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琴樂器的溯源介紹
古琴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它在中國古代又稱“琴”或 “七弦琴”。1977年,美國宇航局發(fā)射的太空飛船中放置了一張鍍金唱片,播放從全球選出的人類代表性藝術(shù),其中就收錄了古琴曲《流水》。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古琴樂器的溯源,希望你喜歡。
古琴樂器的溯源
兩千多年前,在中國的春秋時期,有個叫俞伯牙的琴師,他精通音律,琴藝高超。一次伯牙乘船外出。面對清風明月,他思緒萬千,于是彈起琴來。忽聽岸上有人叫絕。伯牙聞聲走出船,只見一個樵夫站在岸邊。他請樵夫上船,興致勃勃地為他演奏。伯牙彈起贊美高山的曲調(diào),樵夫說道:“真好!雄偉而莊重,好像高聳入云的泰山一樣!”當他彈奏表現(xiàn)奔騰澎湃的波濤時,樵夫又說:“真好!寬廣浩蕩,好像看見無邊的大海一般!”伯牙興奮不已,激動地說:“知音!你真是我的知音。”這個樵夫就是鐘子期。二人成了非常要好的朋友。他們約定,明年此時還在這里相會。第二年,伯牙如期赴約,卻久等子期不到。于是,他順著上次鐘子期回家的路去尋找。子期父親告訴伯牙,子期已經(jīng)在半月前去世了。伯牙聽后悲痛欲絕,他在子期的墳前撫琴一曲哀悼知己。曲畢他將琴摔碎,并且發(fā)誓終生不再撫琴。
古琴的歷史幾乎和華夏文明史一樣悠久。它的音色深沉,余音悠遠,極具東方文化特色。古琴的音樂風格追求輕淡、平和,是儒道思想在音樂中體現(xiàn)的集大成者。古琴融合了中國古代主體思想及書法、篆刻等多種藝術(shù)形式,是最正宗的中國傳統(tǒng)樂器。它甚至在外形上也有許多象征意義。中國古琴學會會長朱唏介紹說:
“古琴你看它外表就像一個人(形),有琴額,還有兩個肩,有腰,還有尾。它的長度是三尺六寸五分,代表了一年三百六十五天。古琴最早的時候是五根弦。代表了金木水火土‘五行’。古琴上面的面板是圓的,底板是方的,反映了古人天圓地方的概念。”
古琴是中國古代地位最高的樂器,古代任何一個受過教育的人,沒有不會彈琴鼓瑟的。從傳世繪畫中可以看到,古人大多選擇在景色優(yōu)美的地方操琴,例如空闊的水邊空地,或者孤松下的巨石。古人擇景彈琴,既是一種生活品位,也是一種獨特的精神修練方式。
有著數(shù)千年歷史的琴樂傳統(tǒng),在中國步入近代社會后逐漸衰落。古琴社團成為琴樂保存和發(fā)展的新平臺。1949年新中國成立之后,古琴音樂在政府的扶植之下逐漸步入了欣欣向榮的發(fā)展階段。在古琴復興的道路上有標志性意義的是1954年成立的中央音樂學院民族音樂研究所和北京古琴研究會。1956年,中央音樂學院、上海音樂學院等幾所院校設(shè)置了古琴專業(yè),培養(yǎng)了近20名古琴專業(yè)的學生,這些古琴家,對于古琴音樂的繼承與發(fā)展起到了承前啟后的作用。
2003年,古琴藝術(shù)被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確定為“人類口頭和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代表作”。2008年,北京奧運會開幕式上,古琴名家陳雷激的演奏讓全世界都聽到了中國古琴的聲音。
