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清明節(jié)氣民俗
清明節(jié),兼具自然與人文兩大內(nèi)涵,既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也是傳統(tǒng)祭祖節(jié)日。下面小編給大家?guī)黻P(guān)于2022年清明節(jié)氣民俗,希望會對大家的工作與學習有所幫助。
2022清明節(jié)氣民俗
1、蕩秋千
蕩秋千是由來已久的清明習俗。秋千,意即揪著皮繩而遷移。
秋千的歷史相當古老,最早叫千秋,后為了避及某些方面的忌諱,改為秋千。那時的秋千多用樹椏枝為架,再拴上彩帶做成。后來逐步發(fā)展為用兩根繩索加上踏板的秋千。蕩秋千不僅可以增進健康,而且可以培養(yǎng)勇敢精神,至今為人們特別是兒童所喜愛。
2、拔河
拔河最早叫“牽鉤”、“鉤強”,唐朝開始叫“拔河”。它發(fā)明于春秋后期,盛行于軍旅,后來流傳到民間。唐玄宗時曾在清明時舉行大規(guī)模的拔河比賽。從那時起,拔河便成為清明習俗了。
3、蹴鞠
蹴鞠本來特指一種古老的皮球,球面用皮革做成,球內(nèi)用毛塞緊。由于蹴鞠運動的影響逐漸廣泛,蹴鞠也就成了蹴鞠運動的代名詞。這是古代清明節(jié)時人們喜愛的一種游戲。相傳是黃帝發(fā)明的,最初的目的是用來訓練武士。
4、踏青
踏青又叫春游。古時叫探春、尋春等。三月清明,春回大地,自然界到處呈現(xiàn)一派生機勃勃的景象,正是郊游的大好時機。我國民間長期保持著清明踏青的習慣。
5.植樹
清明前后,春陽照臨,春雨飛灑,種植樹苗成活率高,成長快。
因此,自古以來,我國就有清明植樹的習慣。有人還把清明節(jié)叫作“植樹節(jié)”。植樹風俗一直流傳至今。1979年,人大常委會規(guī)定,每年3月12日為我國植樹節(jié)。這對動員全國各族人民積極開展綠化祖國活動,有著十分重要的意義。
6、放風箏
放風箏是清明時節(jié)人們所喜愛的活動。每逢清明時節(jié),人們不僅白天放風箏,夜間也放。夜里在風箏下或風穩(wěn)拉線上掛上一串串彩色的小燈籠,像閃爍的明星,被稱為“神燈”。過去,有的人把風箏放上藍天后,便剪斷牽線,任憑清風把它們送往天涯海角,據(jù)說這樣能除病消災,給自己帶來好運。
7、掃墓
清明時節(jié),自古以來就是人們祭祖掃墓的日子,作為中國人更是重視“祭之以禮”的追遠活動。宋代高菊澗的《清明》詩云:“南北山頭多墓田,清明祭掃各紛然。紙灰飛作白蝴蝶,血淚染成紅杜鵑。日墓狐貍眠冢上,夜歸兒女笑燈前,人生有酒須當醉,一滴何曾到九泉?!?/p>
