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歷年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高考復習需要爭分奪秒,需要技巧和方法,需要努力和堅持。祝高考順利!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寧夏歷年高考語文試卷,僅供大家參考!
寧夏歷年高考語文試卷
第I卷 閱讀題
一、現(xiàn)代文閱讀(共35分)
(一)論述類文本閱讀(9分,每小題3分)
閱讀下面文字,完成1-3題。
現(xiàn)代的思想家們常常說,語言文字構建了人們意識中的世界,可以呈現(xiàn)一個民族深層的思維和意識結構。那么從漢字中,我們能夠看到什么呢?
漢字是現(xiàn)在世界上唯一還在使用的、以象形為基礎的文字,是由圖畫抽象、規(guī)范、滋生而成的。古代的漢字表明,古人不習慣于抽象而習慣于具象,比如“牛”,各種字形始終突出地顯現(xiàn)著牛正面的頭部和對稱的雙角,又如食物,有“米”“稻”“禾”“黍”等等,但并沒有一個總的類名,如莊稼、糧食之類。反過來看,漢字的這種象形性也對中國人的思想世界產(chǎn)生極大影響,使中國人的思想世界始終不曾與事實世界的具體形象分離,思維中的運算、推理、判斷始終不是一套純粹而抽象的符號。
漢字的衍生和分類也顯示了古代中國人關于世界的知識和對世界的感知方式。漢字的衍生是一個樹形滋生的過程,以造字時代獨立產(chǎn)生的象形“初文”(章太炎語)為根,通過會意、指事、形聲等幾種造字的方法,滋蘗出“字”。從每個“初文”中產(chǎn)生的與它意義相關的一批字,在后來被視為同屬于某一個“部首”,它們所表示的現(xiàn)象或事物,在古人看來就是事實世界的一個“類”。這種分類方式與近代西方有所不同,古代中國人特別注意一個現(xiàn)象、一個事物可以感知的表象,以此作為分類的依據(jù)。因此那些以類相從的字,無論以什么“初文”為義符,“初文”的象征性總是使這個字與原初的形象有聯(lián)系,使人們一看就可以體會它的大體意思。這種歸類的思路,以事物可以感知的特征為依據(jù),通過感覺與聯(lián)想,甚至隱喻的方式進行系聯(lián)。例如“木”作為“初文”,是植物的抽象名稱,那么以“木”為義符的字應該都表示樹木,如梅、李、桃、桂等等,但實際上,“木”這一類名的范圍卻遠遠超出了樹木,它可以是樹木的一部分,如“本”“末”,可以是與樹木有關的某些性質與特征,如“柔”“枯”,甚至還可以是與樹木并不直接相關,卻可以從樹木引申的其他現(xiàn)象,如“杲”(日在木上,明也)、“杳”(日在木下,冥也)。再如“彳”字,本來是象形的通衢大道,殷商時代的卜辭中,不少字就與它有關,而“役”字,在甲骨文中本不從“彳”,但當它在后世以“彳”為義符后,就使人覺得從役之人好像真的總是在路上奔波當漢字作為一種不言而喻的思想運算的符號被接受時,人自己創(chuàng)造的文字就反過來影響、制約和規(guī)范了人對世界的認識。
漢字的象形性也影響了漢語的句式,獨立呈意性使?jié)h字在任何場合均無需嚴密的句法即可表現(xiàn)意義。這就使得古代中國人的思維世界似乎不那么注意邏輯、次序和規(guī)則,話語發(fā)出者和接受者憑著共同的文化習慣,就能夠表述和理解很復雜的意義。
我們除了能從漢字本身大體了解古人“怎么想”,還可以從中了解他們“想什么”,此如能從漢字的字形中探尋某種思想和制度的起源,從漢字的分類中理解古人生活的重心和興趣等等。因此,我們有必要把古老的漢字置于思想史的視野之中,考察其中的思想史意義。
(摘編自葛兆光《作為思想史的漢字》)
1.下列關于原文內(nèi)容的表述,不正確的一項是( )
A.語言文字建構了人們意識中的世界,因此從漢字中,我們能讀出古代中國人深層思維和意識結構中的一些東西。
B.漢字以象形為基礎,由具體圖畫演變而成,它通過會意、指事、形聲等方式衍生滋蘗,構成了一個獨特的符號體系。
C.在古代漢字中,“牛”的各種字形都突顯牛正面的頭部和對稱的雙角,這體現(xiàn)了古代中國人習慣于具象而不習慣于抽象的思維特征。
