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學習和記憶高中知識的方法
高中的課程對于學生來說是繁重的,學習和記憶起來是有點難度的,那高中生該如何去學習和記憶高中知識呢?下面由學習啦小編給你帶來關于高中生學習和記憶高中知識的方法,希望對你有幫助!
學習和記憶高中知識的方法一、歸納記憶法
歸納記憶,是將所記憶內容按不同屬性加以歸納,然后分門別類地記住這些內容及其屬性。例如:
1.用歸納法記憶阿佛加德羅定律
阿佛加德羅定律:"在相同的溫度和壓強下,相同體積的任何氣體都含有相同數(shù)目的分子。"可歸納為四同:即在同溫、同壓條件下,同體積的氣體含有相同的分子數(shù)。還可以縮記作:同壓、同溫、同體、同分。
2.用歸納法記憶催化劑的性質
催化劑的性質可歸納為:"一變兩不變"。
"一變"即在化學反應里使其他物質的化學反應速度變化,這種變化可以是變快,也可以是變慢。"兩不變"指其本身的質量和化學性質在化學反應前后不變。
3.用歸納法記憶原始社會生產關系
原始社會生產關系可歸納記作:一公二平。
"一公"是指生產資料公有制。"二平"是指人們在生產勞動中結成了原始的平等互助關系和平均分配消費品。
4.用歸納法記憶有關隋朝大運河的歷史知識
關于隋朝大運河的開通時間、流經地域和歷史意義等,可歸納為"一二三四五六"的數(shù)字來記憶:
一條南北交通大動脈;
隋朝第二代皇帝隋煬帝開鑿;
跨越三大城市,即以洛陽為中心,北達涿郡,南至余杭;
全長分四段:永濟渠、通濟渠、邗溝、江南河;
連接五大河流:海河、黃河、淮河、長江和錢塘江;
流經六?。杭健Ⅳ?、豫、皖、蘇、浙。
5.用歸納法記憶中國近代史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
中國近代史(1840~1919)上發(fā)生的重大事件,可歸納為"五四三二一"來記憶。即:
五次重大戰(zhàn)爭——鴉片戰(zhàn)爭、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中法戰(zhàn)爭、中日甲午戰(zhàn)爭、八國聯(lián)軍侵華戰(zhàn)爭;
四個主要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馬關條約》、《辛丑條約》、《二十一條》;
三次革命高潮——太平天國運動、義和團運動、辛亥革命;
兩個階級產生——無產階級和民族資產階級產生;
一次失敗的變法——戊戌變法。
6.用歸納法記憶中日《馬關條約》的內容
中日《馬關條約》包括四項內容:割遼東半島、臺灣島、澎湖列島給日本,賠日本軍費白銀二億兩,開放沙市、重慶、蘇州、杭州為商埠,允許日本在通商口岸開設工廠等。可歸納記作:"一廠,二億,三島,四口"。
7.用歸納法記憶中國歷史之最
(1)中國境內的最早人類——元謀人。距今約170萬年。
(2)中國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是從商朝開始的。文字的出現(xiàn),是人類歷史進入文明時期的重要標志。我國文字出現(xiàn)很早,還在原始社會母系氏族繁榮時期,陶器上已經有了刻劃符號。商朝的"甲骨文"已是相當成熟的文字,我們今天的文字就是從甲骨文發(fā)展來的。?
(3)中國歷史上最早的確切紀年始于公元前841年,即共和元年。
(4)中國歷史上第一個奴隸制王朝——夏朝。公元前21世紀,禹死后,他的兒子啟利用已得的權勢,殺死禹的繼承人伯益,繼承禹位。從此,世襲制代替了禪讓制。
(5)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統(tǒng)一的中央集權的封建國家——秦。秦始皇為第一個皇帝。中國歷史上惟一的女皇——武則天。
(6)春秋時期第一個霸主——齊桓公。
(7)戰(zhàn)國時期變法最徹底的是商鞅。
(8)中國道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春秋時代的老子;儒家學派的創(chuàng)始人——春秋時代的孔子;墨家思想的創(chuàng)始人——戰(zhàn)國時期的墨子。
(9)中國第一部詩歌總集——《詩經》。
(10)中國保存下來的第一部完整歷法——漢武帝時制定的"太初歷"。
(11)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醫(yī)書——西漢時編定的《黃帝內經》。
(12)中國第一部完整的藥物學著作——東漢時期的《神農本草經》。
(13)中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史記》。西漢司馬遷著。
(14)中國第一部斷代史——《漢書》。東漢班固著。
(15)中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完整的農書——北朝賈思勰的《齊民要術》。?
