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如何與孩子更好的相處家庭教育的學習方法
處在青春發(fā)育期的孩子的思想變化、情緒起伏都比較大,在家庭中特別容易產生抵觸情緒和逆反心理,做父母的就很難和孩子進行語言溝通和情感交流。好多家長都感到隨著孩子年齡增長,跟孩子的交流越來越少。以前無話不談,現(xiàn)在說不了幾句話就沒詞了。今天小編就和大家分享一篇如何和孩子好好相處溝通的家庭教育方法!
有一位媽媽這樣傾訴:
有一天她心情不好,丈夫又不在身邊,想想女兒也大了,就想跟女兒聊聊。結果搞得女兒莫名其妙,問:“媽你沒毛病吧,跟我說這些干啥?媽,你怎么不問我考試了沒有,跟我說這些干嘛?媽,你這圈子兜得也太大點兒了吧,有話您就直說吧,我還忙著呢?!?/p>
胡女士傷心極了。都說女兒是媽媽貼心的小棉襖,女兒都這么大了,怎么一點不知道體諒、安慰一下媽媽呢?難道她是個冷血動物?
胡女士說的這種情況是母女長期缺乏良好溝通造成的。
孩子其實是渴望跟家長交流的,但是他們需要的是正常的思想和感情交流。問題是家長不給孩子這樣的機會,因為家長都忙,一旦有時間他們就要趁機過問孩子的學習問題,正襟危坐跟孩子談。或者就是問那些不知問過多少次的問題。這樣的談話,孩子當然盼望早點結束。
久而久之,孩子知道家長開口就是問學習,他也就會回避跟你的交流,避之不及。即使偶爾你心血來潮,想跟孩子說句真心話,孩子也不買賬了。
所以不知道跟孩子聊什么或者跟孩子交流不下去,說到底還是心態(tài)和方法不正確。
跟孩子談心交流,家長對自己要有個適當定位,要有個恰當?shù)男膽B(tài),還要有個恰當?shù)那腥朦c,更要想方設法營造一個隨心所欲的自然和諧的氛圍。要隨意一些,不要表現(xiàn)出明顯的目的性。
(1) 要給孩子做好表率
父母在日常生活中一定要嚴以律己,要在孩子的心目中樹立一個良好的形象,要讓孩子感覺到自己的父母是最棒的,并為有這樣的父母而引以為自豪。這就給父母與孩子進行正常的交流和溝通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
(2) 要有換位思考的意識
父母要站在孩子的立場去想問題、考慮問題、處理問題,同時也讓孩子做做當父母的角色,讓他(她)體驗一下做父母的難處,角色的互換就很容易贏得相互的理解和信任。相互之間的理解和信任是父母與孩子之間進行交流和溝通最重要的前提條件。不妨試試和孩子輪流做家長,讓孩子體驗一把做家長的感覺,負責整個家庭某一段時間的日常事務。到時候,他不和你們溝通,恐怕也不行了。
(3) 要學會和孩子交朋友
放下父母的架子,坦開自己的胸懷,尊重孩子的觀點,和孩子平等地交談。給孩子營造一種他(她)已是大人的氣氛,讓他(她)享受大人的部分權利,同時引導他(她)自覺地履行大人的義務。(勵志一生 https://www.lz13.cn)如果做到這些,他(她)與父母的共同語言就多了,父母與孩子的交流和溝通自然就更容易了。時間一長,孩子就會什么都告訴你的,父母和孩子就會成為無話不談的好朋友了。
(4)學會設計啟發(fā)式問題
很多家長對于溝通問題的認識往往處于一個誤區(qū),就是認為只要家長說的話孩子聽了,這就是溝通。家長成長年代的各種因素的限制,使得他們教育自己孩子的語言和思維很貧乏。所以作為家長應該注意和孩子溝通的方式和方法,學會設計問題,用問話的方式來和孩子溝通,盡量不要用陳述句,而要盡可能地讓孩子說。“問”在今天是一種高級的交流形式,父母的提問也應該具有很強的技巧性,家長在這方面應該加強。
(5) 溝通的問題要具體化
家長有一種習慣就是容易語重心長,但是說出的話卻又特別空洞。比如“你可得努力學習”,這種語言表達在今天對孩子的教育是無效的,也是無益的。因為這些話缺乏明顯的可操作性,作為孩子基本把握不住,反倒容易造成孩子心理上的緊張焦慮。積極的方式是要以一種具體的問話,通過鼓勵的方式漸進式地與孩子溝通,這樣就比較容易調動孩子的積極性,而且能夠把握住孩子思考、行動的方向。
(6) 創(chuàng)造多元化的溝通渠道
家長不能僅僅立足于語言溝通的方式,應該采取多種方式與孩子溝通。孩子比較喜歡音樂,那就采取音樂的方式,循循善誘。心理學上有“對立違抗”的說法,就是孩子首先會將攻擊面設定為他最親近的人。家長的語言符號用多了,往往容易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而多種新穎的溝通方式,容易增加情趣。常規(guī)的溝通方式往往引不起孩子的興趣和能動性。
(7) 充分認識人格類型
作為家長既要認識到自己的人格類型,也要充分理解孩子的人格類型。比如有的孩子內向,有的孩子比較外向,這些都是孩子的天性,是與生俱來的,很難更改。要根據孩子的性格特點來選擇談心內容和交流方式。