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家姓之蔣姓
蔣姓是百家姓之一,據(jù)《元和姓纂》中記載,蔣氏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齡之后,以國名為氏。下面學習啦給大家整理了百家姓之蔣姓相關(guān)資料,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百家姓之蔣姓
蔣姓是百家姓之一,據(jù)《元和姓纂》中記載,蔣氏為姬姓,出自周王族,乃周公旦第三子伯齡之后,以國名為氏。
蔣氏是個古老、多民族、多源流姓氏,在當今姓氏排行榜上名列第四十三位,屬于大姓系列,人口約六百六十四萬六千余,占全國人口總數(shù)的0.42%左右。其中浙江、四川、江蘇、湖南四省蔣姓約占全國漢族蔣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
蔣姓歷史發(fā)展
起源源流
源流一
蔣氏姓源比較純正,主要出自姬姓,其血統(tǒng)與來源與西周皇族有關(guān)。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以國名命氏。據(jù)《左傳》、《唐書·宰相世系表》、《元和姓纂》等所載,西周初期,周公姬旦的第三個兒子叫伯齡,被封在蔣,建立蔣國,是周朝的一個小國。蔣國滅亡之后,姬伯齡的后裔子孫就以故國名為姓氏,稱蔣氏,世代相傳至今,史稱蔣氏正宗。
在史籍《元和姓纂》中記載:“周公第三子伯齡封蔣,子孫氏焉,國在汝南期思縣。”期思縣因期思公復遂而得名,治所即今河南淮濱縣城東南十三公里得期思集,北鄰死河,系春秋時期楚國滅蔣國后所置,屬于古汝南郡,魏、晉兩朝時期改屬弋陽郡。蔣氏族人大多尊奉姬伯齡為得姓始祖。
源流二
源于其他少數(shù)民族,屬于漢化改姓為氏。在今蒙古族、回族、拉祜族、保安族、布朗族、苗族、瑤族、傣族、土家族、壯族、羌族、苦聰族等少數(shù)民族中,均有蔣氏族人分布。其來源大多是在唐、宋、元、明、清時期中央政府推行的羈縻政策及改土歸流運動中,流改為漢姓氏,世代相傳至今。
源流三
可能源于子姓,殷商之后?!蹲髠?middot;成公十六年》中記載宋國有蔣鋤。因宋國為殷商之后的封地,所以這一支可能為子姓蔣氏。
源流四
源于古越族,出自秦、漢朝時期南越國俚族,屬于帝王賜姓改姓為氏。
源流五
源于滿族,出自明朝時期建州女真蔣佳部,屬于以部落名稱漢化改姓為氏。據(jù)史籍《清朝通志·氏族略·滿洲八旗姓》記載:
滿族蔣佳氏,滿語為Giyanggiya Hala,祖先原為漢族,東漢末期被遼東鮮卑烏桓部虜攜,后逐漸融入鮮卑族,后逐漸演化為遼東女真,世居蓋州(今遼寧蓋州),后多冠漢姓為蔣氏。
得姓始祖
蔣伯齡。周武王姬發(fā)滅掉荒淫無道的商紂王之后,建立周王朝,在位不久即撒手人寰,由周成王繼位,因成王年幼,便由周公旦攝政,周公旦助成王平息了商紂王之子武庚和東方夷族的叛亂,確定宗法制,創(chuàng)立了典章制度,并不斷分封同姓諸侯,其自己第三子伯齡封于蔣地(今河南省淮濱縣期思鎮(zhèn),原為河南省固始縣東北蔣集,一說今河南省光山縣西),世稱蔣伯。公元前617年,蔣國被楚國所滅,其后子孫便以國名為姓,稱為蔣氏,并尊蔣伯齡為蔣姓的得姓始祖。[1]
各支始祖
蔣輝:明時自句容蔣崗遷居鎮(zhèn)壓江南門城內(nèi)。丹徒蔣氏始祖。
蔣朝萬、蔣寧亞:唐天復間遷巴陵黃龍山,傳十一世至寧亞,遂家東陵。
蔣紹鐸:唐末五代由長沙徙居吉州遂興南鄉(xiāng)衡溪開基,為衡溪蔣氏始祖。
蔣鐸、蔣澤:守末初自臺州遷居東陽懷德鄉(xiāng)高沙,再遷上泉,鐸十三世孫澤,遷居永康孝義鄉(xiāng)呂山塔,為本支始遷祖。大山塔蔣氏始祖。
蔣千一:南宋末自東陽橫城遷居永康西源。永康蔣氏始祖。
蔣建:漢時自安陽遷居全州洮陽梅潭,子孫散居永州、桂州之間。梅潭蔣氏始祖。
蔣應科、蔣應第:明末自如牟遷居江陰大橋墩鎮(zhèn)壓塘坊圩。香山蔣氏始祖。
蔣九成:南宋時自江陰遷居劉莊,子孫分居赤岸、長壽、湖塘、陳巷施村、黃土塘等處。劉莊蔣氏始祖。
蔣之義、蔣濟時:北宋中葉自宜興遷居江陰城。蔣濟時在明中葉自邑城遷居蔡涇南閘。澄江南閘蔣氏始祖。
蔣榮九:五代時自潭州圳上遷安化常豐。
