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農(nóng)歷小暑
2017年農(nóng)歷小暑
每年7月7日或8日,太陽到達黃經(jīng)105度時為小暑。想知道小暑的具體時間嗎?下面由小編帶領(lǐng)大家簡單了解一下吧。
2017年小暑的時間是:
2017年小暑時間:7月7日 05:50:38,農(nóng)歷2017年六月(小)十四
小暑之養(yǎng)生指南
小暑是人體陽氣最旺盛的時候,“春夏養(yǎng)陽”。所以人們在工作勞動之時,要注意勞逸結(jié)合,保護人體的陽氣。小暑雖不是一年中最炎熱的季節(jié),但緊接著就是一年中最熱的季節(jié)大暑,民間有“小暑大暑,上蒸下煮”之說。小暑正是民間繁忙的時候,種植蔬菜,備足過冬;此時我國大部分地區(qū)也都在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間管理。炎熱的氣候,由于出汗多,消耗大,再加之勞累,人們更不能忽略對身體的養(yǎng)護。“熱在三伏”,此時正是進入伏天的開始。“伏”即伏藏的意思,所以人們應當少外出以避暑氣。
民間度過伏天的辦法,就是吃清涼消暑的食品。俗話說“頭伏餃子二伏面,三伏烙餅攤雞蛋”。這種吃法便是為了使身體多出汗,排出體內(nèi)的各種毒素。[3]天氣熱的時候要喝粥,用荷葉、土茯苓、扁豆、薏米、豬苓、澤瀉、木棉花等材料煲成的消暑湯或粥,或甜或咸,非常適合此節(jié)氣食用,多吃水果也有益的防暑,但是不要食用過量,以免增加腸胃負擔,嚴重的會造成腹瀉。民間還有:“冬不坐石,夏不坐木。”的說法。
暑過后,氣溫高、濕度大。久置露天里的木料,如椅凳等,經(jīng)過露打雨淋,含水分較多,表面看上去是干的,可是經(jīng)太陽一曬,溫度升高,便會向外散發(fā)潮氣,在上面坐久了,能誘發(fā)痔瘡、風濕和關(guān)節(jié)炎等疾病。所以,尤其是中老年人,一定要注意不能長時間坐在露天放置的木料上。時當小暑之季,氣候炎熱,人易感心煩不安,疲倦乏力,在自我養(yǎng)護和鍛煉時,應按五臟主時,夏季為心所主而顧護心陽,平心靜氣,確保心臟機能的旺盛,以符合“春夏養(yǎng)陽”之原則。
《靈樞·百病始生》曰:“喜怒不節(jié)則傷臟。”這是因為人體的情志活動與內(nèi)臟有密切關(guān)系,有一定規(guī)律。不同的情志刺激可傷及不同的臟腑,產(chǎn)生不同的病理變化。中醫(yī)養(yǎng)生主張一個“平”字,即在任何情況之下不可有過激之處,如喜過則傷心,心傷則心跳神蕩,精神渙散,思想不能集中,甚則精神失常等。心為五臟六腑之大主,一切生命活動都是五臟功能的集中表現(xiàn),而這一切又以心為主宰,有“心動則五臟六腑皆搖”之說,然而,心神受損又必涉及其他臟腑。在情志方面,喜為心之志,這“喜”是在不過的情況下舒緩緊張的情緒,使心情舒暢氣血和緩。故夏季養(yǎng)生重點突出“心靜”,心靜自然涼。
小暑之飯后為什么不宜喝冷飲
夏日炎炎,一口氣灌下一聽冰凍可樂,咬掉幾根棒冰是消暑的好享受??墒牵瑢ι眢w的危害,卻無法用這一次的清爽彌補。飯后人體血液大多集中于胃等消化器官,胃腸活動相對活躍,如果此時吃冷飲,胃壁粘膜血管相應收縮,消化腺分泌減少,胃的活動減弱,難以對食物進行消化,形成飽脹狀態(tài),產(chǎn)生不適。飯后立即吃冷飲,會使胃酸分泌減少,消化系統(tǒng)免疫功能下降,引起腸炎等腸道疾病。大量冷飲進入體內(nèi),可引起胃粘膜血管收縮,減少胃液分泌,導致食欲下降和影響人體對食物的消化。而且各界心臟病專科醫(yī)生的一致指示,飯后喝冰涼的飲品是心臟的最大克星!
小暑之食譜推薦
炒綠豆芽
[配料] 新鮮綠豆芽500克,花椒少許幾粒,植物油、白醋、食鹽、味精適量。
[做法] 豆芽洗凈水淋干,油鍋燒熱,花椒入鍋,烹出香味,將豆芽下鍋爆炒幾下,倒入白醋繼續(xù)翻炒數(shù)分鐘,起鍋時放入食鹽、味精,裝盤即可。
[功效] 清熱解毒,療瘡瘍。
素炒豆皮
[配料] 豆皮二張,植物油、食鹽、蔥、味精各適量。
[做法] 豆皮切絲,蔥洗凈切絲。油鍋燒至6成熱,蔥絲下鍋,烹出香味,將豆皮絲入鍋翻炒,隨后加食鹽,炒數(shù)分鐘后,加味精,淋上香油攪勻起鍋。
[功效] 補虛,止汗。適合多汗、自汗、盜汗者食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