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江蘇高考語文試卷試題
采用了自主命題試題的江蘇高考語文試題具體考了什么內容?考查了哪些知識點呢?下面是學習啦小編為大家推薦的2017江蘇高考語文試卷試題,僅供大家參考!
2017江蘇高考語文試卷試題必考題
(語文Ⅰ卷)
一、語言文字運用(15分)
1.在下面一段話空缺處依次填入詞語,最恰當的一組是(3分)(B)
書是整個人類的記憶。沒有書,也許歷史還在混沌未開的蒙昧中__▲__。讀書,讓綿延的時光穿越我們的身體,讓幾千年來__▲___的智慧在我們每一個人的血液里汩汩流淌。讀書,不僅需要__▲___的精神,還需要懂得快慢精粗之分。
A.徘徊 積聚 宵衣旰食 B.徘徊 積淀 廢寢忘食
C.踟躕 積淀 宵衣旰食 D.踟躕 積聚 廢寢忘食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正確使用詞語(包括成語)”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答案】B
【解析】先了解這三組近義詞語的解釋。徘徊:(1)在一個地方來回地走;(2)比喻猶豫不決;(3)比喻事物在某個范圍內來回浮動、起伏。踟躕:心里遲疑,要走不走的樣子。積聚:積累。積淀:(1)積累沉淀;(2)所積累沉淀下來的事物(多指文化、知識、經驗等)。廢寢忘食:顧不得睡覺,忘記了吃飯。形容很刻苦,專心致志。宵衣旰食:天不亮就穿衣起來,時間晚了才吃飯。形容為處理國事而辛勤地工作。多用以稱頌帝王勤于政事。
解答這類題目一定要結合語境,可采用“先易后難,逐個排除”的方法。三組詞語中“廢寢忘食”和“宵衣旰食”區(qū)別最明顯,從使用對象看,前者適用所有人,后者多用于帝王,結合語境中“我們每一個人”,可以排除“宵衣旰食”,進而也排除了A、C兩項;其次是“踟躕”和“徘徊”,從使用范圍看,前者多用于人的心理,范圍較小,后者使用范圍則較大,結合語境中的人類“歷史”,只能用“徘徊”,這樣就只剩下B項。當然“積聚”和“積淀”區(qū)別也較明顯,二者語義側重點不同,前者側重“聚”,后者側重“淀”,結合語境中的“智慧”,只能選后者。
【點評】從題型看,《考試說明》的“典型題示例”中這種題型已明確列出,近幾年江蘇也一直在考,考生平時訓練一定也不會少,因此考生對這種很題型熟悉;從內容看,考查的三組近義詞語(成語)區(qū)別很明顯,語境用詞指向也很明確,不存在模棱兩可、似是而非現象。從以上分析可看出,今年詞語考查難度有所降低,考生容易上手,一開始就讓考生堅定了信心。
2.下列各句中,沒有語病的一項是(3分)(C)
A.英國政府計劃從今年9月開始,推行4到5歲幼童將接受語文和算術能力的“基準測驗”,此政策遭到了教師工會的強烈反對。
B.一種觀念只有被人們普遍接受、理解和掌握并轉化為整個社會的群體意識,才能成為人們自覺遵守和奉行的準則。
C.批評或許有對有錯,甚至偏激,但只要出于善意,沒有違犯法律法規(guī),沒有損害公序良俗,我們就應該以包容的心態(tài)對待。
D.今年5月9日是俄羅斯衛(wèi)國戰(zhàn)爭勝利70周年,有近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的領導人參加了在莫斯科紅場舉行的閱兵式。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辨析病句”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答案】C
【解析】A項成分殘缺,“推行”后面缺少賓語,可在“基準測驗”后加“的政策”。B項語序不當,“接受、理解和掌握”可調整為“理解、接受和掌握”。D項搭配不當,“5月9日”和“70周年”二者不能構成判斷,主賓搭配不當;同時“30個國家和國際組織”有歧義。
【點評】題目不難。語病沒越出考綱中列出的六種類型,且語言病處設置也不十分隱秘。辨析病句題,2012、2013、2014連續(xù)三年在江蘇高考試卷中沒有出現,沒考并不代表不重要,如今許多媒體上,學生論文、作文中病句隨處可見,“辨析并修改病句”是對考生語法知識、修辭知識、邏輯知識的綜合考查。高考是指揮棒,具有導向作用,雖然2011年江蘇高考題中的“辨析病句”題的科學性曾引發(fā)爭議,不能因為命題難而不考,時隔三年又進入考卷中,說明江蘇的命題專家頭腦還是理性的,值得稱贊。
3.下列詩句中,沒有使用比擬手法的一項是(3分)(B)
A.東風便試新刀尺,萬葉千花一手裁。 B.浮萍破處見山影,小艇歸時聞草聲。
C.有情芍藥含春淚,無力薔薇臥曉枝。 D.唯有南風舊相識,偷開門戶又翻書。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答案】B
【解析】比擬分為擬人和擬物,A、C、D三句分別將東風、芍藥、薔薇、南風擬人化,這容易辨別的。B句有點難度,難在考生對“見”與“聞”的主體到底是“誰”,容易混淆,如誤解為“浮萍”與“小艇”,則此句就會被判為擬人句;其實聯系上下句,“見”與“聞”的主體應為船上的人,因而此句不存在擬人修辭手法。
【點評】考綱要求是“正確運用常見的修辭手法”,而此題考查的是“正確辨析常見的修辭手法”,我認為能力層級降低一級,由“表達運用E”降為“分析綜合C”。
