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擺脫基金投資的誤區(qū)
很多對基金投資都有非常多的誤區(qū),下面學習啦小編告訴大家如何擺脫這些誤區(qū)。
基金投資是一種間接的證券投資方式。基金管理公司通過發(fā)行基金份額,集中投資者的資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資格的銀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用資金,從事股票、債券等金融工具投資,然后共擔投資風險、分享收益。通俗地說,證券投資基金是通過匯集眾多投資者的資金,交給銀行保管,由基金管理公司負責投資于股票和債券等證券,以實現保值增值目的的一種投資工具。
已經有越來越多的基民認識到投基總結的重要性,但在實際運用過程中,有基民認為只有到了年底才需要對過去一年來的投資活動進行總結,還有基民在對投基過程進行總結時不辨主次,將導致自己遭遇套牢甚至嚴重挫敗的原因統(tǒng)統(tǒng)歸罪于外界輿論的誤導,更有一些基民認為投基總結就是算算賬。筆者要告訴你,以上種種都系誤區(qū)。
要關注實體經濟
實體經濟所處的發(fā)展階段以及政府借以調控經濟發(fā)展的貨幣政策、產業(yè)政策無不影響著證券市場的運行趨勢,進而影響到你的投基收益,而這些因素并不總是在年終才發(fā)生變化。因此,只要發(fā)現有可能導致市場趨勢發(fā)生根本性變化的因素出現,就應該著手對前期的投資行為進行總結,以確保及時發(fā)現新的機會或盡早規(guī)避風險。
決定投基盈虧的原因有很多,這里既有主要原因,也有次要原因。其中,實體經濟所處的發(fā)展階段以及政府借以調控經濟發(fā)展的貨幣政策、產業(yè)政策是決定投基盈虧的主要原因。實體經濟通常會周期性地呈現衰退、復蘇、過熱以及滯脹特征,由此決定了在某個特定的經濟階段,如果選擇投資了某些品種則將輕而易舉地獲得豐厚回報,選擇了另一些品種注定只能等同于緣木求魚。
如當處于經濟衰退階段,債券型基金將為你帶來驚喜;當處于經濟復蘇階段,股票型基金將使你的資產獲得快速增值;當處于過熱階段,由于黃金正呈現上行態(tài)勢,所以黃金類主題基金會做出較高貢獻;當進入滯脹階段,貨幣型基金則可使你享受較高收益。
所以,投資者應檢查當初所選擇的投資品種是否與實體經濟所處的階段匹配。同時要回顧一個階段以來政府貨幣政策、市場實際表現是否在你投資后發(fā)生了根本性變化。
延伸閱讀 投資基金的四大陷阱
第一,常識性錯誤。基金既然能夠取得優(yōu)于儲蓄存款的收益,就應當將儲蓄存款及時轉換成基金產品,而不必要將資金躺在銀行里。這種為了資金增值的想法本身并無非議。但不同的投資者的經濟基礎和抗風險能力均是不同的。
第二,經驗性錯誤。對于投資者來講,對基金管理人管理和運作基金的能力得到充分的認可,是投資者看好基金的一種表現。但并非具有經驗的基金管理人均會在實際的基金投資中取得良好的投資業(yè)績。經驗有時也會出現失靈的情況。因為不同的市場環(huán)境需要采取不同的投資策略。
第三,利潤陷阱。由于2006年的證券市場的火爆行情,使投資者在基金的投資中賺得盆滿缽滿,從而引發(fā)了基金投資的熱潮。這種基金投資的非理性沖動,直接引起了2007年基金市場品種和規(guī)模的擴大,從而進一步增進了投資者對基金投資未來收益的預期。放大基金收益的現象在投資者中成為一種流行色,把基金潛在的投資風險得到了進一步的掩蓋。認為投資者只要參與基金產品的投資,就能賺得較多的投資利潤[1]。而不顧基金品種的實際表現。
第四,損失陷阱。基金潛在的投資風險,將會伴隨證券市場環(huán)境的變化而得到一定程度上的釋放。但把基金當作不會損失的投資產品,明顯是有失偏頗的。因為凈值越高的股票型基金,當其持倉品種較重時,一旦遇到證券市場調整,暗含的投資風險和損失是不可估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