辯論賽中關于質(zhì)詢攻辯技巧
質(zhì)詢攻辯在辯論中常常是個讓剛接觸辯論的同學很撓頭的環(huán)節(jié),經(jīng)常是會遇到再臨到上場前一天或前幾個小時,立論結(jié)辯什么都搞定了以后,還看到攻辯手抱著頭在拼命憋問題。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整理了辯論賽中關于質(zhì)詢攻辯技巧,歡迎大家閱讀。
辯論賽中關于質(zhì)詢攻辯技巧
一、 駁論
1. 準備充分,針對性強。駁論顧名思義就是駁對方立論,所以對方立論說了什么,你就反駁什么,必須具有極強的針對性;而且駁論往往在對方立論完畢后馬上進行,這要求在平時的訓練中對對方的立論要有充分的預測和準備。當然,這里所說的準備充分并不是說照著稿子照背照念,而是作為駁論手要有將對方立論點幾乎窮盡的能力。其實這點并不難,因為對手的觀點肯定逃不出賽前隊內(nèi)的模擬賽中陪練隊員模擬的觀點,所以駁論隊員平時必須善于總結(jié)并且在賽前積極和陪練隊員交流,將對手可能出現(xiàn)的立論點窮盡,然后有針對性做出準備。將對手立論點窮盡后還要進行整合,因為根據(jù)個人經(jīng)驗,一般一個辯題對方可能出現(xiàn)的立論點不會超過10點,一些怪異的、生僻的論點對手也不會冒險去運用。比如在以前參加的“中國是否應當廢除死刑”的比賽中,本人打駁論辯位,賽前總結(jié)出對手可能的立論點有19點,并且總結(jié)成文,但最后經(jīng)過篩選和排除就可以得出自己的9點駁論體系。而到了比賽場上必須強調(diào)駁論的針對性,賽場上的駁論一定要根據(jù)對方的立論做出,如果和立論針對性不強,即便有出彩的語言和發(fā)揮很可能也是徒勞。在比賽中因為駁論針對性不強我有過慘痛的教訓,在武漢市知識產(chǎn)權辯論賽首輪比賽中,我們打反方,根據(jù)規(guī)則,我的駁論是在對方駁論完畢后進行,當時在場上聽完對方的駁論,感覺有重大漏洞和可以反駁的東西,結(jié)果頭腦一熱,現(xiàn)場來了篇“駁駁論”,針對對方剛剛做出的駁論進行了反駁,盡管場面上感覺效果還可以,但賽后才得知,因為針對性不強的失誤,我的駁論環(huán)節(jié)幾乎被判了0分。
2. 打磨語言,力爭出彩。很多人都有這樣的感覺,無論是口頭辯論也好,書面上的探討也罷,駁論往往比立論更容易做得要精彩。這很大程度上是駁論一種后發(fā)制人的優(yōu)勢,立論作為一個隊伍的開篇陳詞,其基本要求就是要全面嚴謹,因為它給后面的辯論立起了一個攻擊的靶子。而駁論則不同,它是一個隊伍吹起的進攻號角,是向?qū)Ψ桨l(fā)起的第一輪攻擊,所以它必須要有攻擊性。攻擊性除了體現(xiàn)在上文提到的針對性強以外,還應當力爭出彩。出彩的方式有很多,但通常而言就是通過語言的打磨用“段子”“包袱”等將對方的觀點歸謬、夸謬進而去攻擊對方的邏輯和體系。說到語言的打磨和準備段子,千萬不能為拋段子而拋段子,必須建立在合適、切題、恰當?shù)幕A上,因為在駁論中如果類比不當或者生套硬拋,效果適得其反。個人認為在駁論中運用類比歸謬是不錯的選擇,盡管任何類比都是蹩腳的,都是雙刃劍,不可能有完全恰當?shù)念惐?,但是就駁論環(huán)節(jié)而言,運用類比有其獨特的優(yōu)勢,因為這是一個獨立的環(huán)節(jié),對方并不能及時對你提出的類比進行反駁,而且類比得當,一方面可以出彩,另一方面可以避免許多辯論場上陳詞濫調(diào)的運用。
二、盤問