(16)中國現(xiàn)存的第一部脈學專著——西晉太醫(yī)王叔和著的《脈經》。?
(17)中國(也是世界)第一部茶葉專著——唐朝陸羽著的《茶經》。
(18)中國最早的一部長篇(章回)歷史小說——《三國演義》。成書于元末明初,作者羅貫中。
(19)中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說——明初的《水滸傳》。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大規(guī)模的農民戰(zhàn)爭——秦朝的陳勝、吳廣起義。
(20)中國最早的資本主義萌芽——明朝中后期,江浙一帶。
(21)元代來中國最著名的外國人——意大利旅行家馬可·波羅。
(22)明朝末對中國影響最大的傳教士——意大利的利馬竇。
(23)中俄雙方簽訂的第一個邊界條約《尼布楚條約》,1689年簽訂。
(24)中國近代史上第一個不平等條約——中英《南京條約》,1842年8月簽訂。
(25)南昌起義打響了武裝反抗國民黨的第一槍。
8.用歸納法記憶中國古代各行當?shù)?quot;圣人"
文圣——春秋時代的孔子;
武圣——三國時代的關羽;
詩仙——唐代李白;
詩圣——唐代杜甫;
書圣——東晉王羲之;
畫圣——唐朝吳道子;
醫(yī)圣——東漢末年張仲景;
藥王——唐朝孫思邈;
茶圣——唐朝陸羽;
建筑工匠的祖師——戰(zhàn)國初期的魯班。
9.用歸納法記憶中國歷朝開國皇帝
秦朝——秦始皇嬴政;
西漢——漢高祖劉邦;
東漢——光武帝劉秀;
西晉——晉武帝司馬炎;
東晉——元帝司馬睿;
隋朝——隋文帝楊堅;
唐朝——唐高祖李淵;
宋朝——宋太祖趙匡胤;
遼代——遼太祖契丹族首領耶律阿保機;
金代——金太祖女真族首領完顏阿骨打;
元朝——元世祖忽必烈;
明朝——明太祖朱元璋;
清朝——清太宗皇太極。
10.用歸納法記憶中國歷史上的世界之最
(1)古書上關于夏朝時流星雨和日食的記載是世界天文史上最早的記錄。
世界上關于哈雷彗星的最早記錄為公元前613年7月。
(2)世界上最早的天文學著作——戰(zhàn)國時期的《甘石星經》。
(3)世界上第一次測量子午線長度的人——唐代僧一行。
(4)世界上最早的指南儀器——戰(zhàn)國時期的"司南",北宋時期指南針應用于航海。
(5)世界上最早的地震儀——東漢張衡發(fā)明的地動儀,造于132年。
(6)世界上最早發(fā)明紙的國家——中國。大約始于西漢初,東漢時期蔡倫又改進了造紙技術。
(7)印刷術的發(fā)明者——北宋的畢升。世界上最早的紙幣——北宋前期出現(xiàn)的交子。
(8)世界上最早的huo藥武器——火箭;現(xiàn)存最早的金屬火器——西夏銅火炮;南宋時發(fā)明管形火器;元朝,大型金屬管形火器"火銃(chòng)"在軍事上很受重視。
(9)世界上發(fā)現(xiàn)的最大青銅器——商朝后期制造的司母戊大方鼎。
(10)世界上制造漆器最早的國家——中國,戰(zhàn)國時漆器已很精美。
(11)世界上最早的兵書——《孫子兵法》,春秋晚期齊國杰出軍事家孫武所著。
(12)世界上最早提出圓周率的正確計算方法的人——三國時代的數(shù)學家劉徽;世界上第一次把圓周率精確地推算到小數(shù)點以后第七位的人——南朝的祖沖之。
(13)世界上現(xiàn)存最古老的石拱橋——隋朝李春設計建造的趙州橋。
(14)世界上最大的石刻佛像——四川樂山大佛。
(15)世界上最早、最完備的建筑學著作——北宋李誠著的《營造法式》。
(16)商朝文字里關于蟲牙的記載是世界上最古老的牙病記錄。
(17)華佗是東漢末年人。擅長針灸和外科手術,他制成的全身麻醉藥劑"麻沸散"是世界醫(yī)學史上的創(chuàng)舉。
(18)世界上第一部由國家編定頒布的藥典——《唐本草》。
(19)世界古代最偉大的航海家——明朝的鄭和。