按照舊的習俗,掃墓時,人們要攜帶酒食果品、紙錢等物品到墓地,將食物供祭在親人墓前,再將紙錢焚化,為墳墓培上新土,折幾枝嫩綠的新枝插在墳上,然后叩頭行禮祭拜,最后吃掉酒食回家。唐代詩人杜牧的詩《清明》:“清明時節(jié)雨紛紛,路上行人欲斷魂。借問酒家何處有?牧童遙指杏花村。”寫出了清明節(jié)的特殊氣氛。掃墓是清明節(jié)最早的一種習俗,這種習俗延續(xù)到今天,已隨著社會的進步而逐漸簡化。掃墓當天,子孫們先將先人的墳墓及周圍的雜草修整和清理,然后供上食品、鮮花等。
由于火化遺體越來越普遍,其結(jié)果是,前往骨灰置放所拜祭先人的方式逐漸取代掃墓的習俗。
新加坡華人也在廟宇里為死者立神主牌,因此廟宇也成了清明祭祖的地方。
清明節(jié)當天有些人家也在家里拜祭祖先。
不論以何種形式紀念,清明節(jié)最基本的儀式是到墳前、骨灰放置處或靈位前追念祖先。為了使紀念祖先的儀式更有意義,我們應讓年青一代的家庭成員了解先人過去的奮斗歷史。
8、插柳
據(jù)說,插柳的風俗也是為了紀念“教民稼穡”的農(nóng)事祖師神農(nóng)氏的。有的地方,人們把柳枝插在屋檐下,以預報天氣,古諺有“柳條青,雨蒙蒙;柳條干,晴了天”的說法。黃巢起義時規(guī)定,以“清明為期,戴柳為號”。起義失敗后,戴柳的習俗漸被淘汰,只有插柳盛行不衰。楊柳有強大的生命力,俗話說:“有心栽花花不發(fā),無心插柳柳成蔭?!绷鴹l插土就活,插到哪里,活到哪里,年年插柳,處處成蔭。
清明節(jié)春風明媚,綠樹成蔭。人們在這一天踏青、掃墓、上墳。
人人都要戴柳,家家戶戶門口插柳枝。這個習俗究竟從何而來呢?
關(guān)于清明節(jié)有個傳說和宋代大詞人柳永有關(guān)。據(jù)說柳永生活放蕩,常往來于花街柳巷之中。當時的歌妓無不愛其才華,并以受柳永青睞為榮。但因為生活不軌,柳永一生為仕途所不容,雖中過進士最后卻于襄陽貧困而亡。他的墓葬費用都是仰慕他的歌女集資的。每年清明節(jié),歌女們都到他墳前插柳枝以示紀念,久而久之就成了清明插柳的習俗。其實這個習俗早在唐代就有了。唐人認為三月三在河邊祭祀時,頭戴柳枝可以擺脫毒蟲的傷害。宋元以后,清明節(jié)插柳的習俗非常盛行,人們踏青玩游回來,在家門口插柳以避免蟲疫。
無論是民間傳說還是史籍典章的記載,清明節(jié)插柳總是與避免疾疫有關(guān)。春天氣候變暖,各種病菌開始繁殖,人們在醫(yī)療條件差的情況下只能寄希望于搖搖柳枝了。
清明插柳戴柳還有一種說法:原來中國人以清明、七月半和十月朔為三大鬼節(jié),是百鬼出沒討索之時。人們?yōu)榉乐构淼那謹_迫害而插柳戴柳。柳在人們的心目中有辟邪的功用。受佛教的影響,人們認為柳可以卻鬼,而稱之為“鬼怖木”,觀世音以柳枝沾水濟度眾生。北魏賈思勰《齊民要術(shù)》里說: “取柳枝著戶上,百鬼不入家?!鼻迕骷仁枪砉?jié),值此柳條發(fā)芽時節(jié),人們自然紛紛插柳戴柳以辟邪了。漢人有“折柳贈別”的風俗:灞橋在長安東,跨水作橋,漢人送客至此橋,折柳贈別。李白有詞云:“年年柳色,灞陵傷別。”
