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代官員服飾有什么講究
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不同的等級,官員的服飾都有講究,是有區(qū)別的。下面就是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的清代官員服飾,希望對你有用!
清代官員服飾
清代官服主要品種為長袍馬褂。官帽與前朝截然不同,凡軍士、差役以上軍政人員都戴似斗笠而小的緯帽,按冬夏季節(jié)有暖帽、涼帽之分,還視品級高低安上不同顏色、質料的“頂子”,帽后拖一束孔雀翎。翎稱花翎,高級的翎上有“眼”(羽毛上的圓斑),并有單眼、雙眼、三眼之別,眼多者為貴,只有親王或功勛卓著的大臣才被賞戴?;实塾袝r還賞穿黃馬褂,以示特別恩寵。影響所及,其他顏色的馬褂遂在官員士紳中逐漸流行,成為一般的禮服。四、五品以上官員還項掛朝珠,用各種貴重珠寶、香木制成,構成清代官服的又一特點。絲紡繡染及各種手工專業(yè)的進步,為清代服飾品種的豐富創(chuàng)造了條件。
一品:歲俸180兩
服飾:紅寶石帽頂,繡仙鶴
從一品:歲俸81兩,加支 524兩
圖樣:紅寶石頂,繡麒麟
官職如:,提督
二品:歲俸155兩服飾:珊瑚頂,繡錦雞
從二品:歲俸67兩,加支444兩,從2品53兩,加支324兩
圖樣:珊瑚頂,繡獅子
官職如:副將
三品:歲俸130兩
服飾:藍寶石頂,繡孔雀39兩,加支204兩
圖樣:藍寶石頂,繡豹
官職如:參將(正) 游擊(從)
四品:歲俸105兩
服飾:青金石頂,繡云雁 27兩,加支114兩
圖樣:青金石頂,繡虎
官職如:都司
五品:歲俸80兩
服飾:水晶頂,繡白鷴 18兩,加支72兩
圖樣:水晶頂,繡熊
官職如:守備
六品:歲俸60兩
服飾:硨磲頂,繡鴛鴦14兩,加支35兩
圖樣:硨磲頂,繡彪
官職如:千總
七品:歲俸45兩
服飾:素金頂,繡鸂鶒 12兩
圖樣:素金頂,繡犀牛
官職如:把總
八品:歲俸40兩
服飾:陰紋鏤花金頂,繡鵪鶉 23 兩
圖樣:陰紋鏤花金頂,繡犀牛
官職如:外委千總
正九品:歲俸35 兩
服飾:陰紋鏤花金頂,繡練雀
圖樣:陰紋鏤花金頂,繡海馬
官職如:外委把總
從九品及未入流:歲俸31兩
服飾:陽紋鏤花金頂,繡練雀
注:
1、以上均為正俸,京官例支雙俸。又每正俸一兩兼支米一斛。大學士、六部尚書、侍郎,俸米再加倍支給。
2、王公百官補服均為石青色,朝服、蟒袍為石青色或藍色。
3、風憲官(御史)補服繡獬豸。
4、武官又有養(yǎng)廉銀,如提督880兩,下至把總100兩。
5、清代官服制度:清代文武百官品服有朝冠、吉服冠、朝服、補服、蟒袍等。品秩差別主要看冠服頂子、蟒袍以及補服的紋飾。朝冠頂珠見上表;吉服冠與朝冠大體相同,冠后插有翎枝,其制六品以下用藍翎,五品以上用花翎;百官蟒袍,一品至三品繡五爪九蟒,四品至六品繡四爪八蟒,七品至九品繡四爪五蟒;補服,自親王以下皆有補服,其色石青,前后綴有補子,文禽武獸。貝子以上王親用圓形補子,其余用方補;文官五品、武官四品以上,及科道、侍衛(wèi)等職,均需懸掛朝珠,朝珠共108顆,旁附小珠三串(一邊一串,一邊二串),名位“記念”。戴法男女有別,兩串在左為男,兩串在右為女。另有一串垂于背,名“背云”。
