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夕煮年夜飯菜有什么技巧
年夜飯,又稱團年飯、團圓飯,是指農(nóng)歷除夕(每年最后一天)的晚餐。其目的是在過年前一家團聚并共度農(nóng)歷新年,中國習俗吃年夜飯后要守歲。那么除夕煮年夜飯菜有什么技巧嗎?下面小編就來解答一下大家的疑問。
一、冷熱菜搭配
年夜飯菜譜中,冷熱菜的比例也有講究,涼菜起到調(diào)節(jié)口味,補充維生素的作用。但是由于冬季吃涼食過多,會導致胃腸功能紊亂,因此年夜飯菜譜中的涼菜應占少數(shù)。
二、主食粗細搭配
年夜飯菜譜中還會有年糕等點心,作為年夜飯的主食菜譜,應該十分注意粗細搭配即可,根據(jù)家人的體質(zhì)適量選擇堅硬或黏性食品,防止引起消化不良。
三、菜譜油鹽要少
經(jīng)常在外吃飯,油鹽攝入容易過量,易導致動脈硬化、高血壓、糖尿病等,因此年夜飯菜譜中的菜一定要少油少鹽,年夜飯菜譜中更傾向選擇燉菜,而不是紅燒菜譜。
也有一些熱拌和涼拌的素菜菜譜,減少用油的量。因為菜品較多,尤其是肉制品口味重,攝入的鹽很容易過量,因此炒菜或拌菜要盡可能的清淡,以控制鹽的攝入量。
四、葷素1:2搭配
合理的葷素搭配,一般是葷菜的量占1/3,素菜的量占2/3。如果你覺得年夜飯菜譜不夠豐盛,可以在菜譜中增加一些半葷半素的菜,但是純素菜一般能占到1/3。
在葷菜選擇方面,選擇魚蝦等水產(chǎn)品、雞鴨等禽類、牛羊肉、蛋類等。因為白肉的總脂肪量相對較低,所以年夜飯的菜譜中會優(yōu)選白肉,此外,牛肉雖為紅肉,但它的脂肪量相較于豬肉來說也是低的,也是年夜飯菜譜的上選。
在素菜的選擇,選擇綠色蔬菜(青菜等)、紅色蔬菜(胡蘿卜、西紅柿、南瓜等),食用菌(如蘑菇、木耳等),還可以加上一些根莖類蔬菜(土豆、百合、蓮藕、山藥等)和豆制品。
1、元宵
又名湯圓,在南方比較普遍。其是用糯米搓成圓形(可往里加入不同口味的餡),再放入鍋里煮食,寓意團團圓圓。元宵一般當早點或年飯主食,不管是餐館酒店還是家中,都很流行這道美食。
2、年糕
春節(jié)食年糕的風俗,興于宋代,盛于明代。吃年糕,由“年年(粘粘)高(糕)”的吉祥如意之意,演繹為年年高升之意。
3、魚
春節(jié)吃魚可是有講究的,預示著年年有余,所以春節(jié)吃魚是老北京人的一項習俗。
4、餛飩
新年吃餛飩?cè)∑溟_初之意。傳說盤古氏開天辟地,使“氣之輕清上浮者為天,氣之重濁下凝者為地”,結(jié)束了混沌狀態(tài),才有了宇宙四方。再則取“餛飩”與“渾囤”的諧音,意思是糧食滿囤。
5、餃子
是中國的傳統(tǒng)食品之一。也稱作扁食或煮餑餑。古來只有餛飩而無餃子。后來將餛飩做成新月形就成餃子了。在唐代吃餃子的習慣已經(jīng)傳到中國的邊遠地區(qū)了。除夕夜,十二點鐘聲一敲響,就開始吃餃子,因此時正是子時,取其新舊交替,子時來臨之意。
6、長面
也叫長壽面,新年吃它,預祝壽長百年。古代的一切面食都叫做餅,所以湯面起初也叫湯餅,開始的面片不是搟成或壓成的,而是將和好的面,用手往鍋里撕片片,和北方吃的“烏鴉頭”、“猴耳子”等的做法差不多。到唐代以后開始用案板搟面,才逐漸有了長面、短面、干面、素面、葷面、掛面。
農(nóng)歷一年的最后一天叫“歲除”,那天晚上叫“除夕”。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歲、貼門神、貼春聯(lián)、貼年畫、掛燈籠等習俗,流傳至今,經(jīng)久不息,受漢文化的影響,除夕也是漢字文化圈國家以及世界各地華人華僑的傳統(tǒng)節(jié)日。在除夕這一天,建議早起迎接一年最后一天,過6點起,之后清潔一下,喝小杯溫開水,輕度運動下,后可以考慮洗個澡,所有7點前完成,再吃早飯,精神飽滿。
除夕是一年中最重要的一個節(jié)日,所以在這一天吃喝住行都有非常多講究。吃的話一定要吃團圓飯,不管家庭情況如何,要好好犒賞自己,而住的話最好住在自己家中。除夕這一天大家也會買新衣,換上新裝。
人必須坐在一起吃飯,這叫過團圓飯,必須吃。傍晚開始放鞭炮,家家門口點一堆火,街坊鄰居在一塊放煙花,特有氣氛。三十晚上不許睡覺,守歲過12點,12點后放鞭炮吃餃子。此是要看誰家鞭炮響的早(于是好多人家是卡著表等時間),等待時鐘一敲過12下,鞭炮立刻響起來,過年的鞭炮一直持續(xù)到初一早上5點多。然后吃餃子,這是團圓餃子,必須吃,無論吃多少都要吃。不是常說初一的餃子三十的面嘛,三十半夜和初一的餃子全都是三十包好的。大年初一早起,人們先拜天地、家神、尊長,然后出門拜年也有稱“團拜”的。早上吃餃子或蒸餃,這是年后第一頓飯也是必須吃的,初一一天不許做家務。
除夕是相聚的日子,相聚的時光,一日之計在于晨,除夕早上吃的東西在中國人眼里,那是新年的好兆頭,所以必須得有滋有味,來年的日子會過得紅紅火火,在除夕早上吃什么的問題上也是格外的講究。
除夕煮年夜飯菜有什么技巧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