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寬容日的設立宗旨和主題
國際寬容日的設立宗旨和主題
11月16日是 國際寬容日, 設立“國際寬容日”的目的是增加“可視性”。至少每年一次讓世界各國、國際機構、非政府組織和個人的目光聚焦于“寬容”主題,并為此貢獻力量?,F(xiàn)在,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關于國際寬容日的設立宗旨和主題!
設立宗旨
國際寬容日集中了世界的注意力,使之認識到寬容是和平、民主和可持續(xù)發(fā)展的一項基本條件。世界 領導人在2000年通過《千年宣言》時就認識到了這一點,因此,他們將寬容作為二十一世紀國際關系必須建立其上的根本價值之一。
五年之后,各國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于2005年9月14日至16日在 紐約聯(lián)合國總部聚集一堂,宣布保護人權是聯(lián)合國的一項中心任務,并宣布沒有人權就不可能有安全,也不可能有發(fā)展。為了支持這一宣言,各國領導人還作出了明確、毫不含糊的承諾,決心促進并保護人權。他們重申寬容是一項共同基本價值,對國際關系極為重要,認識到世界的多樣性,并承認各種文化和文明都為人類的豐富多彩作出貢獻。世界領導人還強調體育可以促進 和平與發(fā)展,有利于創(chuàng)造寬容和諒解的氣氛,鼓勵在大會進行討論以擬訂體育與發(fā)展行動計劃的提案。
歷屆主題
2010年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國際寬容日致辭
寬容是人與人之間以及社區(qū)與社區(qū)之間相互尊重的基礎,對圍繞共同的價值觀建立一個渾然一體的全球社會至關重要。寬容是一種美德和品質,但最重要的是,寬容是一種行動——向他人伸出聯(lián)絡之手的行動,不將差異視作障礙,而是一種邀請,借以實現(xiàn)對話和了解 [1] 。
今天,定型觀念、無知和仇恨威脅著日益多元化的社會,似乎要毀壞其脆弱的結構,在這樣的時候,寬容對防止對抗性政治尤為必要。由于貿(mào)易和 信息技術,今天的世界比以往任何時候都聯(lián)系緊密,但社區(qū)和國家內部以及相互間的裂痕由于貧困、無知和沖突而正在擴大和加深。此外,通信速度之快,模糊了全球和地方之間的界限,世界上一個角落的緊張局勢能迅速傳播至其他地區(qū)。
寬容會建立人與人之間的橋梁,打開溝通的渠道,是應對這些挑戰(zhàn)的部分答案。寬容并不意味著接受所有做法并將其視為平等。相反,寬容的價值在于灌輸對普遍人權和基本自由更多的認識和尊重。
寬容已融入聯(lián)合國的機體之中。聯(lián)合國不同文明聯(lián)盟繼續(xù)進行極其有益的努力,通過媒體伙伴關系和青年交流項目與極端主義作斗爭并促進文化間的理解。今年八月,聯(lián)合國在“對話和相互了解”的主題下發(fā)起了國際青年年,寬容是教科文組織發(fā)起的倡議——2010年國際文化和睦年的核心主題。
寬容不是 自然而然的行為。必須要通過教育、培養(yǎng)和交流才能產(chǎn)生寬容。課堂內外的教育,對增強寬容和打擊仇恨和歧視是必不可少的。值此國際寬容日之際,讓我們再次承諾在各民族和社區(qū)之間進行對話和了解,讓我們考慮和關心那些遭受歧視和排斥之人。一個渾然一體的人類意味著在相互尊重人類多樣性這一巨大財富的基礎上共同生活和共同努力。
2011年聯(lián)合國秘書長潘基文國際寬容日致辭
聯(lián)合國秘書長 潘基文發(fā)表致辭,呼吁每人每天奉行寬容,消除偏見和仇恨。
潘基文在致辭中說,正處于一個舊世界緩慢但不可逆轉地發(fā)生改變,同時新世界的輪廓正在逐漸形成的時期。傳統(tǒng)習慣的改變、預算的縮減及家庭壓力的加大,這些變遷和動蕩帶來了巨大的焦慮。
潘基文指出,在變化的時代,“我們必須信守《聯(lián)合國憲章》和《世界人權宣言》的核心理想和原則,而寬容是其中的核心價值之一”。他說,奉行寬容肯定不僅僅是和平共處,盡管這是至關重要的,它必須是通過對話和與他人進行正面接觸建立一種積極的理解。
潘基文說:“奉行寬容有助于消除偏見和仇恨。所有人都有責任保護弱勢群體免遭歧視,無論此種歧視是基于種族、宗教、國籍、語言、性別、性取向或其他因素。”他表示,聯(lián)合國將繼續(xù)致力于促進人民及各國之間的相互了解,成為相互連通著的世界的基石。
1995年11月,聯(lián)合國教科文組織第28屆大會通過《寬容原則宣言》,宣布每年11月16日為“國際寬容日”。1996年,聯(lián)合國大會通過決議,呼吁各國政府在國際寬容日舉辦一系列活動,通過教育、宣傳等途徑倡導寬容理念。
國際寬容日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