀會主持新娘“改口”就是喊“爸、媽” 新郎家長要給“改口費”。
8、入洞房,大家回避,新娘換衣服之后,新郎的妹妹或者侄女端一臉盆水給新娘,新娘可洗手示意,然后給妹妹或者侄女紅包。
9、然后大家鬧玩一番,基本都是拉著新郎打油,給新郎新娘伴娘伴郎臉上涂抹煤黑,這些人要機靈閃躲,要不弄到衣服上很讓人心疼的。
10、然后開飯,大吃一頓酒席 。
河南婚禮酒席有三八場,分別是八個熱菜、涼菜、湯。八八四,貌似減少4個湯或者涼菜。八碗四,最薄的席了,八個熱菜,4個涼菜。結婚當天算起,第三天女婿要回門,就是回到新娘的娘家在擺桌請客。
湖北結婚習俗
“男大當婚,女大當嫁”這是一則荊楚俗語。荊楚的婚俗禮儀,總體上來說是沿習先秦時代婚嫁中的納采、問名、納吉、納征、請期、親迎的六禮古習,并在此基礎上不斷豐富、發(fā)展,形成了自己的鮮明特色。從《關雎》在湖北婚嫁儀式歌里的分布情況,我們可以管窺荊楚婚俗禮儀的流變?!对娊?jīng)》的開篇之作《關雎》是上古婚禮中“廟見”儀式上司儀所弦誦的一首贊詞。它描述的是,在婿家祖廟里,一對新婚夫妻對列祖列宗,用荇菜作為新娘對祖宗的貢獻,以取得祖靈們對她在家族在身份的認可。近來有學者考證,《關雎》的原產(chǎn)地就在楚地荊州。荊楚稱結婚為紅喜事,婚嫁時請歌班子賀喜廣為流行。擔當儀式司儀之職的往往是本地歌師傅。“加冠禮”唱道:“關關雎鳩在兩旁,在河之洲陪新郎,窈窕淑女容顏好,君子好逑為新郎。”
一、湖北各地特色婚俗禮儀
將加冠禮(成人禮)與婚禮合二為一進行,是荊楚婚俗禮儀獨有的特色。如松滋縣一帶,男家在婚禮前一日,設酒宴二席,其一擇親友家少者九人,合子為十,曰“陪十弟兄”,這是“加冠禮”的前奏,象征其子成人,是日男家命字,視以斂錢為“盒子匾”,鼓樂導送,由舅爺前來主持,登堂“賀號”。 荊楚婚俗中還有避兇求吉的習俗。如喜床上鋪的稻草要順著鋪平,象征小兩口今后的日子過得順當平安,忌橫著放,因“橫”有蠻不講理之嫌,將導致小兩口不和睦。新媳婦進門,婆婆要用盤端棗子、花生給她吃,以求早生貴子,且望生要花著生(謂之“花胎”),即要有兒有女,能有五男二女為佳,民間謂此是“五男二女七寶座”。
從先秦時代開始,就約定俗成一套男女結合的“文禮”,經(jīng)歷代統(tǒng)治者倡導,在今天荊沙民間,已繁衍成二、三十多道程序。江陵農(nóng)村婚俗禮儀的全過程是:發(fā)八字、定庚、求肯、過門、選期、報期、歇嫁、陪禮、過禮、陪十兄弟、陪十姊妹、辭父母、哭嫁、發(fā)親、攔車馬、接升、交親、拜堂、鬧房、喝“糾腦殼茶”、回門。松滋農(nóng)村一些地方的婚俗禮儀更為繁縟,其全過程為:訂盟、過禮、求喜、報期、娶親、陪十姊妹、開臉、哭嫁、辭堂、發(fā)親、發(fā)號(掛匾)、攔車馬、治煞、迎嫁妝、拜堂、傳茶、喝交杯酒、入洞房、鋪床、坐床、陪新郎、陪十兄弟、陪新娘、陪上親、陪媒、謝媒、示箱、穿鞋、下廚、回門。這些婚禮儀式,經(jīng)千百年傳媒、至今仍在荊沙一些地方流行。
湖南結婚習俗
湖南婚嫁習俗之漢族:
湖南婚嫁舊俗有說媒、相親、換庚、過庚、過門、拜堂、鬧房、回門等成套儀式。
一、說媒。這大家都知道,天上無云不下雨,地下無媒不成婚。即使是自由戀愛,也的在婚前掛靠個媒人做擋箭牌。
二、篩茶。男的第一次到女的家里,女的如果覺得男的不錯,給端一杯茶,男的給一紅包。對上眼了,有戲。
三、過庚。男女雙方交換生庚八字,請先生算命能否相配。
四、訂婚,結成婚姻。
五、過門:男方一大早抬花轎來女方門(現(xiàn)在是汽車)彩禮必有三牲。到女方家,迎娶新娘先要“辭堂”,陪新娘到堂屋里拜別娘家的祖宗牌位,謝謝娘家的養(yǎng)育之恩。出堂屋門時,必有新娘兄弟在門前阻擋,不愿意姐姐遠去。新郎只有紅包開路。
六、上轎(車)。必有女方的哥哥或堂哥背她上轎,雙腳不沾地,害怕把娘家的運氣沾走。娘家村里的眾人送新娘出村門,新郎封紅包買糖感謝。
七、到婆家,停轎。首先念煞。由德高望重之人圍著花轎念念有詞,將一公雞當場宰掉,以阻擋娘家?guī)淼幕逇?。然后有德高望重之中年婦女(必須子女都有)攙扶新娘出轎,跨火盆,新郎射箭。當天宴請賓客時,陪姐姐來的弟弟,哪怕是毛孩子,必坐上席,這是對娘家的尊重。
八、入洞房鬧洞房,唱拜堂歌。
九、回門。第二天若無別的的變故(過去要求新娘是處女),送親的弟弟陪姐夫、姐姐回娘家,至此婚姻大事完畢。
在湘西、湘南一帶,還流行哭嫁之風。出嫁前一兩天,甚至半個月,就開始唱“哭嫁歌”。在湘南嘉禾縣,更發(fā)展成一整套“伴嫁歌舞”,有安席歌、哭嫁歌、怨娘歌、罵媒歌、分離歌、送別歌、射歌(歷歌)、耍歌、媒婆苦歌、童養(yǎng)媳歌等,采取坐唱、輪唱、合唱、長歌等形式,還有載歌載舞的《伴嫁舞》(包括把盞、香火、走馬、劃船、賣酒、推磨、娘喊女等舞),舞時所遇之物皆可作舞具。
各地婚嫁習俗
上一篇:甘肅婚嫁習俗
下一篇:各國婚嫁習俗20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