D.古代中國人創(chuàng)造了許多表具體事物的文字,卻沒有表抽象意思的總的類名,如指食物時有“米”“黍”等字,卻無表“莊稼”“糧食”這類抽象意義的字。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項是( )
A.漢字的分類中包含著古代中國人關于世界的知識,分類的依據(jù)是現(xiàn)象與事物的表象,這種分類方式不同于近代西方的分類方式。
B.象形的“初文”是漢字衍生的根基,作為義符,每個初文都能提示與它意義相關的一批漢字的大體意思,后來又被視為該類漢字的“部首”。
C.由“木”引申出“梅”“李”,進而引申出“本”“末”,再引申出“杲”“杳”,體現(xiàn)了漢字歸類通過感覺、聯(lián)想、隱喻等方式進行系聯(lián)的特征。
D.“役”字原不從“彳”,后來才以“彳”為義符,因為“彳”是通衢大道的象形,所以人們看到“役”字就會產(chǎn)生從役之人奔波于路的聯(lián)想。
3.根據(jù)原文內(nèi)容,下列說法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字既留下了創(chuàng)造者思維方式的烙印,反過來又會影響使用者的思維方式,古代中國人旳思維始終與具體形象相聯(lián)系,就與漢字的象形性大有關系。
B.象形性使?jié)h字能獨立呈現(xiàn)意義,因而說話者在綴詞成句表達某個意思肘,無需嚴密的句法,聽話者就能借助共同的文化習慣順暢理解話語的意思。
C.古代中國人主要通過表象來感知世界,無需借助運算、推理、判斷等思維活動,這種感知世界的方式使?jié)h字具備了強烈的象形性。
D.古老的漢字能讓我們感知古人的思維務式初知識觀念,因此具有重要的思想史意義,應當被作為思想史的研究對象。
(二)實用類文本閱讀(12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4-6題。
任繼愈先生漫談錄
張國風
任繼愈先生去世快七年了,我早該寫一點文字來紀念我所敬重的先生。第一次去馮鐘蕓先生家,恰好任先生在家。面對一位大哲學家,我心中忐忑,非常拘謹。漸漸地,見得多了,就放松了許多。再往后,比較熟悉了,就覺得非常親切,聊起來如沐春風。
我曾經(jīng)對王弼的《老子指略》很感興趣。當然是不自量力,花了一個月時間,把《老子指略》翻譯成了現(xiàn)代漢語。請任先生給我看一下。任先生看了以后,對我說:“翻譯古代哲學家的著作,要弄清他使用的主要的概念,它的內(nèi)涵和外延。光用古漢語的方法是不夠的。古人抽象思維的水平,無法與今人相比,他們所用的概念,不能達到今人所達到的高度抽象的水準。”我聽了以后,非常慚愧。回去以后,又重讀了任先生的《老子新譯》,初步明白了任先生的方法,譬如“道”這個概念,任先生把《道德經(jīng)》里出現(xiàn)“道”字的句子都找了出來,結合上下文,分析它的含義,看老子所謂的“道”有幾種含義。
任先生家里有一副對聯(lián):“為學須入地獄,浩歌沖破云天。”我明白這副對聯(lián)的意思。
碩士生階段,我跟馮鐘蕓先生學的是詩歌。1985年,因為林庚先生當年不想招生,我只好改學小說,報考了吳組緗先生的博士生。當時我已近不惑之年,無法等第二年再考。馮先生送了我一套人民文學出版社出版的《金瓶梅詞話》,任先生送了我一句話:“你雖然改為攻讀小說了,平時還是要讀讀唐詩宋詞,去俗。”我想是這個道理。雖然以后主攻的方向變?yōu)樾≌f了,但還是要經(jīng)常讀讀唐詩宋詞,保持詩歌高遠飄逸的境界。
我的博士論文是《〈儒林外史〉及其時代》,分析吳敬梓對科舉、對八股的批判。任先生提議我寫一篇八股文,找找感覺。可是因為懶,我沒有寫,對八股的認識,確實是不深的。任先生說:“八股文,也是一種智力測驗。”我體會到了任先生的意思,對八股和科舉也不能一味地否定。
追星,一個收集制作名師授課錄像的公司,仰慕任先生的名聲,希望采訪任先生,請我去動員。任先生婉言謝絕了,說他的時間很緊:“我一年比一年衰弱,就好像銀行的存款,你們的存折上還有100元,我的存折上只有5元了。我的任務很重,還有一些項目沒完成。我要集中精力,把這些項目做完。”
