播音主持擴展音域的發(fā)聲訓練方法
擴展音域的訓練標準要定在接近或者達到兩個八度的水平上。最常使用的訓練方法有兩種:一種是上繞下繞練習,另外一種是用同一首詩歌進行不同音高的朗讀,做這樣的練習。
一、訓練要求
1、是要量力而行,也就是說要從自然音色比較好的音高開始逐步地向高低兩方面擴展。
2、是要把握住音色,發(fā)高音的時候不要過分的窄尖,發(fā)低音的時候不要過分的寬空,要力求做到上下行的時候音色是統(tǒng)一的,是和諧的。
3、喉頭要穩(wěn)定,喉頭的位置要穩(wěn)定,相對的穩(wěn)定下來,高音不要過分的上提,低音不要過分的下壓。
4、是調(diào)整聲音的指向,這是一個感覺的問題。我們可以理解為聲束的走向,發(fā)高音的時候就偏向后的,而低音的時候是偏向前的。
5、是要調(diào)整氣息的壓力,那么發(fā)高音時候就要加壓,要拉住,發(fā)低音的時候就要減壓托起,這個拉住托起也是一種感覺,利用這種感覺我們來把氣息控制住。在我們實際用聲時,播音、朗誦、演講,包括講課在內(nèi),如果所用的聲音偏高了或者偏低了,就會使聲音失去彈性,缺乏個性特征。這是用聲當中經(jīng)常出現(xiàn)的問題,形成的原因是很多的,我以為最主要的是審美追求的問題。比如有的人認為高音清脆響亮就一味的追求高音,有的人認為低音深沉柔和就一味的追求低音,還有的人他崇拜某一位名家的聲音,那么就不顧個人的條件去做那種簡單地模仿,這樣盲目的錯誤追求久而久之就養(yǎng)成了用聲偏高或偏低的習慣。因此呢一定要在端正認識的基礎上學會確定自己自如的音高范圍,這是我們音高變化的一個基礎,音高變化的一個基礎。
二、擴展音域最常使用的訓練方法
1、上繞下繞練習 。上繞應該注意到要從自然音高開始,所謂自然音高就是說你張口就可以來的,可以比較自然就可以發(fā)出來的這樣的音高,發(fā)a音或者i音,層層上繞,氣息要拉住,小腹逐漸收緊,這是上繞。下繞練習相反也就是從自然音高開始發(fā)a音或者i音,層層下繞,氣息要托起,上面我們講上繞要拉住,下繞時候要托起,小腹逐漸放松,“a……a……”,再做一遍,“a……a……”。i音,發(fā)i音這個道理也是一樣的。
2、用同一首詩歌,而是用不同的音高來進行朗讀練習。 比如說“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高一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比第一遍示范再低一些,“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舉頭望明月,低頭思故鄉(xiāng)”。大概這樣一示范就清楚了,它是用不同的音高而按照朗讀詩歌的一般要求去做的,是要注意到它的內(nèi)容和情感的表達,我們不是單純的去做一種聲音練習,還要結(jié)合詩歌的,朗讀詩歌的要求,在內(nèi)容和情感表達上的要求來進行練習。
三、如何判斷音高范圍
首先,可以進行主觀判斷,也就是用不同的音高來朗誦一首詩,通過對自己聲音音色的質(zhì)量和自然度這種對比判斷來確定自如音高的范圍。比如拿我自己來講,如果我這樣去朗誦這首詩的時候我就覺得比較合適,“白日依山近,黃河入海流”,這樣就比較合適。如果我不是采用這個音高,而是現(xiàn)在高得多,“白日依山近,黃河入海流”。我們從音色上就可以判斷出來怎么樣合適,或者用的低一些,低的比較過分了,“白日依山近,黃河入海流”,都是不合適的。那么顯然我自己的這個自如的音高范圍在哪一段我們就通過這一音色質(zhì)量和這個表達時的自然度,它的對比上來判斷確定,這是先進行主觀判斷。
然后,用客觀判斷來確認一下,用鋼琴或者校音器來確定上繞下繞音的音域范圍。我們從最低音開始發(fā)到最高音,然后再從最高音發(fā)到最低音,當然這是指自己的能力范圍,我有能力在保證一定音色質(zhì)量的前提下我來上繞和下繞,那么在這個大范圍當中的中間部分就是最佳的使用范圍。這是關于擴展音域,這個擴展音域被認為是一個人他的發(fā)聲能力如何的一個重要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