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憶歷知識史的三大方法
歷史學科學的東西越來越多,就記憶的很多歷史知識就混淆在一起,經常搞錯。那有什么好的方法嗎?下面學習啦小編就來為大家推薦的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歡迎參閱!
記憶歷史知識的方法
1、圖表記憶法
這一方法的特點是能化繁為簡,可以一目了然地反映歷史的演變簡表,可以把歷史知識凝聚成點,化點為面。
2、對比記憶法
把兩個或兩個以上的同類或異類相關的歷史事件放在一起,通過比較,找出其異同,以增強記憶。
如把太平天國運動和義和團運動放在一起對比,就可以發(fā)現它們的異同:
相同點。①從斗爭形式來看:二者都是以武裝斗爭為主要形式的農民運動。②從組織手段來看:二者都是利用宗教迷信動員、組織群眾進行斗爭的。③從性質來看:二者都具有反對外來侵略和本國封建統(tǒng)治的性質。④從作用來看:二者都沉重地打擊了中外反動勢力。⑤從失敗原因來看:二者都失敗于中外反動勢力的聯合壓。
不同點。①從興起背景來看:前者主要是反對封建統(tǒng)治;后者主要是反對帝國主義侵略。②從斗爭綱領來看:前者有較明確的反封建綱領;后者提出的口號籠統(tǒng)排外,結果被清政府利用。③從政權建設來看:前者建立了政權,并有一支統(tǒng)一指揮的軍隊;后者沒有建立統(tǒng)一的政權,斗爭也較分散。④從勢力發(fā)展來看:前者勢力發(fā)展到十八省,主要在南方;后者遍于于華北、東北八個省區(qū)。⑤從斗爭時間來看:前者堅持十四年;后者從興起到失敗則不到兩年。
3、巧合記憶法
有些歷史現象之間會出現偶然的巧合,用一些特殊的方法去記憶它效果較好。所以姑且稱之為巧合記憶法。
(1)時間巧合記憶法。
如辛亥革命到“五四”運動之間發(fā)生重大歷史事件:1911年,辛亥革命;1913年,二次革命;1915年,護國運動開始;1917年,護法運動開始;1919年,“五四”運動爆發(fā)。這五個年代的數字都是奇數,而且正好組成一組等差數列。
再如:1933年10月,第五次反“圍剿”開始;1934年10月,紅軍開始長征。1935年10月,紅一方面軍到達陜北;1936年10月,紅一、二、四方面軍在會寧會師。這四個年代不僅相連,而且都是在10月。
(2)偏旁部首記憶法。
如半坡氏族培植的粟,河姆渡氏族培植的水稻,這兩個氏族的名稱和他們培植的農作物之間就有一種偶然的巧合:粟是一種谷物,喜歡干旱。因此,常生長在地勢較高之處。而半坡的“坡”字正好具備這一點,同時它又恰好是“土”字旁;水稻是喜歡水的,而河姆渡的“河”字與“渡”字正好都是“水”字旁。要想區(qū)別粟、水稻是哪個氏族培植的,只要看相關的偏旁就行了。
(3)字意巧合記憶法。
如中國古代史上傳說中的三位人物:燧人氏教人鉆燧取火;神農民教人種莊稼;伏曦氏教人結網漁獵。這三位人物的名字,可能是后人根據他們對人類貢獻而命名的。因此,只要掌握“燧”、“農”、“伏”的字意,也就能記住了。
數學記憶法記憶歷史
(1)數軸記憶法。
即規(guī)定以公元零年為原點、以公元前為負、公元后為正建立數軸。例如我國奴隸制崩潰于春秋戰(zhàn)國之交,即公元前476年,而西歐的奴隸制度的崩潰,則以公元476年西羅馬帝國的滅亡為標志。如果將這兩個年代在數軸上予以注明,就很容易記住我國由奴隸社會進入封建社會早于西歐一千年。
(2)數字特征觀察法。
如羅馬優(yōu)努斯在西西里領導起義是在公元前137年,這三個數字是在四個連續(xù)奇數1、3、5、7、中挖去第三個奇數后排成的一個三位數。又如383年的淝水之戰(zhàn),1234年蒙古滅金,1616年努爾哈赤建立后金,1661年鄭成功率領大軍進攻當時被荷蘭殖民者霸占的我國領土臺灣,1889年法國資產階級革命,1818年馬克思誕生等,亦具有明顯的數字組合特征。
