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庭辯論中的常見陷阱
法庭辯論是控辯雙方在審判長的主持下,就法庭調查的全部證據(jù)和案件情況與起訴書的指控是否一致,以及如何適用法律對被告人定性量刑,發(fā)表總結性意見和辯駁陳詞,為合議庭作出評議提出建議的訴訟活動。 今天學習啦小編給大家分享一法庭辯論中的常見陷阱,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法庭辯論中的常見陷阱
1、虛假條件
例如,‚法律并沒禁止境內機構向境外機構在境外貸款上提供擔保。該擔保是有效的。‛這個論斷,大前提虛假,因為法律沒有禁止的民事行為不一定都是有效行為。因此,這個三段論的結論是不可靠的。
2、濫用析取
例如,法官:‚你竟敢在大白天闖入人家行竊!‛
被告:‚法官先生,您前次審判我時,指責我說:‘你竟敢在深更半夜?jié)撊朊裾懈`!’今天您又指責我:‘你竟敢在大白天闖入人家行竊!’請問法官,我究竟應該在什么時候行竊呢?‛
一個析取命題是真的,就必須要求其中至少有一種情況是真的;如果各個析取情況均假,該析取命題就是虛假的。這個竊賊,列舉了這么一個命題要求對方選擇‚我或是在白天行竊,或是在夜間行竊‛,可這兩個析取情況都是假的,因為無論在白天還是在晚上都根本不應該行竊。
3、兩難誤推
有這樣一個例子:老師招收了一名學生學法律,師徒訂立合同,規(guī)定學費分兩期交付,畢業(yè)時交一半,另一半學費在學生第一次打贏官司時交付??墒菍W生畢業(yè)后,一直沒有替人打官司。老師便向法庭起訴,要求支付另一半學費。在法庭上,老師提出這樣一個兩難推理:如果學生這次官司打贏了,那么按合同,他應付給我另一半學費;如果學生這次官司打輸了,那么按法庭判決,他也應付給我另一半學費。這次官司,或者打贏,或者打輸,他都應該付給我另一半學費。學生針對上面的兩難推理,顛倒了一下標準,也提出一個相反的兩難推理:如果這次官司我打贏了,那么按法庭判決,我不應該付另一半學費;如果這次官司我打輸了,那么按合同規(guī)定,我也不應該付另一半學費??傊?,這次官司或者打贏,或者打輸,我都不應付另一半學費。上述兩難推理,由于訴訟雙方在各自的推理過程中采取了完全不同的前提標準,即老師是將合同規(guī)定而學生是將法庭判決作為前提條件的,當然無法保證結論同一。因此,盡管推理形式正確,但結論是不可靠的。
4、偷換概念
例如有這樣的推論:金屬都是化學元素;鋼是金屬;所以,鋼是化學元素。這一則推論特別具有迷惑性,足以把人難倒,因為兩個前提都是真的。從化學的角度來說,金屬都是化學元素,‚鋼是金屬‛的說法也正確,但結論卻是荒謬的,因為中項‚金屬‛不是指的同一個概念。前一個‚金屬‛指的是單純的元素,不包括合金;后一個‚金屬‛則不是指單純的元素,它可以包括合金。由于中項沒有保持同一,這就難免得出荒謬結論。
5、混淆充分條件和必要條件
在某案中,辯護律師提出:‚被告人與被害人素不相識,無冤無仇,沒有預謀過程,是偶爾失足致人死亡,屬于過失傷害罪。‛他運用了一個錯誤推理:只有預謀的,才是故意犯罪;被告人與被害人素不相識,無冤無仇,沒有預謀;所以,被告人不是故意犯罪。這是一個混淆條件關系的推理,把不是必要條件關系當成必要條件關系,推理形式雖然正確,但結論是錯誤的。因為并非所有故意犯罪都有預謀的故意,沒有事先預謀的突發(fā)故意犯罪是經常可見的。
6、錯誤推理
例如,辯護人提出如果被告人故意殺人,那么他一定用力擊打被害人的要害部位;但被告人沒有用力擊打,所以沒有殺人的故意。這就違背了‚否定前件、不能否定后件‛的推理規(guī)則。沒有用力擊打要害部位,并不能必然推出他沒有殺人故意;因為殺人未遂也可能沒有用力擊打要害部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