(20)清朝乾隆年間編寫的《四庫全書》是當時世界上最大的一部叢書。
11.用歸納法記憶世界文史之最
(1)世界最大的金字塔——胡夫金字塔。塔高146.5m,塔基各邊長230m,共用230萬塊巨石,每塊石頭平均重2.5t。
(2)公元前6世紀,兩河流域的一位國王為其愛妃修建的"空中花園"與埃及金字塔齊名。
(3)古代埃及人制定了世界上最早的太陽歷。
(4)古代西亞兩河流域的人們編制了太陰歷。
(5)古巴比倫漢謨拉比法典,是現(xiàn)存的古代第一部比較完備的成文法典。
(6)古代印度的兩部史詩《摩訶婆羅多》和《羅摩衍那》,是世界文化寶庫中絕無僅有的長詩。
(7)古希臘神話是世界文學寶庫中的奇葩。
(8)《荷馬史詩》是歐洲最重要的長篇文學作品。包括《伊利亞特》和《奧德賽》。
(9)悲劇之父——埃斯庫羅斯。代表作《被縛的普羅米修斯》。
(10)喜劇之父——阿里斯托芬。
(11)18世紀初,德國音樂家巴赫使歐洲音樂脫離宗教的束縛,因此有"音樂之父"之稱。
(12)歐洲音樂史上最偉大的藝術家——貝多芬。
(13)文藝復興14世紀始于意大利。詩人但丁是意大利文藝復興的先驅,最著名的著作是《神曲》。彼特拉克被稱為"人文主義之父"。
(14)達·芬奇、米開朗琪羅、拉斐爾,被稱為"文藝復興美術三杰"。達·芬奇的杰作有《蒙娜麗莎》和《最后的晚餐》,米開朗琪羅的杰作有《創(chuàng)世紀》和《大衛(wèi)》,拉斐爾的杰作有《圣母像》和《雅典學派》。
(15)莎士比亞是英國文藝復興時期的杰出代表。
(16)波蘭天文學家哥白尼寫成《天體運行論》,提出"太陽中心說"。這是天文學上的一次革命。
(17)《******宣言》,是國際********運動的第一個戰(zhàn)斗綱領?!?*****宣言》的發(fā)表,標志著科學社會主義的誕生。
(18)19世紀前期,在法、英等國出現(xiàn)了空想社會主義,主要代表人物是法國的圣西門、傅立葉和英國的歐文。
(19)19世紀,英國科學家達爾文創(chuàng)立了生物進化論,出版了《物種起源》一書,創(chuàng)立了以自然選擇為基礎的生物進化學說。
(20)19世紀中期,法國科學家巴斯德開創(chuàng)了生物學的一個分支——微生物學。
(21)古希臘數(shù)學家畢達哥拉斯提出了畢達哥拉斯定理,即勾股定理。
(22)法國學者笛卡爾創(chuàng)立了解析幾何學。
(23)英國科學家牛頓和德國數(shù)學家萊布尼茨各自獨立發(fā)明了微積分。
(24)牛頓建立了以三大定律和萬有引力定律為核心的力學理論體系。
(25)英國科學家法拉第發(fā)現(xiàn)了電磁感應原理,開始了機械能和電能大規(guī)模轉化的時代。
(26)英國科學家道爾頓創(chuàng)立了近代原子學說。后來,意大利科學家阿佛加德羅又提出了分子的概念,指出了分子和原子的區(qū)別和聯(lián)系。原子—分子結構學說得以確立。
(27)19世紀中期,俄國化學家門捷列夫制定了化學元素周期表。
(28)1640年開始的英國資產階級革命標志著世界近代史的開端。18世紀中期,英國成為世界上最大的資本主義殖民國家。
(29)工業(yè)革命最早發(fā)生在英國。時間是18世紀60年代。它是從發(fā)明和使用機器開始的。機械師瓦特制成了改良的蒸汽機;19世紀初,英國工程師史蒂芬孫發(fā)明了火車;美國的富爾敦造成了第一艘汽船;19世紀中后期,美國的愛迪生發(fā)明了耐用的電燈泡;德國的西門子創(chuàng)制了第一輛有軌電車;德國人本茨等設計出內燃機,并制成內燃機車;1903年,美國的萊特兄弟制造了飛機。
(30)歷史上第一個無產階級政權——巴黎公社;歷史上第一個獲得勝利的社會主義革命——俄國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世界上第一個無產階級專政的國家——蘇聯(lián)。
