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速記憶中藥知識的方法
快速記憶中藥知識的方法
中藥知識很多,想要快速有效的記住中藥知識,需要一定的記憶技巧。你在用什么方法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你帶來關于快速記憶中藥知識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快速記憶中藥知識的方法—性味記憶法
辛:“能散、能行”,即具有發(fā)散、行氣行血的作用。一般來講,解表藥、行氣藥、活血藥多具有辛味。因此辛味藥多用治表證及氣血阻滯之證。如蘇葉發(fā)散風寒、木香行氣除脹、川芎活血化瘀等。此外,《內(nèi)經(jīng)》云:“辛以潤之。”就是說辛味藥還有潤養(yǎng)的作用,如款冬花潤肺止咳,菟絲子滋養(yǎng)補腎等。大多數(shù)辛味藥以行散為功,故“辛潤”之說缺乏代表性。
甘:“能補、能和、能緩”,即具有補益、和中、調(diào)和藥性和緩急止痛的作用。一般來講,滋養(yǎng)補虛、調(diào)和藥性及制止疼痛的藥物多具有甘味。甘味藥多用治正氣虛弱、身體諸痛及調(diào)和藥性、中毒解救等幾個方面。如人參大補元氣、熟地滋補精血、飴糖緩急止痛、甘草調(diào)和藥性并解藥食中毒等。
酸:“能收、能澀”,即具有收斂、固澀的作用。一般固表止汗、斂肺止咳、澀腸止瀉、 固精縮尿、固崩止帶的藥物多具有酸味。酸味藥多用治體虛多汗、肺虛久咳、久瀉腸滑、遺 精滑精、遺尿尿頻、崩帶不止等證。如五味子固表止汗、烏梅斂肺止咳、五倍子澀腸止瀉、山茱萸澀精止遺以及赤石脂固崩止帶等。
苦:“能泄、能燥、能堅”,即具有清泄火熱、泄降氣逆、通泄大便、燥濕、堅陰(瀉火存陰)等作用。
一般來講,清熱瀉火、下氣平喘、降逆止嘔、通利大便、清熱燥濕、苦溫燥濕、瀉火存陰的藥物多具有苦味??辔端幎嘤弥螣嶙C、火證、喘咳、嘔惡、便秘、濕證、陰虛火旺等證。如黃芩、桅子清熱瀉火,杏仁、葶藶子降氣平喘,半夏、陳皮降逆止嘔,大黃、枳實瀉熱通便,龍膽草、黃連清熱燥濕,蒼術、厚樸苦溫燥濕,知母、黃柏瀉火存陰等。
咸:“能下、能軟”,即具有瀉下通便、軟堅散結的作用。一般來講,瀉下或潤下通便及軟化堅硬、消散結塊的藥物多具有咸味,咸味藥多用治大便燥結、痰核、癭瘤、癥瘕痞塊等證。如芒硝瀉熱通便,海藻、牡蠣消散癭瘤,鱉甲軟堅消癥等。
快速記憶中藥知識的方法—對比記憶法
南沙參與北沙參:南沙參與北沙參之性能功用基本相似。但就養(yǎng)陰、清熱、生津之功效而言,南沙參力不及北沙參;就化痰作用而言;則南沙參優(yōu)于北沙參,且有益氣之功。
麥冬與天冬:兩者藥性均為寒涼,均能養(yǎng)肺陰,常相須為用。但天冬寒潤之力強于麥冬,長于滋腎陰而清降虛火;麥冬則寒潤之力較弱,偏于養(yǎng)胃生津、潤肺與清心除煩。兩者在作用部位上尚有偏上偏下之分。
龜甲與鱉甲:兩者均能滋陰清熱,潛陽息風,用治陰虛發(fā)熱,陰虛陽亢與陰虛風動等證,常相須為用。但比較其功力,相同之中略有差異,即滋陰以龜甲為主,潛陽則以鱉甲為長。故欲其滋陰為主之方多用龜甲;欲其退夜熱早涼、骨蒸為主之方多用鱉甲。鱉甲能軟堅散結,常用治癥瘕積聚、瘧母等癥,則為鱉甲之所長,而龜甲則無此作用。但龜甲能補腎健骨,治腰膝酸軟,囟門不合,及固經(jīng)止血,養(yǎng)血補心等,鱉甲很少應用。
