過年為什么有壓歲錢來歷和意義
過年為什么有壓歲錢來歷和意義
給壓歲錢是春節(jié)的習俗之一,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為什么過年有壓歲錢收?過年為什么要給壓歲錢呢?一起隨小編來了解春節(jié)壓歲錢的由來及意義吧!
過年為什么有壓歲錢
壓歲錢的風俗源遠流長,它代表著一種長輩對晚輩的美好祝福,它是長輩送給孩子的護身符,保佑孩子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于漢代。最早的壓歲錢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種錢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是為了佩帶玩賞而專鑄成錢幣形狀的避邪品。有的正面鑄有錢幣上的文字和各種吉祥語,如“千秋萬歲”、“天下太平”、“去殃除兇”等;背面鑄有各種圖案,如龍鳳、龜蛇、雙魚、斗劍、星斗等。
唐代,宮廷里春日散錢之風盛行。當時春節(jié)是“立春日”,是宮內相互朝拜的日子,民間并沒有這一習俗。
宋元以后,正月初一取代立春日,稱為春節(jié)。不少原來屬于立春日的風俗也移到了春節(jié)。春日散錢的風俗就演變成為給小孩壓歲錢的習俗。清富察敦崇《燕京歲時記》是這樣記載壓歲錢的:“以彩繩穿錢,編作龍形,置于床腳,謂之壓歲錢。尊長之賜小兒者,亦謂壓歲錢。”
到了明清時期時,壓歲錢大多數是用紅繩串著賜給孩子,“以彩繩穿錢編為龍形,謂之壓歲錢。”所以一些地方把給孩子壓歲錢叫“串錢”。
民國以后,方孔圓錢基本取消,則演變?yōu)橛眉t紙包一百文銅元,其寓意為“長命百歲”,給已經成年的晚輩壓歲錢,紅紙里包的是一枚大洋,象征著“財源茂盛”、“一本萬利”。
貨幣改為如今的紙幣后,家長們喜歡選用號碼相聯的新紙幣賜給孩子們,因為“聯”與“連”諧音,預示著后代“連連發(fā)財”、“連連高升”,這種送連號錢給晚輩的習俗一直延續(xù)至今。
壓歲錢的來歷
壓歲錢是漢族的傳統(tǒng)年俗,一般在新年倒計時由長輩將錢裝在紅包內給晚輩。壓歲錢有很好的寓意,通常認為有辟邪驅鬼,保佑平安。
最早的壓歲錢出現在漢代,當時也叫厭勝錢,或叫大壓勝錢,這些錢并不是市面上流通的貨幣,而是一種佩戴的錢幣形狀的避邪品。壓歲錢的的來歷有兩個寓意,一種為壓“祟”。祟是傳說中的小妖,每年的年三十夜里出來害熟睡的孩子,傳說有人年夜飯后用紅紙包上八枚銅錢放在孩子的枕邊,以此助孩子把祟嚇退,因此得名為“壓祟錢”。
還有另一種說法為“壓驚”。傳說古代有一種兇獸叫“年”,每隔365日后之夜就會出現,讓人非常害怕。人們最開始用食品來安慰在驅趕“年”時受到驚嚇的孩子,隨著時間推移,逐漸演變?yōu)橐载泿糯澄?,至宋便?ldquo;壓驚錢”。
壓歲錢最開始并不是真的給錢,而是給像錢一樣的象征性東西,以起震懾作用,隨著長輩在過年時包一塊大洋給子女的情形出現,壓歲錢的意義才發(fā)生重大改變。從此以后,壓歲錢的辟邪去魔的說法逐漸結束,演變成了希望晚輩步步高升等美好勵志的寓意。但依舊有希望晚輩能在新的一年里健康吉利、平平安安的祝愿。
壓歲錢的意義
傳統(tǒng)的年俗給壓歲錢是希望能鎮(zhèn)惡驅邪。因為古時候的人們認為孩子最容易受到鬼祟的侵襲,所以要用壓歲錢來幫助壓祟,“歲”與“祟”諧音,希望得到壓歲錢的孩子能平平安安的度過一年。
自從壓歲錢變成了真正的貨幣之后,壓歲錢的意義也發(fā)生了改變。壓歲錢“避邪去魔”的功能逐漸結束,而其新擔負的“一本萬利”、“財源茂盛”、“步步高升”等“勵志”作用應運而生。
壓歲錢有兩種,一種是以彩繩穿線編作龍形,置于床腳;另一種也是最為常見的,即由長輩用紅紙包裹分給孩子的錢。
過年為什么有壓歲錢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