2001年,由任先生推薦,我在國圖文津街老館講了一次《紅樓夢》。主持人是蔡萍老師。講完以后,蔡老師告訴我:“任館長來聽講座了。”我一驚,問蔡老師:“任先生現(xiàn)在在哪兒?”蔡老師說:“走了。”我說:“你怎么沒告訴我呢?”蔡老師向我解釋說:“任先生不讓告訴,怕你緊張吧。任先生經(jīng)常來聽講座。”
任先生生命的最后時光,住在北京醫(yī)院。我去看任先生,任先生的女兒任遠在。任先生說:“醫(yī)院不愿意病人長住,占著床位。”我說:“醫(yī)院考慮的是收益……先秦的法家,認為人與人的關系,只有利害關系。”任先生說:“只講利益,就不能長久。”任遠告訴我:“你和他談別的,他就困。你和他談學問,他就來精神。”
我的回憶如此瑣碎,不能成為一篇文章,只是一種記錄,希望這些瑣碎的記錄,能夠挽留住漸行漸遠的回憶。
(選自2016年11月《中華讀書報》,有刪改)
相關鏈接
?、偃卫^愈,中國哲學家、宗教學家、歷史學家,曾任中國國家圖書館館長。
?、谟幸淮危凰鲁闪⒌膶W校請任繼愈題寫校名,他在了解了學校的教學宗旨后欣然提筆。不久秘書科就收到該校送來的一筆現(xiàn)金,行政處長知道任先生會拒收,到他家里扔下錢就跑。沒幾天,這所學校的校長就收到了“母親水窖”的捐獻證書。
4.下列對材料有關內(nèi)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 )
A.作者把王弼的《老子指略》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給任先生看,任先生沒有明確指出翻譯存在的問題,只是委婉地告訴作者,可以看看他的《老子新譯》。
B.任先生提議作者寫一篇八股文,但是因為作者懶,再加上對八股文認識不深,最終沒有寫。任先生認為寫八股文也是一種智力測試,不能一味否定。
C.因為文章是漫談錄,所以文章選材偏重于生活中為學之小事,展現(xiàn)了任繼愈為人和為學的風范,表達了作者對一代大師的敬仰和懷念之情。
D.本文在結構上采用了總分總的形式。結尾做到了呼應開頭,既使文章結構嚴謹,又明確地交代了作者寫這篇文章的主要目的。
5.任繼愈先生是一個什么樣的人?請結合材料簡要分析。(4分)
6.任繼愈先生家中的對聯(lián)“為學須入地獄,浩歌沖破云天”給了你怎樣的啟示?請簡要談談自己的看法。(5分)
(三)實用類文本閱讀(14分)
閱讀下面的文字,完成7-9 。
“鐵拐李”傳奇
陳圣芳
他,拄著拐杖,個子瘦瘦高高的,是一個流浪乞丐,身背很多口袋的褡祾,每天走村串戶地乞討,像一個行腳僧,人們背地里都叫他“鐵拐李”。
“鐵拐李”討米很特別,用手抓的米他是斷然不會要的。原來一個刁頑尖滑的大嫂,把一只緊捏的空手放進米袋子,然后從他袋子里面帶出一大把米來。
鐵拐李乞討沒有定性,走哪是哪。天黑了,隨便睡在學校或者隊屋廊檐下,將身子蜷縮成大蝦米,囫圇睡去。當天放明時,又不知所蹤了。而一方方的墻壁上,卻用土坷垃劃寫滿了詩文。灣子里的齋儒老先生曾經(jīng)教過私塾,他一手捻著他那稀稀落落的幾縷白胡子,一邊搖頭晃腦地吟哦著,一臉的陶醉。
“鐵拐李”他有時也會給幾分錢灣里的剃頭匠,讓剃頭匠將他那亂茅草一樣的頭發(fā)理得順順當當?shù)?,但是他那飄然若仙的胡子他是一定不會剪的,而且,他每次去河邊洗碗時,都會把胡子潤濕,對著水面捊了又捊。然后把碗刷的賊亮,像貓子舔了似的。
“鐵拐李”雖然瘋癲時六親不認,舉起拐杖見人就打,見狗就追。一旦安靜下來,他又特別喜歡孩子。那天他在苕貨家門口發(fā)現(xiàn)苕貨在寫字,便躡手躡腳笑瞇瞇地走了過去,在后面認真地端詳著,并且細聲細氣地告訴苕貨:你發(fā)倒筆了,這個勾是“利刀勾”,這個不是這樣的,是“寶蓋頭”,上面沒有一點……他告訴苕貨很多以后,當再遇見苕貨時,他還不忘在他的草稿紙上教幾個字,過幾天他回來時,他一定會考考苕貨,如果苕貨回答正確了,他會像變戲法一樣,變出一把把花花綠綠的豌豆糖來,賞給苕貨。
有段時間,“鐵拐李”突然不瘋癲了,他居然背了一個上面印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毛澤東”的書包,一步一拐地走學校趕鄉(xiāng)集,賣他用澴河潭坡上的泥巴做出來的口哨。