隨著近年來傳統(tǒng)文化在中國的復興,彈古琴的人數(shù)也呈攀升態(tài)勢。與此同時,古琴也頻繁走出國門,受到世界各地人們的喜愛。我們祝愿古琴這朵根植于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奇葩在今后的歲月里綻放得更加絢麗多彩。
古琴述要
《琴操》載:“伏羲作琴。”
《琴當序》中載:“伏羲作琴,一弦,長七尺二寸。”
《新論》載:“神農(nóng)之琴,以純絲做弦,刻桐木為琴。至五帝時,始改為八尺六寸。虞舜改為五弦,武王改為七弦。”
至今,古琴仍然七弦。每張琴上都有標識,用金玉做的圓點作為裝飾,稱之為:“徴”。全琴共有十三徴,以指按而奏,共有十三音。
但是今天的古琴,長只有三尺六寸三分。自古以來長度一直在不斷縮小,最后逐漸固定在此格。據(jù)說是因為上古之人比較高大,后人身高不斷減少,導致古琴尺寸縮短。
古琴對古人來說,不但是樂器,也是抒懷寄情之物。
陶淵明云:“但得琴中趣,何牢弦上音。吾輩業(yè)琴,不在記博,惟知琴趣,貴得其真。若〈亞琴操〉、〈懷古吟〉,志懷賢也;〈古交行〉、〈雪窗夜話〉。思尚友也;〈猗蘭〉、〈陽春〉。鼓之宣暢布和;〈風入松〉、〈御風行〉,操致涼颼解慍。〈瀟湘水云〉、〈雁過衡陽〉,起我興薄秋穹;〈梅花三弄〉、〈白雪操〉,逸我神游玄圃?!撮愿琛怠ⅰ礉O歌〉,鳴山水之閑心;〈谷口引〉、〈扣角歌〉,抱煙霞之雅趣。詞賦若〈歸去來〉、〈赤壁賦〉亦可詠懷寄興。清夜月明,操弄一二,養(yǎng)性修身之道,不外是矣。豈徒以絲桐為悅耳哉。”
〈粵考〉載:“琴之為德,可以導養(yǎng)神氣,宣和情志。古之明王君子,故咸親近焉。其制:材采嶧陽之桐,弦取蠶桑之絲,徴用麗水之金,軫尚昆侖之玉。著于詩書,及于子史,指不勝舉。上古伏羲作琴,以修身理性,反起天真。琴為樂統(tǒng),足以和人意氣。”
總而言之,古琴不但是樂器,也是君子高潔情操的表現(xiàn)。所謂樂由心生,從琴音中即可聽出此人志向性格和道德品德。有名的“高山流水遇知音”,伯牙和子期的典故即由此來,哪怕一方是高官,一方是樵夫,尊卑地位都不等同,但琴音卻使二人莫逆。以致子期身亡后,伯牙感痛,摔琴酬知音,終生不再鼓琴。
隱世之人喜歡彈琴的更不在少數(shù),比如魏晉亂世中的竹林七賢,常聚在一起,對竹彈琴飲酒,成千古佳話,以此來表白自己的高潔情操。其中尤以嵇康著名,一曲“廣陵散”為天下絕響。
至于仕林中人,彈得一手好琴也是非常重要的,可以自娛,可以顯才,也可以在官居閑暇之余借琴抒懷,從來只有禍從口出,卻不曾有禍從琴出;在古時政治黑暗的年代,也許琴音才最能散去那種不得志或者是不能說的郁悶和苦悶。
古琴的所有尺寸長短均有象征意義。
桐木屬陽,用來制作琴面;梓木屬陰,用來制作琴底。取其陰陽調(diào)和之意。
琴面圓形,象征天;琴底方形,象征地。琴寬六寸,象征六合;長三尺六寸,象征三百六十日周天,琴徴十三個,以對應律呂天象中的十二個月,剩下一個象征閏月。
琴弦有三節(jié),聲音自尾到中徴為濁聲,自中徴至第四徴為中聲,上至第一徴為清聲,這與開始是黃鐘而最后是應鐘的編排程序相同。
