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和一個人溝通_了解障礙
如何和一個人溝通_了解障礙
人與人之間、人與組織之間的沖突、矛盾既然不可避免,為了使之向著對組織有利的方面轉化,領導就有必要學會協(xié)調的手段,而協(xié)調的基本途徑是通過溝通去進行的。下面學習啦小編整理了與人溝通的技巧,供你閱讀參考。
與人溝通的技巧:了解有效溝通的障礙
溝通隨時隨地都可能發(fā)生,而在任何溝通過程中都可能發(fā)生各種不同的障礙,歸納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一)由知識、經驗等差異引起的障礙
發(fā)出信息者對要傳遞的信息是憑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編碼發(fā)送的,而收到信息者也是憑自己的知識、經驗進行解碼接收。如果發(fā)、收雙方有共同的知識和經驗即“共通區(qū)”,那么對傳遞信息就能有相同理解和共識。通常說,點就通就是有很大“共通區(qū)”。顯然,這個共通區(qū)越大,方交流越順利,交流范圍越廣。
(二)過濾的障礙
過濾指故意操縱信息,使信息顯得對接受者更為有利。比如,下屬所告訴上司的信息都是上司想聽到的東西,這位下屬就是在過濾信息。信息過濾的程度與組織結構的層級和組織文化兩個因素有關。在組織等級中,縱向層次越多,過濾的機會也越多,信息傳遞過程中被過濾的可能就越大。組織文化則通過獎勵系統(tǒng)或鼓勵或抑制這類過濾行為。獎勵越注重形式和外表,下屬便越有意識按照對方的品味調整和過濾信息。
(三)心理障礙
由于信息傳遞者的思想傾向,致使信息的傳遞被歪曲或中途停止。例如,傳遞者對信息的內容在觀點、態(tài)度或心理上不能接受,或對信息本身抱有敵對、不信任,因而有意歪曲或因不感興趣而故意擱置,以致信息走樣、失真甚至停止傳播。還有些人常常喜歡據其主觀判斷去推測對方的意圖和動機,猜測對方的“言外之意” “弦外之音”。這樣,不僅會歪曲事實,產生誤會,還會嚴重影響人際關系。
(四)語言障礙
同樣的詞匯對不同的人來說含義是不一樣的。年齡、教育和文化背景是三個最明顯的影響因素,它們影響著一個人的語言風格以及他對詞匯涵義的界定。而在一個組織中,員工常常來自于不同的背景。另外,橫向的分化也使得專業(yè)人員發(fā)展了各自的行話和術語。在大型組織中,成員分布的地域又十分分散,每個地區(qū)的員工都使用該地特有的術語或習慣用語??v向的差異同樣造成了語言問題。雖然大家都會說一種語言,但在語言的使用上卻并不一致。了解每個人修飾語言的習慣將會極大地減少溝通障礙。問題在于,組織中的成員常常意識不到接觸的其他人與自己的語言風格不同,他們自認為自己的詞匯或術語能夠被其他人恰當地理解,從而導致了溝通問題。
(五)信息過量形成的障礙
管理人員一般都抱怨他們?yōu)闇贤ㄋ〞r間太多了,如果要參加所有的溝通活動,單位里的實際工作就沒有辦法完成。因而在一次溝通中,如果信息量太大,會引起雙方的厭煩,從而有可能導致溝通的失敗。
(六)非言語提示的障礙
非言語溝通幾乎總是與口頭溝通相伴,如果二者協(xié)調一致,溝通效果便會被強化。如,上司的言語顯示他很生氣,他的語調和身體動作也表明很憤怒,于是可推斷出他很惱火,這極可能是個正確的判斷。但當非言語提示與口頭信號不一致時,就會使接受者感到迷茫,而且傳遞信息的清晰度也會受到影響。
(七)地位障礙
社會地位不同的人往往具有不同的意識、價值觀念和道德標準,從而造成溝通的誤解。不同階層的成員,對同一信息會有不同的甚至截然相反的理解。政治差別、宗教差別、職業(yè)差別等,都可以成為溝通的障礙。不同黨派的成員對同一政治事件往往持有不同的看法;不同宗教或教派的信徒,其觀點和信仰迥異;職業(yè)不同也常常造成溝通的鴻溝;甚至年齡的差異也會造成“代溝”。
(八)組織障礙
組織結構不合理,會嚴重影響組織內部溝通渠道的形成和暢通。這種障礙是由于組織結構層次過多。層次越多,溝通中信息失真的可能性就越大;機構重疊,溝通傳遞過程緩慢,影響信息的時效性,時機已過,信息就失去了價值;條塊分割,各獨立的部門各為自己的利益而層層設卡,封鎖信息;渠道單一,造成信息不足,影響溝通效果。
(九)情緒
在溝通時,雙方的情緒也會影響到對信息的解釋。不同的情緒感受會使個體對同一信息在不同時間做出的解釋截然不同。極端的情緒體驗,如狂喜或抑郁,都可能阻礙有效的溝通。因為這種狀態(tài)常常使我們無法進行客觀而理性的思維活動。因此最好避免大喜大悲以使我們清楚地思考問題。
與人溝通的技巧:有效的溝通技巧
(一)運用反饋