古代長安灞橋兩岸,堤長十里,一步一柳,由長安東去的人多到此地惜別,折柳枝贈別親人,因“柳”與“留”諧音,以表示挽留之意。這種習俗最早起源于《詩經(jīng)?小雅?采薇》里“昔我往矣,楊柳依依”。用離別贈柳來表示難分難離,不忍相別,戀戀不舍的心意。楊柳是春天的標志,在春天中搖曳的楊柳,總是給人以欣欣向榮之感?!罢哿泟e”就蘊含著“春常在”的祝愿。古人送行折柳相送,也喻意親人離別去鄉(xiāng)正如離枝的柳條,希望他到新的地方,能很快地“生根發(fā)芽”,好像柳枝之隨處可活。它是一種對友人的美好祝愿。古人的詩詞中也大量提及折柳贈別之事。唐代權(quán)德輿詩:“新知折柳贈”,宋代姜白石詩:“別路恐無青柳枝”,明代郭登詩:“年年長自送行人,折盡邊城路旁柳?!鼻宕惥S崧詞:“柳條今剩幾?待折贈?!比藗儾坏娏藯盍鴷饎e愁,連聽到《折楊柳》曲,也會觸動離緒。李白《春夜洛城聞笛》:
“此夜曲中聞折柳,何人不起故園情?!逼鋵崳鴺淇梢杂卸喾矫娴南笳饕饬x,古人又賦予柳樹種種感情,于是借柳寄情便是情理中之事了。
9、拜“城隍爺”
老北京清明節(jié)時有這樣一個習俗,就是在這一天要去城隍廟燒香叩拜求簽還愿問卜,在明清民國時老北京有七八座城隍廟,香火亦以那時最盛。城隍廟里供奉的“城隍爺”,是那時百姓信奉灶王爺、財神爺外最信奉的神佛。這個“爺”其實就是一個城、一個縣的“不管部部長”,城隍廟在每年的鬼節(jié)--清明節(jié)開放時,人們紛紛前往求愿,為天旱求雨(多雨時求晴)、出門求平安、有病求康復、為死者祈禱冥福等諸事焚香拜神,那時廟內(nèi)外異常熱鬧,廟內(nèi)有戲臺演戲,廟外商品貨什雜陳。據(jù)說在民國初時還有“城隍爺”出巡之舉,人們用八抬大轎抬著用藤制的“城隍爺”在城內(nèi)巡走,各種香會相隨,分別在“城隍爺”后賽演秧歌、高蹺、五虎棍等,邊走邊演,所經(jīng)街市觀者如潮。有一首雜詠:“神廟還分內(nèi)外城,春來賽會盼清明,更兼秋始冬初候,男女燒香問死生?!闭f的就是清明節(jié)拜“城隍爺”這一習俗。
清明節(jié)氣的飲食
時食:菠蘿、馬蘭頭、甜酒釀、螺螄、艾草、艾草茶、青團
清明節(jié)的前兩天是寒食節(jié),傳說是為了紀念古人介子推,介子推重義輕利,寧可被燒死也不接受晉文公重耳封賜。唐人最重視寒食節(jié),故留下寒食詩詞眾多,諸多風俗皆可從唐詩中了解。寒食節(jié)風俗首先是要禁火,所以必定要預制熟食,例如熬好的麥粥、糯米粥、糕團等。寒食禁火,而到清明則復又生新火。古時生火不易,主要還是靠鉆木取火,四季所用的木材也有別,春季則多使用榆木,所謂“春取榆柳之火”就是這個意思。從寒食節(jié)開始還有蕩秋千、拔河一類娛樂活動,活動往往持續(xù)到清明,清明是古代除了冬至外最重要的節(jié)日,久而久之二節(jié)合一,寒食節(jié)不再。
又,清明左右,桐樹逐漸開花,所以此節(jié)氣中有“桐始華”侯應。
時令水果:菠蘿