琴的上部稱“池”,池即水,意其平整;下部叫“濱”,濱就是服從之意。
古琴前寬后窄,象征尊卑;龍池八寸,象征八面來風;鳳池四寸,象征四氣應和;腰腹四寸,象征四季氣候。
舜作五弦,象征五行而與五音相對。第一弦為宮,尚中央土;次弦為商,尚西方金;次弦為角,尚北方水;次弦為羽,尚東方木;次弦為徴,尚南方火。以此相遞相生,合于四序。大弦為君,小弦為臣,以合君臣之序。周文王加一弦,稱“少宮”;周武王又加一弦,稱“少商”,和前五弦合起來象征七星。
至于古琴各部分命名,也有象征意義。
琴上有龍池,象征潛龍;龍出則布雨,從而象征人君的仁慈。
鳳池,鳳浴其中,以清潔其身,象征人君品德。
軫池,急于發(fā)令而順以成禮。
池側(cè)有鳧掌二處,護軫,軫如震動,鳧掌合而止。
鳳額下有鳳嗉一個,接喉舌以發(fā)音。
琴底有鳳足,用黃楊木制成,以現(xiàn)鳳本色。
臨岳,以棗木制成,表其赤心。
人肩,顧于臣,有俯就隨肩之像。
鳳翅,左右張開。
龍唇,以出聲。
龍齦,吟聲所出。
龍口,固定弦且裝飾。
總之古琴一切部位均有其象征意義。在古代,除天地之外首推君臣之禮,琴亦如此。
古琴之所以難能可貴,還在于古時很難制造。最主要是良材難覓。必須以桐木為面,梓木為底。桐梓雖多,適合作琴的卻不多。
并不是所有桐梓木都能作琴。桐有四種,梧桐,花桐,櫻桐,刺桐。但能作琴的只有梧桐木。
而梓木亦然,有楸梓和黃心梓兩種。適合作琴底的,只有楸梓。
即使是梧桐,最好也是千年之上的桐木,其水分已干,又經(jīng)過長時間風吹雨打,金石之聲已深入其中。這種梧桐一般長在空曠清幽蕭散之地,不聞塵囂,因而其聲奪天地造化。琴底之梓亦然,最好選用六至七百年之上的梓木,堅硬如鐵,其聲方妙。
琴弦以產(chǎn)自蜀中的絲為最好,秦中、洛水次之,山東、江淮為下品?,F(xiàn)在都采用白色柘絲,秋蠶絲次之。必須取白色絲,色駁則音濁。
古琴式樣極其簡單,只有“夫子”、“列子”兩式。數(shù)千年中,古琴式樣無甚大改,因與樂制攸關(guān)。即有改變,雖精妙非常,亦難登大雅之堂。
如明代祝海鶴,取蕉葉為琴式,稱“蕉葉琴”;又有人曾削桐以漆膠相連,為“百衲琴”;或用百寶鑲嵌,為“寶琴”,此外還有銅琴,石琴,紫檀琴,烏木琴。貴則貴矣,美也美然,但失卻本音制琴之妙,不足以稱道。
制琴名家
漢代有蔡邕,以焦尾琴聞名。
隋朝,趙取利。
唐代,雷霄,雷盛,雷威,雷班、雷文、雷迅、沈鐐、張越等。(無考,大概雷氏是唐代制琴世家)
宋代,設(shè)置專門制琴的官員,所制琴的長短大小都有定制,稱作“官琴”。不合定制稱作“野斫”。制琴名家有蔡睿,朱仁濟,衛(wèi)中正,趙仁濟,馬希仁,金公路,金淵,陳亨道,嚴樽,等等。
元代有嚴古清,施溪云,施谷云,施牧州等。(施家亦是制琴世家)
明代有成化年間的萬隆,弘治年間的惠祥以及高騰、朱致遠、祝海鶴等。
其中尤以朱施兩家制琴最多,現(xiàn)在留存的明代古琴多為這兩家所制。
著名古代名琴錄
清角,黃帝之琴。
繞梁,楚莊王之琴。話說“繞梁三日”,可想而知。
焦尾,蔡邕所制,這里有個著名的典故。傳說他路過一戶人家,正好那家人用梧桐燒火做飯,蔡邕聽其火烈之聲,知道是制琴良材,急忙踩熄火,要來制琴。其聲優(yōu)美異常,因末端燒焦,故稱“焦尾”。
綠綺,司馬相如之琴。這里也有個千古流傳的愛情故事,琴挑美貌卓文君,用的就是此琴啦!