1、尋找軟肋,強勢出擊。盤問通常是一方問,一方答,而且在時間上通常也是問的一方少,答的一方多,從這個角度而言提問一方往往是劣勢。所以在問題設計的時候一定要注意尋找軟肋進行攻擊,由于辯題是將一個中立的命題強硬劃分而成,所以每一方都有其局限性,也就是自己的軟肋,作為盤問手就是要將這對手局限的一面通過問題的形式向觀眾和評委展現(xiàn)。請注意,僅僅是展現(xiàn),想通過盤問的方式將對方擊潰是不可能的,因為答問一方有充足的時間去解釋和闡述。盤問環(huán)節(jié)在自己問完以后一般還要回答對方的問題,自己變成答問方后一定要把握自己所持有的優(yōu)勢,那就是在回答提問的時候鞏固己方立場,上文提到了辯手在盤問的時候都會抓軟肋問,那么面對自己的辯題的局限就要努力去彌補,可以通過邏輯推演、例子證明等等方式。參加了這么多比賽,在盤問環(huán)節(jié)當中感覺有一個例子總是不斷出現(xiàn),每個隊伍運用都是換湯不換藥,而這個例子也是盤問攻辯的典型,特別在“制度建設與文化建設誰更重要”、“自律他律哪個更關鍵”等辯題中。這個例子一般分三步問:①有個人在中國經(jīng)常隨地吐痰,你知道為什么嗎?②有個人在新加坡從不隨地吐痰,你知道為什么嗎?③其實這兩個人是同一個人,你說為什么他在中國吐,在新加坡不吐?這通常是抽到“制度建設更重要”或者“他律更關鍵”一方的提問,看起來相當有攻擊力。作為回答方,仔細分析其實不難發(fā)現(xiàn),這樣的問題其實就是找了個例設問,說到底就是同樣的一個人在不同的環(huán)境中做出了不同的行為,回答方其實完全可以把例子中的條件稍微調(diào)換,也就是同樣的人在不同環(huán)境中做出同樣的行為,就可以做出很好回應。個人認為不妨這樣回答:“對方提出同一個人在不同的國家做出了不同的行為,但是我們看到更多的人在不同的國家做出的還是相同的行為,因為更多的人在中國不隨地吐痰,到了新加坡也還是不會隨地吐痰,您說又是為什么呢?”
2、做好小結(jié),錦上添花。盤問的時間是有限的,所以盤問過后通常還有一個攻辯小結(jié),讓隊伍來整理和歸納剛才的問和答。這個小結(jié)個人認為不可忽視,因為做好了它可以在給了對方狠狠一拳以后在踹上致命一腳。在盤問中,通常辯手被問到尖銳的問題后會用語言或者其他方式進行回避或者轉(zhuǎn)移話題,這時候需要在小結(jié)的時候點明和指出,在對方剛被刺出的傷疤上撒上點鹽。同時由于己方提問時間有限,己方要達到什么目的,顯示什么意圖,這也需要攻辯小結(jié)進一步闡明。大家通常認為攻辯小結(jié)都是由小結(jié)的同學負責,但個人認為攻辯小結(jié)必須由負責提問的同學和負責小結(jié)的同學共同完成,因為負責提問攻辯的同學最了解自己的思路,最清楚問題的意圖,所以必須要將自己的東西做出歸納和總結(jié)后交給擔任小結(jié)的同學。
三、對辯
1、有問有答,把握平衡。對辯不同于盤問,一方只能提問或者只能回答,對辯的規(guī)則通常都是“我有話說,有話你說”,就像兩個人在進行自由辯論。兩個人的對辯往往交鋒是非常激烈的,因為在對辯中沒有緩和思考的時間,沒有隊友的配合,靠辯手的個人能力和對方進行辯論。在對辯當中,往往會有這樣的情況,一方只顧問,一方只顧答,出現(xiàn)了“有來而無往”的情況,而對辯的時間通常是平等的,這樣打下來,估計會出現(xiàn)長時間的缺席審判,比賽也不會精彩。所以在對辯環(huán)節(jié)當中必須要注意問與答平衡的把握,一般情況下,對對手的問題要做出回應,同時要拋出自己的問題,當然這不是絕對的,場上注意問與答的轉(zhuǎn)換,不要為了拋問題而拋問題。這就要求在設計問題的時候注意問題邏輯長短的把握,在對辯當中盡量少用長邏輯的問題,也就是那種要經(jīng)過三四次提問才能推導出自己結(jié)論的問題。因為在對辯當中一方面你要提問,另一方面你還要回答,如果己方問題的邏輯鏈過長,對手會不會緊跟著回答不得而知,場下的評委和觀眾也難以得知問題意圖,這等于在耗費時間。