很多溝通問題是由于誤解或理解不準確造成的。如果領導者在溝通中使用反饋,就會減少這些問題的發(fā)生。
消除溝通障礙
這里的反饋可以是言語的,也可以是非言語的。當領導者問接受者:“你明白我的話了嗎?”他所得到的答復便代表著反饋。但反饋并不僅僅包括是或否的回答。為了核實信息是否按原有的意圖接受,領導者可以詢問有關該信息的一系列問題。但最好的辦法是,讓接受者用自己的話復述信息。如果領導者聽到的復述正如本意,說明溝通是成功的。反饋還包括比直接提問和對信息進行復述更精細的方法。例如,綜合評論可以使管理者了解接受者對信息的反饋。 有時行動比言語更為明確。所以績效評估、薪金核查以及晉升都是反饋的重要形式。你可以觀察對方的眼睛及其他非言語線索,以了解他們是否在溝通中接受了你的信息。
(二)簡化語言
由于語言可能成為溝通障礙,因此溝通者應該選擇措辭并組織信息,以使信息清楚明確,易于被接受者理解。領導者不僅需要簡化語言,還要考慮到信息所指向的聽眾的自身特點,以使所用的語言適合于接受者。有效的溝通不僅需要信息被接收,而且需要信息被理解。通過簡化語言并注意使用與接收信息者一致的言語方式可以提高理解效果。特別是在傳遞重要信息時,為了使語言問題造成的不利影響減少到最低程度,可以先把信息告訴不熟悉這一內容的人。這有助于確認溝通中含混的術浯、不清楚的假設或不連續(xù)的邏輯思維。
(三)抑制情緒
如果認為領導者;總是以完全理性化的方式進行溝通,那太天真了。我們知道溝通雙方的情緒能使信息的傳遞嚴重受阻或失真。當領導者對某件事十分失望時,很可能會對所接受的信息發(fā)生誤解,并在表述自己的信息時不夠清晰和冷靜。那么在這種情況下領導者應該怎么辦?最簡單的辦法是暫停進一步的溝通直至自己恢復平靜。
(四)注意非言語揭示
往往行動比言語更明確,因此溝通中很重要的點是注意你的行為,確保它們和語言相匹配并真正起到強化語言的作用。非言語信息在溝通中占據很大比重,因此,有效的溝通者十分注意自己的非言語提示,保證它們同樣傳達了所期望的信息。
(五)使用目光接觸
當別人在同你說話時卻不看你,你的感覺如何?大多數人將其解釋為冷漠和不感興趣。與說話的人進行目光接觸可以使你集中精力,并能鼓勵說話的人。
(六)積極傾聽
積極傾聽常常比說話更難做到,因為它要求傾聽者腦力的投入,要求集中全部注意力。人們說話的速度是平均每分鐘150個詞匯,而傾聽的能力則是每分鐘可接受將近1000個詞匯。二者之間的差值顯然留給了大腦充足的時間,使其有機會神游四方。
通過發(fā)展與溝通對方的“移情”,也就是讓自己處于溝通對方的位置,可以提高積極傾聽的效果。不同的溝通對方在態(tài)度、興趣和期望方面各有不同,因此移情更易于理解信息的真正內涵。
(七)避免中間打斷說話者
作出反應之前先讓說話者講自己的想法,在說話者說時不要去猜測他的想法。大多數人樂于暢談自己的想法而不愿聆聽他人所說。很多人之所以傾聽僅僅因為這是能讓別人聽自己說話的必要付出。盡管說使人不舒服,但我們不可能同時做到聽和說。一個好聽眾一定要明白這個道理。
(八)使聽者與說者的角色順利轉換
大多數溝通情境中,聽者與說者的角色在不斷轉換。有效的傾聽者能夠使說者到聽者,以及聽者再回到說者的角色轉換十分自然。從傾聽的角度而言,這意味著全神貫注于說者所表達的內容,即使有機會也不去想自己接下來要說的話。因為只要你明白了對方的意思自然會做到這些。
(九)展示贊許性的點頭和恰當的面部表情
有效的傾聽者會對所聽到的信息表現出自己的反應。贊許性的點頭、恰當的面部表情與積極的目光接觸互相配合,向說話人顯示你在認真聆聽并隨時表明你的態(tài)度。
(十)避免分心的舉動或手勢
表現出感興趣的另一做法是避免走神。在傾聽時,注意不要進行下面這類活動:看表、心不在焉地翻閱文件、拿著筆亂寫亂畫等。這會使對方感覺到你很厭煩或不感興趣。另外,這也表明你未集中精力,因而很可能會遺漏一些對方傳遞的信息。
(十一)提問與復述
批判性的傾聽者會分析自己所聽到的內容,并提出問題。這一行為保證了信息正確理解,并使說話者知道你在傾聽。復述是指用自己的話重述說話者所說的內容。有效的傾聽常常使用這樣的語句: “我聽你說的是……”或“你是否是這個意思?”首先,復述是核查你是否認真傾聽的最佳監(jiān)控手段。如果你的思想在走神或在思考你接下來要說的內容,你一般不能精確復述出完整的內容。其次,復述是信息傳遞精確性的控制機制。用自己的語言復述說話者所說的內容并將其反饋給說話的人,可以檢驗自己理解的準確性。
如何和一個人溝通相關文章:
1.怎樣和一個人溝通
2.教你如何與人交流
3.如何主動與人溝通
6.如何與人溝通技巧
8.如何和人交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