當歸與熟地黃:均為補血常用要藥,用治血虛諸證。但當歸又入心、脾兩經(jīng),味辛,能活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潤腸。又可止久咳氣喘。對血虛而兼有瘀滯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痛經(jīng)、經(jīng)閉等證均為要藥,對虛寒諸痛、風濕痹痛、跌打損傷、癰疽瘡瘍等證,亦可因其活血、止痛、溫散寒滯之功而有確實療效。同時,血虛腸燥便秘, 久咳氣喘等,亦可用以為治。
當歸既可用于瘡瘍初期,以活血消腫止痛;又可用于瘡瘍潰后,氣血虧虛,以補血生肌,故是外科常用藥。而熟地黃味甘厚,性微溫,質(zhì)地柔潤,為滋補肝腎陰血不足的常用要藥。既能補血,治血虛萎黃、眩暈、心悸失眠、月經(jīng)不調(diào)、崩漏等證;又善滋陰,治腎陰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消渴等證。對肝腎精血虧虛的腰膝酸軟、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等,又可益精填髓。
當歸與白芍:均入肝、脾經(jīng)均能補血養(yǎng)血調(diào)經(jīng)止痛。同可用于治療血虛萎黃,眩暈心悸,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等證。當歸味甘,性溫,入心經(jīng),既能補血又能活血,兼能補虛散寒,故血虛、血瘀、血寒之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均可使用,為補血和婦科調(diào)經(jīng)要藥。且當歸偏于補血活血,散寒止痛,對虛寒諸痛、跌打損傷、風濕痹痛、淤血作痛、跌打損傷、癰疽等證,又有潤腸通便之功效,故還可用于血虛腸燥便秘。
白芍苦、甘酸、微寒,重在養(yǎng)血斂陰,養(yǎng)血柔肝緩急止痛,用于肝陰不足、血虛肝旺,肝氣不舒、肝脾不和所致的胸脅脘痛,四肢攣痛。又能平肝抑陽、斂陰止汗之功效,用于肝陽上亢所致頭痛眩暈、煩躁易怒等證;與桂枝同用,又有調(diào)和營衛(wèi)的作用,可用于治療外感風寒,應為不和之汗出務風,也可用于陰虛盜汗等。
白芍與赤芍:白芍與赤芍,均味苦性微寒,均入肝經(jīng),均能止痛。但白芍則長于斂陰、養(yǎng)血、平肝;赤芍長于清熱涼血、散瘀和清瀉肝火。在應用上,白芍則主治血虛陰虧,肝陽偏亢諸證,如血虛或陰虛有熱的月經(jīng)不調(diào),虛汗不止,肝陽偏亢的眩暈耳鳴,煩躁易怒等;
赤芍主治血熱、血瘀、肝火所致諸證,如熱入營血的斑疹吐衄,血熱瘀滯的經(jīng)閉癥瘕、癰腫瘡毒,肝火上炎的目赤翳障等;兩者雖皆能止痛,但白芍主治血虛或陰虛肝旺所致之痛,赤芍主治血熱瘀滯所致之痛。