12.用歸納法記憶地理世界之最
(1)世界海拔最高的洲——南極洲,平均高度海拔2 350m;海拔最低的洲——歐洲,平均海拔300m;最大的洲——亞洲,面積4 400萬km2;最小的洲——大洋洲,900萬km2。
(2)世界最高大的山脈——喜馬拉雅山脈,最高峰珠穆朗瑪峰海拔8 848m,是地球之巔,"世界屋脊";最長的山脈——南美安第斯山,被稱為"南美洲的脊梁",南北縱長9 000km。
(3)世界陸地表面的最低點——死海,湖面海拔-400m。
(4)世界上最深的湖泊——西伯利亞的貝加爾湖,最深處1600m;世界最大的淡水湖——北美的蘇必利爾湖;世界最大的內流湖(咸水湖)——里海。
(5)世界上水量最大、流域面積最廣的河——南美亞馬孫河,長度6 400km,僅次于尼羅河,居世界第二,水流量是尼羅河的50倍以上;開鑿最早、最長的人工河——京杭運河。
(6)世界上最大的高原——巴西高原;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青藏高原,平均海拔4 000m以上。
(7)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平原——南美洲的亞馬孫平原。
(8)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面積約770萬km2。
(9)世界上面積最大的國家——俄羅斯,1 700萬km2;面積最小的國家——梵蒂岡,不到0.5km2。
(10)世界上占有熱帶面積最大的國家——巴西。
(11)世界上惟一的獨自占有一個大陸的國家——澳大利亞。
(12)世界上最大的內陸國——哈薩克斯坦。
(13)世界上面積最大的熱帶雨林氣候區(qū)——拉丁美洲亞馬孫平原上的熱帶雨林區(qū)。
(14)世界上最大的群島國家——印度尼西亞,素有"千島之國"之稱,印尼又是世界上火山最多的國家,有"火山國"之稱。
(15)世界上出產黃金最多的國家——南非。
(16)世界上生產白銀最多的國家——墨西哥。
(17)世界上出產鋁土最多的國家——幾內亞。
(18)世界上進口石油最多的國家——美國。
(19)世界上輸出工農業(yè)產品數(shù)量最多、產值最大的國家——美國。
(20)世界上生產和出口可可最多的國家——科特迪瓦。
13.用歸納法記憶某些國家的特點
(1)城市島國——新加坡;
(2)群島之國——印度尼西亞;
(3)千湖之國——芬蘭;
(4)國中之國——梵蒂岡;
(5)可可王國——科特迪瓦;
(6)咖啡王國——巴西;
(7)香蕉王國——危地馬拉;
(8)天然橡膠和錫的王國——馬來西亞;
(9)楓樹之國——加拿大;
(10)仙人掌國——墨西哥;
(11)銅礦之國——智利;
(12)鐘表王國——瑞士。
14.用歸納法記憶堿的通性
(1)堿溶液能跟酸堿指示劑起反應。例如:
?、僮仙氖镌囈河鰤A變藍色;
?、跓o色的酚酞試液遇堿變紅色。
(2)堿能跟多數(shù)非金屬氧化物起(復分解)反應,生成鹽和水。例如:
Ca(OH)2+CO2=CaCO3↓+H2O
(3)堿能跟酸起中和反應,生成鹽和水。例如:
2NaOH+H2SO4=Na2SO4+2H2O
(4)堿能跟某些鹽起(復分解)反應,生成另一種鹽和另一種堿。例如:
FeCl3+3NaOH=Fe(OH)3↓+3NaCl
學習和記憶高中知識的方法二、對比記憶法(有些內容可用圖表)
對比記憶,是將所要記憶的內容通過對比的方法加以記憶。例如:
1.用對比法記憶數(shù)字
(1)13的平方為169,14的平方為196。
(2)濃鹽酸的密度為1.19g/cm3,火警電話為119,張騫第二次出使西域的時間為公元前119年。
(3)濃硫酸的密度為1.84g/cm3,郵編查詢電話為184,黃巾起義的年代也為184。
