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中考語文名著
今年的北京中考語文科目中,考察名著的力度加大了,幾篇名著成了語文必考的項目。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大家整理了北京中考語文名著,希望可以幫到大家!
北京中考語文名著
語文名著閱讀成獨立板塊
從今年語文學科《考試說明》中可以看出,中考更加重視對中華民族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理解與傳承,最大變化就是名著閱讀將獨立成板塊,分值從去年的7分增至10分。
具體來說,增加“附錄5”名著閱讀的內容,增加名著閱讀篇目,擴大閱讀量。今年中考名著閱讀篇目共9篇,在《論語》《三國演義》《水滸傳》《西游記》《朝花夕拾》《駱駝祥子》和《紅巖》基礎上,新增《魯濱遜漂流記》和《海底兩萬里》兩篇?!逗5變扇f里》作為科幻小說首次入選《中考說明》的閱讀篇目中。
此外,提出對名著閱讀的具體要求,由關注“作品內容”“主要人物”“作品思想意義和價值取向”,到對作品“有自己獨特的感受和體驗”“獲得對自然、社會、人生的有益啟示”,關注考生閱讀的過程。
在“參考樣題”中,繼續(xù)保持大、小作文的選擇性,情境作文部分樣題替換為2015年中考以名著閱讀、社會大課堂為背景的“二選一”類試題,與大作文的選擇性一致,為不同特點的考生搭建展示舞臺,鼓勵考生創(chuàng)意表達。
其實,大作文一直是中考語文“重頭戲”。今年40分的大作文第一次增加了縮寫、擴寫和改寫要求,包括能從文章中提取主要信息,進行縮寫等。評分標準增加了對想象力的評價,樣題增加了“閱讀連環(huán)畫,發(fā)揮想象,以‘邯鄲學步’為題或自擬題目,擴寫一篇600至800字的故事”。英語寫作可能考社會熱點
2016年中考英語仍考66道小題,滿分還是120分,《考試說明》穩(wěn)中求進,主要是對“參考樣題”進行了更換和修訂。具體來說,聽力理解第1至15小題更換為2015年中考英語試題中的第1至15小題,對聽力錄音稿和參考答案做了相應調整。聽力理解第16至20小題保持不變,保留2個示例。單項填空樣題保持不變,突出主干,注重基礎。完形填空試題參考答案做了調整。
為了凸顯閱讀的重要性,閱讀理解試題全部更換為2015年中考英語試題中的閱讀理解試題,閱讀字數(shù)提高到2562個詞。包括閱讀選擇、閱讀還原和閱讀回答,閱讀話題涉及季節(jié)的論壇討論、幫助他人、參觀博物館、新科技對學習的影響等。
英語學科的最大變化體現(xiàn)在作文上。作文新增一個關于“分享”話題的示例。據(jù)分析,英語寫作題將更加強調語言的綜合應用,可能會從環(huán)保、交通等社會熱點、傳統(tǒng)文化及北京特色文化等方面出題。
《紅樓夢》等6部經(jīng)典閱讀篇目納入必考范圍
《紅樓夢》《吶喊》《邊城》《紅巖》《平凡的世界》《老人與海》納入考生必須作答的范圍。為此新增三道參考樣題,體現(xiàn)對經(jīng)典閱讀“考查內容”的理解。
對經(jīng)典閱讀的考查內容進行進一步細化,其中,對中外文學經(jīng)典的考查內容細化為:
1. 對作品基本內容、主旨的整體把握;
2. 結合作品相關內容,對人物形象、思想內涵和藝術特色的理解、分析;
3. 基于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對作品價值、意義的感悟和評價。
對中國古代文學和文化經(jīng)典的考查內容細化為:
1. 對作品基本內容、主旨或觀點的整體把握;
2. 結合作品相關內容,對人物形象、思想內涵、藝術特色或表現(xiàn)手法的理解、分析;
3. 基于知識積累和生活經(jīng)驗,對作品文化價值、時代意義的感悟和評價。對古代文化經(jīng)典中名言的積累、理解和運用。
北京中考的名著考察范圍變大
名著閱讀考查范圍變大
今年的語文中考試題進一步體現(xiàn)了對名著閱讀的考查。較之往年,今年名著閱讀板塊的考查有四個明顯變化。一是更加注重對整本書閱讀效果的考查,例如,讓學生從閱讀過的一部名著中找出中心人物,并結合整本書說明這一人物在作品中是如何發(fā)揮中心作用的。二是注重考查對作品思想的認識,例如,讓學生從《論語》六則中選取一則談談對孔子思想的認識。三是注重考查學生閱讀名著后的個人感受,例如,讓學生聯(lián)系《魯濱遜漂流記》中的相關內容談自己獲得的啟示。四是擴大名著閱讀的考查范圍,以往試卷一般僅在名著閱讀板塊涉及三部名著。今年在“基礎·運用”板塊中也有對名著閱讀內容的考查,甚至在現(xiàn)代文閱讀中也要求學生聯(lián)系讀過的相關文學作品作答試題。
北京教育考試院專家表示,這樣的變化,有助于進一步引導學生走進名著,有助于對名著閱讀教學的正確引導。
關注傳統(tǒng)、關注學科聯(lián)系
據(jù)考生反饋,中考語文試題對傳統(tǒng)文化的考查也有不少體現(xiàn)。“老舍故居”“書法的顏體、柳體”“對聯(lián)”等元素均進入了中考語文試題。
另外,今年語文試題還體現(xiàn)了在學科的相互聯(lián)系中考查語文能力。來自北京教育考試院等專家表示,今年試卷中的多文本閱讀板塊集中體現(xiàn)了這一點。這個板塊選取的是有關“新能源”的閱讀材料,其中涉及到太陽能、風能、潮汐能以及可再生能源、環(huán)境保護等物理、地理學科的知識。“試題讓學生在閱讀文本的基礎上,結合相關學科知識不但對’新能源’作出解釋,而且對‘新能源’的發(fā)展作出判斷。這些都是在聯(lián)系相關學科知識背景的基礎上,綜合考查學生的語文能力。”專家表示。
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設置整體情境
“基礎·運用”板塊采用了設置整體情境的命題方式。試題以參觀名人故居為主題,設計了判斷名人故居、書寫參觀感受、填寫對聯(lián)、修改展覽前言等活動內容,將文學常識、修辭方法、標點符號、句子表達等語文基礎的考查融入其中。這樣,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設置整體情境,提高了對學生掌握語文基礎以及運用語言的考查實效。
北京中考語文名著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http://lhpay.gzcl999.com/static/doc/images/pc/icon_star.png)
上一篇:中考古詩鑒賞的方法
下一篇:中考語文名著考點集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