2、打深打廣,防止糾纏。在對辯中,由于只是兩個人的交鋒,所以有時難免在有的問題上一再糾纏,占了便宜的一方不斷追擊,而落了下風的一方急于解釋。其實這對雙方而言都沒有必要,因為對于評委和觀眾而言,如果提問一方拋出了一個非常具有攻擊性的問題,在兩三輪內(nèi)對方?jīng)]能做出比較漂亮的回應,那么這已經(jīng)證明在此問題上提問一方占據(jù)了主動;同樣,回答一方針對提問的問題,給予了精彩的回應,并且取得了良好的現(xiàn)場效果,在同一類問題上,回答方占據(jù)了主動。而評委和觀眾在聽辯論的時候也喜歡聽到更全面更新鮮的東西,所以這要求在對辯的時候自己所設計的問題要具有深度和廣度,尋找不同的攻擊點和切入點,這樣才能把握住場上的形勢而不至于陷入糾纏當中。
辯論質(zhì)詢環(huán)節(jié)技巧
質(zhì)詢同樣可以叫做盤問,一般這是二辯的任務,至于做質(zhì)詢,最好是連環(huán)的問題,這個需要提前充分的準備,問題的方向要根據(jù)一辯的論點走。比如說自由與壓力誰更有利于青少年發(fā)展,你可以問一下對方自由與壓力是否相對的,當然對方一般會說,有些時候是的,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然后又問我們今天討論的是否相對,然后有可能說,一定程度上是的。因為辯論不是一個人的事情你想得到的,對方不一定會給你,基本上都是模棱兩可的答案。如果對方說是的,那我們就可以問,壓力大好還是壓力小好,他肯定說小好,然后這樣就可以問對方,既然壓力與自由相對,那么壓力小自由就大,那不就是說自由比壓力更有利于青少年發(fā)揮潛能嗎。總的來說質(zhì)詢就是問你想得到的答案,然后得到答案后進行總結(jié),總結(jié)的才是你問問題的目的,不要舍本逐末。
辯論賽攻辯環(huán)節(jié)技巧
(一)借力打力
例如,在關于"知難行易"的辯論中,有這么一個回合:
正方:對啊!那些人正是因為上了刑場死到臨頭才知道法律的威力。法律的尊嚴,可謂"知難"哪,對方辨友!
當對方以"知法容易守法難"的實例論_于知易行難"時,正方馬上轉(zhuǎn)而化之從:"知法不易"的角度強化己方觀點,給對方以有力的回擊。扭轉(zhuǎn)了被動局勢。
(二)移花接木
剔除對方論據(jù)中存在缺陷的部分,換上于我方有利的觀點或材料,往往可以收到"四兩撥千斤"的奇效。我們把這一技法喻名為"移花接木"。比如,在關于"治貧比治愚更重要"的論辯中,正方有這樣一段陳詞:"…對方辯友以迫切性來衡量重要性,那我倒要告訴您,我現(xiàn)在肚子餓得很,十萬火急地需要食物來充饑,但我還是要辯下去,因為我意識到論辯比充饑更重要。"話音一落,掌聲四起。這時反方從容辯道:"對方辯友,我認為’有飯不吃’和’無飯可吃’是兩碼事……"反方的答辯激起了更熱烈的掌聲。正方以"有飯不吃"來論_貧困不足以畏懼和治愚的相對重要性,反方立即從己方觀點中歸納出"無飯可吃"的旨要,鮮明地比較出了兩者本質(zhì)上的天差地別,有效地扼制了對方偷換概念的傾向。
(三)順水推舟
表面上認同對方觀點,順應對方的邏輯進行推導,并在推導中根據(jù)我方需要,設置某些符合情理的障礙,使對方觀點在所增設的條件下不能成立,或得出與對方觀點截然相反的結(jié)論。
例如,在"愚公應該移山還是應該搬家"的論辯中:
反方:……我們要請教對方辨友,愚公搬家解決了困難,保護了資源,節(jié)省了人力、財力,這究竟有什么不應該?
正方:愚公搬家不失為一種解決問題的好辦法,可愚公所處的地方連門都難出去,家又怎么搬?……可見,搬家姑且可以考慮,也得在移完山之后再搬呀!
