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寒節(jié)氣的講究及注意事項
小寒作為冬天比較重要的一個節(jié)氣,小寒的意思是天氣已經很冷,我們國大部分地區(qū)小寒和大寒期間一般都是最冷的時期,“小寒”一過,就進入“出門冰上走”的三九天了。下面是小編整理的關于小寒節(jié)氣的講究及注意事項,歡迎閱讀!
小寒補腎吃的食物
1.黑米
黑米為米中珍品,素有“貢米”、“長壽米”等美譽,具有特殊的營養(yǎng)價值。黑米的顏色之所以與其他米不同,主要是因為它的外部皮層中含有抗衰老的花青素類色素。米的顏色越深,表皮色素抗衰老的效果則越強。此外,這種色素中還富含黃酮類活性物質,相當于白米的5倍之多,對預防動脈硬化大有裨益。
長期食用黑米,不僅可以促進睡眠,還可治療頭昏、目眩、貧血、白發(fā)、眼疾和腰腿酸軟等癥。此外,黑米對補血、止痛、治療內外傷等也有一定作用。產婦多吃黑米食品,身體可早日恢復,對少兒白發(fā)也有很好的功效。
冬季滋補身體吃黑米可以和其他的食物進行搭配,黑米可與白米一起煮飯,或與核桃仁、大棗、銀耳、蓮子等一同熬粥。因黑米外部是一層較堅韌的種皮,所以需提前浸泡而后才能煮爛食用,否則容易引起消化不良。另外,泡米的水要與米一同煮,可以保存其中的營養(yǎng)成分。
2.荸薺
荸薺皮色紫黑,肉質雪白,味甜多汁,清脆可口,自古有“地下雪梨”之美譽,北方人則視它為“江南人參”。荸薺中蛋白質和碳水化合物含量比較豐富,但熱量卻不是特別高,特別適合冬季養(yǎng)生食用。
中醫(yī)認為,荸薺是寒性食物,有清瀉內火的功效,關于發(fā)燒初期的患者有較好的退燒作用,但高燒期間則不宜食用。幼兒吃一些荸薺還能增進牙齒和骨骼的發(fā)育。
荸薺冰糖飲的制作特別簡單,大家在家就能做,主要的材料有荸薺150克、甘蔗150克、冰糖30克。具體的做法是:削去荸薺和甘蔗的外皮并洗凈;入鍋加入適量水和冰糖,煮至荸薺和甘蔗熟透即可。
3.黑豆
黑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卵磷脂、核黃素等,其中維生素B和維生素E的含量都很高,維生素E的含量高過肉的7倍。中醫(yī)認為,“黑豆乃腎之谷”,具有補肝腎、強筋骨、暖腸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等作用,同時也是潤澤肌膚、烏須黑發(fā)之佳品。
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有說:“久食黑豆,好顏色,變白不老。”所以說黑豆對女性養(yǎng)顏大有裨益,再者黑豆還可以調理月經,還有安胎作用,孕婦常吃,可以益身強健。
一般吃黑豆都是打豆?jié){喝,使用可以打五谷豆?jié){的豆?jié){機,里面放些黑米、黑豆、黃豆、綠豆、紅豆多種原料在一起,也可以放一些打成粉末的黑豆,做出來的豆?jié){香濃可口。
4.黑棗
黑棗性溫味甘,富含蛋白質、糖類、有機酸、維生素B和維生素E,和磷、鈣、鐵等微量元素,還有各種營養(yǎng)元素,有補腎與養(yǎng)胃的功效。并對延緩衰老、增強機體活力、美容養(yǎng)顏都很有幫助。所以黑棗被稱為“營養(yǎng)倉庫”,經常食用可以幫助女性補氣養(yǎng)血、維持上皮細胞組織的功效。以及可以暖腸胃、明目活血、利水解毒,是潤澤肌膚、烏須黑發(fā)佳品。
棗中富含鈣和鐵,它們對防治骨質疏松產貧血有重要作用:中老年人更年期經常會骨質疏松,正在生長發(fā)育高峰的青少年和女性容易發(fā)生貧血,大棗對他們會有十分理想的食療作用,其效果通常是藥物不能比擬的。
