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的五個誤區(qū)
教育孩子的五個誤區(qū)
在實際生活當中,許多父母的教育方式實在讓人擔心。下面學習啦小編收集了一些關于教育孩子的五個誤區(qū),希望對你有幫助
家長教育孩子的五個誤區(qū)
一、 對孩子動武
打孩子。這是許多家庭中錯誤的教育方法。孩子來到世上,一切對他來說都是新奇的,因此他總是對任何事情都充滿好奇,總想去摸摸、嘗嘗。在這過程中,當然會犯多種錯誤。作為家長,應該理解孩子好奇的心理,循循善誘,輕聲細語的加以正確引導。如果一味的打孩子,那就打掉了孩子的自尊心,使他失去了天真,變得戰(zhàn)戰(zhàn)兢兢,畏畏縮縮,抬不起頭來,心理受到嚴重的挫傷,有的甚至造成孩子人格不良,埋下精神病患者的種子。
二、 忽視與孩子溝通
孩子自二歲起,即存在思想意識。孩子有自己的需求,有自己的最初不成熟的看法。作為家長,應該了解孩子的需求,了解孩子不成熟的看法,然后加以引導,而不是一味無理訓斥,或是打罵。若家長蠻不講理,孩子會感到委曲,繼之產生對立情緒。這對孩子的心理健康是非常不利的。
三、 自己不稱職
孩子的一舉一動,大多是從模仿開始的。有的家長愛抽煙,孩子常常會昂起頭,欣賞爸爸吞云吐霧。有的爸爸還會沖著孩子的臉,吐出一團濃煙,直嗆得孩子透不過氣來。在青少年中,過早的吸煙者,常常由此而來的。這是值得當今作爸爸者深思的。
四、 家庭教育缺乏統(tǒng)一口徑
一個家庭里,孩子受到家長的喜愛。但孩子提出的要求,常常會出現(xiàn)這樣的情況:爸爸否定的事情,卻受到媽媽和奶奶的肯定和贊許。這種情況常常會使孩子心理上無所適從。倒底聽奶奶的,還是聽爸爸的。同時也會讓孩子形成猶豫、任性等不良性格。
五、忽視孩子的心理承受能力
孩子也存在心理上的承受力,這跟大人是一樣的。由于人才競爭日益激烈。致使家長產生急躁情緒,總希望自己的孩子早日成龍。如有的家長把多種能成才的“武器”,都往孩子的小腦袋里灌輸。既要孩子學彈鋼琴,又要孩子學電腦。既要孩子成為科學家,又要孩子成長為藝術家,這種心情,雖然可以理解,但也要記住,孩子在漫長的學琴時間中,失卻了童年應有的歡樂和興趣。
教育孩子的五個易犯誤區(qū)
誤區(qū)一:恨鐵不成鋼
錯誤星級:★★★★★
鐵就是鐵,鋼就是鋼,各有各的用途,各有各的精彩,為什么非要把鐵都煉成鋼呢?人生不是只有一種成功方式,更不是只有一種幸福。去掉攀比之心,享受孩子成長帶來的快樂,無論快慢,只要向前,就足夠了。
誤區(qū)二:愛之深恨之切
錯誤星級:★★★★
愛就是愛,恨就是恨,二者毫不搭界。不要用仇視的語言和行為來表達愛,那只會得到失落和傷害。在情緒難以控制、在頭腦不清楚的時候,絕不管教孩子!要把最大的寬容留給孩子,用善于發(fā)現(xiàn)的眼睛來尋找孩子微小的進步,捧在手心百般呵護,讓其渴望成功的火苗逐漸變旺。要記住,只有愛才可以把孩子拉近,恨只能把他推得遠遠的!
