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有哪些幾點好的建議
教育孩子是門學問,也是需要大智慧。所以,在教育孩子時,一定要想好自己該怎么做。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 教育孩子好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教育孩子好的建議
1、熊孩子是父母慣出來的
實際上是大人的態(tài)度,決定了孩子的行為。用哭聲、發(fā)怒等行為來控制父母,是孩子的本能。孩子在嬰兒時期便知道,只要自己哭了,便能得到父母的積極回應,但這時候孩子的需求多半是吃喝拉撒、冷了熱了,或者感到身體不舒服。
隨著慢慢長大,孩子的需求越來越多,這時如果父母對孩子的需求仍然像對待嬰兒時期的孩子那樣無條件滿足,很可能會出現(xiàn)被孩子控制的局面,熊孩子就是這樣煉成的。
其實朋友的孩子很聰明,知道在別人的面前不能太過“放飛自我”,這樣可能會招致他人的厭煩,對自己不利。有的孩子因為父母的寵溺無邊,在所有人面前都不收斂,喜歡就強奪,爭不贏就動手,不開心就撒潑……這樣的孩子,別人看到也只能敬而遠之啊!
2、學會對孩子說“不”
世界上有一類很聰明的人,能免掉自己的很多麻煩,那就是善于說“不”的人。很多人因為不善于說“不”,什么事都往自己身上攬,結果呢,別人的確會覺得你是個大好人,然后一有什么事要幫忙的時候就想到你。
當然,不是反對“助人為樂”的精神,而是在別人有事請你幫忙的時候,我們應該知道什么時候說“行”,什么時候說“不”。
同樣道理,在教育孩子的時候,知道什么時候該說“不”,堅決地說“不”,也很重要!
但身邊很多媽媽,總有各種不可辯駁的理由,來滿足孩子的需求:為了擺脫自己在公眾場合的難堪;認為“別人家有,我們不能沒有”;為了不讓孩子委屈;為了讓孩子高興……不覺得這些“飽含”母愛的理由,其實會把孩子寵壞,然后使“教育孩子”這件事變得很被動嗎?
“這次就依你,下不為例哦!”很多媽媽由于不忍心拒絕孩子,會用“下不為例”來提示孩子。然而永遠有多遠,“下一次”就有多遠,善于“察言觀色”的孩子早已深諳這個道理,然后一次次地用同樣的方式,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3、有一種教養(yǎng)原則叫做:溫和而堅定
孩子的敏感和機智表現(xiàn)在,最初他們想要達到某種目的的時候,總會以試探的方式,看看大人的反應。如果媽媽的態(tài)度不夠堅決,孩子便會知道:媽媽的底線是可以挑戰(zhàn)的。但是,如果媽媽的態(tài)度非常堅定,事情就會變得不一樣了。
當孩子開始耍賴,當孩子想要把手伸到狂吠的狗的嘴邊,當孩子想要用手摳一摳插座的孔……
這時應該堅定地制止孩子的行為,并用眼神堅定地看著他,傳遞“你不可以這樣,沒有商量”的信號,并且不需要為此感到疑惑和一絲歉疚。
為什么要強調“溫和”?因為如果我們的情緒比較激動,大聲對孩子咆哮,或者生硬地對孩子說“不可以”,孩子不僅很難聽進去,而且容易產生逆反心理。
許多家長在批評孩子時,往往是在發(fā)泄自己的情緒,而這些情緒又并非完全由孩子造成。孩子的錯誤行為,只不過是“導火線”而已。事實上,家長對孩子的責罵,有些是源于家長童年時的“心結”。心理學實驗發(fā)現(xiàn),不管是人和動物在對待自己的下一代時,總是重復自己幼時的遭遇。一位著名心理學家就曾歸納道:“當孩子被父親打時,他毫無反抗之力,但是孩子的復仇,是從自己當了父親開始的。”
“如果你愛你的孩子,那么,請控制你的廢話。尤其是在孩子犯錯時,不要對孩子傾瀉自己的情緒”,孫瑞雪稱,用最簡單的語言,讓孩子知道自己哪里錯了就足矣。“還有一點,請父母記住要蹲下來跟孩子講話,這樣,孩子會感到自己是受到尊重的。”
教育孩子的三項基本原則