地黃與熟地黃生地黃與熟地黃均能養(yǎng)陰滋陰。但生地黃甘苦性寒,能清熱涼血,養(yǎng)陰生津。以治溫病熱入營血,舌絳煩渴,血熱吐衄發(fā)斑,及陰虛內(nèi)熱消渴等為主。熟地黃則甘而微溫。專主肝腎陰虛,補血滋陰而益精髓。以治血虛陰虧,精血不足的潮熱骨蒸,盜汗遺精,腰膝酸軟,心悸失眠,眩暈耳鳴,須發(fā)早白及消渴等為主,而無清熱涼血之功。
五味子與烏梅二藥均有斂肺止咳、澀腸止瀉、生津止渴作用。用于久咳、久瀉不止、津傷口渴及消渴。但五味子又能滋腎、固精、斂汗、益氣及寧心安神,主治:肺腎兩虛之喘咳;遺精、滑精;自汗、盜汗;而烏梅又具安蛔止痛、止血及消瘡毒之功。主治:蛔厥腹痛、崩漏下血,外用能消瘡毒,治胬肉外突等。
肉豆蔻與白豆蔻兩藥均能溫中形氣,可用治虛寒氣滯,脘腹脹痛、食少嘔吐。但肉豆蔻長于澀腸止瀉,又能溫中暖脾,適用于脾腎虛寒或脾胃虛寒久瀉不止之證。白豆蔻主治濕滯中焦,胃寒氣滯之嘔吐,長于芳香化濕。
蓮子與芡實兩藥性味甘澀平,主歸脾、腎二經(jīng)。兩藥均能益腎固精、補脾止瀉、止帶,補中兼澀,主治腎虛遺精、遺尿;脾虛食少、泄瀉;脾腎虛帶下。但蓮子又能入心經(jīng)以養(yǎng)心,用治虛煩、心悸、失眠。而芡實在益脾腎固澀之中,又能除濕止帶,為虛實帶下證常用藥。
紅花與桃仁 共同點:1.心肝經(jīng)2.破血之品有活血化瘀之功。常相須為用治婦科血滯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積聚、產(chǎn)后瘀阻腹痛,內(nèi)科胸痹心痛,及傷科跌打瘀痛。
不同點: 紅花:性溫,辛散溫通,又能化瘀消腫,治癰腫瘡毒、麻疹、斑疹,色不紅活. 桃仁:性平,苦甘潤降,破瘀生新為長;又能 潤腸通便,治腸癰、肺癰、蓄血發(fā)狂、津枯腸燥便秘;還能止咳平喘,治療咳嗽氣喘。
川芎與丹參 共同點:1.均為活血調(diào)經(jīng)常用之品;2.皆能活血形瘀止痛,治婦科月經(jīng)不調(diào)、經(jīng)閉、痛經(jīng)、癥瘕、產(chǎn)后瘀阻,內(nèi)科胸痹心痛、脘腹痛、外科癰腫瘡毒,跌打損傷等血滯證。
不同點:
川芎:性溫味辛,又能形氣祛風止痛,故宜于血瘀有寒或兼氣滯之諸證,并治肝郁氣滯脅痛、各種頭痛及風寒濕痹等。
丹參:味苦微寒,又善涼血,故宜于血瘀血熱之婦內(nèi)外諸證,并治風濕熱痹;還能清心安神,治無論外感內(nèi)傷之血熱心煩不眠。
川貝與浙貝均性寒而潤,能清熱化痰、潤肺止咳、散結,為治熱痰、燥痰要經(jīng),也可用治瘰疬瘡癰。但川貝母主產(chǎn)四川,性潤而甘,尤宜于肺虛久咳;浙貝主產(chǎn)浙江象山,苦味較著,性偏苦泄,多用于外感、熱毒的痰火咳嗽、風熱咳嗽以及瘰疬、癰腫等證。
苦杏仁與紫蘇子都有止咳平喘,潤腸通便之功,但杏仁性微溫,臨證可配伍風熱、燥熱、肺熱等多種咳喘證;而蘇子長于降氣消痰,多用于痰壅氣逆、咳嗽氣喘、胸膈滿悶之證。
苦杏仁與桃仁二藥都有潤腸通便之功。
但苦杏仁長于止咳平喘,多用于咳嗽氣喘之證。而桃仁長于活血祛瘀多用于痛經(jīng)、血滯經(jīng)閉、產(chǎn)后瘀滯腹痛、癥瘕、跌打損傷、瘀阻疼痛,以及肺癰,腸癰等證,其用于治咳嗽氣喘時多作為輔助之品。
