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暑是2023的幾月幾日
小暑是2023的幾月幾日(哪一天)
在小暑期間,氣候方面的變化并不是很大,氣溫依舊很高。那么小暑是2023的幾月幾日呢?下面是小編給大家整理的小暑是2023的幾月幾日(哪一天),歡迎大家來閱讀。
小暑是2023的幾月幾日
2023年小暑時間:7月7日16:30:29,星期五,農歷五月二十。暑,是炎熱的意思,小暑為小熱,還不十分熱。意指天氣開始炎熱,但還沒到最熱。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jié),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
小暑三候是哪三候分別代表
一候溫風至
一候溫風至,是指小暑節(jié)氣之后,天氣已經(jīng)開始進入一年中最炎熱的階段,涼風習習的日子已經(jīng)遠去。這之后即便有風,也都是“溫風”,天地之間都仿佛變成了一個大蒸籠,風吹在身上很不舒服。
二候蟋蟀居宇
二候蟋蟀居宇,也有的地方寫作蟋蟀居壁,是一樣的意思。大致是說,這個時期蟋蟀的羽翼還沒有長成,只能躲在洞穴中“面壁”。要等到農歷的七八月份,蟋蟀才會跑到田間求偶。
三候鷹始鷙
三候鷹始鷙,這是說再往后五天,雛鷹開始感受到肅殺之氣,開始練習飛翔,為以后的搏擊長空做準備了。
小暑節(jié)氣的特征是什么
暴雨增多
小暑前后,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各地進入雷暴最多的季節(jié)。雷暴是一種劇烈的天氣現(xiàn)象,常與大風、暴雨相伴出現(xiàn),有時還有冰雹,容易造成災害。
進入伏旱期
華南東部,小暑以后因常受副熱帶高壓控制,多連晴高溫天氣,開始進入伏旱期。中國南方大部分地區(qū)這一東旱西澇的氣候特點。
小暑吃什么傳統(tǒng)食物
1、黃瓜+煮雞蛋
山東有的地方吃生黃瓜和煮雞蛋來治苦夏,入伏的早晨吃雞蛋,不吃別的食物。
2、吃三寶
“小暑大暑,上蒸下煮”,小暑的到來,意味著即將進入三伏天。此時,天氣炎熱,人體出汗多,消耗大,養(yǎng)生保健一定要注意補充體力,解熱防暑。民間在這個時節(jié)素有吃三寶——黃鱔、蜜汁藕、綠豆芽的習俗。
3、食新(食辛)
小暑食新,是客家人的一種民俗活動。客家人,即廣東、福建、江西、臺灣等地原住民的主要組成部分。在小暑過后嘗新米,客家人將新割的稻谷碾成米后,做好飯供祀五谷大神和祖先,然后人人吃嘗新酒等。據(jù)說“吃新”乃“吃辛”,是小暑節(jié)后第一個辛日。一般買少量新米與老米同煮,加上新上市的蔬菜等。所以,民間有“小暑吃黍,大暑吃谷”之說。
4、吃餃子
伏天民諺有“頭伏蘿卜二伏菜,三伏還能種蕎麥”,“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頭伏吃餃子是傳統(tǒng)習俗,伏日人們食欲不振,往往比常日消瘦,俗謂之苦夏,而餃子在傳統(tǒng)習俗里正是開胃解饞的食物。
5、吃面
伏日吃面習俗至少三國時期就已開始了。《魏氏春秋》:“伏日食湯餅,取巾拭汗,面色皎然”,這里的湯餅就是熱湯面。《荊楚歲時記》中說:“六月伏日食湯餅,名為辟惡。”五月是惡月,六月亦沾惡月的邊兒,故也應“辟惡”。
伏天還可吃過水面、炒面。所謂炒面是用鍋將面粉炒干炒熟,然后用水加糖拌著吃,這種吃法漢代已有唐宋時更為普遍,不過那時是先炒熟麥粒,然后再磨面食之。唐代醫(yī)學家蘇恭說,炒面可解煩熱,止泄,實大腸。
6、吃羊肉
徐州人入伏吃羊肉,稱為“吃伏羊”,這種習俗可上溯到堯舜時期,在民間有“彭城伏羊一碗湯,不用____開藥方”之說法。徐州人對吃伏羊的喜愛莫過于當?shù)孛裰{“六月六接姑娘,新麥餅羊肉湯”。
7、吃蓮藕
每逢小節(jié)氣,暑民間有吃藕的習俗,藕中含有大量的碳水化合物及豐富的鈣磷鐵等和多種維生素,VC鉀和膳食纖維比較多,具有清熱養(yǎng)血除煩等功效,適合夏天食用鮮藕以小火煨爛,切片后加適量蜂蜜,可隨意食用,有安神入睡之功效,可治血虛失眠。有清熱涼血作用,可用來治療熱性病癥。
小暑節(jié)氣如何養(yǎng)生?
1.小暑重養(yǎng)心。因天氣原因小暑時期會引起人體內的血壓波動,所以在起床、蹲坐起立時不要著急,最好能夠活動一下四肢,不需要時間太長,半分鐘即可,然后慢慢起身。
2.情緒養(yǎng)生:心態(tài)平和。夏季養(yǎng)生以“心靜”為宜,心靜自然涼。如果失眠,可以在仰臥或側臥時,放松全身肌肉,或者注意腹部呼吸的起伏,排除雜念后,心靜了自然就可以安然入睡。
3.運動養(yǎng)生:少動多靜??梢栽谇宄炕蛘咄砩媳容^涼爽的時候,適當進行小幅度比較緩和的運動,比如打太極,散步,慢跑等。
4.飲食養(yǎng)生:合理飲食。飲食以淡補為主,少吃辛辣油膩的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