據研究發(fā)現,紅棗注重補血,但是黑棗注重補腎,中醫(yī)有記載,黑棗味甘澀,性寒,含有蛋白質、脂肪、糖類和多種維生素,其中以含維生素C和鈣質、鐵質最多,有補益脾胃,養(yǎng)腎陰血的功效。想要養(yǎng)腎的MM可以多吃一點黑棗。
5.黑木耳
黑木耳在國內外都深受消費者歡迎,享有“素中佳肉”之美譽。黑木耳不僅是極好的防癌食品,能有效清除血管內的垃圾和致癌物質,預防心腦血管疾病,還可稀釋大腸中的致癌物質,有助于預防大腸癌。此外,黑木耳還有調節(jié)血糖、降低血液黏稠度、降低血膽固醇等作用。吃黑木耳可增加飽腹感,有助于控制體重,保持體形。常食還有益于去除面部色斑,養(yǎng)顏美容。
黑木耳中含有豐富的纖維素和一種特殊的植物膠原,這兩種物質能夠促進胃腸蠕動,防止便秘,有利于體內大便中有毒物質的及時清除和排出,并且有利于膽結石、腎結石等內源性異物有一定的化解功能。對于初發(fā)膽囊炎和初發(fā)結石者,保持每天吃1-2次黑木耳,疼痛、惡嘔等癥狀可在2-5天內緩解。
建議平時可以做些小菜,比如:炒木須肉或涼拌黑木耳等。
小寒節(jié)氣的講究
1、起居保健
《黃帝內經》起居調養(yǎng)強調了“無擾乎陽,早臥晚起,必待日光”。也就是說,在寒冷的冬天,不要因擾動陽氣而破壞人體陰陽轉換的生理機能。嚴寒的時節(jié)應該有充足的睡眠,這有利于陽氣的潛藏,陰精蓄積。
衣著的過少過薄、室溫過低都會讓人很容易感冒又耗陽氣。反之,衣著過多過厚,室溫過高則腠理開泄,陽氣不得潛藏,容易讓寒氣侵入身體。穿衣要講“衣服氣候”,指衣服里層與皮膚間的溫度應始終保持在32℃~33℃,這種理想的“衣服氣候”,可緩沖外界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
2、精神調攝
冬季容易受到火爐、暖氣、氣候干燥等方面的影響,人也會非常容易“上火”,情緒也比較容易發(fā)生變化。中醫(yī)認為怒則氣上,擾動陽氣,因此,冬季要特別注意情緒調節(jié)。在冬季還要防止季節(jié)性的情感失調癥的發(fā)生,所謂季節(jié)性情感失調癥,是指一些人在冬季易發(fā)生情緒抑郁、懶散嗜睡、昏昏沉沉等一些現象,并且會年復一年地出現。
這種現象一般都是會出現在青年身上,特別是女性。預防的方法就是多曬太陽以及延長光照時間,這是調養(yǎng)情緒的天然療法。
小寒養(yǎng)生注意事項
1:養(yǎng)腎防寒
冬日萬物斂藏,冬日養(yǎng)生就該順應自然界收藏之勢,收藏陰精,使精氣內聚,以潤五臟。冬季時節(jié),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jié)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冬日養(yǎng)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yǎng)腎防寒”。小寒又是一年中最冷的季節(jié)。腎的機能強健,則可調節(jié)機體適應嚴冬的變化。所以小寒養(yǎng)生很重要的一點就是“養(yǎng)腎防寒”。
2:起居要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節(jié)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爸嗅t(y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 保暖是第一要務,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3:鍛煉因人而異