(4)空氣的密度是1.293/l,把最后一位的3略去為1.29,在29前再加個4整好是氧氣的密度,即1.429g/l??梢娧鯕獗瓤諝饴灾?。
(5)地球陸地面積為1.49億km2,地球距太陽的距離為1.49億km。
(6)日地平均距離約1.5億km,而地球表面積為5.1億km2,相當于整數(shù)和小數(shù)互換位置。
(7)日地平均距離1.5億km,被稱為一個天文單位,而太陽與冥王星的距離為60億km,即40個天文單位。
(8)黃赤交角23.5°與南北回歸線所在的緯度相等,地軸與黃道平面的夾角66.5°,同南北極圈所在的緯度相等。
(9)二分二至四個節(jié)氣,是反映地球公轉過程中季節(jié)的晝夜轉換點,這四個節(jié)氣的日期分別為:春分——3月21日前后,夏至——6月22日,秋分——9月23日,冬至——12月22日前后。從春分算起,月份分別為3、6、9、12,均為3的倍數(shù),而日期分別約為21、22、23、22。
2.用對比法記憶數(shù)學概念?
(1)自然數(shù)與整數(shù):
自然數(shù)即正整數(shù)(1、2、3、4、5、6、7、8……),其性質是:有最小,無最大,有順序性,永遠可以施行加乘兩種運算。
整數(shù)包括正整數(shù)、負整數(shù)和零,其性質是:無最小,無最大,有順序性,永遠可以施行加減乘三種運算。
(2)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
有理數(shù)包括整數(shù)、分數(shù)、有限小數(shù)和無限循環(huán)小數(shù)。
其性質是:無最小,無最大,有順序性、稠密性和間斷性,永遠可以施行加減乘除四種運算(除數(shù)不為零)。
無理數(shù)專指無限不循環(huán)小數(shù)。有理數(shù)和無理數(shù)統(tǒng)稱為實數(shù)。
(3)等式、代數(shù)式、方程的區(qū)別:
等式含有等號,代數(shù)式不含等號,方程是含有未知數(shù)的等式。
(4)一元一次不等式與 一元一次方程解法步驟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一元一次不等式與一元一次方程的解法步驟完全相同,即:①去分母;②去括號;③移項;④合并同類項;⑤系數(shù)化為1。
所不同的是,解不等式時,步驟①和⑤中,如果乘數(shù)或除數(shù)是負數(shù)時,要改變不等號的方向。
(5)直線、射線、線段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聯(lián)系:直線、射線、線段是整體與部分的關系,線段、射線是直線的一部分。它們都是由無數(shù)的點構成的,在直線上取一點,則直線可分成兩條射線;取兩點則可分成一條線段和兩條射線。把線段兩方延長或把射線反向延長就可得到直線。
區(qū)別:直線無端點,長度無限,表示直線的字母無序;射線有一個端點,長度無限,表示射線的字母有序;線段有兩個端點,可度量長度,表示線段的字母無序。
3.用對比法記憶物理概念
(1)音調、響度和音品的聯(lián)系與區(qū)別:
聯(lián)系: 音調、響度和音品(也稱音色)是樂音的三要素。
區(qū)別:音調由發(fā)聲體的振動頻率決定;響度由發(fā)聲體的振幅、離聲源距離遠近決定;音品由發(fā)聲體本身性質決定。
(2)攝氏溫度與熱力學溫度:
?、侔褬藴薁顩r下冰、水混合物的溫度規(guī)定為0度,沸水的溫度規(guī)定為100度,將0度和100度之間分成100等分,每一等分是1攝氏度。攝氏溫度單位為攝氏度,用符號℃來表示。
②宇宙中溫度的下限大約為-273℃,這個溫度叫絕對零度。以絕對零度為起點的溫度,叫熱力學溫度。熱力學溫度單位為開爾文,簡稱開,用符號K表示。
