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美國家長怎樣教育孩子方法有哪些
美國人是如何教育孩子?一直是許多父母希望知道的事情。為此,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希望可以幫到你!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方法
1、教孩子適應環(huán)境。約翰-柏拉姆夫婦假日里常帶著8歲的兒子與5歲的女兒到山區(qū)旅游。每遇山澗需渡過時就叫兒子觀察水勢,尋找最淺、水流較緩的涉水點,然后由父母決定是否可行。如果選擇不當,就講明道理,并教孩子怎樣識別水深及流速。上山時,他們從不乘坐纜車,而由孩子選擇登山路線。途中遇到陡崖峭壁,讓孩子判斷決定有無危險,是否攀登,并問孩子該怎樣保證安全。經(jīng)過多次跋山涉水的實踐,孩子自然不怕山高水急,也敢冒險了。
2、進行自我保護訓練。時裝設計師密契爾有一個10歲的女兒和一個7歲得男孩,他帶他們上街時,隨時隨地教給孩子交通規(guī)則并囑咐其他注意事項,說明怎樣走危險,怎樣才安全。許多家長還叮囑孩子記住必需的電話號碼,如:父母的單位電話、警察局電話、消防電話、醫(yī)院電話等。
3、自立訓練從幼兒開始。美國很多孩子從嬰兒時期就獨居一室。孩子長到三四歲,有了害怕的心理,家長就給買一種很小很暗的燈,徹夜亮著,以驅(qū)逐孩子對黑夜的恐怖。晚上睡覺前父母到孩子房間給孩子一個吻,說:"孩子,我愛你!晚安!做個好夢!"就回自己的臥室了。孩子就抱個布狗熊、布娃娃之類的玩具安然入夢。
4、決不總是圍著孩子轉(zhuǎn)。美國人很愛孩子,但不會總是抱著、盯著孩子。六七個月的孩子就自己抱著瓶子喝水、喝奶,大一點就自己學用刀吃飯。孩子常常把食物撒在桌上、地上,但父母決不喂,總是讓孩子自己吃。孩子做游戲也是自己一個人做或跟小朋友一塊做,很少纏著父母。父母外出旅游,把很小的孩子就交給祖父母或花錢寄放別人家,請人帶幾天。家里辦晚會或去參加別人的宴會,也看不到家長總牽著自己的孩子。
5、讓孩子接受鍛煉。工程師杰姆斯帶著3歲的兒子到城外10公里的鄉(xiāng)下看望父母。吃過晚飯,天已黑,進城的公共汽車已經(jīng)停開發(fā)。如果住下,明天再回城也合乎情理,而杰姆斯卻帶著兒子步行回城。兒子走一段,他背兒子一段,就這樣模黑回家。為什么這么做?杰姆斯回答說:為了使兒子從小熟悉黑暗和吃一點苦。
6、教孩子使用工具。美國家長教孩子從小認識和使用各種工具及電器。父母經(jīng)常對孩子說:"你應學會用這些工具,有什么東西壞了,你就可以自己動手去修理。"工具包括手鋸、刨子、銼刀、螺絲刀、鉗子等。父母教給孩子這些工具的用途、性能,讓孩子掌握操作要領,并鼓勵孩子在日常生活中使用它們。五六歲的孩子,父母就要教他們使用煤氣灶、電爐和洗衣機。家里東西無論哪里出了毛病,父母都鼓勵孩子大膽嘗試自己修理。
美國家長教育孩子的建議
.對孩子提出的所有問題,都最耐心和老實地作出回答。
.認真對待孩子提出的正經(jīng)問題和看法。
.安放一個陳列架,孩子可以在上面顯示自己制作的東西。
.不因為孩子房間里或者桌面上很亂而責備,只要這與她的創(chuàng)作活動有關。
.給孩子一個房間或者房間的一部分,主要供他玩耍。
.向孩子說明,他本身已經(jīng)很可愛了,用不著再表現(xiàn)自己。
.讓孩子作他力所能及的事情。
.幫助孩子制定他的個人計劃和完成計劃的方法。
. 帶孩子到他感興趣的地方去玩兒。
. 幫助孩子改善他的作業(yè)。
. 幫助孩子與來自不同社會文化階層的孩子們正常交往。
.自己遵循合理的行為標準并留心使孩子照著做。
.從來不對孩子說,他比別的孩子差。
.從來不用辱罵來懲罰孩子。
.向孩子提供書籍和材料,以便他能干自己喜歡的事。
.讓孩子獨立思考問題。 .定期為孩子讀點東西。
. 讓孩子從小養(yǎng)成讀書的習慣。
.激勵孩子編故事,去幻想。
.認真對待孩子的個人要求。
美國獨特的教育方式
不同的授課方式
