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節(jié)最古老的過法
七夕節(jié)就是我們自古留下來的傳統(tǒng),更是中國獨有的情人節(jié)。你知道七夕節(jié)最古老的過法嗎?下面學習啦小編精心整理了七夕節(jié)最古老的過法的相關資料,希望可以幫到你!
七夕節(jié)最古老的過法
拜魁星
俗傳七月七日是魁星的生日。魁星文事,想求取功名的讀書人特別崇敬魁星,所以一定在七夕這天祭拜,祈求他保佑自己考運亨通??菭斁褪强沸牵グ怂拗械目?,為北斗七星的第一顆星,也魁星或魁首。古代士子中狀元時稱“大魁天下士”或“一舉奪魁”,都是因為魁星主掌考運的緣故。
根據(jù)民間傳說,魁星爺生前長相奇丑,臉上長滿斑點,又是個跛腳。有人便寫了一首打油詩來取笑他:不揚何用飾鉛華,縱使鉛華也莫遮。娶得麻姑成兩美,比來蜂室果無差。須眉以下鴻留爪,口鼻之旁雁踏沙。莫是檐前貪午睡,風吹額上落梅花。相君玉趾最離奇,一步高來一步低??羁钚袝r身欲舞,飄飄度處乎如口。只緣世路皆傾險,累得芳蹤盡側(cè)奇。莫笑腰枝常半折,臨時搖曳亦多姿。
然而這位魁星爺志氣奇高,發(fā)憤用功,竟然高中了?;实鄣钤嚂r,問他何臉上全是斑點,他答道:“麻面滿天星”;問他的腳為何跛了,他答道:“獨腳跳龍門”.皇帝很滿意,就錄取了他。
另一種完全不同的傳說,說魁星爺生前雖然滿腹學問,可惜每考必敗,便悲憤得投河自殺了。豈料竟被鱉魚救起,升天成了魁星。因為魁星能左右文人的考運,所以每逢七月七日他的生日,讀書人都鄭重的祭拜。
曬書·曬衣
據(jù)載,司馬懿當年因位高權重,頗受曹操的猜忌,有鑒于當時政治的黑暗,為求自保,他邊裝瘋病躲在家里。魏武帝仍然不大放心,就派了一個親信令史暗中探查真相。時值七月七日,裝瘋的司馬懿也在家中曬書。令史回去稟報魏武帝,魏武帝馬上下令要司馬懿回朝任職,否則即可收押。司馬懿只乖乖的遵命回朝。另有一種人,在亂世中,以放浪形骸來表達中的郁悶。他們藐視禮法,反對時俗。劉義慶的《世說新語》卷二十五說,七月七日人人曬書,只有郝隆跑到太陽底下去躺著,人家問他為什么,他回答:“我曬書”.這一方面是蔑視曬書的習俗,另一方面也是夸耀自己腹中的才學。曬肚皮也就是曬書。漢代曬衣的風俗在魏晉時為豪門富室制造了夸耀財富的機會。名列“竹林七賢”的阮咸就瞧不起這種作風。七月七日,當他的鄰居曬衣時,只見架上全是陵羅綢緞,光彩奪目。而阮咸不慌不忙的用竹竿挑起一件破舊的衣服,有人問他在干什么,他說:“未能免俗,聊復爾耳!”由這幾則小故事看來,就知道當時七夕曬書、曬衣的風俗有多盛了。
為牛慶生
兒童會在七夕之日采摘野花掛在牛角上,又叫“賀牛生日”.因為傳說西王母用天河把牛郎織女分開后,老牛為了讓牛郎能夠跨越天河見到織女,讓牛郎把它的皮刨下來,駕著它的牛皮去見織女。人們?yōu)榱思o念老牛的犧牲精神,便有了“為牛慶生”的習俗。
各地七夕乞巧習俗
浙江乞巧習俗
如杭州、寧波、溫州等地,在這一天用面粉制各種小型物狀,用油煎炸后稱“巧果”,晚上在庭院內(nèi)陳列巧果、蓮蓬、白藕、紅菱等。女孩對月穿針,以祈求織女能賜以巧技,若穿好的,就稱為“得巧”?;蛘卟吨┲胍恢?,放在盒中,第二天開盒如已結網(wǎng)稱為得巧。(還有說法為中午捕蜘蛛)
而在紹興農(nóng)村,這一夜會有許多少女一個人偷偷躲在生長得茂盛的南瓜棚下,在夜深人靜之時如能聽到牛郎織女相會時的悄悄話,這待嫁的少女日后便能得到這千年不渝的愛情。