4.在下面一段文字橫線處填入語句,銜接最恰當的一項是(3分)(A)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節(jié)除了要祭掃家墓,還要在門楣、窗戶上插上柳條。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龠_到人丁興旺、身體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時
?、鬯愠闪巳祟愇幕猩Φ南笳?/p>
?、苋藗兤笈螌⑦@種生命力轉移到自家門庭和家庭成員身上
?、莶粫涰槺阏垡恍┝鴹l回來
⑥由于柳樹最先送來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 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 D.⑥④②⑤③①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語言表達連貫”和文章邏輯順序安排的能力。能力層級為E級。
【答案】A。
【解析】解答本題時要先通讀全部文句,理清思路,把握文段內容,抓住前后的銜接詞、照應詞。綜合來看,幾個句子的中心議題是“清明節(jié)人們?yōu)槭裁匆陂T楣、窗戶上插上柳條”。答題時既要抓住前后的銜接詞、照應詞排序,又要注意橫線間的標點符號,注意層次。六句話中間的句號,暗示包含兩層意思:(1)談傳統(tǒng)文化中柳的象征意義,句號前兩橫線暗示此層只能兩句,分析不難看出是③⑥兩句;(2)談人們的企盼及做法,包括①②④⑤四句。因為六句的中心議題是“清明節(jié)人們?yōu)槭裁匆陂T楣、窗戶上插上柳條”,⑥句中“由于”銜接上文,領起下文;而③句的“它”代指⑥句中的“生殖力”,與后面的“生命力”相照應,因此第一層排序應為⑥③。④句中的“生命力”應銜接第③句中的“生命力”,因此④句排在前面;而④句中的“企盼”、“家庭成員”又分別與①句中的“達到”、“人丁”銜接照應,因此①句排在④句后;②句中“于是”暗示本句是對上文的總結,它與⑤句一起放在結尾,因此第二層排序應為④①②⑤。
【點評】本題主要考查語段內邏輯的有機聯系,對內部結構的一致性、上下語言環(huán)境的協調等方面的考查沒有涉及,難度中等。語言表達“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是高考考查的重點,全國以及各省市試卷中出現頻率較高,江蘇卷前幾年考得較少,近兩年受到重視。
5.下列對“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理解不恰當的一項是(3分)(D)
A.標志整體呈圓形,既體現民族團結、和諧包容的文化內涵,也體現文化遺產保護的理念。
B.標志中的太陽神鳥圖案動感很強,既體現中國文化強大的向心力,也體現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
C.標志中的神鳥與太陽光芒的數目,暗合中國文化中四季、四方、十二生肖、十二時辰等元素。
D.標志中光芒四射的太陽,既象征著光明、生命和永恒,也象征著我國飛速發(fā)展的文化產業(yè)。
【命題立意】本題屬“圖文轉換”題,綜合考查考生從圖表中領悟、挖掘重要信息,進行概括、評價、創(chuàng)作等能力,就是對考綱中“簡明、連貫、得體、準確、鮮明、生動”這幾種語言表達能力的綜合考查。能力層級為E級。
【答案】D
【解析】本題屬徽標題,解答這類題要注意以下幾點:(1)宏觀把握徽標的外形特點,注意中英文大小寫和變體以及涉及的時間、地點等;(2)要分清畫面說明的順序(時間、空間、邏輯);(3)注意由表及里,分析其內涵和寓意,對圖標的創(chuàng)意,要聯系具體對象做出合理想象,切忌隨意猜想,要扣住圖中信息點來聯想;(4)要認真觀察圖畫組成部分,避免遺漏說明內容,或疏漏創(chuàng)意之處;(5)一般采用規(guī)范的說明語言,做到準確、簡明、平實、清晰。D項明顯違背第(3)點,對徽標中間圖形的內涵和寓意理解有誤,它是動感很強的“太陽神鳥”,D項卻理解為光芒四射的“太陽”想象也不夠合理。
【點評】圖文轉換題江蘇已連續(xù)考了幾年,由主觀表述題到客觀選擇題,由表格數據題、漫畫題到徽標題,年年變化,不斷創(chuàng)新,考查學生適應現代信息化、數字化社會的能力,這類題目估計下年會繼續(xù)考下去的。
【總評】5道選擇題,結構與題型基本沿襲去年的思路,但內容又有所變化,得體題換成病句題,漫畫題換成徽標題。特別是兌現了考前的承諾:語音、字形等需死記硬的考題淡出考卷,大大減輕學生的負擔,值得肯定。
二、文言文閱讀(18分)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9題。
歐陽伯和墓志銘
張耒
君歐陽氏,諱發(fā),字伯和,廬陵人,太子少師文忠公諱修之長子也。為人純實不欺,內外如一,淡薄無嗜好,而篤志好禮,刻苦于學。胡瑗掌太學,號大儒,以法度檢束士,其徒少能從之。是時文忠公已貴,君年十有五,師事瑗,恂恂惟謹,又盡能傳授古樂鐘律之說。