第一條就是:讓小亦池盡情與她的小朋友相處和玩耍。
我認為,一個人最需要學習和適應的,就是與人的相處。與人相處的能力包括鑒別他人的慧眼是人生一輩子的功課。這門功課如果成績優(yōu)異,那么她的生命就會擁有更多的自如和快樂。在這一點上,大約是我自己的不太成功從反面證明出來的經驗。我選擇作家這個個體職業(yè)的原因之一,便是因為自己不善于和人群相處。當然,我幸運地成為了一個作家,社會公認并接受我個體生活的方式,我算是幸福的??墒悄軌虺蔀樽骷业娜?,畢竟是少數(shù);我可不打算引導我的孩子走這條獨木橋。所以,我的小亦池只要她樂意,她就可以整天和小朋友玩耍。我只管由我的小亦池快樂玩耍,正如李白的詩詞,“妾發(fā)初覆額,折花門前劇。郎騎竹馬來,繞床弄青梅。同居長干里,兩小無嫌猜。”至于我的亦池將來是否有青梅竹馬的故事,那是玩笑了。我希望的是:我的孩子從小就可以獲得廣泛的識人與閱世機會。
第二條就是:跟從于孩子與生俱來的天性,讓她在最歡喜最開放狀態(tài)中接受自然啟蒙。
我的小家伙酷愛大自然,每天睜開眼睛就巴不得奔向戶外。好吧,既然我的孩子最早表現(xiàn)出來的就是對大自然的好奇和渴望,那么我們就首先與大自然交好,就讓我從大自然里鋪設一條孩子的求知之路吧。
平常日子里,只要有可能,我們都去戶外。我們在公園,在動物園,在長江邊,在湖畔,在草地山坡樹林。我們劃船。我們面對老虎,面對大象,我們耐心地守候,任由小亦池指手畫腳地與動物盡情說話聊天。我們看螞蟻搬家,看蚯蚓鉆地,聽各種鳥兒鳴唱,聞各種花朵的芬芳。蜘蛛的故事,種子與苗芽的故事,風穿越建筑物的聲音,雨落在皮膚上的感覺和它的漫長旅行經歷,清晨陽光的美景與黃昏落日的瑰麗,我都要帶領我的女兒一一領略。
亦池又長一歲,又長一歲了,我們便一起養(yǎng)蠶寶寶。一起在窗臺上種盆花。一起偷偷觀察蝴蝶在我們家的橘子樹上產卵,然后跟蹤它們化蛹為蝶。我要請大自然這位老師開啟這個小人兒的感官世界,要她的眼睛、鼻子、耳朵和指尖都開放而敏感,善于感知和接受周圍的事物;激發(fā)她對未知事物的探索;讓她通過自己的感悟獲得豐富的知識,慢慢懂得并且學會愉悅,敬畏,喜愛,同情,憐憫,贊賞與愛。
以我自己幼年的記憶和對先哲圣賢們傳記與著作的閱讀,我相信,一個小孩子對大自然的印象和情感是智慧種子發(fā)芽的沃土。
這樣的學習,獲得知識的豐厚難以估計,而且這樣獲得的知識,對一個人具有更加持久的影響力。對于孩子來說,智慧的重要遠遠超過課本知識。擁有智慧的孩子,課本知識的學習會變得非常容易。我的方式如果成功,我相信我的孩子不僅將來學習成績沒有問題,并且還將終身受益——我就大膽地自信這一回吧。
第三條是一個古老的做法:為孩子講故事和閱讀。
講故事和閱讀,這是我的拿手好戲了。本來我自己每天都要閱讀,只是我要把我自己一個人的閱讀,變成兩個人的閱讀,而且要選擇適合孩子的讀物。不過,像《海的女兒》《農夫和金魚的故事》等等,我也總是百讀不厭的。
最重要的是,我覺得我要做的,并不僅僅只是為了教育孩子而閱讀。我是要給她一個坐擁書城的家庭環(huán)境和充滿書香的家庭空氣。那時候我們的物質條件是那樣匱乏,兩個人的月薪四個人吃飯。盡管這樣,我們還是堅持購買我們喜歡的書籍。好在我做單身漢的時候就已經收藏了好幾箱子書籍。最好的是改革開放的到來,圖書出版量越來越大,我們可以買到許多我們心儀已久的書籍包括漫畫。尤其是國外那些優(yōu)秀漫畫家的作品,書店也開始出售。比如德國漫畫家卜勞恩的漫畫《父與子》,每一冊我們都會搶著買回家。我們和亦池一起看,一起笑,一起樂,十分開心。還有《米老鼠和唐老鴨》、《聰明的一休》等日本漫畫,后來我們也買到豐子愷的漫畫了。