蔣堂、蔣晉:宋仁宗時名臣,自宜興隔湖西遷居吳縣杉瀆橋西侍其巷,傳至十三世孫晉,贅于辛村灣殷氏,子孫徙其姓十有余世。
蔣光、蔣仁杰:五代末自常州遷居鄞縣采蓮橋,蔣仁杰維蔣光十三世孫,自奉化清修嶺遷居本邑武嶺。武嶺蔣氏始祖。
蔣應壁:明末自陜西涇陽縣三曲溝入川卜居閬城。四川閬中蔣氏始祖。四川閬中始祖原居陜西涇陽縣三曲溝(經(jīng)查:三渠溝地名不存在,三渠口存在,估計為家譜記錄時的口誤,故用括號說明),一世蔣士美,二世蔣亭輔,三世蔣世祿,四世蔣倫,五世蔣應壁,蔣應壁字近樓,生于明朝隆慶壬申年(1572年),卒于順治丙申年(1656年)。蔣應壁娶胡氏、庶蒲氏、郭氏、邢氏、張氏、谷氏。于明末入川卜居閬城。六世蔣大任,蔣大任生四子(七世):蔣承澤、蔣承儒、蔣承涓、蔣承泓。蔣承泓乏嗣,故支系僅三。閬中譜派中,“嘉”字倍為第十三世
歷史遷徙
河南為蔣姓的最初發(fā)祥地,楚滅蔣后,蔣姓除部分留居河南外,大部外遷。秦漢之際,有蔣姓西遷入陜西,東遷入山東,其中在山東廣饒的蔣姓繁衍的最為旺盛,故蔣姓世代有以“樂安”為堂號的習俗。蔣姓南遷較一般姓氏都早。東漢末年,有一支從河南遷往山東東萊郡,三國時曹魏的蔣濟即其后裔。此期有蔣休(西漢名臣蔣翊之十世孫)自樂安遷義陽羨縣(今江蘇宜興),其子孫有遷浙江奉化之三嶺。據(jù)考證,天下無二蔣,蔣姓中國人本出自于一家。漢代以后的蔣姓,大都出自江蘇的宜興,其始祖為函亭侯蔣澄,后來中國的蔣姓人家,絕大部分都是從宜興繁衍出來的。唐初,陳元光入閩開漳,有蔣姓將佐隨往,此期有浙江天臺之蔣姓移居浙江奉化。五代時,蔣翊的后人蔣顯,出任四明監(jiān)鹽官,住在寧波城內(nèi)的采蓮橋,其后代文人蔚起,成為甬上望族。宋以后,福建、廣東蔣姓已盛,元季,仕杰公(宋神宗金紫光祿大夫蔣浚明之裔)始遷奉化武嶺禽孝鄉(xiāng)(即今溪口鎮(zhèn)),此即蔣介石之先祖。明清之季,有閩粵蔣姓移居海外。明初從河南睢縣遷居.祖籍江西洪都新建縣半坡店。后裔分支散居在修武縣境大位村、雪莊及輝縣峪河蔣莊等地。
在閬中,有一支很是輝煌的蔣姓家族。明末時,原籍陜西涇陽縣三曲口的蔣應壁,入川定居在保寧府(今閬中)。加入清軍后,因戰(zhàn)功被封為懷遠,成為閬中蔣姓的始祖。蔣應壁的兒子、孫子、重孫、曾孫4代人中,一共出了兩個進士、一個解元、3個舉人;官職上,一個從二品、3個正三品、一個從三品、一個正五品。蔣應壁的兒子蔣大任,官封懷遠。蔣大任的兒子蔣承儒,官至武儀大夫;另一個兒子蔣承涓,官至奉政大夫。蔣承儒的兒子蔣作楷,曾任江蘇扶標中軍參將,被授武儀大夫。蔣承涓的兒子蔣南波,曾任陜西大通衛(wèi)守,被封為昭勇。蔣南波的二兒子蔣璉。是雍正元年(1723年)的恩科進士,被欽點御前侍衛(wèi)。雍正13年(1735年),蔣璉出任江西袁州衛(wèi)都司掌印,領(lǐng)運守備事。乾隆2年(1737年),蔣璉出任直隸天津鎮(zhèn)標中軍游擊。蔣璉的五兒子蔣文耀,官至酉陽營守備??涤呵觊g,是這支蔣姓的鼎盛時期,后來逐漸衰敗[2] 。
一九四九年,蔣介石敗居臺灣,蔣姓族人大批隨往。如今,蔣姓已廣布天下,尤以浙江、四川、江蘇、湖南等省多此姓,上述四省蔣姓約占全國漢族蔣姓人口的百分之六十。蔣姓是當今中國姓氏排行第四十三位的大姓,人口較多,約占全國漢族人口的百分之零點四七。
蔣姓人口分布
當代蔣姓的人口已近540萬,為全國第四十五位大姓,大約占全國人口的0.43%。自宋朝至今1000年蔣姓人口增長率是呈∧形的態(tài)勢。在全國的分布主要集中于四川、湖南、江蘇三省,大約占蔣姓總?cè)丝诘?2%。其次分布于廣西、浙江、安徽、重慶、貴州五省市,大約又占了蔣姓總?cè)丝诘?1%。四川居住了蔣姓總?cè)丝诘?7%,為蔣姓第一大省。全國形成以川渝湘、蘇浙為中心的蔣姓聚集區(qū)。
蔣姓在人群中分布在長江以南是比較常見的姓氏。在四川大部、渝黔、湘桂、廣東北部、江西西部、云南大部、蘇浙大部、安徽東部、上海,蔣姓一般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66%以上,在中心地區(qū)可達2.2%以上,以上地區(qū)覆蓋面積約占了甘肅大部、新疆西北、黑龍江大部、吉林東部,蔣姓占當?shù)厝丝诘谋壤?.22%—0.66%,其覆蓋面積約占了總國土面積的34.6%,居住了大約33.5%的蔣姓人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