既長,益學問,不治科舉文詞,獨探古始立論議,自書契以來至今,君臣世系,制度文物,旁至天文地理,無所不學。其學不務為抄掠應目前,必刮剖根本見終始,論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嗚乎!其志亦大矣。然其與人不茍合,論事是是非非,遇權貴不少屈下,要必申其意,用是亦不肯輕試其所有,而人亦罕能知君者。 而君之死也,今眉山蘇公子瞻哭之,以為君得文忠之學,漢伯喈、晉茂先之徒也。
君為殿中丞時,曹太后崩,詔定皇曾孫服制。禮官陳公襄疑未決,方赴臨,召君問其制,君從容為言,襄即奏用之。是時,方下司天監(jiān)討論古占書是否同異,折中為天文書,久未就,而襄方總監(jiān)事,即薦君刊修。君為推考是非,取舍比次,書成,詔藏太史局。
君治官無大小,不茍簡,所創(chuàng)立,后人不能更。其著書有《古今系譜圖》《國朝二府年表》《年號錄》,其未成者尚數十篇。
夫人吳氏,故丞相正憲公充之女,封壽安縣君。男一人,曰憲,滑州韋城縣主簿。女七人。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葬君鄭州新鄭縣旌賢鄉(xiāng)劉村文忠公之兆,而憲來求銘。
(選自《張耒集》,有刪節(jié))
6.對下列加點詞的解釋,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 (C)
A.為人純實不欺 欺:欺騙 B.不治科舉文詞 治:研究
C.要必申其意 申:施展 D.召君問其制 問:詢問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理解常見文言實詞在文中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答案】C
【解析】結合語境,“申”在文中的意思應為“表明,申述”的意思。
【點評】實詞解釋題,已經考了多年,應該說這樣的題型已經相當地成熟了,學生在此方面的訓練也已達到一定的熟練程度;今年考查的四個文言實詞中,只有“治”字來自于“120個文言實詞”,因此平時文言實詞教學不能僅僅局限于120個文言實詞,120個文言實詞是“常見”的,但“常見”的文言實詞不只是120個。
7.下列對原文有關內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確的一項是(3分)(D)
A.歐陽發(fā)學習刻苦,尊師重道。十五歲時拜胡瑗為師,后來能夠傳授古樂鐘律方面的學問。
B.歐陽發(fā)為人誠實,淡薄名利,愛好禮義。他性格剛直,議論事情堅持原則,不隨意迎合別人。
C.曹太后去世后,歐陽發(fā)幫助陳襄解決了皇曾孫服制的問題。后經陳襄推薦,歐陽發(fā)參與 修訂完成天文書。
D.歐陽發(fā)道德學問俱佳,不愧是名門之后。他去世后,蘇軾感到很悲傷,讓張耒寫下了這篇墓志銘。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答案】D
【解析】解答此題要遵循“找得準,比得狠”的原則,就是從原文中找出每個選項的對應的內容,然后將每個選項置于原文進行比對,比對中很容易發(fā)現問題所在:文中最后一節(jié)的“而憲來求銘”與D項中的“他去世后,蘇軾感到很悲傷,讓張耒寫下了這篇墓志銘”兩處相比說法不一致,請張耒寫墓志銘的是歐陽憲,不蘇軾,D項張冠李戴,是錯誤的。
【點評】此題只要讀懂文章內容,掌握命題人設置“陷阱”的常見方法,解答此題難度不大。
8.把文中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代漢語。(8分)
(1)胡瑗掌太學,號大儒,以法度檢束士,其徒少能從之。
(2)君治官無大小,不茍簡,所創(chuàng)立,后人不能更。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理解并翻譯文中的句子”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答案】⑴胡瑗掌管太學,人稱大儒,用法度來檢點約束士人,他的學生很少能跟從他。
?、茪W陽發(fā)擔任官職無論大小,都不草率簡略,創(chuàng)立的東西,后來的人不能更改。
【解析】第⑴句注意關鍵點“檢束”、“徒”的翻譯即可;第⑵句注意關鍵點“治官”、“無”、“茍簡”、“更”的解釋和“所創(chuàng)立”句子翻譯即可。今年賦分可能每小句1分,計8分。
【點評】鑒于往年文言文翻譯得分較低的狀況,今年文言文翻譯題所選的兩句難度有所降低,實詞除“治官”的解釋有難度外,別的都是課本中常見的;句式除“所創(chuàng)立”有點難度外,其余難度不大。
9.歐陽發(fā)在治學方面有哪些特點?請簡要概括。(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文本內容的提煉和概括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答案】勤奮刻苦,廣泛涉獵,刨根究底,分門別類,學以致用。
【解析】解答此類題要做好兩點:一是要理解文意,分析概括時需要以理解文言句子為基礎;二是篩選概括要點要全,不能遺漏。談歐陽發(fā)治學的主要在一、二節(jié),要篩選相關的關鍵詞,如“刻苦于學”、“無所不學”、“必刮剖根本見終始”、“論次使族分部列”、“考之必得,得之必可用也”等,然后用自己的話來概括即可。