鳳凰,趙飛燕之琴。既然關(guān)于這個古代艷后,這琴自然也是非同小可。
春雷,唐人所斫。此琴在宋時藏于宣和殿,當時號稱天下第一。后被金章宗所得,為明昌御府第一。金章宗愛如珍寶,死后殉葬。不料十八年后,忽然重出人世,并無一絲損壞。又成為諸琴之冠,音色無與倫比。
冰清,有兩架。一是唐代郭亮所制;另一架為唐雷氏所斫。都有盛名。
玉振,黃鵠,秋嘯,三琴都是唐代雷氏所斫,俱是焦尾,本藏于宋代宮廷內(nèi)府。
瓊響,唐代道士衡中正奉圣命所制,后藏于宋內(nèi)宮。
秋籟,唐代三慧大師制。鮮于伯機一生至寶最愛。
另還有懷古,南熏,大雅,松雪,浮磬,奔雷,存古,寒玉,百衲,響泉,鳥玉,冠古,韻琴,洗凡,清絕等等。
洗凡,清絕二琴是曠世之寶。據(jù)說吳錢忠懿王喜歡古琴,遣使訪好琴。使者至天臺山,宿于小寺。夜聞瀑布聲,但卻只能在屋檐外流響。感其怪異,發(fā)現(xiàn)瀑布下淙石處正對一屋柱,柱面向日,乃梧桐木所制。使者知道肯定是制琴良材,費銀買下,制成“洗凡”、“清絕”二琴。琴音乃天地間絕妙,成稀世至寶。后錢氏歸宋,此二寶琴入大內(nèi)。
再者就是鑒別法了,這里說的都是古董古琴鑒別法。
古琴以琴身漆面上的斷紋來判定年代。因為古琴不到五百年絕對不會出現(xiàn)斷紋,年代越久則斷紋越多。這里就產(chǎn)生了古代一個非常有趣的現(xiàn)象——偽制古琴。
至于方法,都很希奇好笑。比如有人冬季用火烤,到琴身非常熱時,埋于冰雪之中,則會出現(xiàn)斷紋?;蛘咧苯佑眯〉对谇偕砩峡虜嗉y。偽制的方法千奇百怪,無非一點,造假以賣大價錢。可見在古代,古人也喜歡盜版!
經(jīng)過長時間的滄海桑田,古琴表面漆光退盡,色如烏木。五百年之后,開始出現(xiàn)斷紋。最顯著的有龜紋,梅花紋,蛇腹紋,羊毛紋四種。有這四種紋的可以判定是宋代以前所制,元代以后的琴如有這四種紋路,可以判定偽造。
宋代年間的漆器傳至今日,漆質(zhì)會發(fā)生變化,色烏黑,絕對沒有任何光澤。但宋代以后的漆器,比如明代的漆器,留傳至今的就會略有光澤。此涉及到古代漆器的制作方法。而古琴因為表面上漆,所以可用此法首先鑒別。
一般古人在制琴時,會將梧桐木放與水中,取其沉浮段來制成不同的琴。浮為陽,沉為陰,也有純陽琴,全取浮水上段。但制成琴后,到底是陽或者陰,卻很難鑒別,總不能把名貴的古琴浸水吧!只有從音色來分辨了。反正以音色優(yōu)美為第一鑒別要素。
另外還有漆鑒別法。宋代以前,多是單純黑漆。偶爾也有用金銀、珠玉八寶灰作底,稱“八寶灰”;以及鹿角燒灰作底,上罩金漆,稱“鹿角灰”。
“八寶灰”留傳的話,將有大片紅黃花綠色,顏色非常漂亮。
而“鹿角灰”則漆底露出深黃片段,明潤嬌嫩,即可判定是“鹿角灰”。
同一時代的琴,如果是單純黑漆,留傳至今則會出現(xiàn)上述斷紋,但如果是“八寶灰”和“鹿角灰”則不一定,但迎光仍可看出漆膜里的斷紋。
單純黑漆的古董古琴,斷紋非常精美,每個都不會相同,因為完全是在漫長歲月中天然形成,很難描繪出。而且其漆色的溫潤雅致,現(xiàn)代噴漆工藝根本無法達到。古人的智慧可見一斑。