美國人愛標新立異,老師在教學中也是如此,喜歡用生動有趣的形式去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想象力。拿學生繪畫來說,在國內(nèi),常常是老師在黑板上畫好一幅 畫,讓學生去臨摹,老師評價畫得好壞的標準,往往是誰畫得最像、誰的畫面最干凈,就畫得最好。而美國學校的圖畫課,老師不讓學生畫具體的東西,而是給學生 一個想象的題目。比如說:你們?nèi)绻吹娇铸?美國孩子對恐龍出奇的偏愛),恐龍會是什么樣子?這樣,學生們就根據(jù)各自的想象去盡情發(fā)揮。
"母親節(jié)"快到了,老師會問學生:"你們要給母親準備什么禮品?能不能用自己的畫表現(xiàn)出來?"再大一點的孩子,老師會后發(fā)學生表現(xiàn)自己的性格,從家里帶 來最能體現(xiàn)自己的照片,對著它來畫自己。于是學生們你畫你的,我畫我的,作品之間沒有好壞之分,只有不同而已。這樣做,你會發(fā)現(xiàn)孩子的想象空間頓然擴大, 所有天真可愛都淋漓盡致地躍然紙上。
一次美術課上,一個小男孩望著畫紙發(fā)楞,老師關切地問他:"孩子,你想畫什么?"孩子說:" 我想畫上帝。""噢--能告訴我上帝是什么樣子嗎?""老師,等我畫完,你就知道上帝是什么樣子了。"我們國內(nèi)學生有這樣的想象力嗎?如果我們的學生說想 畫玉皇大帝,老師又會怎么認為?恐怕學生十有八九會受到批評。
再舉一例。在美國,二年級的孩子已經(jīng)開始編組做項目了。我兒子所在 的組要寫的是:"20世紀最讓你敬佩的人"。小組同學先要決定寫誰,然后再考慮是寫故事書,還是編畫集,亦或是做實驗報告。讓這么小的孩子不靠老師,也不 與父母商量,自己做出"杰作",可見難度之大。但就是這些八九歲的孩子,靠集體的力量做出集體的成績,而不是靠個人的表現(xiàn)出色去完成作業(yè)。
美國學校對小學階段學生的作業(yè),只要你做出來,就是好的。學生的數(shù)學作業(yè),每天紙上都留出一片空白,讓孩子自己出題和回答。這樣的題可做可不做,做難的或容易的都不重要,重要的是給孩子一個想象的空間和信心。
美國學校的優(yōu)資班
美國人稱智力超群的孩子為"化資"學生(Gifted child),學校從小學三年級開始專門為"化資"學生開設加強課(Giftedchild), 課程分為英文與數(shù)學。華裔的"優(yōu)資"學生較多,且上數(shù)學班的多,而上英文班的為數(shù)很少。能進入這樣班的學生,年級越低比率越少。
美國的代資教育與常規(guī)教育之間的誤偏在哪里?關于美國學校的"化資班",過去我在報紙上看到是這樣介紹的:"按照能力分班,目的是為智力發(fā)展較同齡孩子 快,智力強的學生,提出具有挑戰(zhàn)性的課程,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潛能,而不至于在課題上感覺枯燥乏味。"當我的孩子被學校分到"優(yōu)資班"時,我一直以為他會在一 周幾次的天才課上多學些東西。就是說當其他同學在學一位數(shù)乘法時,他們可能多學幾位。一般孩子寫一篇作文,他們會被要求多寫幾篇。這些誤區(qū),直到天才班老 師召開家長會時,我才有所了解。
低年級考取天才班的學生,我所在的州錄取率為5-10%,愈到高年級,因為開得班次和種類較多, 學生人天才班的機會也愈高。剛開始時,這些天才班的學生根本沒有教科書,他們的課只是從平常的課中抽出來,一周上兩節(jié)或更多的課時。而自己平時拉掉的課, 照樣要補齊,作業(yè)也要完成。學校把這些所謂化資的孩子抽出來,決不允許他們有任何特殊,只是多給他們一個接受挑戰(zhàn)的機會,多學一些思考問題的方法,多學一 些解決問題的方式。而這些所謂"天才"的課程,也沒有專為他們設的偏文、偏題,都是綜合性的概念問題。
