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大全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意思是聽到風聲和鶴叫聲,都疑心是追兵;把草和樹木都當做了敵人的兵將。以下是學習啦小編為你精心整理的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大全,希望你喜歡。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
公元316年,西晉王朝滅亡。公元357年,苻堅稱大秦天王,滅前燕、前涼及代國,最終統(tǒng)一北方。在南方,瑯琊王司馬睿在建康(今南京)稱帝,建立東晉王朝。東晉占有今漢水、淮河以南的大部分地區(qū)。這樣,形成了秦晉南北對峙的局面。
公元383年五月,苻堅不顧群臣反對,決意攻取東晉。八月,苻堅率步兵六十余萬、騎兵二十七萬、“羽林軍”三萬余騎;前后千里,旌鼓相望,直逼東晉。苻堅驕狂地說,以此強兵百萬,“投鞭可以斷流”,何愁東晉不滅?晉武帝則采納了謝安、桓沖等人的主張,堅決抵抗。他派謝石、謝玄等率兵八萬沿淮河西進,以拒秦軍;又派胡彬率領(lǐng)水軍五千增援戰(zhàn)略要地壽陽(今安徽壽縣)。
同年十日十八日,秦軍前鋒攻占壽陽。胡彬所部水軍走到半路,得知壽陽失守,退守硤石(在壽縣西北二十五里〕。秦軍為了阻擋晉軍主力西進,又派兵五萬進至洛澗(今安徽懷遠縣以南之洛水),并在洛口設(shè)置木柵,阻斷淮河交通。胡彬因困守硤石,糧食用盡,處境十分艱難,寫信要求謝石增援。不料胡彬的信被秦軍進獲。苻堅認為晉軍兵力很少,糧食十分困難,應(yīng)該抓緊進攻,遂把主力留在項城(今河南項城縣境),帶了八千騎兵趕到壽陽。苻堅先派尚書朱序到晉軍勸降。朱序原來是東晉防守襄陽的將領(lǐng),襄陽失守時被俘。朱序到晉軍以后,不僅沒有勸降,反而透露了秦軍情況,并且建議說,如果秦兵百萬全部到達,晉軍難以抵抗,應(yīng)趁它還沒有到齊,迅速出擊,打擊它的前鋒,大軍就會潰散。晉軍將領(lǐng)謝石、謝玄聽從了朱序的建議,于十一月派劉牢之率精兵五千進攻洛澗。劉牢之分兵一部到秦軍側(cè)后,斷敵退路,親自率兵強渡洛澗,夜襲秦軍大營。秦軍抵擋不住。主將梁成戰(zhàn)死,五萬秦兵大潰,搶渡淮水,淹死一萬五千余人。洛澗的勝利,鼓舞了晉軍的士氣。晉軍乘勝追擊,一舉推至淝水東岸,與秦兵隔河對峙。苻堅登上壽陽城頭,望見東晉軍隊布陣嚴整,心中暗暗吃驚。又見淝水東面八公山上草木搖動,以為都是埋伏的晉兵,不由連連感嘆:“此亦勁敵澗謂弱也”。
洛澗失利后,秦軍沿著淝水西岸布陣,阻止晉軍反攻。晉軍將領(lǐng)謝玄派人對苻堅的弟弟苻融說;如果你把軍隊稍向后撤,讓出一塊地方,使晉軍渡過淝水,兩軍一決勝負!秦軍諸將都認為不能讓晉軍渡河,但符堅卻說:可以稍退一步,等到晉軍兵馬渡河至一半時突然襲擊,再用鐵騎數(shù)十萬攻擊,一定可以取勝。于是苻融指揮秦軍后撤。秦軍本來內(nèi)部不穩(wěn),這一撤,秦軍以為前鋒被打敗了,頓時大亂,一潰千里,不可遏止。晉軍以精銳八千涉渡肥水,展開猛烈攻擊。符堅中流箭,臨陣斬苻融。晉軍乘勢迫擊,秦軍人馬相踏,投水死者不可勝計,肥水為之不流。其他軍眾棄甲,晝夜?jié)⑼?,聽到風聲鶴唳,以為是東晉追兵,草行露宿,饑寒交迫,死去十分之七八。及至洛陽,只剩下10余萬人。
風聲鶴唳的主人公
風聲鶴唳的主人公是前秦皇帝苻堅。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lǐng)8萬精兵迎戰(zhàn)。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zhàn)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ji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xù)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fā)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扎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zhàn),而不是速戰(zhàn)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后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zhàn),不是更好嗎?”秦軍內(nèi)部討論時,眾將領(lǐng)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后續(xù)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lǐng)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后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于是,秦軍決定后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tǒng)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后潰逃。謝玄見敵軍潰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于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zhàn)”的重大勝利。這就是“風聲鶴唳”的典故。
風聲鶴唳造句
1. 這一路奔逃下來,風聲鶴唳,人人驚惶。
2. 月黑風高,守軍在荒野中感受到風聲鶴唳的滋味。
3. 遇到事情得冷靜,大家風聲鶴唳嚇成這樣有啥用?