誤區(qū)三:機不可失失不再來
錯誤星級:★★★
機遇無處不在,什么時間覺醒都不晚。只要開始努力,就一定有收獲,就一定能成功!人生路很長,又怎么會因為一朝一夕的荒廢而全盤皆輸呢?所以,不要計較一時的得失,更不要在孩子遇到困難的時候因急躁而失去耐心,因為這樣往往是火上澆油,造成的損失更大。
誤區(qū)四:把最好的留給孩子
錯誤星級:★★
常有家長苦悶,“給你吃好的,穿好的,啥活兒都不讓你干,就讓你好好學習,你咋就不知道珍惜呢?”孰不知“家貧才能出孝子”!孩子沒吃過一點兒苦,怎能知道生活不易,怎能知道父母艱辛?適時讓孩子參加一些勞動,對孩子成長利遠大于弊,尤其對于沒有上進動力、整日無所事事的孩子,痛下決心把他推到社會中去品味酸甜苦辣,往往能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誤區(qū)五:朽木不可雕
錯誤星級:★
明知是朽木,為什么非要用來雕刻呢?孩子們天資品性各不相同,因材施教才是最重要的。尤其是當前期教育存在某些問題,導致孩子現(xiàn)狀不佳時,更要從我們自身查找原因,想辦法幫助孩子擺脫困境。孩子無可替代,讓他做到更好就是成功!
“小升初”家庭教育的“五個誤區(qū)”
誤區(qū)一、多物質投入,少時間投入。
改革開放的經濟大潮,讓很多人富裕了起來。一些人以為所謂的家庭教育就是為孩子報各種課外班,給他們請最好的老師,讓他們接受各種素質培訓,培養(yǎng)他們的各種特長。但他們自己卻沒有什么時間陪孩子一起聊聊天,一起做做游戲。殊不知家庭教育的一個重要原則就是“親子”互動,沒有了爸爸媽媽親身參與的家庭教育實際上已經變得名存實亡。
誤區(qū)二、重智商培養(yǎng),輕情商培養(yǎng)。
智商、情商、財商,這些對于一個人而言,都是很重要的。但家庭教育主要是針對孩子的情商培養(yǎng)。情商(EQ)是近年來心理學家們提出的與智商相對應的概念。它主要是指人在情緒、情感、意志、耐受挫折等方面的品質與能力。父母是孩子最早接觸的人,也是和孩子接觸時間最長、和孩子關系最親密的人。父母在日常生活中的一言一行、一舉一動,都會首先成為孩子模仿的對象。而模仿是孩子最初的,也是最熟練的學習手段。因此,父母要以身作則,與其告訴孩子怎么做,不如做給孩子看。
誤區(qū)三、只關注結果,不關注過程。
大部分人在18歲前并不確定自己真正喜歡和適合做什么。在這之前我們學習的知識,除了奠定我們的知識基礎,打開我們的學習思路,還有一個重要的作用就是用實踐探索適合我們的學習方法,并養(yǎng)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分數(shù)的高低無法準確檢驗出我們是否學會了正確的學習方法。比如有的孩子在小學時學習很努力,但學習方法陳舊,主要靠的是“死記硬背”,小學知識量少,尚可以通過這種方式取得好成績。但一旦上了中學,就會立刻感到學習很吃力。
誤區(qū)四、注重己愿,違背他愿。
很多父母會把自己的人生夢想或人生意愿強加給自己的孩子。如果一旦孩子違背了或是達不到,就會萬分失望,甚至痛不欲生。這其實違背了家庭教育的另外一個原則“以人為本”。孩子是家庭教育的核心,父母應該尊重孩子的意愿,并合理地引導他們。父母的人生不是兒女人生的過往,兒女的人生也不應該成為父母人生的延續(xù)。
誤區(qū)五、守株待兔,或拔苗助長
現(xiàn)代社會競爭激烈,每個父母都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常有不顧孩子的生理和心理的發(fā)育規(guī)律,盲目實施超前教育的“拔苗助長”行為。當然也有一部分相信“水到渠成”,對孩子采取放養(yǎng)態(tài)度而錯過了最佳教育契機的“守株待兔”行為。上述做法要么象法國教育家盧梭說的“大自然希望兒童在成人以前就要像兒童的樣子。如果我們打亂這個次序,就會造成一些果實早熟,它們長得既不豐滿也不甜美,而且很快就會腐爛”,要么象他說的相反的那樣“果實晚熟,錯過了人生的最好季節(jié)”都是不可取的。
猜你感興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