【點評】在文言中,以主觀題形式考查考生提煉和概括文本內容的能力,江蘇考卷中已連續(xù)兩年出現,說明這種考法得到大家認可,能切實考查考生對文本的理解程度。
【總評】今年的選文延續(xù)江蘇歷年考查的唐宋文傳統(tǒng),回歸往年??嫉哪怪俱?同時由去年的論述類文本回到寫人敘事類文本,降低了閱讀難度,符合江蘇考試說明“淺易文言文”要求。題型較去年稍有變化,去掉了虛詞選擇題,換成文意理解選擇題,翻譯和簡答保持不變。總體看,今年更重視對文本的理解和分析的考查。
附:原文翻譯
老人家姓歐陽,名發(fā),字伯和,廬陵人,是太子少師歐陽修的大兒子。他為人純真樸實,不欺騙人,表里如一,清靜寡欲,沒有什么特別愛好,只是專心一意愛好禮義,在學習方面很刻苦。胡瑗掌管太學,號稱大儒,用法律制度來檢點約束士人,他的學生很少能跟從他。這時候他的父親歐陽修已經顯貴,他年齡已15歲,就拜胡瑗為老師,恭謹溫順,謹小慎微,又完全能夠講解古樂鐘律方面的學問。
年長以后,學問大有長進,他不鉆研科舉方面的文詞,只研究原始宇宙立“道”方面的原理,自從有文字記載以來的君臣世系、制度文物以及天文、地理等方面的學問他沒有不研習的。他研究學問不致力于抄襲掠取他人的成果來應付眼前的需要,一定刨根究底,弄清事情的來龍去脈,論定編次,分門別類,對某一問題的考證一定要有所得,獲得的結果一定能夠得到運用。唉!他的志向太宏大了。然而他與別人不隨便合流,論辯事理時肯定對的否定錯的,(即使)遇到權貴也不稍微屈從退讓,關鍵之處一定表明自己的想法,因此也不肯輕易嘗試顯示自己所擁有的看法,人們也很少能真正了解他。他去逝了,現在眉山的蘇軾哭他,認為他得到了他父親歐陽修的學問,與漢代蔡邕、晉代的張華屬一樣的。
他擔任殿中丞時,曹太后死了,朝廷下詔書要求確定皇曾孫服制。禮官陳襄拿不定主意不能解決,正要上朝,就召見他詢問相關制度,他不慌不忙地回答,陳襄就上奏朝廷,采用他的建議。當時朝廷正下達司天監(jiān)討論古代占問天象的書是否相同,將調和綜合為天文之書,長時間不能完成,而陳襄正總管這件事情,就推薦他負責修訂。他推求、考證正確與錯誤,采納、舍棄、比較、排序,書寫成后,朝廷下詔收藏于太史局中。
他擔任官職無論大小,都不草率簡略,創(chuàng)立的東西,后來的人不能更改。他寫成的書有《古今系譜圖》《國朝二府年表》《年號錄》等,沒寫完的書還有十多部。
他的夫人吳氏,是過去的丞相吳充的女兒,被朝廷封為壽安縣君。有一個兒子,叫歐陽憲,擔任滑州韋城縣主簿。有七個女兒。元祐四年十一月甲子,他被安葬在鄭州新鄭縣旌賢鄉(xiāng)劉村他父親歐陽修的墓旁,他的兒子歐陽憲來請求我為他父親寫此篇墓志銘。
三、古詩詞鑒賞(11分)
10.閱讀下面這首唐詩,回答問題。
秋日題竇員外崇德里新居
劉禹錫
長愛街西風景閑,到君居處暫開顏。清光門外一渠水,秋色墻頭數點山。
疏種碧松通月朗,多栽紅藥待春還。莫言堆案無余地,認得詩人在此間。
注:堆案,堆積案頭,謂文書甚多。
(1)聯系全詩,概括作者“開顏”的原因。(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提煉和概括詩歌中相關信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
【答案】朋友新居落成;周圍景色優(yōu)美;自己心情閑適;主人品味高雅;賓主志同道合。
【解析】此題的解答方法與前面第9題相同。詩人“開顏”原因詩中一再提到,要仔細篩選相關信息,再作適當的聯想、引申、整合,如題目中的“新居”可聯想到朋人新居剛剛落成;頷聯與頸聯描繪的景色很迷人;首聯中點出的風景之“閑”可襯托詩人心境的“悠閑”;頷聯與頸聯新居環(huán)境描寫中選取的典型物象——山、水、松、紅藥,可暗示主人的品味高雅;尾聯“認得”一詞,此處意思為“能夠確定某一人或事物是這個人或事物而不是別的”,相當于說“只有老朋友你能長處此間”,表達詩人對朋友的仰慕、認同,說明二人是志同道合、心靈相通。再對上面內容加以提煉整合即可。
【點評】此題表面看是考查提煉和概括詩歌中相關信息,實質考查對全詩內容的理解與把握,如同2014年的第⑵小題,鑒賞詩歌首先要理解詩歌,這江蘇詩歌鑒賞題一貫的命題風格。
(2)簡要賞析頷聯、頸聯的寫景藝術。(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鑒賞詩歌藝術技巧”的能力。能力層級D級。
【答案】選取景物,鋪陳描摹(一渠水、數點山、碧松、紅藥);移步換景,富有層次(由遠及近、由外而內);虛實結合,寓情于景(通月朗、待春還)。
【解析】解答此題首先要審清題目問的是什么,“賞析寫景藝術”換一種問法就是:“寫景手法是什么?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描寫景物的手法通常有:(1)描寫景物的角度(空間、色彩、感覺器官等);(2)表現手法的角度(抒情方法:寓情于景、借景抒情、情景交融、樂景寫哀情等;描寫方式:動靜結合、虛實結合、鋪陳描摹等);(3)結構特點的角度(一句一景、句句寫景、景語作結等);(4)錘煉字詞的角度(一字傳神,惟妙惟肖再現景物特點等);(5)修辭手法的角度(考綱列出的七種)。“賞析題”答題時要具備三方面內容:一是“用了什么手法”、二是“如何用這種手法”、三是“產生怎樣的藝術效果或表達什么樣情感”。具備以上的知識儲備,解答此題就一定思路。困難的是點難以找全,特別是第一點——“選取景物,鋪陳描摹”,考生難以想到。
