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中秋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
年農歷八月十五日,是傳統(tǒng)的中秋佳節(jié)。這時是一年秋季的中期,所以被稱為中秋。以下是小編精心收集整理的古代中秋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下面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來欣賞一下吧。
古代中秋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
一、吃月餅
《洛中記聞》記載,唐僖宗在中秋節(jié)吃月餅,感覺味道極美,便命御膳房用紅綾包裹月餅賞賜給新科進士們。這可能是我們能夠看到的最早關于月餅的記載。到了宋代,月餅有“荷葉”、“金花”、“芙蓉”等等雅稱,其制作方法也更加精致。詩人蘇東坡有詩稱贊說:“小餅如嚼月,中有酥與飴?!彼质怯退?,飴就是糖,其味道甜脆香美可想而知。
宋以后,制作月餅不僅講究味道,而且在餅面上設計了各種各樣與月宮傳說有關的圖案。餅面上的圖案,起初大概是先畫在紙上然后粘貼在餅面上,后來干脆用面模壓制在月餅之上。滿月形的月餅也跟十五的圓月一樣象征著大團圓,人們把它當作節(jié)日食品,用它祭月,用它贈送親友。
傳說,元朝初年,元蒙統(tǒng)治者懼怕民眾起來反抗,采取每十家派一名士兵監(jiān)視,十家只許用一把菜刀的高壓政策。人民忍無可忍,便乘八月十五中秋節(jié)互贈月餅之機,在月餅里放一個蠟丸,蠟丸中裹著紙,紙上寫著誓言,餅底還貼一張紙做暗示,以此互相號召反蒙復國。浙江溫州一帶稱這種月餅為“三錦”,按當?shù)胤窖缘闹C音就是“殺緊”。這大概就是今天月餅外常貼上一張紙的由來。
二、燃燈
中秋之夜,天清如水,月明如鏡,可謂良辰美景,美不勝收。然而對此人們并未滿足,于是便有“燃燈”以助月色的風俗。在湖廣一帶有用瓦片疊塔于塔上燃燈的節(jié)俗。在江南一帶則有制燈船的節(jié)俗。在近代中秋燃燈之俗更盛。今人周云錦、何湘妃《閑情試說時節(jié)事》一文說:廣東張燈最盛,各家于節(jié)前十幾天,就用竹條扎燈籠,做果品、鳥獸、魚蟲形及“慶賀中秋”等字樣,上糊色紙,繪各種顏色。中秋夜燈內燃燭用繩系于竹竿上,高懸于瓦檐或露臺上,或用小燈砌成字形或種種形狀,掛于家屋高處,俗稱“樹中秋”或“豎中秋”。富貴之家所懸之燈,高可數(shù)丈,家人聚于燈下歡飲為樂,平常百姓則豎一旗桿,燈籠兩個,也自取其樂。滿城燈火不啻琉璃世界。看來從古至今中秋燃燈之俗其規(guī)模似乎僅次于元宵燈節(jié)。
三、觀潮
“定知玉兔十分圓,已作霜風九月寒。寄語重門休上鑰,夜潮留向月中看。”這是宋代大詩人蘇軾寫的《八月十五日看潮》詩。在古代,浙江一帶除中秋賞月外,觀潮可謂是又一中秋盛事。中秋觀潮的風俗由來已久,早在漢代枚乘的《七發(fā)》賦中就有了相當詳盡的記述。漢以后,中秋觀潮之風更盛。明朱廷煥《增補武林舊事》和宋吳自牧《夢粱錄》也有觀潮記載。這兩書所記述的觀潮盛況,說明在宋代中秋觀潮之事達到了巔峰。
中秋節(jié)各地的習俗
北京中秋節(jié)習俗
兔兒爺傳統(tǒng)習俗。兔爺是北京老傳統(tǒng)玩具,它最早出現(xiàn)在明末,用來祭月的,明人紀坤(約一六三六年前后在世)的《花王閣剩稿》:“京中秋節(jié)多以泥摶兔形,衣冠踞坐如人狀,兒女祀而拜之?!泵康睫r歷八月十五那一天,家家都要供奉兔兒爺,擺上好吃的瓜果菜豆。
對月祭祀招運氣。古人素有將圓月視為美滿、團圓的象征,因此八月十五敬月習俗源遠流長。北京的“月壇”就是明嘉靖年間為皇家祭月修造的。每當中秋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將月餅、石榴、棗子等瓜果供于桌案上,拜月后,全家人圍桌而坐,邊吃邊談,共賞明月?,F(xiàn)在,祭月拜月活動已被規(guī)模盛大、多彩多姿的群眾賞月游樂活動所替代。
十五賞月。北京人喜歡一邊看電視里面的中秋節(jié)目,一邊賞月,有像過年看《春節(jié)聯(lián)歡晚會》一樣,這種習俗同樣起源于周朝,不過當時是上街游玩,看戲比較多。
上海中秋節(jié)習俗
祭月。祭月時,當月亮升起,于露天設案,供以月餅、瓜果、毛豆、芋艿和藕等食物,還供有執(zhí)著搗藥杵站立的玉兔月宮符畫。舊以月屬陰,祭月時由婦女先拜,男子后拜,也有說是“男人不拜月”的,祭月完畢,一家吃團圓酒、賞月飯等。婦女回娘家暫住的,中秋夜必須返回夫家,因為這是團圓節(jié)的緣故。
走月亮。中秋夜出游賞月,上海人叫做“走月亮”。婦女們結伴夜游,稱為“踏月”。上海小東門外的陸家石橋,橋下面水中蕩漾的皎月倒影,與天空中的皓月形成美妙對照。因此中秋夜游人如織,爭相觀賞。這“石梁夜月”在上海很有名氣,被稱作“滬城八景”之一。
燒香斗。所謂香斗,也有稱為斗香的,是由紙扎店制作的,形狀四方,上大下小,大的四周各寬約有二尺多。香斗四周糊著紗絹,繪有月宮樓臺亭閣等圖畫,也有的香斗用線香編繞而成,斗中插有紙扎的龍門魁星以及彩色旗旌等裝飾。上海中秋節(jié)燒香斗的場面,向以南園為最盛。此外,城里城外許多大橋的橋堍都點燃有特制的大型香斗。
青苗會。在農村,中秋節(jié)祭祖,往往幾家合在一起行事,這在舊俗中叫做“青苗會”。農民還將中秋天氣和年中收成等聯(lián)系在一起。據(jù)說中秋月明,則來年歲熟,寶山縣有諺語:“中秋月朗來年熟?!比绻星镆苟嘣苹蛴甓灰娫铝粒瑫绊懙降诙甑脑?,說是終宵雨雪,燈節(jié)也會大為減色的。上海縣、嘉定縣有諺語: “云掩中秋月、雨打上元燈。”奉賢縣的諺語則說:“八月十五雨淋淋,正月十五雪打燈?!?/p>
中秋節(jié)象征意義是什么
親人的團圓、豐收、富足
農歷八月十五日,是我國傳統(tǒng)的中秋節(jié),也是我國僅次于春節(jié)的第二大傳統(tǒng)節(jié)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間,故謂之中秋節(jié)。我國古歷法把處在秋季中間的八月,稱謂“仲秋”,所以中秋節(jié)又叫“仲秋節(jié)”。又稱月夕、秋節(jié)、八月節(jié)、八月會、追月節(jié)、玩月節(jié)、拜月節(jié)、女兒節(jié)或團圓節(jié)。
古代中秋節(jié)都有哪些習俗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