桑白皮與葶藶子二藥均能瀉肺平喘,利尿消腫。但桑白皮多用于肺熱咳喘、痰多之證,能清肺消痰而降氣平喘。而葶藶子多用于痰涎壅滯,咳嗽喘促的實證,有瀉肺、消痰、平喘作用治咳喘痰多甚效。在利尿消腫方面,桑白皮主要用于浮腫、小便不利之水腫實證,尚有一定的降壓作用。葶藶子用于水腫,小便不利時是取其瀉肺氣之閉塞,以利尿消腫,用于水腫實證,胸腹積水、小便不利。
酸棗仁與柏子仁二藥,均為養(yǎng)心安神之品,常相須為用,治療陰血不足,心神失養(yǎng)的心神不寧病癥。但酸棗仁長于益肝血,更宜于心肝血虛的心神不寧證,并能斂汗,可治體虛自汗、盜汗;柏子仁長于治療心陰虛及心腎不交的心神不寧證,并能潤腸通便,可治腸燥便秘。
決明子與石決明二藥均有清肝明目之功效。但石決明具有平肝潛陽之功用于頭暈目眩;決明子潤腸通便適用于熱結便秘或腸燥便秘證。
龍骨與牡蠣二藥,均能平肝潛陽,收斂固澀,常相須為用,治療肝陽上亢以及滑脫不禁諸證。但牡蠣還能軟堅散結以及制酸,可治痰核瘰疬、胃酸過多等病證;龍骨尚能鎮(zhèn)驚安神,可用治心神不寧證,以及煅龍骨外用能收濕斂瘡,可治濕疹濕瘡等病證。
羚羊角與牛黃二藥,均有清熱姐毒之功常用于溫熱病證,但牛黃姐毒力強,還有息風止痙,化痰開竅之功。而羚羊角還有平肝息風,清肝明目之功效。
鉤藤與天麻二藥,均能熄風止痙,平肝潛陽,常用治肝風內(nèi)動、驚癇抽搐,以及肝陽上亢的頭痛、頭暈、目眩等證。但鉤藤能清熱,尤宜于熱極動風與肝經(jīng)陽熱病癥;天麻性平,無論寒熱虛實均可用,并能袪風濕,止痹痛,可用治風濕痹痛以及肢體麻木,手足不遂等證。
全蝎與蜈蚣二藥,均能熄風止痙,并能搜風通絡止痛、攻毒散結,二藥常相須為用,治療肝風內(nèi)動,風中經(jīng)絡、風濕頑痹、頑固性頭痛、瘡瘍腫毒、瘰疬等病癥。二藥均有毒性,但蜈蚣溫燥毒烈之性稍強。
麝香與冰片麝香與冰片均為味辛、氣香之品,走竄力強,都有開竅醒神之功,兩者常相須為用,主治閉證神昏之證。但麝香性溫、氣極香,有極強的開竅醒神作用,走竄之力甚強,為醒神回蘇之要藥,宜用治寒閉神昏,通過相應配伍可用治熱閉神昏。
而冰片開竅醒神之力、走竄之力均不及麝香,且味苦性微寒,故更宜用治熱閉神昏。麝香除開竅醒神外,還具有活血通經(jīng)、止痛、催產(chǎn)的功能,還可用治血瘀經(jīng)閉、癥瘕、跌打損傷、痹證疼痛,以及難產(chǎn)、死胎、胞衣不下等證;能活血散腫止痛而治療瘡瘍腫毒、咽喉腫痛。冰片味苦、性寒,還具清熱姐毒止痛之效,還可用于治療火熱目赤腫痛、喉痹、口瘡及熱毒瘡瘍腫痛、潰后不斂等證。
人參與黨參均能補脾益肺,生津養(yǎng)血。均可用于脾氣不足的體虛倦怠,食少便溏;肺氣虧虛的咳嗽氣促,語聲低微及氣虛血虛者。但人參能大補元氣,為治氣虛欲脫、脈微欲絕危重證候的要藥。人參還能益氣安神,益氣生血,益氣攝血和益氣壯陽,故又可用于氣津兩傷的口渴及消渴證,氣血虧虛、神志不安的心悸、失眠、健忘證,血虛證,氣不攝血的出血證和陽痿證等。
黨參補脾肺之氣及生津、養(yǎng)血、扶正祛邪等功效與人參基本類似而力較弱,故古今方中以人參治療一般脾肺氣虛及津傷血虧而證候較輕者,現(xiàn)多以黨參代之。但黨參并無大補元氣、復脈固脫之功,雖用大劑量,亦不能代替人參益氣固脫。