③熱力學溫度T和攝氏溫度t的關系是:T=t+273K。
(3)熔化和凝固:
?、傥镔|從固態(tài)變成液態(tài)叫做熔化;從液態(tài)變成固態(tài)叫做凝固。
②固體熔化時吸熱,液體凝固時放熱。
(4)熔點和凝固點:
?、倬w的熔化溫度叫熔點,晶體的凝固溫度叫凝固點。
?、趯τ谕环N物質來說,凝固點與熔點相同。
(5)晶體和非晶體:有固定熔點的固體為晶體,沒有固定熔點的固體為非晶體,二者區(qū)別在于有無一定的熔點。
(6)汽化與液化:
?、傥镔|從液態(tài)變?yōu)闅鈶B(tài)叫做汽化,從氣態(tài)變?yōu)橐簯B(tài)叫做液化。
?、谝后w汽化時吸熱,氣體液化時放熱。
?、垡夯姆椒ㄓ袃煞N,一種是降低溫度,另一種是加壓。
(7)蒸發(fā)與沸騰:
?、僬舭l(fā)與沸騰是汽化的兩種形式。
?、谠谌魏螠囟认乱后w表面發(fā)生的汽化現(xiàn)象叫蒸發(fā),在一定溫度下液體內部和表面同時發(fā)生的劇烈的汽化現(xiàn)象叫沸騰。
?、垡后w沸騰時的溫度叫沸點。
(8)升華與凝華:
?、傥镔|從固態(tài)直接變成氣態(tài)叫升華,從氣態(tài)直接變成固態(tài)叫凝華。
?、谖镔|在升華過程中吸熱,在凝華過程中放熱。
(9)質量與重力:
?、儋|量是指物體中所含物質的多少,重力是指物體所受地球的引力;
?、谫|量只有大小沒有方向,是標量,重力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矢量;
③質量在哪里大小都不變,重力隨位置而變化;
④質量用天平稱,重力要用彈簧秤量;
?、葙|量單位一般用千克表示,重力單位一般用牛頓表示。
(10)壓力與壓強:
壓力是指垂直壓在物體表面上的力。
壓強是物體單位面積受到的壓力。
4.用對比法記憶化學概念
(1)分子與原子:
?、俜肿邮潜3治镔|化學性質的最小微粒,原子是化學變化中的最小微粒。
②有些物質是由分子構成的,如水、氧氣;還有些物質是由原子直接構成的,如汞。
(2)原子與元素:元素是具有相同核電荷數(shù)的一類原子的總稱。
(3)混合物與純凈物:
混合物是由兩種或多種物質混合而成的,這些物質相互間沒有發(fā)生化學反應,混合物里各物質都保持原來的性質,例如空氣。
純凈物是由一種物質組成的,例如氧氣。
(4)物理變化與化學變化:
物質變化時沒有生成其它物質的變化叫做物理變化;變化時生成了其他物質的變化叫做化學變化,也叫化學反應。例如:擴散、結晶等屬于物理變化,燃燒、風化等屬于化學變化。
發(fā)生化學變化時一定伴隨物理變化,發(fā)生物理變化時不一定發(fā)生化學變化。
物質變化時往往兩種變化同時發(fā)生,這時要看以何種為主,關鍵區(qū)別在于有無新物質生成。
(5)物理性質與 化學性質:
物質不需要發(fā)生化學變化就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顏色、狀態(tài)、氣味、熔點、硬度、密度等,叫做物理性質。
物質在化學變化中表現(xiàn)出來的性質,如可燃性、穩(wěn)定性、酸性、堿性等,叫做化學性質。
(6)單質與化合物:
由同種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單質。
由不同元素組成的純凈物叫做化合物。
(7)原子量與式量:
以12C原子質量的1/12作為"砝碼"去稱量其他原子質量,所需要的"砝碼"的個數(shù)就是被稱量原子的原子量。
化學式中各原子的原子量的總和為式量。
(8)標準狀況與通常狀況:
標準狀況為1個標準大氣壓,0℃。
通常狀況為1個標準大氣壓,20℃。
(9)離子化合物與共價化合物:
由陰、陽離子相互作用而構成的化合物為離子化合物,如NaCl、NaOH、ZnSO4等。?