當我們第一次獲得兩居室的住房,我們欣喜地把最大的房間布置成為書房,而寧愿把客廳當做了臥室。我們的小亦池,就在書房中漸漸長大。我有一個觀點:無論窮富,書終歸是家庭的最好裝飾。當然我也認為,書房是一個孩子最好的成長環(huán)境,書籍也是一種玩具。亦池喜歡的玩具有很多,與其他小女孩一樣,布娃娃終歸是心愛的寶貝,與其他孩子不同的是:書籍也是她心愛的寶貝。她小小孩兒,走路都還不夠穩(wěn)當,卻最喜歡大部頭書籍。從書柜里搬出她的大部頭書籍,一屁股坐在地上,胡亂又認真地翻閱,有時候居然還念念有詞,真是叫人忍俊不禁。
后來我發(fā)現(xiàn),許多字,就這樣在孩子的不斷翻閱中,她自然就學會了讀、寫和運用。
以上三條做法,就是我孩子的基礎教育原則。我們戲稱為我們家的三項基本原則。都是首先來自孩子天然的興趣。都是首先會讓孩子感覺得到快樂。盡管我思考起來會將它歸納為一種幼兒教育,那是因為我初為人母,鄭重其事又書生氣十足。事實上,在我們生活中,理論是了無痕跡的,只因原本那就是我們的生活。是孩子的,也是我們自己的。
歲歲流年度,我們依然家無長物,只是書籍在日益增多,多得占滿了兩個房間還不止。我們這個以書籍為主的家,成了我和孩子最適意的小窩。這個小窩是我們的江山,書籍是我們的伴侶和玩具;在這里,我們總是其樂融融,總是!
為什么教育孩子要有原則
1、為什么教育孩子要有原則
想讓孩子守規(guī)矩、講規(guī)則,前提是家長要堅持自己的原則。
電影《伊甸湖》中有這樣一幕:當主人公控訴熊孩子的暴行時,孩子的家長卻強調“他們只是孩子......”
“他只是個孩子,長大就會好的!”,這句話常常是大人打破原則的借口。
但是,很多看起來很小的事情,如果小時候不嚴格一點,長大后就很難矯正。
孩子年齡越小,父母越需要理性,堅守原則的態(tài)度必須越強烈。
面對孩子的不良行為和不合理要求,用和善但堅定的態(tài)度,告訴孩子有的事情能做,有的事情絕對不能做,讓孩子明確自己行為的邊界。
教育孩子,有原則地控制,比無原則地縱容更重要。
2、教出有規(guī)矩的孩子
有些事,不能慣
有家長說:“家里有規(guī)矩,但孩子耍賴也沒轍啊!”
這是很多家庭的通病:孩子不聽你的原則,常常以哭鬧、不吃飯來要挾父母。
這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父母一而再,再而三地降低底線。
比如和孩子約定好每天只玩半個小時iPad,但孩子一哭鬧,大人就妥協(xié)了,于是又多玩了半個小時。
被慣壞的孩子有一個特點,就是他們的要求總是被滿足。
第一次出現(xiàn)問題,大人就妥協(xié),只會為自己和孩子的將來找來更多麻煩。
有的事,必須孩子自己做
有的家長還認為孩子小,做事磨蹭,父母先幫孩子萬事包辦了,以后再培養(yǎng)也來的及。
其實在孩子每個年齡段,都有他們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
9到24個月的孩子,就可以給他簡單的指示:比如讓寶寶把臟的尿布扔進垃圾桶。
家長可以根據(jù)孩子的特點,告訴孩子什么事情是他自己要做的。
真愛你的人,舍得讓你受苦。我并不是提倡“苦難”教育,或者窮養(yǎng)孩子。而是時刻提醒自己:真愛孩子,就不要把孩子當作寵物,什么都替孩子做好。父母的沒有界限感,會扼殺孩子的天性,親手培育出一個小白眼狼,誤了孩子的一生!
明智的家長,應學會放手,在五光十色的人生中,我們不是居高臨下,俯身教誨,而是站在孩子身旁,與他肩并肩、手挽手,陪伴他們走過精彩的一程。
我們既是孩子的引路人,也是孩子的同行者,教育的成功不是培養(yǎng)出一個乖巧聽話的寵物,而是幫助孩子在自主的成長中找到自我,收獲自尊自信,擁有獨立的人格和開闊的人生!
愛從來不是大包大攬,教會孩子解決問題的方法,而不是幫他解決問題,這才是真正的愛。
既不失去愛,也不缺乏管教,堅守做父母的原則。
愿天下的父母都能做到,不含敵意的堅決,不帶誘惑的深情。
猜你喜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