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谷雨的傳統(tǒng)習俗
2023谷雨的傳統(tǒng)習俗簡介
“谷雨,谷得雨而生也?!惫扔昵昂?,天氣較暖,降雨量增加,有利于春作物播種生長。而且在谷雨這一天會有很多的傳統(tǒng)習俗活動的舉辦,下面小編為大家整理了2023年谷雨的傳統(tǒng)習俗,希望大家喜歡!
谷雨傳統(tǒng)習俗
走谷雨
古時有“走谷雨”的風俗,這天青年婦女走村串親,有的到野外走一圈就回來。寓意與自然相融合,強身健體。
飲茶
南方谷雨有摘茶習俗,傳說谷雨這天的茶喝了會清火,辟邪,明目等。所以不管這天是什么天氣,人們都會去茶山摘一些新茶回來喝。
食香椿
谷雨前后是北方香椿上市的時節(jié),這時的香椿醇香爽口營養(yǎng)價值高,有“雨前香椿嫩如絲”之說。
祭祀文祖?zhèn)}頡
陜西白水縣谷雨祭祀文祖?zhèn)}頡習俗,是自漢代以來流傳千年的民間傳統(tǒng)。相傳,倉頡創(chuàng)造文字,功蓋天地,黃帝為之感動,以“天降谷子雨”作為其造字的酬勞,從此便有了“谷雨”節(jié)。此后每年谷雨節(jié),附近村民都要組織過廟會紀念倉頡。
祭海
谷雨時節(jié)正是春海水暖之時,百魚行至淺海地帶,是下海捕魚的好日子。這天漁民要舉行海祭,祈禱海神保佑。
賞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富貴花?!肮扔耆茨档ぁ?,谷雨時節(jié)賞牡丹已綿延千年。
禁殺五毒
谷雨以后氣溫升高,病蟲害進入高繁衍期,為了減輕病蟲害對作物及人的傷害,農家一邊進田滅蟲,一邊張貼谷雨貼,進行驅兇納吉的祈禱。
洗澡消災避禍
谷雨的河水非常珍貴。在西北地區(qū),舊時,人們將谷雨的河水稱為“桃花水”,傳說以它洗浴,可消災避禍。此時還會舉行射獵、跳舞等活動慶祝。
谷雨的氣候特點
一、風沙
按照二十四節(jié)氣,谷雨是春季的最后一個節(jié)氣,處在暮春時節(jié)的谷雨,意味著春將盡,夏將至,冷空氣大舉南侵的情況比較少了,但影響北方的冷空氣活動并不消停。
4月底到5月初,氣溫畢竟要比3月份高得多,土壤干燥、疏松;空氣層不穩(wěn)定,上層風動量下傳,鋒面氣旋活躍,共同引發(fā)的大風、沙塵天氣比較常見。
1993年、1995年、1998年、2005年的谷雨期間,都出現了強沙塵暴、沙塵暴。其中,1993年5月5日發(fā)生在甘肅省金昌市的黑風,瞬時最大風速達34米/秒(12級),能見度陡降為零,風沙形成的沙暴壁高達300-400米,上下有三層結構,每層有一球狀塵團滾動,最下層呈現黑色,中上部紅黃相間,以每小時90公里的速度自西向東移動,各地的氣溫急劇下降,最低氣溫降到-2-2℃。造成人員重大傷亡和經濟損失,至今令人毛骨悚然。
大范圍的浮塵天氣,昏黃的天空,落下的黃塵,讓詩人所描繪得草長鶯飛、花紅柳綠、春意盎然的景象暗然失色。
二、春旱
淮河流域是江南春雨和北方春旱區(qū)之間的過渡地區(qū),從秦嶺、淮河附近向北,春雨急劇減少。
諺語云:“清明谷雨雨常缺”,意思是說,在這兩個節(jié)氣期間,雨水緊缺。谷雨期間,海南島、川西、廣西西部、西北、華北的人們更加渴望雨水,一般年景,晴天多、日照強、蒸發(fā)大、多風沙、空氣干,此時的雨水更是貴如油。越冬作物冬小麥、油菜等進入成熟期需要雨水,春天播下的谷子、玉米、高粱、棉花、蔬菜等,也要有雨水才能根深苗壯,茁壯成長,此時下場透雨,就相當于是在下糧食啊!