為了表達人們希望牛郎織女能天天過上美好幸福家庭生活的愿望,在浙江金華一帶,七月七日家家都要殺一只雞,意為這夜牛郎織女相會,若無公雞報曉,他們便能永遠不分開。
在廣西西部,傳說七月七日晨,仙女要下凡洗澡,喝其澡水可避邪治病延壽。此水名“雙七水”,人們在這天雞鳴時,爭先恐后地去河邊取水,取回后用新甕盛起來,待日后使用。
廣州乞巧習俗
廣州的乞巧節(jié)獨具特色。節(jié)日到來之前,姑娘們就預先備好用彩紙、通草、線繩等,編制成各種奇巧的小玩藝,還將谷種和綠豆放入小盒里用水浸泡,使之發(fā)芽,待芽長到二寸多長時,用來拜神,稱為“拜仙禾”和“拜神菜”。從初六晚開始至初七晚,一連兩晚,姑娘們穿上新衣服,戴上新首飾,一切都安排好后,便焚香點燭,對星空跪拜,稱為“迎仙”,自三更至五更,要連拜七次。
拜仙之后,姑娘們手執(zhí)彩線對著燈影將線穿過針孔,如一口氣能穿七枚針孔者叫得巧,被稱為巧手,穿不到七個針孔的叫輸巧。七夕之后,姑娘們將所制作的小工藝品、玩具互相贈送,以示友情。
福建乞巧習俗
在福建,七夕節(jié)時要讓織女欣賞、品嘗瓜果,以求她保佑來年瓜果豐收。供品包括茶、酒、新鮮水果、五子(桂圓、紅棗、榛子、花生、瓜子)、鮮花和婦女化妝用的花粉以及一個上香爐。一般是齋戒沐浴后,大家輪流在供桌前焚香祭拜,默禱心愿。女人們不僅乞巧,還有乞子、乞壽、乞美和乞愛情的。而后,大家一邊吃水果,飲茶聊天,一邊玩乞巧游戲,乞巧游戲有兩種:一種是“卜巧”,即用卜具問自己是巧是笨;另一種是賽巧,即誰穿針引線快,誰就得巧,慢的稱“輸巧”,“輸巧”者要將事先準備好的小禮物送給得巧者。
有的地區(qū)還組織“七姐會”,各地區(qū)的“七姐會”聚集在宗鄉(xiāng)會館擺下各式各樣鮮艷的香案,遙祭牛郎織女,“香案”都是紙糊的,案上擺滿鮮花、水果、胭脂粉、紙制小型花衣裳、鞋子、日用品和刺繡等,琳瑯滿目。不同地區(qū)的“七姐會”便在香案上下工夫,比高下,看誰的制作精巧。今天,這類活動已為人遺忘,只有極少數(shù)的宗鄉(xiāng)會館還在這個節(jié)日設香案,拜祭牛郎織女。香案一般在七月初七就備妥,傍晚時分開始向織女乞巧。
廣東七夕習俗
在廣東,最重視七夕節(jié)的是清代、民國年間,并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國年間,并流傳有許許多多有趣的風習。屈大均《廣東新語》中,即已記載了清初“七娘會”的盛況,民間多稱“拜七姐”。
女兒們在七夕夜要盡情梳妝打扮,用天河水沐浴、洗頭發(fā),然后換上錦綢裙襖、旗袍,頭上梳發(fā)髻,戴上白蘭、素馨等花飾;再畫眉、抹脂粉、點絳唇、額上印花;用鳳仙花汁染指甲。經(jīng)過這番打扮,女兒們一個個如同仙子下凡,圍坐于八仙桌旁,鵲橋邊上,進行各種游戲:或自娛自樂,吟詩作對,行令猜謎,并穿針祭拜乞巧;并指點天上北斗七星(相傳織女是七星姐妹中的一員)及雙星,講述牛女故事、詩文典故;或請來歌姬,演唱粵曲,奏八音樂等,女兒們也自奏琴蕭等樂器。這時人們可往各處人家參觀乞巧桌陳設,到的人雖多,主人也仍高興招待。歡慶至半夜十二點鐘,為織女下凡之吉時,此時所有的燈彩、香燭都點燃,五光十色,一片輝煌;姑娘們興高采烈,穿針引線,喜迎七姐,到處歡聲鼎沸。最后歡宴一番,這才散去。誠如清詩人汪侖(傳說中的魚名)《羊城七夕竹枝詞》聽說:“繡闥瑤扉取次開,花為屏障玉為臺。青溪小女藍橋妹,有約會宵乞巧來。”
猜你喜歡:
4.七夕單身狗怎么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