那泥巴做的口哨的確精妙絕倫,有高音的,有中音的,也有低音的,五顏六色,煞是好看。如果那個小朋友吹的好,他會摸摸他的小腦袋,笑瞇瞇地說,拿去吧,不要錢。得到哨子的孩子像過年般的高興,于是剎那間,滿灣子從南到北都是“蛐蛐”般忽高忽低的泥巴口哨聲。不過,他尤其喜歡苕貨,他看見苕貨往往會送他幾個五顏六色的泥巴哨,并且還要當面給苕貨做示范,同是“蛐蛐”幾聲,卻別有一番韻味。等到學生上課后,他就默默地站在教室的廊檐下,看著瑯瑯讀書的孩子,一臉笑意。有一次,他在走廊小黑板前佇立良久,然后撿起地上的粉筆頭,在黑板上涂改起來。一個老師發(fā)現(xiàn)了,便吼了幾聲,嚇得鐵拐李一溜煙跑了。那老師過來一看卻愣住了,原來他修改了一處語法錯誤。
從此以后,這位老師便特別關注起鐵拐李來。有一天,他路過鐵拐李寄住的廢磚窯時,看到一個漂亮的城里女子,對著鐵拐李聲淚俱下地說著什么,而他卻有滋有味吃著討來的米飯,理也不理。后來那女子伸手去拉鐵拐李,不料一下子惹惱了他,他揮舞著拐杖,吼道:“你滾,你滾,我不要你管……”那位老師忙躲到一邊,看見那女人一步一回頭地離開了廢磚窯。后來聽人說鐵拐李原來是一所大學的教授,因為說錯了一句什么話劃成右派,加上妻子鬧離婚,所以就成了流浪的瘋子;還有的人說,那個女人是他的學生,很是崇拜他,知道了恩師落腳地后,踏破鐵鞋不遠千里趕到這里……打這天起,鐵拐李就突然從人們的視線里悄然消失了。
開始還有人念叨一下:鐵拐李好長時間沒有來討飯哩?再后來,鐵拐李這個名字就像從澴河上游沖下來的一截樹枝,在河灣汊里打個轉順流而下,一去無蹤。
而當“鐵拐李”這個名字,再次被人提起時,已是十幾年后的一天了。那天,已考取博士生的苕貨,給家里寄來一張他和導師以及師母的合影。鄰居們呼啦一下子圍過來看,馬上有人說:“咦!師母好年輕啊,怕要比導師年輕不少哩。”突然有人叫了一聲:“這苕貨的導師,有點像鐵拐李呢。”大伙圍過來一看,“呵呵,別說,還真有點像哩!”馬上就有人說了:“瞎說,一個要飯的,一個是導師,八竿子也打不著呀!”苕貨娘說,那好辦,我打電話問問就知道了。
于是苕貨娘在一圈人的注視下,撥通了電話:“喂,苕貨,我問你一件事情哈……”
(選自《2015年中國小小說精選》)
7.下列對小說相關內(nèi)容和藝術特色的分析鑒賞,不正確的兩項是(5分)
A.小說第一段,運用白描手法,簡要勾勒了主人公的形象特點和生活狀況,并交代了“鐵拐李”這一外號的由來。
B.“鐵拐李”雖以乞討為生,但卻不要手抓的米,還在墻壁上寫滿詩文,表現(xiàn)了他的孤高自傲以及與時代的格格不入。
C.小說中的多處細節(jié)描寫,如“鐵拐李”背的書包、漂亮的城里女子的出現(xiàn)等,暗示了故事發(fā)生的時代背景,揭示了“鐵拐李”人性扭曲的社會原因。
D.小說中的“苕貨”其實并不“苕”,是理解作品的重要線索人物。“鐵拐李”教他寫字,送他泥巴哨子等情節(jié),很好地凸顯了主人公的性格特點。
E.該小說講述了“鐵拐李”顛沛流離的生活。全文結構緊湊,情節(jié)不蔓不枝,語言樸素精煉,體現(xiàn)了作者較高的敘事技巧。
8.“鐵拐李”這一形象有哪些特點?請簡要分析。(3分)
9.這篇小說在構思上很有特色,請結合文本,談談你的理解。(6分)
二、古代詩文閱讀(共35分)
(一)文言文閱讀(19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3題。
王世充,字行滿。祖西域胡,號支頹耨,后徒新豐,死,其妻與霸城人王粲為庶妻。頹褥子收從之,冒粲姓,仕隋。生世充,以蔭為左翊衛(wèi)。大業(yè)初,世充出為江都贊治,遷郡承。楊玄感反,吳人朱燮、晉陵人管崇起江南應之,兵十馀萬。世充以偏將募江都萬人,頻擊破之。每捷必歸功于下,虜獲盡推與士卒,故人爭為效。大業(yè)十年,齊賊孟讓轉寇諸郡。至盱眙,世充拒之,保都梁山,列五壁不戰(zhàn),蠃兵以示弱。讓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縛之,鼓行下江都矣!”時百姓皆入保,野無所掠,讓又苦五壁閉道不得南,即分兵圍之。世充數(shù)戰(zhàn)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shù)日稍分其王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世充知賊懈,夜夷灶撤幕,毀垣,奮擊,大破之,讓以數(shù)十騎去。