由共用電子對形成分子的化合物為共價化合物,如H2O、CO2、HCl等。
(10)懸濁液、乳濁液、溶液:
固體小顆粒懸浮于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懸濁液,如泥水。 小液滴分散到液體里形成的混合物叫做乳濁液,如牛奶。
一種或幾種物質分子分散到另一種物質里,形成均一的、穩(wěn)定的混合物,叫做溶液,如白酒。均一、穩(wěn)定、透明等性質是溶液不同于懸濁液、乳濁液的特點。溶液有液態(tài)、氣態(tài)、固態(tài)之分,通常指液態(tài)。
(11)飽和溶液與不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不能再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飽和溶液。
在一定溫度下,在一定量的溶劑里,還能繼續(xù)溶解某種溶質的溶液,叫做這種溶質的不飽和溶液。
關鍵區(qū)別是能否繼續(xù)溶解。
(12)酸、堿、鹽:
電離時生成的陽離子全部是氫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酸。HCl、HNO3、H2SO4都屬于酸類。
電離時生成的陰離子全部是氫氧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堿。NaOH、KOH、Ca(OH)2都屬于堿類。
電離時生成金屬離子和酸根離子的化合物叫做鹽。Na2CO3、NaCl、MgSO4都屬于鹽類。
(13)酸性氧化物與堿性氧化物:
能跟堿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酸性氧化物,非金屬氧化物大多數(shù)是酸性氧化物。
能跟酸起反應生成鹽和水的氧化物,叫做堿性氧化物,金屬氧化物大多數(shù)是堿性氧化物。
(14)氧化與還原:
①原子或離子失電子的過程為氧化;原子或離子得電子的過程為還原。
?、谟须娮拥檬Щ螂娮悠频幕瘜W反應為氧化—還原反應。
?、弁谎趸?mdash;還原反應中氧化劑和還原劑得失電子總數(shù)相等。
?、茉谘趸?mdash;還原反應中,得電子的物質為氧化劑,氧化劑在反應過程中本身化合價降低,被還原;在氧化—還原反應中,失電子的物質為還原劑,還原劑在反應過程中本身化合價升高,被氧化。
(15)風化與潮解:
風化是結晶水化物在常溫下,自然失去一部分或全部結晶水,使晶體變形而被破壞的現(xiàn)象。風化是化學變化過程。例如:Na2CO3·10H2O和Na2SO4·H2O都可失去水變?yōu)榘咨勰?/p>
潮解是物質在潮濕的空氣中,吸收水而自身溶在其中,形成飽和溶液的現(xiàn)象。潮解多是物理變化過程,也有的是化學變化過程。例如:CaCl2可潮解為溶液,所以CaCl2為常用的干燥劑。
(16)燃燒、緩慢氧化和自燃:
燃燒、緩慢氧化和自燃都是化學反應。從反應的條件來看,都是可以被氧化的物質與氧氣(也可以是其他物質)接觸;不同點是反應的程度不同。
燃燒須溫度達到可燃物燃點時才能發(fā)生;緩慢氧化在常溫下即可進行;自燃則是常溫下發(fā)生緩慢氧化反應,且燃點較低的物質在某種情況下由于緩慢氧化反應產生的熱量不易散失,使熱量積累,溫度升高,達到著火點而自發(fā)燃燒。
從現(xiàn)象來看,燃燒是發(fā)光、發(fā)熱的劇烈反應;緩慢氧化有熱量產生,但不易覺察到升溫的變化;自燃在達到著火點之前與緩慢氧化相類似,達到著火點后與燃燒現(xiàn)象相同。
(17)摩爾與物質的量:
?、倌柺俏镔|的量的單位,物質的量是指物質所含指定微粒(分子、原子、離子、電子、質子、中子)數(shù)目多少的物理量;
?、谖镔|的量的單位是摩爾,離開了摩爾這個單位,物質的量就失去了它的特定意義。
5.用對比記憶法辨別漢字