(四)正本清源
所謂正本清源,本文取其比喻義而言,就是指出對方論據(jù)與論題的關聯(lián)不緊或者背道而馳,從根本上矯正對方論據(jù)的立足點,把它拉人我方"勢力范圍",使其恰好為我方觀點服務。較之正向推理的"順水推舟"法,這種技法恰是反其思路而行之。
(五)釜底抽薪
刁鉆的選擇性提問,是許多辯手慣用的進攻招式之一。通常,這種提問是有預謀的,它能置人于"二難"境地,無論對方作哪種選擇都于己不利。對付這種提問的一個具體技法是,從對方的選擇性提問中,抽出一個預設選項進行強有力的反詰,從根本上挫敗對方的銳氣,這種技法就是釜底抽薪。
(六)攻其要害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雙方糾纏在一些細枝末節(jié)的問題、例子或表達上爭論不休,結(jié)果,看上去辯得很熱鬧,實際上已離題萬里。這是辯論的大忌。一個重要的技巧就是要在對方一辯、二辯陳詞后,迅速地判明對方立論中的要害問題,從而抓住這一問題,一攻到底,以便從理論上徹底地擊敗對方。如“溫飽是談道德的必要條件”這一辯題的要害是:在不溫飽的狀況下,是否能談道德?在辯論中只有始終抓住這個要害問題,才能給對方以致命的打擊。在辯論中,人們常常有“避實就虛”的說法,偶爾使用這種技巧是必要的。比如,當對方提出一個我們無法回答的問題時,假如強不知以為知,勉強去回答,不但會失分甚至可能鬧笑話。在這種情況下,就要機智地避開對方的問題,另外找對方的弱點攻過去。然而,在更多的情況下,我們需要的是“避虛就實”,“避輕就重”,即善于在基本的、關鍵的問題上打硬仗。如果對方一提問題,我方立即回避,勢必會給評委和聽眾留下不好的印象,以為我方不敢正視對方的問題。此外,如果我方對對方提出的基本立論和概念打擊不力,也是很失分的。善于敏銳地抓住對方要害,猛攻下去,務求必勝,乃是辯論的重要技巧。
(七)利用矛盾
雙方各由四位隊員組成,四位隊員在辯論過程中常常會出現(xiàn)矛盾,即使是同一位隊員,在自由辯論中,由于出語很快,也有可能出現(xiàn)矛盾。一旦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就應當馬上抓住,竭力擴大對方的矛盾,使之自顧不暇,無力進攻我方。比如,在與劍橋隊辯論時,劍橋隊的三辯認為法律不是道德,二辯則認為法律是基本的道德。這兩種見解顯然是相互矛盾的,我方乘機擴大對方兩位辯手之間的觀點裂痕,迫使對方陷入窘境。又如對方一辯起先把“溫飽”看作是人類生存的基本狀態(tài),后來在我方的凌厲攻勢下,又大談“饑寒”狀態(tài),這就是與先前的見解發(fā)生了矛盾,我方“以子之矛,攻子之盾”,使對方于急切之中,理屈詞窮,無言以對。
(八)“引蛇出洞”
在辯論中,常常會出現(xiàn)膠著狀態(tài):當對方死死守住其立論,不管我方如何進攻,對方只用幾句話來應付時,如果仍采用正面進攻的方法,必然收效甚微。在這種情況下,要盡快調(diào)整進攻手段,采取迂回的方法,從看來并不重要的問題入手,誘使對方離開陣地,從而打擊對方,在評委和聽眾的心目中造成轟動效應。
(九)“李代桃僵”
當我們碰到一些在邏輯上或理論上都比較難辯的辯題時,不得不采用“李代桃僵”的方法,引入新的概念來化解困難
(十)緩兵之計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可以見到如下情況:當消防隊接到求救電話時,常會用慢條斯理的口氣來回答,這種和緩的語氣,是為了穩(wěn)定說話者的情緒,以便對方能正確地說明情況。又如,兩口子爭吵,一方氣急敗壞,一方不焦不躁,結(jié)果后者反而占了上風。再如,一些思想工作者常常采用“冷處理”的方法,緩慢地處理棘手的問題。這些情況都表明,在某些特定的場合,“慢”也是處理問題、解決矛盾的好辦法。論辯也是如此,在某些特定的論辯局勢下,快攻速戰(zhàn)是不利的,緩進慢動反而能制勝。
辯論賽中關于質(zhì)詢攻辯技巧相關文章:
★ 辯論的攻辯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