人參與黃芪兩者均為常用補氣要藥,同用還可相互增強補氣之功。所不同者,人參能補心、脾、肺之氣,且能大補元氣,復脈固脫,安神增智,為治內(nèi)傷氣虛第一要藥;黃芪則以補脾肺之氣為主,不如人參能大補元氣,但溫升之力強過人身,又能固表止汗,托毒生肌,善補肌表之氣,故表虛證常用黃芪。其益衛(wèi)固表,托毒生肌,利尿退腫等功效,乃人參之所無或所不及。
黃芪與白術兩者都能補氣、利水、止汗。所不同者:黃芪能脾、肺雙補,白竹僅補氣健脾;黃芪長于補氣升陽,適用于中氣下陷,脫肛及臟氣下垂者;白術長于健脾除濕,脾虛失運,兼見水濕內(nèi)停者多用;黃芪甘溫,補氣之力較強,主治氣虛所致之水腫、小便不利;白術治水濕內(nèi)停之證,雖亦以氣虛證為主,但濕盛而正虛不明顯者,亦可應用;黃芪益衛(wèi)固表,止汗之力優(yōu)于白術。
蒼術與白術:兩者都能燥濕健脾,用于脾虛濕盛。但蒼術以燥濕為主,又能祛風濕,發(fā)汗發(fā)散表邪,常用于濕阻中焦,風寒濕痹;而白術則補氣健脾,又能固表止汗,利水,安胎。
本錄音資料由紫霞中醫(yī)文化修正,清新中醫(yī)學院制作。轉(zhuǎn)載請注明出處!
杜仲與續(xù)斷:均能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安胎,療傷續(xù)折。杜仲以補肝腎為重,故一般治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胎動不安等,以用杜仲為優(yōu),且可降血壓;續(xù)斷補而不滯,形而不泄,為補益肝腎,宣通筋脈之要藥。凡肝腎不足腰痛腳弱,風濕痹痛,胎動欲墜,崩漏經(jīng)多,及跌撲損傷,骨折腫痛等血脈郁滯不宣之證,均可用之。
續(xù)斷功用近似杜仲,但在使用中各有側重。續(xù)斷味兼苦辛,補中有形,以調(diào)血脈、續(xù)筋骨為重,故常用治跌撲損傷,骨折腫痛,又能止崩漏。
半夏與天南星二藥,均辛溫有毒,均能燥濕化痰、溫化寒痰,主治濕痰、寒痰證,外用均能消腫止痛,用治瘡瘍腫毒以及毒蛇咬傷。但半夏善治臟腑濕痰,并能降逆止嘔、消痞散結,常用于多種痰濕證、嘔吐,以及痞證、結胸等病證;天南星則善治經(jīng)絡之風痰,并能祛風止痙,多用治風痰眩暈、中風、癲癇以及破傷風等病證。
朱砂與磁石二藥均有鎮(zhèn)心潛陽安神之功。但朱砂還用于瘡瘍腫毒,瘴瘧諸證;朱砂內(nèi)服或外用均有清熱姐毒的功效。而磁石尚用于肝腎虧虛,目暗耳聾;腎虛喘促等證。
杜仲與續(xù)斷:均能補肝腎,強筋骨,止血安胎,療傷續(xù)折。杜仲以補肝腎為重,故一般治肝腎不足的腰膝酸痛、下肢痿軟、胎動不安等,以用杜仲為優(yōu),且可降血壓;續(xù)斷補而不滯,形而不泄,為補益肝腎,宣通筋脈之要藥。
凡肝腎不足腰痛腳弱,風濕痹痛,胎動欲墜,崩漏經(jīng)多,及跌撲損傷,骨折腫痛等血脈郁滯不宣之證,均可用之。續(xù)斷功用近似杜仲,但在使用中各有側重。續(xù)斷味兼苦辛,補中有形,以調(diào)血脈、續(xù)筋骨為重,故常用治跌撲損傷,骨折腫痛,又能止崩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