【點評】賞析題是傳統(tǒng)考題,每年都考,但每年選擇的文本與賞析的角度并不一樣,今年這道考題貼近考生生活,貼近考生實際,是一道不錯的考題。但提供的答案如“選取景物,鋪陳描摹”值得商榷,篇幅所限,不再展開論述。
(3)尾聯表達了作者什么樣的情感?(3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評價作者觀點態(tài)度的能力。能力層級為D級。
【答案】贊美恭維之意;羨慕向往之情;志趣相同之感。
【解析】解答此題的難點在對“認得”一詞的理解(見第1小題解析),再聯系首聯中的“暫”字,可以看出詩人十分羨慕竇員外鬧中有靜、忙中有閑、優(yōu)雅閑適的生活情趣。注意這其中既有贊美、羨慕之意,又有認同之感。
【點評】該題設置與第(1)小題有交叉之嫌。
【總評】今年的選材與去年賞析兩首詩相比有一定變化,但仍屬“唐宋詩詞”范疇,且三個題目依然是平時訓練比較多的題目,屬常規(guī)題型。從寫什么到怎么寫,再到為什么寫,題目層次清晰,有區(qū)分度。
四、名句名篇默寫(8分)
11.補寫出下列各句名篇中的空缺部分。
?、趴偨侵纾孕﹃剃?。信誓旦旦,不思其反。(《詩經·衛(wèi)風·氓》)
?、骑L急天高猿嘯哀,渚清沙白鳥飛回。(杜甫《登高》)
⑶或而不從師,其為惑也終不解矣。(韓愈《師說》)
⑷中通外直,不蔓不枝。(周敦頤《愛蓮說》)
?、扇虑飦盹L景異,衡陽雁去無留意。(范仲淹《漁家傲》)
?、试鲁鲇跇飞街?,徘徊于斗牛之間。(蘇軾《赤壁賦》)
⑺興于《詩》,立于禮,成于樂。(《論語·泰伯》)
?、搪浼t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龔自珍《己亥雜詩》)
【點評】今年與去年的名句名篇默寫都比較容易,所考內容不偏不怪,都是常見、熟知的;新替換上兩篇作品不少人預測今年必考,結果一篇也沒考,體現命題人的淡定、大氣。這些有利于減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這個方向應該堅持。
2017江蘇高考語文試卷試題選考題
五、現代文閱讀(一)(20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2~15題。
比鄰而居
王安憶
?、傺b修的時候,有人提醒我,不要使用這條公共煙道,應該堵上,另外在外墻上打一個洞,安置排油煙機的管子??墒?,我沒聽他的。好了,現在,鄰居家的油煙就通過我家的排油煙機管道,灌滿了廚房。
?、谖铱梢源_定,我家廚房的油煙僅來自于其中一家,因為油煙的氣味是一種風格。怎么說? 它特別火爆?;ń?、辣子、蔥、姜、蒜、八角,在熱油鍋里炸了,轟轟烈烈起來了。這家人在吃方面還有一個特征,就是每頓必燒,從不將就。時間長了,我對他們生出一些好感,覺得他們過日子有著一股子認真勁:一點不混。并且,也不奢侈。他們老老實實,一餐一飯地燒著,一股濃油赤醬的味,使人感到,是出力氣干活的人的胃口和口味,實打實的,沒有半點子虛頭。在我的印象中,他們沒落下過一頓。他們在吃的方面,一是有規(guī)律,二是很節(jié)制。這些,都給人富足而質樸的印象,是小康的生活氣息。
③有一段日子,在一日三餐之外,這家人還增添了兩次草藥的氣味。草藥的氣味也是濃烈的,“撲”一下進來,涌滿了廚房。不知是因為草藥氣的影響,還是實際情況如此,一日三餐的氣味不那么濃郁了。倒不是變得清淡,而是帶些偃旗息鼓的意思。這段日子蠻長的,這么算吧,每周燉一次雞湯,總共燉了四至五次。草藥的苦氣味和雞湯的香味,是這段時間油煙味的基調。這也是認真養(yǎng)病的氣味:耐心,持恒,積極,執(zhí)著。
?、苤?,忽然有一天,我家的廚房里滾滾而來一股羊肉湯的氣味。這就知道,他們家人的病好了,要重重地補償一下,犒勞一下。倒不是吃得有多好,但它確有一種盛宴的氣氛,帶有古意。古人們慶賀戰(zhàn)功,不就是宰羊嗎?果然,草藥味從此消遁,燉湯的綿長的氣味也消遁,余下一日三餐,火爆爆地,照常進行。
?、菰谳^長一段稔熟的相處之后,我家廚房來了一個不速之客,那是一縷咖啡的香氣。這是另一路的氣味,和他們家絕無相干。它悄悄地,夾在花椒炸鍋的油煙里,進來了。這是一股子虛無的氣息,有一種浮華的意思在里面,和他們家實惠的風格大相徑庭。因此,我斷定,這又是一戶新入住的人家,很沒經驗地,也將管子接進了煙道,又恰逢順時順風,于是,來到我家廚房湊熱鬧了。這一路的風格顯然要溫和、光滑一些,比較具有裝飾感,喚起人的遐想。和它不那么實用的性格相符,它并不是按著一日三餐來,不大有定規(guī),有時一日來一次,有時一日來兩次,有時一日里一次不來,來時也不在吃飯的點上,而是想起了,就來,想不起,就不來,顯得有些孱弱似的。而那先來的,從來一頓不落,轉眼間,油煙全面鋪開,又轉眼間,油煙席卷而去,總是叱咤風云的氣勢。但是,有時候,夜已經很深了,那新來的,悄然而至??Х鹊奈⒖嗟南阄?,彌漫開來。
