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霜降當天的講究和禁忌
秋季霜降這個節(jié)氣即將過去那么你都有好好注意了嗎?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以下是小編整理的2022霜降當天的講究和禁忌有哪些,歡迎大家借鑒與參考!
霜降當天的講究和禁忌
一、預防秋燥
秋季風干物燥,如果此時不注重養(yǎng)生保健的話,燥邪就會損傷人體津液,其癥狀為唇干、鼻干、口干、咽干、舌干少津、大便干結、肌膚干燥甚至會出現皸裂。秋燥吃什么好?為了預防秋季帶來的秋燥現象,日常生活中應當多食用一些芝麻、蜂蜜、銀耳、葡萄、梨、香蕉和新鮮的蔬菜等柔潤食物。另外,還要合理地安排日常起居,做到早睡早起,因為早睡能養(yǎng)陰,利用早起的時間呼吸新鮮的空氣,這樣不僅能舒心養(yǎng)肺,還能保證肌體津液充足、精力充沛。
二、預防濕邪
健康養(yǎng)生專家指出,進入霜降節(jié)氣后,就應該預防濕氣陰邪給身體帶來的危害了。因為濕氣陰邪會困傷脾陽使身體發(fā)生水腫或腹瀉現象,如果秋季脾受到濕氣的侵害,那么到了冬季,一些慢性支氣管炎等疾病的患者就容易復發(fā)。因此,此季節(jié)預防濕邪尤為重要。專家提示,秋季養(yǎng)生多食用一些袪濕化滯以及和胃健脾的食物,比如蓮子、冬瓜、蓮藕、山藥等。
三、預防秋郁
為什么秋天容易傷感呢?霜降過后,小草開始枯黃,樹葉開始飄落,凄風慘雨的。此時人們會因為季節(jié)的變化而變得憂思起來,如果調理不當,極易誘發(fā)抑郁癥,會出現意志消沉,萎靡不振、抑郁不樂等不良情緒。秋天情緒不佳時如何處理?專家提示,為了預防秋郁,生活一定要有規(guī)律,多食用一些蛋白含量高的食物,比如牛奶、雞蛋、豬肉、羊肉、豆類食品等。經常參加一些對身體有益的娛樂活動,比如唱歌、跳舞、登山等,多與人交流溝通。大家不僅要明白溝通的重要性,而且還要掌握溝通的技巧。
四、預防賊風
秋季氣候變化無常,早晚溫差也比較大,時冷時熱的,經常會讓你感到措手不及,此時預防不當,賊風就會乘虛而入。專家提示,為了預防賊風的侵襲,經常注意天氣變化,隨時增減衣服。千萬不要過早的穿上冬天的衣服,春捂秋凍,這樣不僅能能有效地抑制賊風的侵襲,還能增加身體的抗寒能力。
霜降后如何養(yǎng)生
一、注意溫差
室內的溫度及濕度要適宜。室溫過高,則會覺得煩悶、疲倦。室溫過低,則肌肉緊張、畏縮、不愿活動。對于骨關節(jié)疾病的患者及老年人,一般應維持在22~24℃。四季更替,當溫度出現大的變化時,室內溫度應借助暖器等裝置來維持穩(wěn)定。人體對濕度的要求隨溫度的不同而改變,主要以身體的感覺來調節(jié)室內濕度,覺得潮濕、胸悶,可打開門窗使空氣流通。如果口干舌燥、煩渴、咽痛,則可在室內放一盆水或使用加濕器,以增加濕度。
二、仍需防秋燥
秋季雖近尾聲,仍需防秋燥霜降節(jié)氣雖已時至深秋,但“秋燥”并未完全消退。燥邪傷人就會出現口干、唇干、鼻咽干燥、聲音嘶啞、干咳少痰、口渴便秘等一系列秋燥癥。肺喜潤而惡燥,因此,秋季養(yǎng)生應多吃堅果類的和新鮮蔬菜以及時薪的水果。尤其現在霧霾這么厲害,對孩子和老人危害更大。下面教你一個對于干咳嗓子疼得湯劑。大白梨一個,從中間去核,做成酒盅狀,加入川貝母,橘絡,大棗,枇杷,上鍋蒸15分鐘,喝湯吃梨。味道好,效果佳。
三、調養(yǎng)精神
由于氣候漸冷、日照減少風起葉落時常在一些人心中引起凄涼之感,易于出現傷感憂郁的“悲秋”情結。那么,怎樣克服這種情況呢?其一是要讓陽光圍繞著你,在工作場所,要爭取照明充分;第二,當情緒不好時,最好的方法是轉移一下注意力,去參加體育鍛煉,如散步或參加適當的體力勞動,用肌肉的緊張去消除精神的緊張,這是因為運動能改善不良情緒,使人精神愉快。有條件的最好去旅游,去游山玩水,因為臨水使人開朗,游山使人幽靜,泛舟水中,怡然自得,因此,保持良好的心態(tài),宣泄積郁之情、培養(yǎng)樂觀豁達之心,是養(yǎng)生保健不可缺少的內容之一。
四、調整起居
秋季保健,首先要注意起居調節(jié)。居住的空間應是寬敞而獨立的,寬敞的空間不僅便于關節(jié)患者生活,而且使人心境開闊。長期蝸居在一個狹小的空間,使人會感到憋閉及壓抑。關節(jié)疾病患者不僅肢體活動受限,而且最怕迎風受寒,受寒、著涼可誘發(fā)或加重關節(jié)疼痛、發(fā)僵等,因此很多時候是在室內進行關節(jié)康復訓練,如做做關節(jié)體操、踢踢腿、伸伸腰。
霜降解析:
霜降是秋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是秋季到冬季的過渡節(jié)氣。秋晚地面上散熱很多,溫度驟然下降到0度以下,空氣中的水蒸氣在地面或植物上直接凝結形成細微的冰針,有的成為六角形的霜花,色白且結構疏松。霜只能在晴天形成,人說“濃霜猛太陽”就是這個道理。
霜降節(jié)氣含有天氣漸冷、開始降霜的意思。東北北部、內蒙東部和西北大部平均氣溫已在0℃以下,土壤凍結,冬作物停止生長,進入越冬期。緯度偏南的南方地區(qū),平均氣溫多在16℃左右,離初霜日期還有兩到三個節(jié)氣。在華南南部河谷地帶,則要到隆冬時節(jié),才能見霜。當然,即使在緯度相同的地方,由于海拔高度和地形不同,貼地層空氣的溫度和濕度有差異,初霜期和霜日數也是不一樣的。
“霜降始霜”反映的是黃河流域的氣候特征。就全年霜日而言,青藏高原上的一些地方即使在夏季也有霜雪,年霜日都在200天以上,是我國霜日最多的地方。西藏東部、青海南部、祁連山區(qū)、川西高原、滇西北、天山、阿爾泰山區(qū)、北疆西部山區(qū)、東北及內蒙東部等地年霜日都超過100天,淮河、漢水以南、青藏高原東坡以東的廣大地區(qū)均在50天以下,北緯25°以南和四川盆地只有10天左右,福州以南及兩廣沿海平均年霜日不到1天,而西雙版納、海南和臺灣南部及南海諸島則是沒有霜降的地方。
北宋大文學家蘇軾有詩曰:“千樹掃作一番黃,只有芙蓉獨自芳”。南方地區(qū)氣候溫和,霜降期間,田疇青蔥,橙黃桔綠,秋菊競放,一樹樹芙蓉盛開,把南方大地打扮得更加艷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