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長對于教育孩子有什么建議
家長對于教育孩子有什么建議?在教育孩子的問題上大家有什么建議呢?如果還不知道如何教育孩子的話,以下是學習啦小編分享給大家的對于教育孩子的建議,希望可以幫到你!
對于教育孩子的建議
不要和別人家孩子比較
要是比較得多的話,小朋友就會沒有信心,他的潛力不敢讓父母看到。自我肯定力是非常非常重要的,要是自我肯定力低的小朋友,他們可能會去欺負別人,看不起別人。
不要用物質獎勵孩子
玩具玩了兩三個禮拜,他們就會不喜歡了,丟在一邊,玩具不會成為他們永久的朋友。我記得有一個家長跟我說,女兒不喜歡洗澡,我想獎勵她(玩具)。我說,你可以說:“好,你洗干凈,可以幫媽媽化妝”,如果是男孩,你可以跟他說:“你做好這件事,你可以跟爸爸化妝”,這樣他一定會喜歡的。你要讓小朋友知道,獎勵他是一件有趣的事情,是家庭成員之間可以交流的事。
不要制定每天的時刻表
有很多媽媽,教育小孩的時候,為他們定制每天的時間表,做好功課才能玩。我會讓他們在學習時感覺在玩,在玩的時候也會學到東西,讓玩和學習分不開。比如下雨的時候,那我們什么都不做了,就去玩,在公園的水里面,放葉子,看誰的葉子跑得最快。然后會問他們:為什么會下雨呢?給他們很多興趣去找答案,如果孩子能得到、感受到的話就會學得很快,也不會覺得學習很辛苦。
不要給孩子報課外班
提高分數的課外班,給小孩的想法就是:學習就是為了分數。如果能把多年的補習費用,用在全家去旅游上,會更好。比如說我的大孩子喜歡魚,差不多日本能去的水族館,我們都去過了。
不要替孩子做選擇
懂得選擇非常重要,從小我就訓練他們,比如說去買冰淇淋,自己選擇什么口味的。我大兒子讀高中時,想去美國留學,我當然希望他選擇NO1,或者是NO2也好,可是他選的是NO7,他選的學校是,每一名新生都配一匹馬,他們每天要先照顧了自己的馬才能去吃早飯,這是在培養(yǎng)他們的責任感。他讀得很高興,成績也很好,學校也教得很好,他的選擇是對的。
不要反對高中的戀愛
戀愛能教我們被愛,也能教我們去愛別人,可是我叫他們一定要有責任,一定不要有孩子。在他們九歲的時候,我就教他們性知識。
不要打孩子
打是很快能讓他們認錯,但是他明白事情的原委了嗎?孩子做錯事,媽媽當“唐僧”才最有效。“當孩子做了不該做的事,我會一直和他們談話,直到他們接受、認可為止。才兩歲的兒子犯錯,我都能說教四個小時。”
我最長一次的談話時八個鐘頭,他們說這是最辛苦的,反而你罵我比較好,我可以快點兒走。
不要對孩子撒謊
做父母不要向孩子撒謊,比如說你答應他明天去公園踢球,怎么累都得去。要是小孩子不相信人,他一生都會很孤獨的。
不要因為工作忽略孩子
我也是職業(yè)女性,經常見不到孩子們,我的大孩子很喜歡魚,每天睡覺之間我就會陪他玩10-15分鐘釣魚的游戲,他到現在都記得,說媽媽你是魚,我是漁夫。媽媽和小孩待在一起的時間,哪怕是2分鐘,5分鐘也是天堂,對孩子的影響會很大。
孩子發(fā)問時,永遠不要讓他“等一等”
孩子問我問題的時候,我絕對不會說你等一下。可是有些時候我在炒菜,他們會走來問我:媽媽,媽媽,天為什么會是藍色的?這個時候,我根本答不上來,我會把火關掉,說:“你問得真好,等下我們一起去找個答案”。
我時常說,教育是教給他們的工具,去尋找夢想,要是他們失敗了,也不會氣餒,繼續(xù)找別的夢想。要是他們成功的話,也要謙虛,和大家分享,這樣的教育才是我的目標。
對“膽小”孩子的家庭教育建議
首先,家長不要過分關注甚至焦慮于孩子的“膽小、怯弱”。家長對孩子言行中的“膽小、怯弱”苗頭特別敏感,而對孩子那些非“膽小、怯弱“的行為視而不見,其實這種傾向本身對孩子改變“膽小和怯弱”是不利的。
可能的后果之一:過分的關注就是一種強化。理由很簡單,我們越是關注孩子的什么行為,孩子就越傾向于拿什么來牽制我們。比如,越是關注孩子的“厭食”行為,孩子就越容易拿“不吃飯”來跟家長較勁。在一個案例中,有家長發(fā)愁地跟心理專家請教幼兒園孩子的厭食問題,心理專家淡定地說:“等孩子上了小學,這個問題就自然解決了。”家長不明所以,問心理專家為什么,心理專家說:“因為到了小學,您關注孩子的重點就轉移到學習上去了。”同樣道理,過多地關注孩子的“膽小和怯弱”,孩子也會很容易拿這一點來爭取您的關注,因為她“膽小和怯弱”的時候,您就會特別把注意力放在她身上,這種被關注的感覺,對孩子來說非常重要。您可以把關注點放在孩子積極、活躍的方面試試。