?、逇馕督K究有些雜了,可是涇渭分明,絕不混淆。你來我往,此起彼伏。再過段日子,又來了一個,顯見得是蘇錫幫的,氣味特別甜,空氣都能拉出絲來了。第四位又來了,它一方面缺乏個性,另一方面又頗善融會貫通。它什么都來:香、辣、酸、甜,大蒜有,大蒜粉也有,麻油有,橄欖油也有。于是,所有的氣味全打成一團,再分不出誰是誰的來路。我們這些比鄰而居的人家,就這樣,不分彼此地聚集在了一處。
⑦這一日,廚房里傳出了艾草的熏煙。原來,端午又到了。艾草味里,所有的氣味都安靜下來,只由它彌漫,散開。一年之中的油垢,在這草本的芬芳中,一點點消除。漸漸的,連空氣也變了顏色,有一種灰和白在其中洇染,洇染成青色的。明凈的空氣其實并不是透明,它有它的顏色。
(有刪改)
12.文章③④兩段寫第一家的草藥味,凸顯了這家人什么樣的生活風格?請簡要分析。(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對作品相關內容分析概括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答案】病了也認真生活,凸顯出一種實打實的風格;草藥味的出現與消失都沒有打斷實打實的生活,可見此種風格的韌性。
【解析】答題時要注意:一要審清題干要求:是通過③④兩段寫的草藥味來分析這家人的生活風格。二要在相應文段中篩選出重要信息:文中第③節(jié)寫草藥味出現,注意總結句“耐心,持恒,積極,執(zhí)著”;第④節(jié)寫草藥味消失,注意總結句“照常進行”;第②節(jié)也不能忽視,如果說③④節(jié)具體寫生病時的生活風格,那么第②節(jié)則是概括寫平時的生活風格,兩部分是有聯系的,要注意篩選其中一些有價值的概括性詞語如“火爆”“認真勁”“實打實”等。三要注意答題順序:先概括生活風格,后結合草藥味來加以分析。“實打實”答成其它詞語意對即可。
【點評】本題涉及考生對信息的篩選、分析、整合,思維含金量較高。同時題目設問具體,指向明確,是一道不錯的考題。
13.請結合文章內容,說明第⑤段中“孱弱”的含意。(4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詞語、概念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為B級。
【答案】相對第一家的氣味,咖啡的味道較弱;生活不大有定規(guī);日?;纳顨庀⒉粷饬?有虛無浮華的氣息,不如第一家實打實。
【解析】解答這類題目要做到“三聯系一依托”,即聯系語境、聯系主題或作者的情感、聯系寫作意圖和社會背景、依托修辭,當然也要因“題”制宜,不能面面俱到。解答此題,一要聯系作者寫作意圖:作者主要通過“聞”幾家油煙機排出的氣味來“悟”幾家生活風格。第⑤節(jié)作者正是作者通過聞第二家油煙機排出的氣味,來悟第二家的生活風格——“孱弱”。二要聯系語境,“孱弱”相對的詞語為“充實”,這是一對相反而又相承的詞語,二者是在比較中而存在的,從第⑤節(jié)具體語境看也確實如此,第二家的生活風格也正是在與第一家的比較中產生的。聯系具體內容,主要從油煙成分、氣味濃淡、出現規(guī)律、生活化程度、是否實在等幾方面進行比較的。這樣“孱弱”含意就比較容易把握了。
還要注意答題順序,先答表面意義:主要是油煙成分、氣味濃淡;再答深層意義:出現規(guī)律、生活化程度、是否實在等幾方面。答深層含意一定要聯系本文寫作意圖。
【點評】這是一道傳統(tǒng)題型,掌握方法并不難。
14.文章的敘述線索是什么?設置這一線索有什么作用?(6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與“分析作品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現手法”的能力。能力層級為C級。
【答案】⑴線索:氣味。⑵作用:以“氣味”為線索,串聯全文,便于把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呈現出來;以“氣味”為線索,體現不同的生活風格,便于表達理解和包容各種生活狀態(tài)的思想。
【解析】把握文章線索不外從這幾方面下手:時空連“線”、 因物取“線”、 反復出“線”、 以情導“線”、定“神”看“線”。顯然本文是因物取“線”,這物就是“氣味”。文中正是通過油煙機里排出的“氣味”貫串全文,作為行文線索來表達情感,突出主題。“氣味”不僅將四家家貫穿在一起,同時這不同的“氣味”又分別代表了這四家不同的生活風格,作者對這不同的“氣味”的“接納”還表達他對不同生活狀態(tài)的理解和包容,也流露出作者對生活的態(tài)度。
答線索的作用要從結構全文和表達內容兩個角度來答。
【點評】這也是一道傳統(tǒng)題型,考生容易上手,掌握方法難度不大。
15.請?zhí)骄课恼伦詈笠欢沃挟嬀€句的意蘊。(6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探究作品意蘊、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的能力。能力層級F級。
【答案】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也有相同的生活內容;蘊含了對端午等傳統(tǒng)文化的認同感;艾草的熏煙升華了不同的生活狀態(tài),從而達成一種火辣與安靜、絢爛與明凈的平衡。