漢字中有些字形體相似,讀音相近,容易混淆,因此有必要加以歸納,通過對比來辨別和記憶。為了增強記憶效果,可將聯(lián)想記憶法和口訣記憶法也參入其中。實為對比、歸納、諧音、聯(lián)想、口訣五法并用。
(1)巳( sì)滿,已(yǐ)半,己(jǐ)張口。其中巳與4同音,已與1諧音,己與幾同音,順序為滿半張對應4、1、幾。
(2)用火燒(shāo),用水澆(jiāo),
用絲繞(rào、rǎo),用手撓(náo);
靠人是僥(jiǎo)幸,食足才富饒(ráo),
日出為拂曉(xiǎo),女子更妖嬈(ráo)。
(3)用手拾掇(duō),用絲點綴(zhuì),
輟(chuò)學開車,啜(chuò)泣撅嘴。
(4)輸贏(yíng)貝當錢,蜾蠃(luǒ)蟲相關,
羸(lěi)弱羊肉補,嬴(yíng)姓母系傳。
(5)亂言遭貶謫(zhé),嘀(dí)咕用口說,
子女為嫡(dí)系,鳴鏑(dí)金屬做。
(6)中念衷(zhōng),口念哀(āi),
中字倒下念作衰(shuāi)。
(7)言午許(xǔ),木午杵(chǔ),
有心人,讀作忤(仵)(wǔ)。
(8)橫戌(xū)點戍(shù)不點戊(wù),
戎(róng)字交叉要記住。
(9)用心去追悼(dào),手拿容易掉(diào),
棹(zhào)槳劃木船,私名為綽(chuò)號。
(10)點撇仔細辨(biàn),爭辯(biàn)靠語言,
花瓣(bàn)結黃瓜,青 絲扎小辮(biàn)兒。
6.用對比法區(qū)分動量詞和物量詞
一個句子,謂語動詞后面如有數(shù)量詞出現(xiàn),就把動詞換成"有"字。串讀后如果符合漢語規(guī)范,這個量詞就是物量詞,作賓語;如果串讀后讀不通,即為動量詞,作補語。例如:"我讀了一本書",把"讀"字換成"有"字,就變成"我有了一本書",雖然意思變了,但仍然符合漢語規(guī)范,所以"本"是物量詞。又如:"我讀了一遍書",把"讀"換成"有",就變成"我有了一遍書",顯然不符合漢語規(guī)范,因此說"遍"是動量詞。
7.用對比法記憶歷史事件及年代
(1)公元前221年,秦始皇統(tǒng)一中國;公元221年,劉備建蜀。
(2)張騫出使西域,兩次的時間分別為公元前138年和公元前119年。后者與火警電話號相同,19的2倍又正好是38。
(3)1616年,努爾哈赤稱汗,建金;1661年,鄭成功收復臺灣。同理可記:馬克思誕生于1818年,魯迅誕生于1881年。
8.用對比法記憶"七國之亂"和"八王之亂""七國之亂"與"八王之亂"都是統(tǒng)一國家內部的戰(zhàn)亂,二者的區(qū)別有以下幾點:
(1)"七國之亂"發(fā)生在西漢初漢景帝時期,"八王之亂"發(fā)生在西晉初晉惠帝時期。?
(2)"七國之亂"是七王聯(lián)合對付朝廷,"八王之亂"是八王混戰(zhàn)。
(3)"七國之亂"三個月內被平定,"八王之亂"歷時16年。
9.用對比法記憶宋明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名稱
宋朝、明朝農民起義建立的政權有:北宋王小波、李順起義軍在成都建立"大蜀"政權,南宋鐘相建立"大楚"政權;明末張獻忠建立"大西"政權,李自成建立"大順"政權。這四個政權有兩個共同點:一是都為農民政權;二是都有個"大"字。這樣一歸納可記作: "獻忠大喜(大西),自成大順;小波中暑(大蜀),鐘相受處"。
10.用對比法記憶英法聯(lián)軍火燒圓明園的時間
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以后,1860年英法聯(lián)軍闖入北京,大肆搶劫,放火燒毀了皇家園林——圓明園??梢耘c第一次鴉片戰(zhàn)爭爆發(fā)的時間1840年對比著記。第二次鴉片戰(zhàn)爭開始的時間1856年,也可以與1840對比著記,記成4—5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