可能的后果之二:如果您對孩子“膽小和怯弱”的焦慮傳遞到孩子那里,甚至直接給孩子貼上這個評價的標簽,則孩子改變現狀的難度就會更大。一方面,孩子在自己的言行不能被接納的時候,就感覺不到您的情感支撐,如果她再進一步受到您價值判斷的影響,也將很難接納自己,這種情況之下,就更難有足夠的內心力量去強大自我。另一方面,孩子對自己的評價,往往是以成人的評價為標準,如果您把孩子定義為一個“膽小和怯弱”的人,則孩子就會這樣定性自己,從而自設藩籬,放棄嘗試改變的勇氣和信心。在一個案例中,一個心理咨詢師問一個孩子:“你是一個怎樣的人?”孩子想了想說:“我很懶惰,不求上進”,心理咨詢師就問孩子為什么會這樣看待自己,孩子回答:“我媽媽一直這樣說”。
要幫孩子做出改變的話,您還可以做些什么工作呢。建議再排查兩個方面:
其一,排查一下孩子的先天氣質類型。如果孩子出生以來就一直言行舉止相對安靜、內斂、多愁善感、不大合群,那么就可以考慮孩子本身就是偏“膽小”、“怯弱”的粘液質或抑郁質類型。如果是這種情況,接納孩子本來的樣子就很重要。即使他們終其一生都不會成為父母期待的那種強大、開朗的人,但父母的接納會給她力量,讓她在膽小怯弱的時候不會自卑而加重自己的膽小怯弱。
其二,排查一下孩子的教養(yǎng)環(huán)境。是否孩子在日常生活中沒有足夠的機會去動手做力所能及的事,無法在改變自身與周圍環(huán)境的過程中積累對自己的信心?是否家長很難看到孩子的進步、長處和閃光點,孩子缺乏來自成人的欣賞,看不到自己的能力,無法積聚獨立面對外部世界的內心力量?幫孩子走出膽小和怯弱不能頭疼醫(yī)頭腳疼醫(yī)腳,日常教養(yǎng)過程中想辦法讓孩子體驗到自己的力量,建立對掌控局面的信心非常重要,否則,家長再多的教導,孩子都可能沒有內在力量去實施,當他們知道如何做又做不到的時候,更容易產生無力的體驗。
最后,如果孩子配合,家長還可以帶孩子做些情景模擬游戲。比如,模擬被欺負的情景,互換角色,一方面家長示范被欺負場景的可取反應,引導孩子學習如何面對這種沖突。另一方面,讓孩子在被欺負的場景下練習大聲表達自己的情緒,比如“我不喜歡你這樣做!”“你這樣做我很生氣”等,并教孩子如何判斷危險場景,通過告訴老師、躲避等保護自己不受傷害。
教育孩子的警句
1、影響孩子成績的主要因素不是學校,而是家庭。
2、如果家庭教育出了問題,孩子在學校就可能會過的比較辛苦,孩子很可能會成為學校的“問題兒童”。
3、成績好的孩子,媽媽通常是有計劃而且動作利落的人。父親越認真,越有條理,越有禮貌,孩子成績就越好。
4、貧窮是重要的教育資源,但并非越貧窮越有利于孩子的成長。做父母的,需要為孩子提供基本的文化資料,不讓孩子陷入人窮志短的自卑深淵。
5、富裕是另一種更高級的教育資源,西方人的經驗是:“培育一個貴族需要三代人的努力。”“階層是會遺傳的。”但是,更高級的教育資源需要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如果沒有更高級的教育技藝,富裕的家庭反而會給孩子的成長帶來災難。
6、不要做有知識沒文化的家長。有些人有高學歷,但不見得有文化。如果家長不懂得生活,不知道善待他人,甚至不懂得善待自己的孩子,無論他擁有多高的學術水平,他也是沒有文化的人。
7、父母可以把孩子作為世界的中心,但是不要忘了父母也要過獨立的生活。如果父母完全圍繞孩子轉而沒有了自己的生活主題,這樣的父母常常會以愛的名義干擾孩子的成長。有時侯,并不是孩子離不開父母,而是父母離不開孩子。
8、父母需要承擔教育孩子的責任,不過,也不要因為教育孩子而完全取消了自己的休閑生活。“沒有責任感傷害別人,太有責任感傷害自己。”
9、如果孩子一哭鬧父母就趕緊抱起孩子,那么,孩子就會利用父母的這個特點經常糾纏父母,提出更多的要求。所以,孩子哭鬧,不要著急把孩子抱起來,父母最好讓自己有事情做,讓孩子看著自己動作麻利地做事。
10、夫妻關系影響孩子的性格。一個男人如果不尊重他的妻子,那么,他的兒子就學會了在學校不尊重他的女同學。一個女人如果不尊重她的丈夫,那么,她的女兒就學會了在學校瞧不起她的男同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