【解析】探究句子的內涵,首先要選擇好審視角度,對于一篇散文(也有認為這是一篇小說),選擇的審視角度很多(但不能脫離文本),聯系文本,本句可以從文化生活的角度來發(fā)掘其深層意蘊;其次要進行層面切割,對于一個句子,我們可以對它作字面上的解讀,這是淺層次的,還可以結合文本內容、文本產生時代、文本中抽象化符號化的人或事等進行深層次的解讀。本題如果結合文本內容探究的話,不難看出四家油煙機里排出的不同“氣味”最終統(tǒng)一在彌漫散開的艾草味中,聯系審視角度(文化生活),可以得出不同的生活風格,但在相同的文化背景(端午節(jié))中亦有相同的生活內容(第1點);如果從文本中抽象化、符號化的人或事的角度探究的話,由端午節(jié)的艾草味覆蓋了其它氣味聯想到傳統(tǒng)文化生活的影響,特別是下文氣味(芬芳)、色彩(灰、白、青)的描寫,為我們展示出一幅古樸、寧靜、祥和的生活氛圍,表達作者對這種傳統(tǒng)文化生活的認同(第2點);如果結合文本產生時代,作進一步探究的話,面對當前多元化生活方式,我們應該以什么樣的態(tài)度應對,不難看出作者在該句話中的態(tài)度是理解和包容,主張“和而不同”,由此可得出第3點。
【點評】高考語文試卷現代文閱讀部分設置探究題,本人一直不認可:一是受選擇的文本限制,不容易命出好題;二是主觀化命題,客觀化評分,真正有獨到見解的學生并不一定得高分,遇上不負責任的閱卷老師,甚至可能因不合標準答案而得零分。另提供的標準答案第2點也值得商榷。
【總評】今年文學類文本閱讀考查無論文本選擇還是題目設置都一改前幾年“劍走偏鋒”的做法。文本是當代作家作品,考生無距離感;作品貼近現實生活,充滿生活氣息,考生容易理解接受;題目設置能就文本本身特點設題,在注意考點的覆蓋面的前提下,既不刻意規(guī)避答題套路,又有一定新意,考生不陌生,易上手,值得稱道。
六、現代文閱讀:論述類文本(18 分)
閱讀下面的作品,完成16~18題。
羅丹的雕刻
熊秉明
雕刻的發(fā)生源自一種人類的崇拜心理,無論是對神秘力的崇拜,對神的崇拜,或者對英雄的崇拜。把神像放在神龕里,把英雄像放在廣場的高偉基座上,都表示這一種瞻仰或膜拜的情操。雕刻家把神與英雄的形象具體化。他的創(chuàng)作是社會交給他的任務。所以雕刻家在工作中,雖然有相當的自由,可以發(fā)揮個人才華,但是無論在內容上,在形式上,還要首先服從一個社會群體意識長期約定俗成的要求。有時,我們在廟宇裝飾、紀念碑細部也看到日常生活的描寫,有趣而抒情,然而那是附帶的配曲。
羅丹的出現,把雕刻作了根本性的變革,把雕刻受到的外在約束打破。他不從傳統(tǒng)的規(guī)格、觀眾的期待去考慮構思,他以雕刻家個人的認識和深切感受作為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點。雕刻首先是一座藝術品,有其豐富的內容,有它的自足性,然后取得它的社會意義。所以他的作品呈現的時候,一般觀眾,乃至保守的雕刻家,都不免驚駭,繼之以憤怒、嘲諷,而終于接受、欣賞。他一生的作品,從最早期的《塌鼻的人》《青銅時代》,一直到他最晚年的《克列蒙梭》《教皇伯諾亞第十五》都受到這樣的遭遇,只不過引起的波瀾大小不同而已。
欣賞羅丹畢生的作品,我們也就鳥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從嬰孩到青春,從成熟到衰老,人間的悲歡離合,生老病死,愛和欲,哭和笑,奮起和疲憊,信念的蘇醒,絕望的呼訴……都寫在肉體上。
他說“忠于自然”,而在他的手中,人體已經開始扭曲,破裂;他說“尊重傳統(tǒng)”,然而他已經把雕刻從紀念碑功能中游離出來。他所做的不是凱旋門,而是“地獄之門”。這是一大轉變。凱旋門歌頌歷史人物的豐功偉績,而“地獄之門”上沒有英雄。“地獄之門”其實也可以稱作“人間之門”,而羅丹所描述的人間固然有鮮美和酣醉,但也彌漫陰影和苦難,煩憂和悲痛,奮起和隕落。羅丹用雕刻自由抒情,捕捉他想象世界中的諸影,諸相。雕刻是他恣意歌唱的語言。在羅丹手中,塑泥變成聽話的工具,從此,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膽地改造人體,更自由地探索嘗試,更痛快地設計想象世界中詭奇的形象?,F代雕刻從此可能。
說他的雕刻是最雕刻的雕刻是可以的,因為雕刻本身取得意義;說他的雕刻破壞雕刻的定義,已經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為雕刻不僅具有堅實的三度實體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詩,侵入哲學。說在他的作品里,我們看見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說在他的作品里,我們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瀾中浮現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殼又一次誕生。