菠蘿又名鳳梨,兩者所指其實是同一物種。只不過常見的栽培品種倒也不少,其中碩壯者如卡因品系,古老經(jīng)典者如皇后品系,果汁豐足者如西班牙品系,大小、色澤、口感、成熟時期俱有各色區(qū)別,所以免不了被做些名號上的文章。這一水果原產(chǎn)南美,明清年間傳入國內(nèi),如今已是大名鼎鼎的“嶺南四大名果”之一,我國華南地區(qū)普遍種植。
雖然看起來粗獷、硬朗、多刺,內(nèi)核果肉卻分外酸甜多汁,芳香氣味也頗為討人喜歡。鮮食前多以鹽水浸泡去除色澀味,也能夠降低因其中所含蛋白酶而導致的身體過敏。此外,榨汁、罐頭、水果干都能一定程度還原它的美好風味,入菜作為烹食肉類和米飯的輔料也是宜人選擇。不過菠蘿性熱不宜多食,尤其易上火者要尤其注意。
時令蔬菜:馬蘭頭
食馬蘭頭歷史久遠,明朝五言古風贊馬蘭頭“洵美草木滋,可以廢粱肉”,比喻此物鮮美直可敵肉。袁枚《隨園食單》中記:“馬蘭頭,摘取嫩者,醋合筍拌食,油膩后食之,可以醒脾”。馬蘭頭也是野菜的一種,有青梗紅梗兩種,葉片有細絨毛葉緣有粗梳齒,春秋二季皆有,但春季新發(fā)的馬蘭頭碧綠脆嫩最為可人。
好多酒家飯店的涼菜便是馬蘭頭香干,將馬蘭頭在沸水中燙過后于冷水中浸涼,再和香干一同剁碎拌勻,就是一道清新的前菜。
時令良品:酒釀
古人相信清明時分水輕清上行,此時水質(zhì)最好,宜多儲之。此時的水尤適合做甜酒釀,以糯米浸水約一天取出,淘凈后蒸熟放涼,然后放在缽中加入酒曲蓋嚴實,若氣溫適合快則一周不到即可得到甜酒釀,色白而細膩,加入玫瑰腌制的糖味道極芬芳。長江流域食酒釀很普遍,醪糟、酒糟亦都是此物。
若用酒糟發(fā)酵過的面來制餅皮,內(nèi)陷是玫瑰糖、果仁加上好的板油,也是清明左右最熱鬧的小吃酒釀餅,小攤現(xiàn)烤現(xiàn)賣,人頭攢動。
酒釀小園子,即用酒釀兌水燒開,加入水磨糯米粉制成的小湯圓,這種小湯圓多無餡,煮熟后加入桂花糖、溏心雞蛋香甜可口。
時令水產(chǎn):螺螄
過去到了清明夜,江南人家有有食螺螄之風,說是可以明目。螺螄又名蝸贏,外形似蝸牛,有一個右旋的殼,生長于湖泊、河溝、水田里?!侗静菥V目》云: “汁主明目,下水”。清明往后螺螄會產(chǎn)子,螺肉淡而無味,故清明時的螺肉最是甘美,故有“清明螺,肥如鵝”之說。
螺螄此物,吃法到現(xiàn)在倒是變化不大。袁枚《隨園食單》說:“ 螺螄制與蜆同,惟子多則不可食?;罩萑藭窀?,賣者名青螺??梢宰鞲i}中有香螺,小而鮮,糟食最佳?!辟I來螺螄總是要水養(yǎng)幾日去泥沙,或醬爆或酒糟,擅食者幾不用牙簽,手指頭捏住螺殼一吸美味自然落入口中。
時令食材:艾草
艾草,又名苦艾,被稱為百草之王,生命力強健,在路邊荒野都有其蹤跡,經(jīng)過一個冬天,到清明時分,差不多就可以收割第一茬的艾草了。艾草和中國文化聯(lián)系極多,這種多年生的草本植物有著濃烈的藥香氣,中國傳統(tǒng)醫(yī)學便將艾草用于針灸術(shù)的“灸”,更常見的做法是艾草泡水用于洗浴和熏蒸,到了端午節(jié)人們還會把艾草掛在門上驅(qū)蟲辟邪,而在食物中也是大量運用,例如艾草茶、艾草粥、青團。