6、清代官員戴的官帽又稱大帽,共有兩種:一為冬季所戴,稱“暖帽”;一位夏季所戴,名“涼帽”。根據規(guī)定,每年三月開始戴涼帽,八月?lián)Q戴暖帽(北洋艦隊則較為特殊,一年四季均為暖帽)。暖帽多為圓形,周圍有一道檐邊,材料多為皮質,也有緞質、呢質、布質,視氣候而變,暖帽中間裝飾有用紅色絲絳編成的帽緯,俗稱“紅纓”。帽緯之上裝有頂珠,按品級而異,無品則無頂。涼帽為圓錐形,用藤、竹、篾席、麥秸等編成,外裹綾羅,顏色多為白色,也有湖色及黃色。涼帽頂上也裝有紅纓、頂珠,制同暖帽。另,凡戴官帽,都需在頂珠之下,裝一支兩寸長的翎管,用來安插翎枝。花翎用孔雀翎毛做成,俗稱孔雀翎,藍翎則用鹖羽制作。
清朝皇帝服飾
清王朝時段推行剃發(fā)易服,順治九年(1652),欽定《服色肩輿條例》頒行,從此廢除了明朝的冠冕、禮服。旗人的風俗習慣影響著廣大的中原地區(qū)。從公服開始逐漸推向常服。
清代皇帝服飾有朝服、吉服、常服、行服等?;实鄢八鞯墓冢侄亩?。冬夏朝服區(qū)別主要在衣服的邊緣,春夏用緞,秋冬用珍貴皮毛為緣飾之。其基本款式是披領和上衣下裳相連的袍裙相配而成。上衣衣袖由袖身、熨褶素接袖、馬蹄袖三部分組成;下裳與上衣相接處有襞積,其右側有正方形的衽,腰間有腰幃。而披須(又名披肩、扇肩)、馬蹄袖(又名箭袖)是清代朝服的顯著特色。朝服的顏色以黃色為主。冬朝服祭祀、圈丘、祈谷用藍色,朝日用紅色,夏朝服常雩(求雨),祭祀時用藍色,夕月時用月白色,即淺色藍。朝服的紋樣主要為龍紋及十二章紋樣。一般在正前、背后及兩臂繡正龍各一條;腰帷繡行龍五條襞積(折裥處)前后各繡團龍九條;裳繡正龍兩條、行龍四條;披肩繡行龍兩條;袖端繡正龍各一條。十二章紋樣為日、月、星辰、山、龍、華蟲、黼、黻八章在衣上;其余四種藻、火、宗彝、米粉在裳上,并配用五色云紋。 御用朝袍是皇帝在登基、大婚、萬壽盛節(jié)、元旦、冬至、祭天、祭地等重大典禮和祭祀活動時所穿的禮服。
皇帝的龍袍屬于吉服范疇,比朝服、袞服等禮服略次一等,平時較多穿著。穿龍袍時,必須戴吉服冠,束吉服帶及掛朝珠。龍袍以明黃色為主也可用金黃杏黃等色。古時稱帝王之位,為九五之尊。九、五兩數,通常象征著高貴,在皇室建筑、生活器具等方面都有所反映。清朝皇帝的龍袍,據文獻記載,也繡有九條龍。從實物來看,前后只有八條龍,與文字記載不符,缺一條龍。有人認為還有一條龍是皇帝本身。其實這條龍客觀存在著,只是被繡在衣襟里面,一般不易看到。這樣一來,每件龍袍實際即為九龍,而從正面或背面單獨看時,所看見的都是五龍,與九五之數正好相吻合。另外,龍袍的下擺,斜向排列著許多彎曲的線條,名謂水腳。水腳之上,還有許多波浪翻滾的水浪,水浪之上,又立有山石寶物,俗稱“海水江涯”,它除了表示綿延不斷的吉祥含意之外,還有“一統(tǒng)山河”和“萬世升平”的寓意。
看過“清代官員服飾有什么講究”的人還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