如果冬季降雪少,容易出現旱象。對于十年九春旱的地區(qū),采取節(jié)水灌溉、實施人工增雨等措施就顯得十分重要了。
春旱也是林草火災的幫兇,林區(qū)加強林火監(jiān)測,防火宣傳,可以說是到了緊要的階段。
三、強對流天氣
一般來說,4~8月是一年中強對流天氣的高峰期。進入5月,在南方的許多地區(qū),局部的雷暴、冰雹、狂風、龍卷等災害性天氣會明顯增多。防雷、防雹、防風提上日程。
四、大暴雨
在我國長江中下游、江南一帶,往往開始明顯多雨,而特別是華南,一旦冷空氣與暖濕空氣交匯,往往形成較長時間的降雨天氣,也就進入了一年一度的前汛期。
云雨中夾裹著的強對流天氣,不僅會帶來冰雹、雷暴等災害性,有的還會伴隨著短時間的、局地的大暴雨或特大暴雨,24小時的雨量可達300或400毫米以上,造成江河橫溢和嚴重內澇,而時間較長的暴雨還會引發(fā)泥石流、山體滑坡等災害。
谷雨節(jié)氣一般開什么花:牡丹
谷雨前后是牡丹花開的重要時段,因此牡丹花也被稱為“谷雨花”。“谷雨三朝看牡丹”,每逢谷雨,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等地都有觀賞牡丹的盛會,及至入夜,觀游一天的人們便懸燈宴飲,花意盈盈,人們稱之為“牡丹花會”。
牡丹花別稱鼠姑、鹿韭、白茸、木芍藥、百雨金、谷雨花,又有洛陽花、富貴花和“花中之王”之稱。牡丹五彩繽紛,雍容華貴,被譽為國色天香,是花中之王。歷史上有不少詩人為它作詩贊美。如唐詩贊它:“佳名喚作百花王”。又宋詞“愛蓮說”中寫有:“牡丹,花之富貴者也”。中國人民把牡丹看作是人類和平、幸福、繁華與富足的象征。
牡丹的自然花期是每年春末夏初,花期較短,采集應抓緊時間。一般選用初開或中開的牡丹花為佳,因她生機勃勃,儀態(tài)萬千。而盛開未衰的牡丹花瓣易脫落,制作時比較困難。采剪花的時間,應在清晨進行。最好待露水散盡時進行較為理想。
牡丹栽培的歷史,形成以黃河中、下游為主要栽培中心,其它地區(qū)為次栽培中心或重要栽培地的格局。隨著朝代的更迭,牡丹栽培中心隨之變換,但主要栽培中心始終位于黃河中、下游地區(qū)。其轉移過程為:洛陽(隋)—長安(唐)—洛陽(五代、宋)—亳州、曹州(明)—曹州(清)。這是中國牡丹品種群形成和發(fā)展的主線。除此之外,還有幾個發(fā)展中心:一是長江三角洲、太湖周圍及皖東南;二是四川盆地西北隅的成都、彭州;三是甘肅的蘭州、臨夏;四是廣西的灌陽。
民間流傳著“谷雨過三天,園里看牡丹”的說法,還有“月季花落只去蒂,花朵隨開無停滯”的諺語,形容這一節(jié)氣百花盛開的人間春色,賞牡丹成為人們閑暇重要的娛樂活動。至今,山東菏澤、河南洛陽、四川彭州多于谷雨時節(jié)舉行牡丹花會,供人們游樂聚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