最后列出歷年拍賣行最高行情古董名琴(價格嚇死人啊!):
“大圣遺音”伏羲式琴:唐代制作,2003年中國嘉德拍賣公司,成交價——891萬元。
“九霄環(huán)佩”古琴:唐代制作,2003年拍賣,成交價——346.5萬。
“龍吟虎嘯”古琴,南宋制作,2004年拍賣,成交價——385萬。
“高山流水”古琴:宋代制作,也是中國嘉德拍賣公司,2003年,成交價——115.5萬。
“仲尼式”古琴:宋代琴,2003年拍賣,成交價——220萬。
“梅稍月”古琴:宋代琴,2003年拍賣,成交價——203.5萬。
“大鐘”古琴:明代制作,2005年拍賣,成交價——15到20萬。
“鶴鳴秋月”式古琴:明代制作,2004年拍賣,成交價——23.1萬。
“寒泉漱石”古琴:明代制作,2004年拍賣,成交價——12萬。
“蕉葉”式古琴:明代制作,2000年拍賣,估價——20到25萬。
“紫漆琴”:明萬歷年間制作,1995年拍賣,成交價——17.6萬。
“鑒空”古琴:清代制作,2005年拍賣,成交價——11萬。
“韻濤”古琴:清代制作,2002年拍賣,估價——6到8萬。
這都是以前的拍賣價格,按照最近的CPI漲幅,估計這些古琴現(xiàn)在的價格肯定在兩倍以上甚至更多。
著名的博物館藏琴
馬王堆漢墓七弦琴:西漢古琴,湖南博物館藏。
荊門郭店楚墓七弦琴:戰(zhàn)國制作,湖北荊門博物館藏。
曾侯乙墓十弦琴:戰(zhàn)國制作,湖南博物館藏。
“春雷”:天下第一名琴!唐代雷威制,傳世名琴以此琴最為貴重。“唐琴第一推雷公,蜀中九雷獨稱雄”。此琴現(xiàn)為臺北故宮博物院所藏。
“海月清輝”古琴:南宋年間古琴,現(xiàn)藏于北京故宮博物院。
“大圣遺音”:唐代制作,北京故宮博物院。
“飛泉”:唐代制作,北京故宮博物院。此乃傳世著名的晚唐琴之一。
“春雷”琴:晚唐制作,遼寧旅順博物館藏,與第一的“春雷”不同。
“九霄環(huán)佩”琴:唐代制作,中國歷史博物館。
“冠古”琴:北宋制作,中國歷史博物館。
“萬壑松”琴:宋代制作,北京故宮博物院。
“太古遺音”:唐代制作,中央音樂學院藏。
“混沌材”琴:北宋制作,北京歷史博物館。
另有私人藏琴:
“中和”琴:明代寧獻王朱權(quán)所制,是歷史上有記載的曠世寶琴“飛瀑連珠”。乃“明代第一琴”,私人所藏。
這些古琴許多都是國寶級別,不要說彈了,就是碰碰也不能夠!唐代留傳至今的,估計就算彈,音色也一定有影響;但是明清兩代的古琴留傳至今的,彈出來的音色肯定非同凡響。
想那月明風清之夜,獨坐幽篁,調(diào)弦弄琴。兩袖清風,郎月疏星,風聲竹聲松聲,聲聲合琴韻;一曲“廣陵散”,嵇康之風尤存,必定是一大美事。
快哉古琴!美哉亦古琴!人間風雅之事莫過于此。
古琴樂器的溯源相關(guān)文章:
1.古琴是什么樂器
古琴樂器的溯源介紹
上一篇:古琴音樂的打譜介紹
下一篇:文人雅玩之古琴收藏介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