4. 逃亡的日子怎么形容?風聲鶴唳,草木皆兵最貼切。
5. 公司裁員名單尚未公布,同仁間已是風聲鶴唳,人人自危了。
6. 在那一段風聲鶴唳的日子裡,只要外頭一有聲響就緊張得不得了。
7. 這些消息也可能都是訛傳,別先把自己嚇得風聲鶴唳,寢食難安。
8. 局勢也許真的很糟,否則怎么會連一點小道消息都搞得風聲鶴唳,人心惶惶。
9. 更大的地震又將發(fā)生的謠傳,甚囂塵上,風聲鶴唳,讓飽受驚慌的災(zāi)民更加不安。
風聲鶴唳的意思
風聲鶴唳的意思是把風的響聲、鶴的叫聲,都當做敵人的呼喊聲,疑心是追兵來了。形容驚慌失措,或自相驚憂。
公元383年,前秦皇帝苻堅組織90萬大軍,南下攻打東晉。東晉王朝派謝石為大將,謝玄為先鋒,帶領(lǐng)8萬精兵迎戰(zhàn)。
苻堅認為自己兵多將廣,有足夠的把握戰(zhàn)勝晉軍。他把兵力集結(jié)在壽陽(今安徽壽縣)東的淝水邊,等后續(xù)大軍到齊,再向晉軍發(fā)動進攻。
為了以少勝多,謝玄施出計謀,派使者到秦營,向秦軍的前鋒建議道:“貴軍在淝水邊安營扎寨,顯然是為了持久作戰(zhàn),而不是速戰(zhàn)速決。如果貴軍稍向后退,讓我軍渡過淝水決戰(zhàn),不是更好嗎?” 秦軍內(nèi)部討論時,眾將領(lǐng)都認為,堅守淝水,晉軍不能過河。待后續(xù)大軍抵達,即可徹底擊潰晉軍。因此不能接受晉軍的建議。
但是,苻堅求勝心切,不同意眾將領(lǐng)的意見,說:“我軍只要稍稍后退,等晉軍一半過河,一半還在渡河時,用精銳的騎兵沖殺上去,我軍肯定能大獲全勝!”
于是,秦軍決定后退。苻堅沒有料到,秦軍是臨時拼湊起來的,指揮不統(tǒng)一,一接到后退的命令,以為前方打了敗仗,慌忙向后潰逃。 謝玄見敵軍漬退,指揮部下快速渡河殺敵。秦軍在潰退途中,丟棄了兵器和盔甲,一片混亂,自相踐踏而死的不計其數(shù)。那些僥幸逃脫晉軍追擊的士兵,一路上聽到呼呼的風聲和鶴的鳴叫聲,都以為晉軍又追來了,于是不顧白天黑夜,拼命地奔逃。就這樣,晉軍取得了“淝水之戰(zhàn)”的重大勝利。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大全相關(guān)文章:
1.八字成語故事4個
風聲鶴唳草木皆兵的歷史典故大全
上一篇:四面楚歌的歷史典故大全
下一篇:東施效顰的歷史典故大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