如我兒子所在班,三年級 的"天才教育"是老師講一本有很多故事、充滿懸念和漏洞的書,讓學生對老師的提問做出回答。通常解決一個懸念,都要同學一個問題一個問題地提出,再揣摩出 來的,甚至有時到最后也回答不上來。比如老師講一個人無家可回,實際上意思是 No homedase,老師講了很多情節(jié)后問學生,他是干什么的?如果學 生不了解美國最流行的體育項目--壘球,就無法正確回答這個問題,這里講的是壘球運動員打壘球的情形。
一天,我兒子拿回家一個盒 子,里面有張紙條,上面寫著:"請找到我們所需要的這些東西,而且不允許花錢買"。接著列了一系列物品,包括一張早已不存在的國家地圖,一個死掉的細胞, 一個平時用的保護神,兩件合成的東西等等,共有十幾項。還有一個最簡單、也最有意思的問題,讓學生計算出你學校10位老師的平均年齡。在美國,問別人的年 齡是犯大忌的。一個孩子要問多位不認識的老師的年齡,這就要求孩子具備語言技巧和社交能力。而且作業(yè)要求在兩天內(nèi)完成,結(jié)果我兒子只問了三個認識的老師, 其他老師沒去問,理由是沒時間找更多的老師去問。我想,兒子沒完成作業(yè)大概決不僅僅是這個原因吧。
學校還有類似考古系列的作業(yè),讓學生通過一個假想的考古隊到非洲,了解那里的氣候、植物、動物和風土人情及其它許多知識,用這些方法來啟發(fā)學生的想象力。
天才班的老師對我說:"實際上,讓'天才班'的學生多學一點數(shù)學和語文并不是最關鍵的,我們更重視的是他們掌握邏輯思維的方式,而不是告訴學生怎么去做。我們給他們一個工具,讓他們?nèi)グl(fā)現(xiàn)怎么用,何時來用。最終,自己再發(fā)明工具。"
這就是美國教育的特色。它不是讓學生去死記硬背,讓學生只從書本中學習知識,而是培養(yǎng)和啟發(fā)學生思考問題和解決的能力,讓學生從多方面去認識問題。這就是美國人與我們中國人在認識問題方面的差異,造成這種差異原因就在于教育。
"看與說"的獨特學習方式
美國幼兒園課堂上,每星期有一次"看與說"課(Show andTell)。孩子從家里帶來各種物品,如一幅畫、一張照片、一件小工藝品等。只要是健康 的、有知識性的,帶什么都行。上課時,孩子拿著自己的展品,站在教室前給大家邊講故事邊演示。美國人的語言表達能力強,特別是演講能力一流,可謂是"魅力 無窮",這與他們童年時以活潑玩耍的形式進行語言訓練有密不可分的聯(lián)系,也是各級學校重視演說訓練的結(jié)果。
中國人不善言辭,更少 有具備演說才能者,人們對夸夸其談的人有種天生的反感。其實演講是體現(xiàn)一個人邏輯思維與語言表達能力的最好方式,也是體現(xiàn)工作能力與社交能力的一個方面。 我們中國人在外人面前,在公眾場合很少有能說會道者,即便自己有想法,表達起來也往往不流利順暢,反而給人造成思維與表達能力較差的感覺。這也與我們從小 忽視語言訓練,極少或根本沒有演講訓練的結(jié)果。
比較起來,中國經(jīng)歷過"“”"的孩子,語言表達能力比現(xiàn)在的孩子似乎好些。那時學 生文化課可以不上,但宣傳毛澤東思想的任務不能不完成,而且學校的大批判、大辯論和各種講用,使學生在語言表達方面經(jīng)受了鍛煉。記得那時小小年紀的我就常 常面對于人講話,既不怯場,也敢于說話。多少年后,我在美國紐約商界與另外五名銀行家、律師和大老板主講"國際貿(mào)易巡覽"時,大概我是最沒"老本"、唯一 母語不是英語的演講人。記得當時美國化學銀行的副總裁會前給我打電話問我是否緊張,因為她已經(jīng)緊張得心跳過速了。我說自己并不緊張,唯一怕的是即席回答聽 眾問題時英語不夠使喚。
那次,我在與會專家面前侃侃而談,像個講臺上的"老手"。實際上,這是我在美國大型會議上的第一次,如果 說我沒有慌張,也是當初"斗私批修"鍛煉的結(jié)果。在美國,別人不會主動發(fā)現(xiàn)你,而你要時時處處爭取機會表現(xiàn)自己,而表現(xiàn)的途徑離不開絕妙的語言表達能力。 在美國,不僅是中國人,許多亞裔人都敗在"語言表演"上,這已經(jīng)不是一個語言問題,而與我們的生長環(huán)境與教育方式息息相關。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