(3)等差數列記憶。
例如,我國的辛亥革命、“二次”革命、護國運動、護法運動,這四個歷史事件分別發(fā)生在1911年、1913年、1915年和1917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2為公差的等差數列;再如辛亥革命、中國共產黨的成立、“九一八”事變、皖南事變,分別發(fā)生于1911年、1921年、1931年和1941年,這四個數字恰好組成了一個以10為公差的等差數列,只要記住辛亥革命發(fā)生的時間,其余三個年代也就記住了。
(4)時差記憶法。
如唐末農民起義是874年開始的,起義堅持10年,就可推知這次起義是在884年黃巢犧牲后失敗的??谷諔?zhàn)爭為期8年,是1937年爆發(fā)的,由此可以推算出:它結束于1945年。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發(fā)生在1640年,整整兩百年后英國才發(fā)動侵華的鴉片戰(zhàn)爭,故知鴉片戰(zhàn)爭是在1840年發(fā)生的。再如金建立于1115年,十年后滅遼,故知金滅遼是在1125年。
(5)推算記憶法。
①逐年推算:1839年虎門銷煙,1840年鴉片戰(zhàn)爭,1841年三元里人民抗英,1842年《中英南京條約》簽訂。②等距推算:按每隔10年或100年一件大事去推算。例如,1901年《辛丑條約》簽訂,1911年辛亥革命爆發(fā),1921年中國共產黨成立,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fā),1941年皖南事變爆發(fā)。③起訖推算:歷史事件總有起訖兩個年代,記住其中一個年代及其距離的年間,就能推算下一個年代。例如,美國獨立戰(zhàn)爭八年,記住始于1775年,就可推算出結束于1783年。
記憶歷史的好方法
1、板塊記憶法
把歷史知識排列組合成一個板塊結構,比單個記憶又快又牢。如:陜北保衛(wèi)戰(zhàn)可化簡為青(化砭)、羊(馬河)、蟠(龍鎮(zhèn))、沙(家店)四戰(zhàn)。奧斯曼土耳其擴張戰(zhàn)爭可為:阿(德里亞堡)、科(索沃)、尼(科堡)、君(士坦丁堡)四戰(zhàn)。
土地革命路線可總結為:依聯限保消變六字。(依靠貧雇農。聯合中農,限制富農,保護中小工商業(yè)者,消滅地主階級,變封建半封建的土地所有制為農民的土地所有制)。
2、邏輯記憶法
所謂邏輯記憶,即指在搞清某一重大歷史事件各組成部件之間的邏輯關系之后的記憶。在進行歷史考查時,我們往往碰到這樣的情況:有的人對所要途述的事件十分熟悉,但他在答題時常常答不完整,即使大小事件他都提到了,也往往說不到點子上。任何歷史事件都由三大部分組成,因而要把一個歷史事件敘述完整,必須交代清楚這三個方面的內容,那就是事件的前因、事件的過程、事件的意義(包括性質、作用、影響、評價等),而敘述事件的過程要力求簡潔,但時間、地點、人物、結果諸要素不能遺漏。
3、規(guī)律性記憶法
總結某些歷史事件的共同規(guī)律,以認識其本質。
如資產階級革命的規(guī)律。原因:資本主義經濟較為發(fā)展,但卻受到封建制度的障礙而發(fā)生。目的:一般是為反對封建制度,反對地主階級統(tǒng)治,建立資產階級專政,或地主資產階級的聯合政權。結果:一個剝削制度代替另一個剝削制度,封建制度的枷鎖被打碎了,資本主義枷鎖又套到人民頭上來了。意義:都為資本主義發(fā)展掃清道路;對其它資產階級革命起了推動作用。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