艾草加工:艾草茶
艾草茶又叫艾葉茶,將收來的艾草嫩葉簡單地曬干便可以泡水喝,如果要保持艾草的綠色,則需要通過蒸汽殺青和后期的干燥揉捻處理,制作過程類似茶葉。艾葉茶是相當好的保健飲料,抗菌護肝,增強人的抵抗力,有特別的香氣,但在中國喝的人并不多,而在日本卻依然盛行。
艾草加工:青團
青團是江浙一帶說法,廣東客家人則稱為艾糍,根據(jù)地域不同還有清明果、青果子一類名稱,但其所指的食物幾乎是一樣的,用植物染綠的糯米粉包餡的糕團。追溯歷史,青團大概也是為寒食節(jié)而生的一種時令甜點。
用艾草曬干磨粉和糯米粉加水混合,或者艾草煮爛后的汁水和糯米粉調(diào)和,都可以得到鮮綠的粉團,可以做成甜、咸不同口味,但主要是以豆沙為餡,包成幼兒拳頭般大小,放入蒸籠蒸熟即可食用,軟糯香甜。除了使用艾草,也有用雀麥草、鼠曲草來作為綠色的天然顏料,制作方法相同。更考究一點的,也有用木制模具把青團做成一定的形狀,多是圓形帶花紋,很漂亮。
時令良品:青團
《隨園食單》對青團有簡單的描述:“搗青草為汁,和粉作粉團,色如碧玉?!?/p>
材料:糯米粉65g、米粉30g、植物油10g、水120g、豆沙餡50g、新鮮艾草適量
做法:
1、艾草洗凈、加入少量的鹽,入鍋中煮沸,以去澀味。
2、撩起煮熟的艾草,切碎,搗爛。
3、把青汁混入糯米粉、米粉中。一點點倒入油和水,揉成面團。
4、面團分成幾份,將豆沙包入每份面團中,搓圓。
5、蒸20分鐘左右,至熟。
清明時節(jié)田間農(nóng)事
田間管理
塑料大中棚番茄、辣椒、茄子、黃瓜、西葫蘆,4月中下旬后棚內(nèi)要晝夜通風,春甘蘭、春萵筍,越冬蘿卜要清溝排漬;洋蔥、大蔥、大蒜應追化肥和及時摘苔;胡蘿卜、蘿卜間苗、追肥;冬播花菜在花球生長期保持10-20℃,噴灑硼砂液;春大白菜噴灑磷酸二氫鉀液;露地春黃瓜深中耕、排濕、增溫;塑料大棚春西瓜通風降溫、澆水保果、摘心、人工授粉;豇豆防漚根、整枝摘心;菜豆施肥、中耕松土;馬鈴薯追肥培土。
采收
采收萵筍、甘蘭、菠菜、芹菜、白菜苔、小白菜、花菜、韭菜、蒜苔、豌豆;塑料大棚早熟栽培采收番茄、辣椒、茄子、黃瓜、西葫蘆。
播種、育苗
黃瓜、甜瓜、晚熟瓠瓜、菜瓜、豇豆、扁豆、蔓性菜豆、空心菜、莧菜、芹菜、豆薯、小白菜等露地直播;生姜催芽;晚辣椒、夏萵筍、夏甘蘭露地育苗。
栽植
露地栽植的蔬菜有黃瓜、西瓜、甜瓜、菜瓜、冬瓜、南瓜、西葫蘆、苦瓜、晚瓠瓜、絲瓜、番茄、茄子、辣椒、矮菜豆、豇豆、豆薯、茭白(雙晚茭)夏萵筍、空心菜等。
病蟲害防治
注意防止茄果類猝倒病、疫病、灰霉病,春大白菜霜霉病、軟腐病、炭疽病,瓜類霜霉病及黃守瓜,瓜蚜、黃曲條跳甲等;豆類角斑病及美洲斑潛蠅、蠶豆象、菜蚜、地下蟲等;防止老鼠咬食所播的種子。
2022清明節(jié)氣民俗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