他說:“在做藝術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每天有那么多年輕人、中年人、老年人從世界的各個角落來到巴黎羅丹美術館,在他的雕像之間徘徊,沉思,因為那些青銅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那是,用他自己的話說,“開向生命的窗子”。
(有刪改)
16.請簡要概述第一段的論述層次。(6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結構,把握文章思路”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
【答案】首先指出雕刻的發(fā)生源自人類的崇拜心理,接著論述雕刻家的創(chuàng)作要服從于約定俗成的社會要求,最后補充說明雕刻對日常生活的描寫只是配曲。
【解析】這類題目關鍵是按照原文層次順序依次分析,不能倒置、錯亂。第一段可分為三層:先提出觀點——“雕刻的發(fā)生源自一種人類的崇拜心理”,并對其進行舉例論證,這是第一層;接著又提出一個觀點——“他的創(chuàng)作是社會交給他的任務”,并對其進行因果論證,這是第二層;最后一層是對上文兩個觀點的補充說明,使論述更嚴密。在理清層次的基礎上再用自己的語言整合即可。
【點評】概述論述層次是就文本本身特點設題,出題的形式上有兩種:局部段落論述層次概括和整體文章論述層次概括兩種。江蘇似乎是年年都考,是相當成熟而又具有價值的題型。
17.羅丹給雕刻帶來的“根本性的變革”體現在哪些方面?請簡要概括。(6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歸納內容要點,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能力層級C級。
【答案】在雕刻觀念上,羅丹是以雕刻家個人的認識和深切感受為出發(fā)點進行創(chuàng)作;在雕刻內容上,羅丹的雕刻體現人的生命全景;在雕刻形式上,突破具體形象的表現手段,大膽改造人體,恣意表現生命,自由表達想象中的詭奇形象。
【解析】通觀全文,“根本性的變革”主要在第2至第4段中。分別找出其中的觀點句、概括句、評價句、總結句等,如第2段中的“他以雕刻家個人的認識和深切感受作為創(chuàng)造的出發(fā)點”,第3段中的“欣賞羅丹畢生的作品,我們也就鳥瞰了人的生命的全景”,第4段中的“在他之后的雕刻家可以更大膽地改造人體,更自由地探索嘗試,更痛快地設計想象世界中詭奇的形象”等。找出這些關鍵性語句,再將它們分門別類加以整合即可。難點主要在“觀念”、“內容”、“形式”這三個“類”的關鍵詞的提煉上。
【點評】這也是一道傳統(tǒng)題型,考查考生對信息的捕捉、篩選、分析、整合的能力,屬于好題。
18.請結合文章,闡釋文末“開向生命的窗子”的內涵。(6分)
【命題立意】本題考查考生“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義”的能力。能力層級B級。
【答案】雕刻開啟了以生命為表現內容的歷史;雕刻成為人們思考生命的載體;雕刻呈現了羅丹對生命的思考與想象;雕刻帶給藝術家們以創(chuàng)作的啟示。
【解析】解答此題,先要弄清這句話的意思。這是一個形象化的語句(比喻句),聯系上下文完整表述應為:“‘那些青銅和大理石’是‘開向生命的窗子’”。“那些青銅和大理石”代指羅丹的雕刻作品,“窗子”比喻觀察外界的通道;同時這一“窗子”是開向“生命”的,則說明我們觀察的對象是“生命”。這樣問題指向就明朗了:是在問“為什么說羅丹雕刻作品是人們觀察‘生命’這一對象的‘窗子’?”不過依據題目中“結合文章”的要求,這些啟示又不能脫離文本內容,實際就是作者在文中的觀點態(tài)度。依據第5節(jié)中“說在他的作品里,我們看見雕刻的源起是可以的”這句話和第1節(jié)與第3節(jié)內容,可以得出第1點;依據第5節(jié)“說在他的作品里,我們看到雕刻的消亡也是可以的。因為他的雕刻在生命的波瀾中浮現凝定,生命啄破雕刻的外殼又一次誕生”和第第6節(jié)中“那些青銅和大理石不只是雕刻”這兩句話可得出第2點;依據第5節(jié)“說他的雕刻破壞雕刻的定義,已經不是雕刻,也是可以的,因為雕刻不僅具有堅實的三度實體的造型美,而且侵入詩,侵入哲學”和第6節(jié)“他說:‘在做藝術家之前,先要做一個人。’”可以得出第3點;依據第6節(jié)內容,可以得出第4點。
【點評】理解句子含義題也是常規(guī)題,最能考查考生理解與分析能力,難度比較大,考生得高分不易。提供的標準答案看似較亂,尚可精益求精。
【點評】今年選文仍為論述類文本,和往年相比由國外回歸國內。題型分別為段內層次的分析、文本內容概括、關鍵句子內涵的解析,均屬常規(guī)題型,著重考查學生的文本研讀能力。論述類文本談論的是羅丹的雕刻,有濃郁的美學味和文化氣,題目難易有梯度。
七、作文(70 分)
19.根據以下材料,選取角度,自擬題目,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文體不限,詩歌除外。
智慧是
2017江蘇高考語文試卷試題
上一篇:2017江蘇高考語文試卷解析
下一篇:2017江蘇卷高考語文試卷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