小寒節(jié)氣正處于“三九”寒天,是一年中氣候最冷的時段。此時正是人們加強身體鍛煉、提高身體素質的大好時機。但要根據個人的身體情況,切不可盲目,即使身體強健的人,也要講究一下鍛煉的方式和方法。可每周參加2~3次的健身運動,如游泳、打網球、打保齡球等。平時生活中要經常散步、慢跑、做操等。另外,小寒養(yǎng)生還應注意室內通風,外出注意保暖,防止呼吸道疾病的發(fā)生。
小寒有哪些養(yǎng)生原則
小寒養(yǎng)生原則一:飲食保養(yǎng)滋補防寒
冬季天氣寒冷,此時也正是陰邪最盛的時候,也就是中醫(yī)上所謂的陰邪。從飲食養(yǎng)生的角度講,要特別注意在日常飲食中多食用一些溫熱食物以補益身體,防御寒冷氣候對人體的侵襲。常用補藥有人參、黃芪、阿膠、冬蟲夏草、首烏、枸杞、當歸等;食補要根據陰陽氣血的偏盛偏衰,結合食物之性來選擇羊肉、狗肉、豬肉、雞肉、鴨肉、鱔魚、甲魚、鲅魚和海蝦等,其他食物如核桃仁、大棗、龍眼肉、芝麻、山藥、蓮子、百合、栗子等。以上食物均有補脾胃、溫腎陽、健脾化痰、止咳補肺的功效。當然對體質偏熱、偏實、易上火者應注意緩補、少食為好。
小寒養(yǎng)生原則二:起居上要注意保暖
小寒是一年中最冷的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此時在起居上一定要注意保暖?!爸嗅t(yī)認為‘寒性凝滯,寒性收引’,天氣寒冷,則關節(jié)痛、頸椎病甚至是心腦血管疾病都容易發(fā)病?!北E堑谝灰獎?,尤其是對肩頸部、腳部等易受涼的部位要倍加呵護。對于老人家,則在保暖的同時還要注意通風,密切防范心腦血管疾病的發(fā)生。
小寒養(yǎng)生原則三:適當鍛煉強身健體防病
民諺曰:“冬天動一動,少鬧一場病;冬到懶一懶,多喝藥一碗?!边@說明了冬季鍛煉的重要性。在這干冷的日子里,宜多進行戶外的運動,如晨早的慢跑、跳繩、踢毽等。還要在精神上宜靜神少慮、暢達樂觀,不為瑣事勞神,心態(tài)平和,增添樂趣。在此節(jié)氣里,患心臟病和高血壓病的人往往會病情加重,患“中風”者增多。中醫(yī)認為,人體內的血液,得溫則易于流動,得寒就容易停滯,所謂“血遇寒則凝”,說的就是這個道理。所以保暖工作一定要做好,尤其是老年人。
小寒養(yǎng)生原則四:小寒養(yǎng)生要以養(yǎng)腎為先
1、按摩養(yǎng)腎療法
按摩療法是冬季養(yǎng)腎一種很不錯的有效方法。推薦兩種按摩養(yǎng)腎的療法:一是搓擦腰眼。兩手搓熱后緊按腰部,用力搓30次。所謂“腰為腎之府”,搓擦腰眼可疏通筋脈,增強腎臟功能。二是揉按丹田。兩手搓熱,在用部丹田按摩30-50次。常用這種方法,可增強人體的免疫功能,起到強腎固本,延年益壽的作用。
2、冬季養(yǎng)腎要注意起居
冬季養(yǎng)生養(yǎng)腎在起居上宜堅持早睡晚起。避寒保暖,空氣新鮮。因為冬季晝短夜長,人們要盡量早睡早起,穿貼身柔和的衣物,多呼吸新鮮空氣,多曬曬太陽,以保持人體的體溫、體力及正氣。
3、藥食同源補腎
傳統(tǒng)中醫(yī)認為,“藥食同源”,我們平時所食用的食物有很多實際上也是中藥,比如:山藥、枸杞、核桃、芝麻等,平時也可以多食一些燉羊肉、雞湯、鴨肉等一類溫腎補腎的食物。中醫(yī)還認為五谷可以補腎,歷代養(yǎng)生家一直提倡健康的飲食,需要以“五谷為充,五果為養(yǎng)”,也就是說人每天必須攝入一定量的主食和蔬菜水果。主食攝入不足,容易導致氣血虧虛,腎氣不足;五果含有豐富的維生素、無機鹽和纖維素,因可生吃,可獲得更多的營養(yǎng)成分,所以經常食用,可輔助五谷使人體獲得更全面的營養(yǎng)。因此,平時適當攝入一些益腎、養(yǎng)血的食物,對處于亞健康狀態(tài)下的人們是大有裨益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