李密逼東都,詔世充為將軍,以兵屯洛口。大小百馀戰(zhàn),無大勝負。召即拜右翊衛(wèi)將軍,趣破賊,世充大敗,越王楊侗以書慰勉,賜金帛安之。會江都弒逆,群巨奉楊侗為帝,以世充為吏部尚書。侗聽內(nèi)史令元文都、盧楚等謀,以重官畀李密,趣兵北討。密戰(zhàn)勝來告,眾大悅,世充獨謂其下曰:“文都等刀筆才,必為密禽。且我軍與賊戰(zhàn),多殺其父子兄弟,一旦為之下,吾屬無類矣! ”文都等聞,大懼。后侗欲以文都為御史大夫,世充不許,曰:“嘗與公等約,左右仆射、尚書令、御史大夫,留待勛舊。今各欲得,則流競開矣,何以共守?”文都憾焉,潛與楚謀,因世充入殿伏甲殺之。納言段達馳告世充,世充夜以兵襲含嘉門,圍宮城。右武衛(wèi)大將軍皇甫無逸等遣將費曜、田閣拒戰(zhàn)太陽門.曜敗,世充入之,無逸以單騎遁,收楚殺之。時紫微宮尚閉,世充扣門,紿侗曰:“元文都等欲執(zhí)陛下降李密,臣不反,誅反者耳。”段達執(zhí)文都送世充,殺之。世充悉遣腹心代衛(wèi)士,然后入謝曰:“文都、楚無狀,規(guī)相屠戮,臣急為此,非敢它。”侗與之盟,進拜尚書左仆射。
10.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世充數(shù)戰(zhàn)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shù)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B.世充數(shù)戰(zhàn)/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shù)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C.世充數(shù)戰(zhàn)/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shù)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D.世充數(shù)戰(zhàn)/陽不利/走壁/讓益驕數(shù)日/稍分其下/南略/裁留兵足圍壁
11.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內(nèi)容的解說,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庶妻,正妻之外的姬妾。嫡庶制度是中國古代婚姻制度的核心內(nèi)容,“嫡”指正妻及其所生子女,“庶”指姬妾及其所生子女。
B.遷,調動官職。包括升級、降級、平級轉調三種情況,古代常在“遷”字之前或之后加一字予以區(qū)分,如降職稱“左遷”。
C.大業(yè),年號名。古代封建王朝以年號紀年,明清時期一個皇帝一般用一個年號。后世即以年號作為皇帝的稱呼,如永樂皇帝、太宗皇帝。
D.吏部尚書,中國古代官名,吏部的最高長官。吏部掌管對全國文官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事務。
12.下列對原文有關內(nèi)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A.王世充能籠絡士卒。參與平定楊玄感之,他將功歸部下。戰(zhàn)利品一概賞給士兵,深受擁戴。
B.王世充有軍事才能。盱眙之戰(zhàn),以弱勝強;洛口之戰(zhàn),前后百余次與敵對峙,屢占上風。
C.王世充有理性判斷。李密戰(zhàn)勝而歸,眾人皆喜,而世充卻認為李密可能帶來巨大的威脅。
D.王世充果斷而謹慎。他夜圍宮城,消滅政敵,又能審時度勢采取種種措施,確保自身安全。
13.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分)
(1)讓笑曰:“世充文法吏,安知兵?吾今生縛之,鼓行下江都矣!”
(2)文都憾焉,潛與楚謀,因世充入殿伏甲殺之。
寧夏歷年高考語文試卷及答案
下一篇:寧夏語文月考高考試卷參考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