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大暑有多少天?大暑是入伏嗎?
夏日暑天似火炎,瞬息萬變風(fēng)雨狂。閃電輝光燦爛耀,雷聲大作雨露甜。震撼大地妖魔逃,奇花異木心情好。帶來清風(fēng)涼思雨,擂響幸福美滿鈡。祝大暑快樂!下面是學(xué)習(xí)啦小編為大家收集關(guān)于大暑有多少天,歡迎借鑒參考。
大暑有多少天:16天(7月23日-8月7日)
大暑節(jié)氣是華南一年中日照最多、氣溫最高的時期,是華南西部雨水最豐沛、雷暴最常見、30℃以上高溫日數(shù)最集中的時期,也是華南東部35℃以上高溫出現(xiàn)最頻繁的時期。大暑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xiàn)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
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薄跋挠旮籼锕 奔啊跋挠旮襞1场钡?,形象地說明了雷陣雨,常常是這邊下雨那邊晴,正如唐代詩人劉禹錫的詩句:“東邊晴天西邊雨,道是無晴還有晴?!?/p>
我國古代將大暑分為三候:“一候腐草為螢;二候土潤溽暑;三候大雨時行?!笔郎衔灮鹣x約有二千多種,分水生與陸生兩種,陸生的螢火蟲產(chǎn)卵于枯草上,大暑時,螢火蟲卵化而出,所以古人認為螢火蟲是腐草變成的;第二候是說天氣開始變得悶熱,土地也很潮濕;第三候是說時常有大的雷雨會出現(xiàn),這大雨使暑濕減弱,天氣開始向立秋過渡。
大暑是入伏嗎:不是
大暑節(jié)氣不是入伏的標志。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從小暑至立秋這段時間,稱為“伏夏”,即“三伏天”,是全年氣溫最高的時候,民間有“小暑接大暑,熱得無處躲”、“小暑大暑,上蒸下煮”的說法。
“三伏”是指初伏、中伏和末伏,約在7月中旬到8月中旬這一段時間。中國歷法規(guī)定,夏至后第三個庚日為入伏,其中第一個10天為初伏,初伏最早離夏至20天,最晚30天,小暑離夏至16天。大暑離小暑有差了一個星期,時間上有時候與入伏的時間差不多,但是不能絕對性的說大暑節(jié)氣就是入伏的標志。
大暑是什么意思
大暑是二十四節(jié)氣之一。大概在每年的7月22日至24日之間,太陽到達是黃經(jīng)120。大暑節(jié)氣也正是屬于中伏階段,也就是每年的最熱的一個階段。其氣候特征是:“斗指丙為大暑,斯時天氣甚烈于小暑,故名曰大暑?!贝笫钫抵蟹昂螅谖覈芏嗟貐^(qū),經(jīng)常會出現(xiàn)攝氏40度的高溫天氣。大暑時節(jié)是喜溫作物生長速度最快的時期,也是雷陣雨最多的季節(jié),有諺語說:“東閃無半滴,西閃走不及”意謂在夏天午后,閃電如果出現(xiàn)在東方,雨不會下到這里,若閃電在西方,則雨勢很快就會到來,要想躲避都來不及。人們也常把夏季午后的雷陣雨稱之為“西北雨”,并形容“西北雨,落過無車路?!薄跋挠旮籼锕 奔啊跋挠旮襞1场钡取?/p>
入伏是什么意思
入伏,意指進入三伏天。意味著一年中最炎熱的盛夏高溫季節(jié)就此開始?!胺笔敲耖g的一種說法,表示陰氣受陽氣所迫藏伏在地下的意思。據(jù)氣象部門介紹,我國古代流行“干支紀日法”,用10個天干與12個地支相配而成的60組不同名稱來記日子,循環(huán)使用?!跋闹寥龜?shù)頭伏”,這是確立初伏的依據(jù)。
我國古代用天干、地支合并記載時間。天干的數(shù)字有10個,是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地支的數(shù)字是12個,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戍、亥。把天干與地支相配,就得甲子、乙丑、丙寅、丁卯……,交叉配合60次,故稱60花甲子?!叭本褪怯錾?個“庚”字,到第四個庚日為初伏。由于天干是10個,所以每隔10天就出現(xiàn)一個庚日,如庚子日、庚寅日、庚辰日等。一年365天(閏年366天)都不是10的整數(shù)倍,今年某一天庚日,明年就不一定是庚日。由于庚日的變化不定,所以每年入伏的日期不盡相同。
三伏的日期是從夏至三個庚日后數(shù)到第四個庚日是初伏,第四個庚日到第五個庚日為中伏,立秋后的第一個庚日到第二個庚日為末伏。每一個庚日相隔10天,中伏天數(shù)不固定,夏至到立秋之間有4個庚日時,中伏為10天,有6個庚日時,中伏為20天。
相關(guān)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